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武门对掏,我真没想当太孙 第437节
李象卸任,不正是要给他让位吗?之前说好的。
不过考虑到是李象卸任,他不太好在李象面前表现得太激动。
李象颔首:“上书告知吏部即可。”
之前李承乾给的权限,朝廷没有调整,十三州的官职任免权还在李象手里。
估计李世民没有救回去之前,朝廷都不敢妄动李象的这份独特的权力。
李元昌差点要笑出声,有点坐不住,扭捏了下:“那个,我什么时候上任啊?”
李象不解道:“上任?上什么任?”
他什么时候说要给他安排官职了吗?
李元昌的笑容顿时变得不自然:“你卸任刺史,不是让给我的?”
李象满脑子问号,他什么时候说过要让给他了?
正欲说话,一道明亮的佳丽走进,刚一出现,前厅的光线似乎更明亮了。
来者穿着紫色宫装,抹了些许胭脂,羊脂膏般的肌肤看上去更加动人,高雅与妩媚集于一身,气质超群。
苏婉儿到来,身后还有个气质不凡的中年人,她面带笑容道:“象儿,这位是我父苏亶。”
李象当即起身作揖:“见过外祖父。”
苏亶连忙回礼:“不敢,殿下莫要折煞了下官。”
李象非女儿所出,加上现在形势,他不敢在李象面前托大。
说起来,还是女儿受李象庇佑,不然如今是什么情形,都不好说。
李象正色道:“母妃视我如己出,外祖父莫要见外,快上座,上茶!”
说罢,见苏亶有些放不开,李象亲自拉着他的手走到上位,将其按坐其中。
苏亶诚惶诚恐,求助地望向苏婉儿,见其颔首,这才稍微镇定下来,心中更是松了口气。
李象又道:“母妃也请上座。”
苏婉儿颔首:“象儿有心了。”
她心中感动,李象对她父的态度,比对她的态度更让她受用。
李象落座后道:“外祖父从台州到来,路上可有遇到危险?”
苏亶笑道:“倒是遇到一次山匪,好在带了些许护卫,有惊无险。”
收到女儿的信后,他思索片刻就立即动身,快马加鞭赶来,路上尽可能不耽误。
信中女儿说得很清楚,李承乾生前和李泰水火不容,待李泰坐稳监国之位,说不定就对其出手。
实际上,李承乾被朝廷定为妖太子后,台州官员就开始对他有意见,政令难以施行,已然有要架空他的征兆。
李象关心了几句后道:“外祖父千里迢迢来,理应安顿下来休息些时日再谈公务,然齐州刺史一职关乎重大,不可空缺太久,不知外祖父何时可以上任?”
苏亶愣了下,当即起身作揖:“我明日就可以上任。”
苏婉儿望向李象的目光更加柔和感动,她知道李象说什么不可空缺都是说辞,目的是让她父亲安心。
有心了,却无以回报......晚点亲手煮份人参鸡汤送去吧。
李元昌愣了下,傻乎乎道:“齐州刺史一职不是给我的吗?”
说完他有些尴尬,更觉得有种被耍的感觉,心里涌出一丝怨恨。
不过这丝怨气不是针对李象,而是针对苏亶,以为属于他的官职被抢。
众人纷纷望向他。
李象这才明白,原来他是因为这个荣光满面,亏他敢想。
第247章 震撼消息,李泰登基称帝
“齐州刺史不仅要处理齐州事务,其他十三州的事务也要涉猎,太忙不适合你,我对你有更重要的安排。”
李象没故意取笑他,示以真诚。
一开始留着李元昌和侯君集用作备用,最近李象发现,将危险的事交给他们做最好了。
李元昌闻言,尴尬和不爽很快消失,有种被了解和重视的感觉,当即道:“谢殿下!”
