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综视红楼:我有一棵恶魔果实树

综视红楼:我有一棵恶魔果实树 第34节

看着周身黑紫色光芒涌动的贾复,贾赦的眼中浮现出一抹莫名其妙的的思绪。而刚才那些被贾复随手扒拉,丢到一旁的丫鬟小姐们,在看到眼前这奇异的一幕,一个个的也是目瞪口呆,当场呆愣在原地。

距离贾复最近的,除了贾母和贾赦外,便是林黛玉了。

随着贾复释放着草木精华,林黛玉从贾复的身上感受到了一股大自然的气息,这种气息让她感觉很舒服、很好闻、很想亲近。

这其实不难理解,林黛玉乃是绛珠仙草转身,本来就属于草木精灵。而拥有森森果实的贾复,他本人即是自然本身,草木精灵遇到大自然,理所应当的会被自然所吸引杰。

几个呼吸间,贾母的眼皮便抖动了起来,仿(钱李好)佛下一刻对方就会睁开眼。见此情形,贾复果断停止了能量的输送。他和荣国府的这帮人非亲非故,能出手帮他们救一下贾母就不错了,他们还想要怎样?

就在贾复准备后撤时,眼睛的余光却看到了看一旁不知道什么原因变得有些呆呆愣愣的林黛玉。

伸手在对方的眼前打了一个响指,贾复开口道;“¨‖回神了,小美女!”

虽然不想和荣国府有所交集,但是,遇到小小一只的林妹妹,贾复还是忍不住想要逗弄一下对方。

由于贾复刚才将不少人都丢到了一旁,加上他挡住了大部分人的视线,所以,他逗林黛玉的场景,也就他面前的贾赦看到了。

不过,此时的贾赦将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了贾母的身上,所以面对贾复的动作,贾赦一时半会也不好出言呵斥对方。

贾复逗林黛玉也是心血来潮,毕竟,按照他的想法,今天从荣国府离开后,他一个和这人也不会有更多的的交集了.

74:怀疑的种子

回过神后的林黛玉,看向贾复,脸色忍不住浮现出了一抹红晕。只是,现在所有人的注意力都放在了重新苏醒过来的贾母身上,自然没有察觉到林黛玉的异样。

眼看贾母苏醒,荣庆堂内的一众人这次忍不住松了一口气,一个个的不停的拍着胸脯。

老太太醒后拍着桌子哭道:“我可怜的斌儿啊,咱们娘俩骨肉分离了将近二十十年啊!好不容易有了你的消息,谁曾想,如今…如今你竟然也弃我而去了。这可叫为娘如何活啊?”

声音悲恸,哀哀欲绝,令人发酸,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桥段永远都是这么凄凉、可悲。

贾母的哭声在荣庆堂内回荡,每个人的心都随着她的悲痛而沉重。贾赦和贾琏站在贾母的两侧,轻声安慰着,试图平息她的情绪。女眷们也纷纷上前,用帕子擦拭着贾母的泪水,尽力给予她支持。

贾复站在一旁,冷眼旁观的看着这一幕。反正老贾的遗愿已经完成了,他心中虽然对贾母的悲痛有些许感同身受,但更多的是对荣国府的疏离感。反正他又不是贾家、不是荣国府的人,而且,还和隔壁的宁国府有着杀子之仇。所以,现在的他只想早点离开这个地方。早点回853家陪自己的小媳妇,不比听一个老太太哭喊着唱大戏香吗?

“母亲,还是先看看三弟的信,都写了些什么。”就在贾母悲痛的不能自己之时,在贾母身后搀扶着贾母的贾赦,突然沙哑着声音开口说道。

贾母一听,低头看向手中被她攥的有些褶皱的信封,顿时慌了一下。这可是她小儿子留给她的为数不多的遗物,可千万不能出问题啊。

小心翼翼的拆开信封,贾母将里面的信取了出来。而旁边的一名丫鬟,也是连忙取来了一副眼镜,给贾母戴上.

