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视红楼:我有一棵恶魔果实树 第98节
................
正当王熙凤等人收拾妥当准备离开时,贾复家里突然来了传旨圣使。这一消息如同平地一声雷,让所有人都震惊不已。传旨圣使身着华丽的官服,手持圣旨,身后跟着一侍卫,气势非凡。
接旨这事情事情,贾复可以说是轻车熟路了,接到洒扫,摆放香案,然后等待圣使宣读。
等一起都准备妥当后,贾复带着秦可卿、玲云还有迎春跪地迎接。
而传旨圣使严肃地站在院子中央,清了清嗓子,然后高声宣读圣旨:“奉天承运皇帝,诏曰:闻贾复重建仁德坊,致使仁德坊河清海晏,一片。后,又进献雪屋创制之法以济灾民,功在社稷,德被苍生。兹特赐爵三等将军,以彰其功;并赏五品安民将军,以表其德。同时,赏赐玉带一条,珍珠十颗,黄金千两。望卿再接再厉,为国为民,不负朕望。钦此。”
随着圣旨宣读完毕,贾复老老实实的高呼万岁,然后恭恭敬敬地接旨谢恩。他的脸上满是激动与感激之情,但心中却十分清楚这赏赐背后的真正原因。贾复深知,此次的恩赏主要还是因为水泥。水泥作为建筑大杀器,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却不能明目张胆地写在圣旨上,只能用其他功劳来代补。
一旁的秦可卿看着贾复,眼中满是喜悦与自豪,她由衷地为贾复感到高兴。她知道贾复一直以来都在为百姓谋福祉,这份赏赐实至名归。
贾复心中暗自思忖,好在这次的赏赐还是蛮大方的。他决定不再和燕昭帝计较那些不能言说的缘由。他明白,在这个时代,有些事情需要心照不宣。既然皇帝已经用这样的方式给予了他肯定和回报,他也应该知足了亏.
226:贾赦的讨好
送走了传旨圣使后,贾复的脸上还残留着刚刚接旨时的激动与感激,但很快,他又恢复了平日里的淡然。他随手便将手中的圣旨丢给了杜容,语气平淡地说道:“管家,把这圣旨给供起来。”贾复的举动显得极为随意,仿佛这不是一份代表着皇帝恩宠的圣旨,而只是一张普通的纸张.
杜容微微一愣,他显然没有想到贾复会如此对待这份珍贵的圣旨。但他很快回过神来,恭敬地接过圣旨,心中暗自感叹自家老爷的洒脱。
杜容身着一袭整洁的长袍,面容沉稳,他微微躬身,说道:“少爷放心,属下一定妥善处理。”
贾复挥了挥手,示意杜容退下。他确实对这些繁文缛节没有兴趣,在他看来,这份圣旨虽然代表着荣誉和赏赐,但也只有一个象征性,其他的毛没有,还不如来个千两黄金带劲。
而此时,躲在客厅中偷看的王熙凤确“二七七”实忍不住酸了。她看着贾复那随意的举动,心中涌起一股复杂的情绪。王熙凤身着华丽的服饰,妆容精致,眼神中却透露出一丝嫉妒和羡慕。
她暗中将贾复和自己的夫君贾琏比较了一番,这一比较,让她更加感慨万千。王熙凤发现,贾琏真的是被秒杀的连渣都不剩。贾复花心归花心,但他对自己人也是真的大方。尤其是对原配和平妻,真的可以说是没的说。就连她这个露水鸳鸯,对方也是掏心掏肺的对她好,帮她将所有的事情都考虑了进去。
王熙凤回想起自己在荣国府的日子,虽然有着一定的地位和权力,但贾琏却常常让她失望。贾琏风流成性,对家族事务也不上心,与贾复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贾复不仅有能力,有担当,还懂得关心身边的人。他在事业上不断进取,为了百姓和国家尽心尽力,而贾琏却只知道贪图享乐,沉迷于酒色之中。
王熙凤的心中充满了酸涩,她既为自己的命运感到无奈,又为贾复的优秀而感叹。她知道,自己在荣国府的处境并不容易,家族的经济压力和内部的争斗让她疲惫不堪。而贾复却能在这样的乱世中脱颖而出,成为皇帝器重的人。
除此之外,贾复也是一个有本事有能耐的人。这才过了多久,对方就已经是黑燕卫的千户兼五品安民将军了。之前王熙凤还能在贾琏的爵位上勉强压贾复一下,但转眼贾复就自己挣了一个三等将军的爵位。同样都是爵位,一个是靠祖荫,一个是自己挣来的,完全比不了。
王熙凤心中越想越委屈,她的思绪如乱麻般缠绕。她不停地在心中质问,怎么就不早点遇到贾复这样的好男人呢?如今看着贾复如此优秀,对身边人关怀备至,还能凭借自己的本事挣得功名爵位,她满心都是懊悔。
她的脑海中不断浮现出贾复的身影,想象着如果自己能早些遇到他,那该是怎样的一番光景。她觉得贾复这样的男人,就应该属于自己,怎么就便宜秦可卿了呢?她的眼神中流露出浓浓的嫉妒和不甘。
然而,王熙凤却忘了,那个时候的贾复还是西北边陲的一名砍柴人,每天过着食不果腹、出生入死的生活。而贾琏虽然不堪,也是国公府的长房嫡公子,未来的承爵人。真要将那个时候的贾复和贾琏放在王熙凤面前,王熙凤绝对连看贾复一眼都不会。
王熙凤依旧沉浸在自己的思绪中无法自拔,但是却忘记了一句话:“有人问:你是怎么当上将军夫人的?”将军夫人答:“在他还是当小兵的时候嫁给他!”
