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武门对掏,我真没想当太孙 第467节
其余天使队伍也是松了口气,李象要是杀王德,他们也逃不掉。
李象让小三子几个太监陪同,他则去找苏婉儿,圣旨消息肯定是瞒不住的,也没必要隐瞒。
没多时,李象见到苏婉儿,她正在院子里的槐树下弹琴。
白衣胜雪,手如玉葱,单是侧脸就倾国倾城,令人侧目。
琴声夹杂着淡淡的忧伤,又似怀揣着对未来的希望,延绵婉转,动听悦耳。
一旁的翠玉很快发现李象到来,低头到苏婉儿的耳边说了两句,琴声戛然而止。
“象儿怎么来了?”苏婉儿前来迎接。
李象没有直接进入庭院,而是站在月洞口阴凉处:“有圣旨。”
苏婉儿闻言,下意识要跪迎圣旨,但很快反应过来,摇头失笑:“说了什么?”
都忘了,她现在是妖太子之妃。
李象没说,直接将圣旨递给她。
虽然物是人非,但苏婉儿依旧一副庄重的模样接过。
她没立即展开,而是邀请李象进入庭院,让翠玉上茶才展开圣旨。
很快,她眼神闪亮,呼吸稍微急促,圣上要接他们母子回去。
不过等到看完圣旨,将圣旨还给李象后却道:“我不回去。”
李象讶然:“为何?”
李承乾死了,李泰造反失败,李治生死不知。
接李厥回去,大唐的皇位很可能是李厥的了。
顿了顿,李象问道:“你是担心我不放人?”
第266章 苏婉儿选择,朝廷要对齐州动兵
槐花香很淡。
还不如苏婉儿身上的香味。
她端坐着,宛如从天上掉下来的仙子。
“象儿误会了,我担心的不是这个。”苏婉儿缓缓道:“晋王生死未知,若哪一天他突然出现,厥儿地位会怎样?”
“还有李泰的儿子,没听说圣上剥夺他代王的爵位,是不是意味着厥儿的地位不如代王的。”
李泰登基称帝后,大肆封赏,不仅册封其妻阎婉为皇后,他刚出世的儿子也封了代王。
苏婉儿担心,儿子回去之后不仅没有继承皇位的可能,还可能会面临软禁局面。
毕竟现在不再是只有她儿子是嫡孙了,还有李泰的儿子。
李泰造反失败,李承乾也是造反失败,两人在父辈上没有任何优势。
那还不如继续留在齐州,等形势明朗之后再做决定,至少在齐州安全和自由没有问题。
“既然母妃有担心,那就先这样。”李象没劝,笑道:“刚才那首琴挺好听的,母妃可否再弹?”
苏婉儿笑着抚琴,动听的琴声再次响起。
一曲琴作罢,李象起身离开:“母妃想回宫再找我安排。”
苏婉儿应了声好,一如既往送李象到月洞口,目送着李象离开。
身后的翠玉等人走远,小声问道:“娘娘,代王才两个月,能不能长大尚且不知,为何不回去搏一个未来?万一圣上因此恼怒,原本属于厥殿下的给了代王....”
宫女有宫女的认知。
如果晋王死了,那皇位肯定是落在两位嫡孙身上。
但面对圣恩却拒之门外,可能会惹恼圣上,错过该有的天眷。
苏婉儿摇摇头:“你不懂。”
翠玉低头道:“您担心殿下不放人?”
苏婉儿怒斥道:“休要多嘴,再有下次割了你舌头!”
翠玉吓得小脸煞白,不敢再多言。
苏婉儿回到琴边,却再无刚才弹琴的状态,望着琴发呆。
她其实也是担心李象不放人,她和李厥的身份不同,若是离开定会对齐州大局有很大影响。
不过这是次要,李象应该是会放她们回去的,若是李厥能坐上皇位,对他来说有好处。
但问题是,皇位是那么好坐?
不是说皇帝现在只有两位嫡孙,皇位就落入他们手里。
蜀州还有蜀王李恪,扬州还有越王李贞,襄州还有纪王李慎......朝廷经过这么多事情,他们还会遵守嫡长子继承制?