贾母戴上眼镜,双手微微颤抖地展开信纸,一行行熟悉的字迹映入眼帘。她的眼中既有泪水,也有对儿子的深深思念。信中,老贾详细地描述了自己在边疆的生活,以及他对家人的牵挂和对贾母的思念。最后,更是向贾母再三抱歉,饶恕他的不孝。

贾母的眼泪模糊了视线,但她依然坚持着把信读完。信中的每一个字都像是老贾的声音在耳边回响,让她的心如刀绞。她知道,这封信可能是她与小儿子最后的联系,她必须珍惜。

而在信的结尾,老贾也向贾母简单的介绍了一下贾复,说对方年仅十一二岁,就胆敢去杀胡人,是(cjce)一位难得的少年英才。希望贾母能抓住机会,雪中送炭,乘机卖对方一个香火情。如果可以的,最好是能嫁个国公府的姑娘给对方。

贾母读完信后,她的手颤抖着,信纸在她手中轻轻抖动,仿佛承载着她儿子的重量和情感。她的眼中既有泪水,也有对儿子的深深思念。信中的每一个字,都像是老贾在对她说话,让她感到既亲切又痛苦。

缓缓地将信收了起来,贾母转头看向贾复,眼神中充满了审视和质疑。

她的眼神在贾复身上徘徊,似乎在寻找着信中所描述的那个少年英才的身影。贾母的心中充满了复杂的情绪,既有对儿子的思念,也有对贾复这个突然出现的年轻人的好奇和不解。

如果没有老贾在信里面最后写的几句话,或许贾母也不会多想。但是,坏就坏在,老贾最后的那几句话。

试想一下,一个素未谋面的人拿着她分别多年儿子的信物上门,并且在信中还说要把国公府的姑娘许配给对方,这换做是谁,能不怀疑?

荣国公府自从老贾离开,贾代善暴病去世后,只剩下她这个老太太勉强撑起了这偌大的国公府。所以,贾母不由自主的的对贾复产生了怀疑。

和贾母怀疑的态度相比,贾赦却是忍不住在心中盘算了起来。站在贾母的身后,老贾在信上的内容,他自然看的是一清二楚。

对于这个自幼聪慧,而且文武双全的三弟,贾赦自然是十分信可的。加上刚才贾复的一番操作,贾赦已经可以断定对方已经是一名武者了。虽然不确认对方的品级,但是,只要对方的年纪不超过二十岁,荣国府在后面用资源堆,也能堆出来一个三十岁的六品武者。

想到这,贾赦心里顿时活络了起来。贾赦的心思转动得飞快,他知道荣国府早已失去了往日的荣国,加上近年来却因为缺乏强有力的武力支持而日渐衰弱。如果荣国府能出一位六品武者,那么少说还能再维持三十年的富贵。如果能够借此机会拉拢贾复,不仅能够增强家族的实力,为家族带来新的机遇。说不定,贾家到时候还能执掌军队。

就在贾复被贾母看到一脸的莫名其妙之际,贾母终于从各种念头中回过了神。又是漫长的无言后,贾母这次缓缓地开口说道,“贾复是吧?”

“是。请问老封君还有何吩咐?”贾复耐着性子开口询问道。

“这封信,你没拆开过吧?”贾母一双眼睛死死的盯着贾复,眼神中充满了审视和怀疑。头脑风暴过后的贾母,越来越怀疑,贾复就是想要借着送还她小儿子遗物的名义,攀上荣国府这课大树。

如果让贾复知道贾母的想法后,肯定会忍不住笑出声。按照他现在的身份和地位,九品气血武者,八品文气儒生,黑燕卫总旗,试问那个十六岁的少年能做到这一步。有着大好前途的他,至于登上荣国府这艘早晚注定会沉没的破船吗?

