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李二:我家老二,学我玄武门造反

李二:我家老二,学我玄武门造反 第63节

  “先前德謇(李靖之子)就因太子之事而受到牵连,被流放到吴郡那边,本来是要流放岭南的,还是看到我的面子上,才到吴郡的。”

  “现在又把楚王塞了过来。”

  “这不是要了我的命吗!!!”

  张出尘(红拂女):“也许陛下真的要选楚王当太子吗?”

  “归根结底,楚王在天幕上的表现很是优异。”

  “又得到了民心的。”

  “陛下真让他当太子,也无可厚非呀。”

  李靖认可这段话:“你说的有道理。”

  “虽然楚王当太子很合理。”

  可讲到后面,话锋骤然一转:“但万一没有上位呢?!”

  “我们李家已经有了这一份天大的功劳,能安享晚年,何必要掺和这漩涡之中呢!!”

  张出尘抿嘴:“那。”

  “你再这么发牢骚也没有用啊。”

  “陛下已经是做好决定了,你是臣子,就只能受着呗。”

  李靖直接是我老我是病人我有理:“我发牢骚还不行啊!”

  “我都成了病人了,还这么大年纪了,哪里那个精力来教楚王殿下啊。”

  张出尘知道他的这个脾气,也不多说什么,任由他发牢骚:“行行行!”

  李靖愁眉苦脸的,唉声叹气的:“唉!真是太乱了,太乱了。”

  “陛下,你这样搞,会出大乱的啊!!!”

  另一边。

  房玄龄府邸。

  客厅内。

  得知某个消息的房玄龄,正叫他的儿子房遗爱来。

  房遗爱开口问:“父亲,什么事,这么急。”

  房玄龄叹了一口气,说道:“你还是不要参与魏王这件事了。”

  “放弃吧!这样对你和魏王都好。”

  此话一出,房遗爱愣了一下,很是不解:“父亲,为什么?!”

  房玄龄见他困惑,阐述道:“你可知,陛下今早下令让楚王去李靖府上,向李靖学习兵法这事?!”

  “还有这事!!!”

  房遗爱这一听,觉得这还得了,当即道:“那我必须去告诉魏王。”

  房玄龄眉头一皱,嚇道:“坐下!”

  刚起身的房遗爱张了张嘴,而后乖乖坐下。

  “你是一定要参与其中吗!!!”

  房玄龄苦口婆心的讲道:“安稳过一生,不好吗!!!”

  房遗爱握紧了双拳,以十分坚定的语气,回应道:“父亲,我为了向上爬付出了多少!?”

  “就连高阳公主她我都忍了下来。”

  “为了魏王能上位。”

  “哪怕是遗臭万年。”

  “我也要做这件事。”

  胡子都发白的房玄龄,说不出话来:“你这你这,着迷了啊!唉!!”

  房遗爱回道:“父亲,这话不对。”

  “为了权力,为了金钱,为了不被别人看不起,世人谁不着迷!!!”

  “就连父亲你当初与陛下开启玄武门之变,也不一样!着迷当中。”

  “所以身陷淤泥之中,那又如何!!!”

  房玄龄闭上眼睛,嘴唇嗡动。

  “罢了罢了。”

  话罢,便没有再多的言语了。

  房遗爱见自己老父亲被自己说服了,也就起身,前往魏王府了。

  魏王府。

  听了房遗爱的讲述,李泰更加难看了。

  “会有这种事!!!”

  “那父皇这是铁了心了要把太子之位传给楚王了!”

  房遗爱催促道:“殿下,我们必须早点动手了。”

  “不然陛下下令立楚王为太子。”

  “那殿下便再无希望了。”

  “是啊!”

  “你去叫司马苏瑁等人过来,不准有临阵脱逃者与告密者,若有。”李泰展示了一下抹脖子。

  看来是真的发狠了。

  房遗爱亢奋道:“明白殿下!”

  “我这就去办。”

  片刻后。

  上次没怎么出现的工部尚书杜楚客、御史大夫韦挺等一些人也到场了。

  他们听完这个计划后,纷纷神色大变,出言劝。

  “殿下不妥不妥啊!”

  “陛下岂会是那种接受逼迫的性格。”

  “这样一做,说不定再无回头之路了啊!”

  “是啊,殿下,你再考虑考虑啊。”

  李泰硬生回复:“本王会不知道吗!!!”

  “本王深知父皇的性格!!!”

  “但这是最后的希望了。”

  “若不去搏一下,那本王辛苦了这么多年,还有什么意思!!!”

  杜楚客等聪明人,沉默了许多,还是拒绝了:“殿下,这,还是不行,不能这么做。”

  “不行是吗!!”

  李泰威胁道:“要知道你们的把柄都在本王的手上,本王若交给父皇,你们会有活路吗!!!”

  “当然,你们只要按照我的做,哪怕后面不成功,也不会有事。”

  “毕竟父皇只会是呵斥我而已!”

  听到这一席话,有些人改变主意了,有些人还是不想做那种事。

  但后面,还是入了贼船。

第65章 逼李世民承认新太子!(三千字!求追!)

  太极殿。

  大朝会。

  百官神情肃穆,低眉垂目,纷纷按官职入座,不敢有丝毫逾矩。

  而位于前方的,是李宽等人。

  坐在龙椅上的李世民,面色平淡:“司空,你来说说马蹄铁这事。”

  房玄龄神色正常,回话道:“回陛下,我已写了关于此事的条陈。”

  李世民微微惊讶:“哦?!呈上来。”

  内侍立刻来到了房玄龄的位置,拿条陈(古代向上级分条陈述意见的文件)。

  转瞬后,李世民扫视了手中的条陈。

  看了上面因各地铁匠铺生产的能力,而规划出每年各地所需上交中央多少马蹄铁的范围数值以及在马蹄铁上撰写编号防止泄露等些许话后。

  李世民眼中满是赞许:“不错,就按你所说的来办。”

  “是陛下。”

  李世民又把视线投放在长孙无忌身上:“司徒,各地旱情如何?”

  他问这话,是因为贞观十七年,在废太子想要造反那些天,某些州不幸遭遇春季大旱,已严重影响百姓生活。

  故而,才有了此问题。

  长孙无忌眼珠子溜溜转一下,避重就轻的不说一些事:“回陛下!”

  “十七道巡察使已经到了各地进行巡查,以此来应对旱情带来的民生问题。”

  李世民点了点头:“旱情!这些年时不时发生,不容小觑啊!”

  “诸位有什么良策,说说?”

  他这是例行询问一下。

首节 上一节 63/185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想做大奸臣的我竟然匡复汉室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