值得一说的是,在京城和李象有过冲突的李慎,之后回了封地襄州,如今也是遥领大都督一职。
除非说圣上长寿,待孙子长大,不然那么多实权叔叔,也是坐不稳那个位置。
所以还不如留在齐州,皇位真能落在儿子上,也有其大哥护道上位。
苏婉儿是看的很远的,现在能信任的只有李象。
另一边,李象公布圣旨内容。
一时间,齐州震动,官员议论不已。
当然,也只是官场和世家在意这些事情。
底层百姓该打工还是打工,该干活还是干活。
消息传出,齐州之外的官员,当即就有上书朝廷表忠心。
但他运气很不好,济州巨野县县令岑曼倩找到李象告知。
“殿下,崔弘道狼子野心,当杀鸡儆猴!”岑曼倩亲自找到李象,将济州刺史的奏折递给李象。
岑曼倩原本只是巨野县县丞,受同僚针对,一次受李象指点,在运河洪水的时候立下功劳,逐渐掌握权柄。
之后李象掌控十三州,他积极向李象靠拢,如今已经是巨野县县令。
李象拍了拍他肩膀:“你做得很好,当杀鸡儆猴。”
崔弘道其心可诛,表忠心就表忠心,竟然还要踩他一脚。
他在奏折上歌颂李世民一番,然后指责李象封为齐王之后各种胡乱作为。
比如说水泥路,济州刺史府明说不需要,就是不许,强硬要修建,还要官府出钱修建。
济州作为齐州临州,也开通一条水泥路,初始济州那边确实不同意,说是内库没钱,但后面也同意了。
岑曼倩当即道:“那我就回去把他拿下?”
李象摇摇头道:“你动手不符合规矩,我让薛仁贵和你去,以大都督府的名义。”
为了避免岑曼倩虚假奏折,得审一审崔弘道才行。
岑曼倩感激道:“谢殿下。”
随后,李象将薛仁贵喊来,交待他注意事项。
没多时,薛仁贵点兵两百骑兵,和岑曼倩返回济州,直达刺史府。
两百不多,但这是骑兵,那就不同了,济州没有实力抵挡得住两百骑兵。
薛仁贵很快率兵来到济州刺史府:“奉齐王殿下之命,让济州刺史崔弘道出来!”
济州刺史府上下顿时如临大敌,但谁都不敢对两百骑兵不敬,连忙去通知崔弘道。
崔弘道将近五十岁,养生有道,依旧是个美男子,见到薛仁贵后,不卑不亢道:“齐王何事?”
五大姓之清河崔氏,大女儿是李世民的嫔妃之一,他有资格骄傲。
薛仁贵却不顾这些,将奏折扔出:“这是不是你写的?”
崔弘道脸色一变,接过奏折翻看:“不是我写的。”
“不是?”薛仁贵脸色一沉,示意护卫去调查笔迹。
没多时,济州别驾和长史等官员被带出,还有刺史值房的一些书稿。
崔弘道怒道:“尔等流氓吗?还有没有点王法?我乃济州刺史,来自清河崔氏,女儿乃是宫中才人,休得无礼!”
薛仁贵冷冷瞥了他一眼,同样没有理会。
没多时,护卫验证,又经刺史府官员确定,确实是崔弘道笔迹。
薛仁贵怒道:“你还敢说不是你写的?”
崔弘道这时也不隐瞒了:“是我写又如何?我哪里写错?”
“是你写就好!”薛仁贵高声道:“济州刺史勾结高句丽,试图造反,被齐王殿下得知,即刻起革去济州刺史职位,押回齐州受审。”
崔弘道脸色大变:“放屁,我分明是弹劾......”
话还没说完,就被一名护卫敲中脖子,晕了过去。
薛仁贵冷冷望了他一眼,又扫向在场官员:“刺史职权暂由别驾和长史分担,若有作奸犯科不服管教,可上书齐王殿下或朝廷。”
济州官员望了望晕倒在地上的崔弘道,连连应是。
其余各州不少刺史和县令,刚想上书朝廷表忠心,就听说济州发生的事,一时间都把躁动的心按捺下去。
齐州,侯君集家。
李元昌和李安俨等人深夜到访。
这些从京城到来的,一直都是个小群体。
倒不是没人不想跳出这个群体,但被打上标签后,想要洗脱就难了。
“朝廷的那份圣旨怎么看?”李元昌率先发问道。
他主动提出的会面,当由他先开口。
贺兰楚石坐在一旁,没好气道:“济州刺史说拿掉就拿掉,还能怎么看?”
上一篇:我,武松,靠科举无敌!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