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做大奸臣的我竟然匡复汉室 第71节
他这一操作直接把关羽给看懵了。
也因为这事情,导致关羽多少担心韩武是不是真得要跑啊?
而关羽心里面是怎么想得,韩武也能够猜测出来几分。
对此他表示,怎么可能让关羽成功?
对于他而言,韩繇的锅自己替他背上之后,流传的越广越好!
估摸着等待诸葛亮的判决下达之后,自己会暗中积攒出来一队五十人的骑兵!
一时之间,韩武瞧着韩繇那张被揍到面目可憎的脸,也顺心了许多。
让美姬离开之后,韩武便坐在一旁开始饮酒,然后瞧着韩繇被自己揍到肿得跟猪头一样的表情。
“嘻嘻嘻!”
韩武几乎是咬牙切齿一般的冲着韩繇微笑了起来。
后者见到这种笑容,没来由的浑身为之一震,杯中的酒直接洒在了身上,讪讪的便冲着韩武开口问了起来。
“九叔,您……为何这么看我?”
他这个时候也知道,前番自己是上了那些人的当了。
毕竟,在这个世界之上哪有免费的午餐吃?
也知道自己为韩武造成了很大的麻烦。
于是乎,下意识的缩了缩脖子开口道歉。
“九叔。我再也不敢了……”
然而,却只见到韩武突然伸出了手抓住了韩繇的脸,开始用力拧了起来。
“嗯!哪能啊!哈哈哈。繇儿啊!叔父爱死你了!”
“数……斧……我错了……”
韩繇都快要哭出来了。
他发誓,自己以后再也不看着免费的事情冲上去了!
这年头,便宜不好占啊!
落到谢景的手中他没受多少罪。
反倒是遇到了韩武,他的脸肿了有三圈左右。
“知道错了?”
韩武笑嘻嘻的问道。
“嗯……”
韩繇颤颤巍巍的点了点头。
“九叔,我以后再也不敢了。”
“哼!”
听到了这话,韩武脸上那笑嘻嘻的模样,才恢复到了往日的神情。不过嘴里依旧是那副阴阳怪气的语调开口嘲讽了起来。
“现在知道错了?早干嘛去了!你说你不好好在老家待着,你出来混什么混?”
说句实在的,韩繇这小子坑人的技巧可比自己强太多了。
也就是自己立下了大功,且上头有人。
这两样的加持之下,自己不单单不会出什么事情,反倒是可以收割一波奸臣值。
但凡是换做别的人让韩繇这么一坑,早就被坑死了!
想他韩武自诩:丧心病狂古今第一大奸佞,尚且都不敢隐匿户口,私藏百姓。
甚至是说他办事情方面绝大多数时候百姓们还是从他这里占便宜。
你小子何德何能竟然比他还胆大?
韩繇揉了揉肿起来的脸,忍不住嘟囔了起来:“侄儿这不是听说你在汉军这里干得不错吗?”
“我在这里在不错能咋着?”
韩武哼哼唧唧了起来:“你即使是想当官也别跑我这里好不好,跟个没用的废物一样拖我的后腿!”
说句实在话,韩武截止到目前为止都没有做到成功坑过任何人,可是倘若是韩繇来了上手就把自己给坑死得话,那么自己可就是小孩他妈失踪,丢大人了!
韩繇被年龄大差不差的亲叔叔韩武给骂的一句话都不敢说。
因为自小一起长大得他知道,韩武压根就不介意仗着长辈的身份揍他!
前番在府衙便可以看得出来,如果把韩武给惹毛了。那是真得踹啊!
“以后记住了啊。少闲着没事干招惹老百姓!刘玄德这里不比曹操那。”
“你把军师诸葛孔明惹毛了,没一个人可以救得了你!”
“知道了九叔,知道了……”
韩繇擦了擦额头上面的汗。
“回头你找个时间就回堵阳老家吧。”
叨了几口菜,韩武依靠在那随意的吩咐了起来。
他不需要别人给他拖后腿!
然而却未曾想到得是,伴随着他这话说完。
韩繇便颇为疑惑的反问了起来:“九叔,您真得不知道北方发生了什么事情吗?”
“我什么都不知道!”
韩武摇了摇头。
这倒不是他装的,而是自上任以来他就没有管理过任何公务!
“前番曹丕继位魏王,封陈长文为昌武亭侯,徙为尚书。”
“在这期间,陈长文建制九品官人之法。我听大哥所说,父亲常常因此法而担忧,所以我才想南下看一看。”
听完了韩繇得话,韩武便沉默了起来。
原来是这样啊!难怪呢!
他大哥韩暨本身的性子属于是那种,不到万不得已都不想要出仕的人。
更何况大家都是借壳上市的人物,你颍川陈家撅个腚,他韩暨都知道你拉得是个什么屎!
前番要不是曹操威压北方、屠城杀降凶名赫赫,韩暨怕不是还要隐姓埋名的在田野生活。
他能对陈群此法产生担忧那是应该的。
所谓的九品官人之法,便是大名鼎鼎的九品中正制。
而这九品中正制的关键环节。
就是掌管对某一地区人物进行品评的负责人,也就是中正官。
而中正官又有大小之分,州设大中正官,掌管州中数郡人物之品评,各郡则另设小中正官。
中正官最初由各郡长官推举产生。
当然了,司马氏建立废晋以后,改由朝廷三公中的司徒选授。
其中郡的小中正官可由州中的大中正官推举,但仍需经司徒任命。
在一般情况下,州郡的大小中正官是由司徒举荐的现任中央官员兼任,有时,司徒或吏部尚书还直接兼任州的大中正官。
这是为了保证中央对选举的直接控制,避免他人对中正事务的干扰。大小中正官还都有名为‘访问’的属员。
至于说品评主要有三个内容。
第一自然便是家世了。
即家庭出身和背景。指父祖辈的资历仕宦情况和爵位高低等。这些材料被称为簿世或簿阀,是中正官必须详细掌握的。
第二便是行状。
即个人品行才能的总评,相当于品德评语。魏晋时的总评一般都很简括,如天材英博、亮拔不群、德优能少等等。
至于说第三嘛,便是定品。
即确定品级。定品原则上依据的是行状,家世只作参考。
当然,晋以后则完全以家世来定品级。出身寒门者行状评语再高也只能定在下品;出身豪门者行状不佳亦能位列上品。于是就形成了当时‘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的局面。
诸如鲁肃昔年都曾经说过。
“今肃迎操,操当以肃还付乡党,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乘牍车,从吏卒,累官故不失州郡也。将军迎操,欲安所归。”
如今陈群能搞出来这么一套,韩武并不意外。
毕竟早在曹操活着的时候便已经有了此等风气了。
陈群只不过是顺势而为,正式宣布这么搞罢了。
只不过韩暨毕竟是身出名门世家,他岂能不知道陈群这小子搞出来这么一波大新闻是想要做些什么?
执行时间一长肯定会变成家世最为重要。
只不过和陈群不同,韩暨毕竟是极其有能力有道德的人物。
他知道陈氏这多少抱得不会是什么好心。
不过却也无可奈何,只得冲着大儿子韩肇发发牢骚。
结果这牢骚便让老二韩繇听到了。
老二本身倒是没有多大的本事,不过却也知道曹丕这一上位便是向世家大族献个好看似不错。
可南阳韩氏可不在曹丕的核心圈子。
在加上前番荆州的关羽和张飞抵挡住了曹操与孙权二人的南北夹击。
韩繇觉得自己有必要为自己父亲先行投资一下了!
东吴的孙权自是不必想了。
上一篇:玄武门对掏,我真没想当太孙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