没想到齐州刺史还要处理十三州的事务,这么说确实不适合他,他懒散惯了,只想要权,不想办事。
李象颔首,转而又对苏亶道:“我在城中有座宅子,外祖父要是不嫌弃就暂且搬进去住。”
苏亶当即感激道:“殿下待之以诚,定不负殿下所托。”
又是许以重任,又是赐予宅邸,鞠躬尽瘁啊。
李象考虑到苏亶舟车劳顿,可能父女有很多话要说,聊了一炷香左右,就找借口和李元昌离开。
苏亶等人走远,感叹道:“殿下年仅十三,就有王者风范。”
苏婉儿颔首,认同此言。
苏亶接着道:“若非太子失败,恐怕......厥儿和雪儿呢?怪想他们的。”
他没有继续说下去,李承乾若是没死,李象太优秀,对外孙来说不见得是好事。
当前的结果肯定是不乐意的,但也是不幸中的万幸,至少女儿和外孙暂时无忧。
苏婉儿笑着起身,走在前面:“在这边,他们两个知道你们要来,早就吵着嚷着要见你们。”
苏亶呵呵笑着,眸子露出慈祥之色,但见女儿年轻的容颜,心情又有些沉重,女儿这么年轻就要守寡,唉。
当天,李绩又派人找李象,要求释放尉迟敬德和尉迟宝琳,但被无视。
无奈,他们只得率领大军返回京城。
因为朝廷快马加鞭急召他们回京,有大事发生,京城差点兵变。
数天后,一道震撼的消息传到齐州:李泰登基称帝。
“李泰登基称帝,消息准确吗?李治呢?”
李象等人得知后,都惊呆了。
京城有快报传来,魏王李泰昨日早上登基称帝。
消息还没有以正式的公文昭告天下,但消息灵通的已然知晓。
“我爹也发了急报,消息千真万确。”
徐慧拿出刚到手的家书。
她和徐齐婴商量后,觉得还是将其父他们喊来齐州更安全。
但是信件寄回去,没等来父母,只等来回信,说是被魏王的人盯上,离不开京城。
李象追问:“有提到李治吗?”
李世民被他挟持登船的时候,确定李泰和李治两人一起监国。
明明是两人一起监国,而且皇帝还没有死,李泰就登基了,又是发生政变吗?
徐慧摇摇头:“没有。”
她爹的身份,接触不到更高层次的秘密。
李象沉吟片刻,冷声道:“你把情报组织发动起来,盯紧城中情况,谁有异心都给我记下。”
情况不同了,皇帝又换人。
徐慧颔首:“你放心,我知道。”
李象离开,前往郑氏宅邸找郑向秋,想知道他的消息是否灵敏一些。
令李象意外的是,偌大的郑氏宅邸,竟然大门紧闭。
“敲门,不开就给我破门而入!”
李象沉声下令。
好在,敲了几声里面的门卫就把门开了。
可能是听到李象的话,不敢故意阻拦吧。
李象一脚踏进大门的时候停下,当着门卫的面道:“丁威,你去都督府,我一刻钟没让人出去传信,你就让元姗和仁贵带兵灭了郑氏。”
非常时期行非常事。
郑氏大半天紧关大门,定然知道些消息,说不定有叛变想法。
“是。”
丁威离开。
李象留下几人在门口,带几人入内。
在前厅坐下没多时,郑向秋就火急火燎赶来。
他怒道:“殿下欺人太甚,我郑氏与殿下半点交情都没有?说灭就灭?”
李象淡淡道:“郑族长是不是有什么误会?我只是说无法从郑氏宅邸离开的前提下。”
郑向秋表情微缓,哼了一声,落座到一旁:“殿下因何事而来?”
李象正色道:“李泰登基称帝,你可知晓?”
郑向秋没说话,也没露惊讶之色,显然知晓。
李象道:“把你知道的告诉我。”
郑向秋摇摇头道:“我什么都不知道。”
李象眉头微挑:“郑族长,我是不是太给你面子,以至于你忘乎所以?”
这人,对他客气他不知感激,要对他狠,他才知道敬畏?
郑向秋嘴角抽了抽:“我也是刚收到消息。”
随后,郑向秋告知,李泰不知为何得到五大姓的支持,三辞三让登基称帝,没有见血。
李象冷笑:“李世民还没死,他还能三辞三让?”
上一篇:我,武松,靠科举无敌!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