“回老封君,这封信是老贾亲自交给我的,我未曾拆开过。”深吸一口气,贾复这才开口说道。他的声音平静而坚定,眼神也是清澈,没有丝毫的闪烁。

贾母紧紧地盯着贾复的眼睛,似乎想要从他的眼神中寻找出一丝破绽。然而,贾复的眼神坦然,没有任何的躲闪,但是这却让贾母心中的怀疑再次增加了几分。

没办法,怀疑的种子一旦种下,可是不是三言两语就可以解释的清楚的。

“真的没有?”贾母的声音和语气忍不住加大了三分。

贾复面对贾母的逼问,心中虽然有些不悦,但面上依旧保持着平静。他知道,在这样的大家族中,任何一点风吹草动都可能引起轩然大波,更何况是涉及到家族未来和利益的事情。他深吸了一口气,再次坚定地回答道:“老封君,我确实没有拆开过这封信。老贾托付给我的时候,信封就已经是密封的。我尊重他的遗愿,也尊重您,所以没有私自查看信件内容。”

贾母的眼神中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她似乎在权衡着什么。贾赦在一旁观察着这一切,他知道贾母的疑虑,但同时他也零星察觉到了贾复的一部分潜力。他轻声插话道:“母亲,贾复既然这么说了,我们应该相信他。毕竟,他不远千里将三弟的遗物送回来,这份心意就值得我们感激。”

贾母沉默了片刻,然后缓缓地点了点头,她的声音稍微柔和了一些:“好吧,我相信你没有拆开过。但是,贾复,你可知道,这封信中的内容,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

贾复微微一愣,他没想到贾母会突然转变话题,但他很快恢复了镇定:“老封君,我只是一个送信的人,信中的内容与我无关。我只是完成了老贾的遗愿,至于信中的内容,那是您和老贾之间的事情。”

听完贾复的话,贾母顿时沉默了。低着头,不知道在思索什么。

难不成,她真的是怀疑错了?.

75:贾赦的狂喜(感谢笨小孩的月票)

“老封君,既然没有其它事情,那我便告辞了。”眼见贾母不说话,贾复便起身开口说道。早知道刚才就不救治这老太婆了,狐狸没抓到,反而是先惹了一身骚。

看着准备离去的贾复,贾母刚才消减的怀疑,又忍不住加重了几分。她老婆子跟在丈夫身边这么久,也是知道一些兵法的,眼前这小子,分明是在欲擒故纵。

贾母的眼神中闪过一丝锐利,她的声音突然变得坚定而有力:“贾复,你先别急着走。既然你送了斌儿的信来,那就是我们荣国府的客人。你远道而来,怎能让你就这样离开?至少也要在我们府上休息几日,让我们尽一尽地主之谊。”

面对贾母的目光,贾复的眼神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冷意,“老封君,我确实还有自己的行程要赶,不便在此久留。”

贾母微微一笑,她的笑容中带着几分慈祥,但更多的是不容置疑的坚决:“行程再紧,也不差这一两天。你既然来了,就是我们的贵客。我们荣国府虽然不如往日,但待客之道还是懂的。你放心,我们不会强留你,只是希望你能多留几日,让我们好好感谢你。”

“老封君,在下是有家室的人。而且,在下目前已经在燕京城内定居了,老封君真想要感谢,也不急于这一时半会啊。”贾复闻言,慢条斯理的开口说道。如果眼前这老太太在不识好歹,那就别怪他掀桌子了。

一时间,整个荣庆堂内的气氛,顿时变得紧张了起了。

“是啊,老祖宗,这位贾兄前不久刚成亲,孙儿那个时候还去讨了一杯喜酒喝呢。”就在这时,一直缩在后头当鹌鹑的贾琏,突然插一句话。

贾琏的话让荣庆堂内的气氛稍微缓和了一些。他虽然平时不太受贾母重视,但这种时候出面缓和气氛,却~也显得颇为得体。

贾母看了贾琏一眼,微微点头,然后再次转向贾复,语气中带着一丝不容置疑的坚决:“既然如此,那我们就更不能让你这么快就走了。你新婚不久,我们荣国府自然不能夺人之美。但是,你不远千里将我儿的遗物送回,这份恩情我们不能不报。至少,让我们为你举办一场宴会,以-示感谢。”.

