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想做大奸臣的我竟然匡复汉室

想做大奸臣的我竟然匡复汉室 第634节

  慕容霸不敢多言,只得在一旁帮忙,不过所应对的依旧是慕容秀珠非常平静的将他推开。

  慕容霸自小他姐姐非常疼他,是以当慕容秀珠这般态度他一时之间眼眶子又红了起来。

  一直到韩武勾着脑袋瞧了一眼,随后摇了摇头走进来之后。

  情况才有所好感。

  “我已经批评过他了,玄恭说以后他再也不敢了。”

  这时,慕容秀珠才面色平静的跪在了那里,“雍侯。”

  慕容霸陪她一起下跪。

  随后便见到慕容秀珠忽然抬手给了慕容霸一巴掌,这一巴掌很重。

  就像是慕容霸往日里随意殴打士卒一般,半张小脸直接被打肿了。

  而也就是这时,慕容秀珠才忍不住哭了起来:“雍侯举荐你。父亲又以你为骄傲,出门在外都对官员的家属们夸他的儿子是汉室名将。”

  “你就这么让父亲难过?让雍侯失望吗?”

  慕容霸跪在那不敢说一句话。

  慕容秀珠瘫坐在那一个劲的哭着。

  韩武见状默默的站在屋外,一直到屋内的哭声逐渐消失不见了之后才走了进去。

  “唉。”

  将慕容秀珠搀扶了起来。

  韩武坐在那里瞧着慕容霸语重心长的便说了起来。

  “你是舒服了。朝廷那里麻烦可就大了。”

  慕容霸闻言自是急忙说道:“我愿意以金赎罪!”

  虽然说汉室并没有什么明确的条令说侮辱战死的敌军尸首有罪。

  并且这种事情自汉末大乱以来,简直可以说在正常不过的事情吧。

  但是吧,在刘备这里除了以前没有投靠的马超做过之外。

  其余的都没有这么干过。

  慕容霸这么做无疑于是做了一件让韩武想都不敢想的大事情。

  然而对于韩武来讲,他这也算是获得了意外之喜了。

  虽然说这事情听让韩武膈应的。

  但是膈应也就膈应吧。总不能看着慕容霸吃亏。

  这事情他已经提前命人上奏朝廷,全权揽在了自己身上。

  无论如何也要保住慕容霸,将锅扣在自己的脑袋上面。

  反正他已经背过一个了,大不了把官职也给罢免喽。

  是以做足了心理准备之后,韩武便随意的将事情扯开。

  “你仗打得不错,就是以后得要把这毛病给改了。”

  “嗯。”慕容霸十分乖巧的点头不敢说话。

  “唉。不过嘛。总体来讲,你能趁机打压江东的气焰还是挺不错的。”

  韩武也不由的夸赞了起来。

  “只是,朝廷那里……”慕容霸迟疑了起来。

  而说到了这里,韩武却忽然低头笑了起来。

  “呵呵。算了,有我在怎么可能让你吃亏?”

  ——

  长安城。

  这个时候刘备与诸葛亮两人是一个赛一个的脑袋大。

  南阳郡被拿下,曹洪被斩首的好消息还没有消化呢。

  这紧接着就来了两条劲爆的消息。

  韩武放贷、慕容霸羞辱战死的敌军尸首。

  说句尴尬一点的。就基本上这两条放在隔壁魏吴两家都不算是事。

  但是对于刘备来讲却不一定了!

第432章 子路受牛与封赏

  “你说说!啊!你说说看!”

  “这事啊……”

  瞧着朝堂内诸位大臣小声议论的样子。

  刘备此刻坐在那,已经是不知道该如何说些什么了。

  “哎!诸位爱卿都议一下吧!”

  刘备对于此无话可说只得坐在那里颇为的头疼。

  此刻丞相诸葛亮、尚书令法正、李严、邓芝还有黄权、邓艾全部都少有的聚齐了。

  首先讨论的便是最大的问题。

  韩武放贷的事情!

  果然,许靖上前恭敬的说道:“陛下,雍侯骄奢淫逸。每次上任地方,都常有官员举报其奢侈行为。”

  “此次更是趁机漠视百姓流离失所。还请陛下治罪!”

  刘备稍稍皱起了眉头,总觉得韩武办下来此事情并不简单。

  于是乎,韩武便冲着丞相诸葛亮开口询问了起来。

  “丞相您怎么看?”

  早在上朝之前,诸葛亮等人便在尚书台内部商议了一下,老早的便统一好了口径。

  是以当许靖说完之后,朝堂上起了几分要弹劾韩武的语调之后。

  作为尚书令的法正当即便站出了身恭恭敬敬的说了一句话。

  “陛下可还记得子路受牛之事吗?”

  “子路受牛?”

  朝廷上的众臣们闻言开始小声议论了起来。

  不知道法正在这个时候提出来这种事情是在做些什么。

  实际上对于对于诸葛亮来讲,所谓的韩武趁机大发国难财,反倒是最简单的事情。

  因为上奏的奏折有一条说的很对。

  那便是你不能让官员争先摹仿这事情,自费掏钱为国家干活。

  这涉及到最为关键的两条。

  第一,那便是韩武所说的那样,那就是一般的官员他没有那个能力掺和这种事情。

  至于说这第二条,就比较复杂了。

  这涉及于大汉官员到底要不要主动自发的为国家干活。

  理论上来讲,以诸葛亮本身的态度来看,应该是这样。

  毕竟国家有难,匹夫还有责呢。

  然而你莫说是普通人了,对于官员来讲,实际上诸葛亮的心里面比谁都要清楚。

  朝廷内部有许多官员他就没有那么大的道德节操。

  毕竟人是不能强迫别人这么做的,你但凡是动了强迫的手段,反倒是会搞出反效果来。

  是以,要想要改变风气,你反倒是要用一些比较特殊的方法。

  就比如说子路受牛……

  当年鲁国是有一条法律的。

  那便是鲁国人在国外沦为奴隶,如果有人能把他们赎出来,可以到国库报销赎金。

  而孔子的弟子子贡,回国后拒绝收下国家赔偿金。

  孔子知道后反倒是批评对方:“子贡做错了。从今以后,鲁国人将不会从别国赎回奴仆了。向国家领取补偿金,不会损伤到你的品行;但不领取补偿金,鲁国就没有人再去赎回自己遇难的同胞了。”

  实际上当时孔老夫子看得非常透彻,因为普通的大众老百姓乃至于绝大多数的官员们。

  他其实没有那么多过于高尚的道德品质。

  他只知道过好自己的小日子便可以了。

  你以利益驱使他们,让他们将自身的私利与国家的事情放在一起,反倒是能够起到正面的效果。

  果然,当事后子路救起一名溺水者,那人感谢他送了一头牛,子路想也不想的便收下了。

  孔子就很高兴地说:“鲁国人从此一定会勇于救落水者了。”

  这是鲁国当时用来改变官员,改变民风的做法。

  你先别说用利益驱使人们去做这种事情对不对。

  最起码他的最后目标是好的!

  这就能够起到正面效果。

  而以诸葛亮对于韩武的了解,很显然对方已经看到了这一点。

  要知道,宛县被那姓曹的哥俩一把火烧成那个样子了。

  数万百姓流离失所,在此攻打伪寇的关键时刻。

首节 上一节 634/822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玄武门对掏,我真没想当太孙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