首页 > 军事历史 > 玄武门对掏,我真没想当太孙

玄武门对掏,我真没想当太孙 第228节

  大唐的税额是其在州县收入的三十分之一。

  门店里是有账本的,所以很快就有了结果,就要给钱。

  “慢,数不对。”

  田松德阻止他拿钱。

  “怎么会不对?”

  掌柜当即又算一遍,算盘敲得啪啪响,没算错。

  “你算错了,你的数额是以每斗七文钱去算,而现在是每斗十五文钱。”

  田松德正色道。

  “田大人有所不知,开年以来粮价一直在涨,小人是每次算出来叠加,最终看似平静出七文钱一斗。”

  掌柜笑着解释。

  “我新官上任,不知其中门道,也不知你不同价格的不同时间段,只看到你门口贴了个十五文钱一斗的公告。”

  “现在,要么你以十五文钱去算税,要么暂停关门,算好数再营业。”

  田松德翻了翻账本,正色道。

  “大人,您开玩笑吧?”

  掌柜愣住了。

  以十五文钱去算他们亏死。

  关门算好数目再营业,也亏死,错过发财机会。

  但在场百姓却是眼神发亮,心底都浮现两个字:活该。

第141章 出人命了,狄仁杰来了

  王氏米行关门。

  但关门的不止米行,还有王氏的布行、酒楼、赌场、书坊等等。

  田松德专门针对王氏,凡是王氏的产业他都上门,要么以升价后的价格纳税,要么关门算好数目再开门营业。

  王氏产业所负责的掌柜自然不愿,觉得太亏,宁愿少赚一笔,而且觉得是被刁难,于是关门。

  仅两天时间,偌大的历城,所有王氏的产业都半被迫半自愿关门。

  琅琊王氏宅邸。

  分支族长王瑾华在会议上大发雷霆。

  “故意的吧?”

  “和郑氏开战,他报复我们琅琊王氏干嘛?”

  “我们齐州王氏在历城是没郑氏强,但也不是他能随便拿捏的!”

  王氏的族老们都很生气,生气被李象恶意针对。

  田松德的行为,被认定是李象授权。

  “这事不能就这样算了!”

  几名族老生气,作出族令,要反击回去。

  “现在秋分将至,秋耕开始,他以为恐吓几个乡长就能控制乡里?异想天真!”

  只是片刻,他们就想好了如何报复回去。

  王府。

  田松德暂住于此。

  他在齐州没有房产,也为了安全保证。

  此时,正在书房里向李象汇报这两天的工作情况。

  “做得不错,但更多的是想如何化解当前民众的怨气。”

  李象笑着点头,给予一定的肯定。

  将王氏的产业关门,警告其他世家,也让百姓看着心里爽,怨气稍微减少。

  但不是所有世家都像王氏那样不纳税,同样的方法很难运用到其他世家身上。

  而且,现在百姓是看得爽,但反应过来后就知道,他们相当于少了一个购物渠道。

  世家们要是再涨价,怨气会更大。

  “皇孙放心,下官会催促王氏,通知纳税周期,若不配合就取货兑换,再低价售出。”

  田松德告知他接下来的策略,也是在询问李象的意见。

  “符合规定的?”

  李象略显意外道。

  “是的,朝廷有规定,商贾不纳税,官府不在警告期限内缴纳,可收缴其货物进行抵押。”

  田松德点头,从怀里拿出一份律法递给李象。

  “是就行。”

  李象摆摆手,没接过。

  “那下官不打扰皇孙,先行告退。”

  田松德露出笑容,将律法收回怀里。

  “哦,对了,你现在也稳定下来了,什么时候把家里人接来,我让人在城里买套宅子给你。”

  李象喊住田松德问道。

  “这两天忙,回头就写信回去让他们过来。”

  田松德嘴皮子动了动,最后低下头,对李象的关心表示感谢。

  “好好干,我会解决你的后顾之忧。”

  李象笑道。

  “谢皇孙。”

  田松德离开。

  徐慧远处的书架走出。

  王府的书房有两百多平,摆了很多书。

  听说齐王是个残暴之徒,却不想有这么一个书房,收藏了那么多书,徐慧都快把这里当成是自己的房间。

  “皇孙,他似乎有私心。”

  徐慧提醒道。

  “致使我与琅琊王氏无法化解对吧?”

  李象笑了笑,他也想到了这点。

  见徐慧点头,李象告知她自己的猜测。

  田松德现在是接替王志坚的职位,而且还是暂代,朝廷的任命还没有到来。

  应该是担心李象后面向世家们妥协,怕王志坚没事,官复原职,于是这两天都在搞王氏。

  王氏肯定是因为是李象授权,矛盾加剧,再想化解就不容易,他也就不用担心白白忙那么多,最后什么都没得到。

  所以李象刚才提到他家人,要他接到齐州。

  你的小心思我知道,所以你也得让我放心。

  “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徐慧幽幽说了声。

  “你这也多愁善感了点。”

  李象讶然望着她,摇头失笑。

  “哦,对了,好像快秋分了,你要注意点秋耕。”

  徐慧挠挠头,然后才想起正事,提醒李象。

  李象颔首,农忙是百姓的头等大事。

  在这种时代,错过一次耕种,全家都得挨饿。

  与此同时,李象想到曲辕犁,若是能将它造出来......可是曲辕犁是什么样子的?

  ......

  城里的柴米油盐都在涨价。

  不仅是历城的,还有其他县城的,非常同步。

  民众骂骂咧咧,表示活不下去等等,但还是得一边骂一边买。

  城外不少乡里开始秋耕。

  存有稻种育出秧苗的人家,此时一家数口人已经开始忙活。

  长直辕最少需要两牛一人耕种,牛比马还珍贵,不是所有家庭都养得起,都需要借牛,故而有人提前秋耕,省得最忙的时候借不到牛。

  没存有稻种的人家就惨了,城里粮食涨价,也影响到稻种,接着涨价。

  此时乡里的村口榕树下,就因此闹了事情。

  “城里涨价,和我们乡里有什么关系?”

  “你们上一年存下来的稻种,现在跟着涨价,太过分了!”

  “涨一文钱都过分了,你们竟然还涨了一倍,太没良心了,给人留条路,以后好相处!”

  吵闹的是乡里有臭名的酒鬼。

  懒散,拖延,别人已经开始耕种,他才开始育苗。

首节 上一节 228/488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我,武松,靠科举无敌!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