贾复眉头微皱,他并不想在荣国府多留,但贾母的话也让他难以拒绝。他知道,如果强行拒绝,可能会引起不必要的误会和麻烦。他沉吟片刻,最终缓缓开口:“既然老封君如此坚持,那我就恭敬不如从命。不过,宴会就不必了,我只是想尽快回-家。”

说实话,他是真不想和荣国府打交道。如果不是老贾的遗愿,他这辈子都不会来到这个地方。

贾母见贾复答应了,脸上的笑容更加和蔼:“好,好,那就依你。不过,你既然来了,总得让我们尽一下地主之谊。你放心,我们不会耽误你太多时间的。”

贾复点了点头,没有再多说什么。他知道,再争辩下去也没有意义,不如就顺着贾母的意思,尽快结束这一切。

林黛玉在一旁静静地观察着这一切,她的心中对贾复充满了好奇。她能够感觉到贾复身上的那种与众不同的气质,以及他与荣国府之间那种微妙的关系。她的心中不禁泛起了一丝莫名的情绪,似乎是一种淡淡的羡慕,又似乎是一种难以言说的期待。

贾母转头对贾赦吩咐道:“赦儿,你去安排一桌席面,替我招待一下这位公子,要让这位公子感受到我们荣国府的热情。”

贾赦领命,转身便带着贾琏去安排了。而贾母则继续和贾复交谈,试图了解更多关于他的事情。贾复虽然保持着礼貌,但内心却已经开始计划着如何尽快离开荣国府,早点回家去。

贾赦领命退下后,荣庆堂内的气氛逐渐缓和。贾母虽然心中仍有疑虑,但面对贾复时,她尽量展现出了一位长者的风度和家族领袖的包容。

贾母轻声问道:“贾复公子,你既然已经在燕京城定居,不知你在那里高就?是否有什么需要我们荣国府帮忙的地方?”

“不劳老封君费心,在下只是和几个朋友合伙做点小本买卖,勉强够混个温饱。”在刚才贾母的咄咄逼问下,贾复早就对眼前的老太太有些不耐烦了。于是乎,只是随口敷衍了对方一句。

贾母有些不死心,又接连询问了贾复几个问题,但是都被贾复巧妙的躲了过去。

荣庆堂内的气氛有些许剑拔弩张,但是另一边,贾赦正逮着贾琏,仔细盘问贾复的信息。

贾琏虽然有些疑惑,但是面对贾赦的询问,他还是老老实实将自己知晓贾复的相关信息一五一十的给贾赦讲述了一边。当然,中间她媳妇药铺的下人,敲竹杠敲到贾复头上这件事,他自然没敢说出来。

父子俩一边走,一边说,主要是贾琏讲,贾赦听。直到贾琏突然来了一句,‘贾复兄今年十六,就……’

话还没说完,便被贾赦直接打断了,“你说什么?再说一边,那个叫贾复的,今年多大?”

扭过头看向贾琏的贾赦,眼中充满了震惊和不敢置信。

“回禀老爷,贾复兄今年只有十六岁。”贾琏虽然有些疑惑,但是还是老老实实的说道。

···········求鲜花······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再次确认在消息后,贾赦忍不住笑了起了。到最后,更是转变成了宇智波氏狂笑。

贾赦的一惊一乍,顿时让贾琏吓了一跳。对方手忙脚乱的伸手去搀扶贾赦,但是,他那手无缚鸡之力的小身板,还真搀扶不动贾赦。

贾赦的狂笑让贾琏感到困惑不已,他不明白为何父亲在听到贾复年纪后会有如此强烈的反应。贾琏小心翼翼地看着贾赦,生怕他因为过度激动而出什么事。

贾赦好不容易止住了笑声,他的眼神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琏儿,你不知道,这个贾复,他今年才十六岁,就已经有如此成就,这简直是天赐良机啊!”

贾琏更加不解了:“父亲,一个十六岁的少年,就算有些本事,也不至于让您如此高兴吧?”

................

贾赦拍了拍贾琏的肩膀,解释道:“你不懂,琏儿。你根本不清楚,一个十六岁就武者入品的存在,到底有着怎样的潜力。如果能够将他拉拢到我们荣国府,那么未来荣国府的兴盛就指日可待了。”

贾琏有些似懂非懂,平日里花天酒地的他,自然也不太关心家族的大事。但是,看着贾赦如此高兴,他还是陪着贾赦一起开心。

看着贾琏的表情,贾赦忍不住叹了一口气,贾琏之所以不明白里面的道道,跟他平时缺乏教导脱不了干系。只是,那个时候的贾赦连自己都顾不住,怎么会有精力去教导贾琏。

“唉,琏儿,晚上来东大院一趟,为父跟你说点事情。”贾赦先是叹了一口气,然后冲贾琏说道。

听到这话,贾琏下意识的全身都有些抗拒。但是,看着贾赦不容置疑的眼神,贾琏只好不情不愿的答应了下来。

听到贾琏答应下来,贾赦这才满意的点了点头。然后父子二人起身,继续赶路。只是这一次,两人却是朝着东大院走去。东大院是贾赦自己的住所,毕竟,有些谋划,还是在自己的地盘进行才好。

而在荣庆堂内,贾复虽然表面上保持着礼貌,但内心却对贾母的坚持感到无奈。他现在只想尽快找到一个合适的借口离开这里,眼前的这个老太太实在是太烦人了。

荣庆堂内的气氛虽然有些紧张,但每个人都在为了各自的目标而努力着。贾复想要尽快离开,贾母想要拉拢贾复,而贾赦和贾琏则在暗中策划着如何利用这个机会来增强荣国府的实力。每个人的心思都如同棋盘上的棋子,错综复杂,却又各有所图于.

76:贾赦的示好(感谢沧澜渔夫的打赏)

就在贾复等的有些不耐烦之际,贾琏突然派人来报,说是席面已经准备好了,特意邀请贾复前往.

贾复听到贾琏派人来报,席面已经准备好,他微微颔首,表示知道了。虽然他内心焦急,想要尽快离开荣国府,但表面上还是保持着礼貌和风度。

贾复没有说话,只是将目光看向了贾母。贾母让仆人先下去,说贾复等会就过去。

仆人领命而去,贾复则连忙起身向贾母告辞:“老封君,既然席面已经备好,那我就先行告辞,前往赴宴。”

贾母见贾复态度坚决,知道再留也无益,便点了点头:“好吧,贾复公子,你远道而来,我们荣国府自当尽地主之谊。宴后,若还有什么需要,尽管吩咐。”

贾复微微一笑,表示感谢:“多谢老封君,我会的。”

随后,贾复在仆人的带领下,离开了荣庆堂,前往宴会地点。他的步伐稳健,但心中却在盘算着如何尽快结束这场宴会,以便早日离开。

与此同时,贾赦和贾琏则“八五三”在东大院中密谈,讨论着如何拉拢贾复,以及如何利用他的潜力为荣国府带来更大的发展。贾赦的眼中闪烁着精明的光芒,他已经在心中筹划了好几个方案。

在东大院的书房内,贾赦和贾琏的谈话正在进行。贾赦坐在主位上,眉头紧锁,手指轻轻敲打着桌面,这是他思考时的习惯动作。贾琏则站在一旁,虽然不太明白父亲为何如此重视这个年轻的贾复,但他知道,父亲的决定总是有他的道理。

首节 上一节 34/108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李二:我家老二,学我玄武门造反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