可惜,王熙凤根本不知道,她现在依旧是满腔的埋怨,心中止不住的再想,如果她能在贾复微末之时就认识他,或许现在站在他身边的就是自己,而不是秦可卿了。
带着满心的不甘,王熙凤坐在马车上,心绪如潮。她的眼神中透露出复杂的情绪,有嫉妒、有无奈、有失落。她不停地回想着贾复的种种优秀之处,再对比自己在荣国府中的生活,心中的苦涩愈发浓烈。
马车在雪地中缓缓前行,车轮压过积雪发出嘎吱嘎吱的声响,仿佛在诉说着王熙凤内心的纠结。她身旁坐着林黛玉、探春和惜春,姑娘们的脸上也带着些许不舍。
林黛玉依然是那副柔弱而敏感的模样,她静静地看着窗外,不知道在想些什么。探春则微微皱着眉头,似乎在为即将回到荣国府的生活而担忧。惜春年纪最小,她两眼泪汪汪的,显然还沉浸在与迎春分别的悲伤之中。
王熙凤看着姑娘们的神情,心中不禁涌起一股责任感。她知道,自己作为荣国府的孙媳妇、贾琏的妻子,必须承担起自己的责任。无论心中有多么不甘,她都得回到荣国府,主持府中的事务。
马车终于抵达了荣国府,王熙凤深吸一口气,努力调整自己的情绪。她走下马车,看着熟悉的府邸,心中感慨万千。曾经,这里是她展现自己才能的舞台,如今,却成了她无奈回归的地方。
王熙凤带着林黛玉等人走进荣国府,府中的下人们纷纷上前迎接...........他们看到王熙凤归来,脸上都露出了松了一口气的神色。王熙凤强打起精神,开始安排府中的事务。她一边吩咐下人们打扫房间、准备热水,一边思考着接下来的计划和安排。
话分两头,王熙凤那边前脚刚走,贾赦就屁颠屁颠的上门了。贾赦得知贾复爵位晋升还获得了五品安民将军官职的消息后,心中大喜。他通过自己的情报网第一时间得知了这个好消息,便迫不及待地跑来给贾复道喜。
贾赦身着华丽的长袍,头戴一顶精致的帽子,脸上洋溢着得意的笑容。他迈着大步走进贾复的府邸,身后跟着几个随从,手中提着一些礼物。
贾复正在书房中思考着下一步的计划,听到下人的通报,连忙起身迎接。他看到贾赦到来,心中也有些意外。但是,毕竟这是自己找的便宜岳父,所以贾复还是给了对方一个笑脸。
贾赦一见到贾复,便满脸堆笑地说道:“贤婿啊,恭喜恭喜!听说你又晋升了爵位,还得了个五品将军的官职,真是可喜可贺啊!”贾赦的语气中充满了谄媚,他一边说着,一边将手中的礼物递给贾复。
“多谢岳父大人了。”贾复面带微笑的笑着回应了贾赦一句。
贾赦现在这段日子过的别提有多开心了。从荣国府搬到自己的荣侯府中后,贾赦头顶已经没人能压制住他了。他每天的生活要么是跑到古玩市场淘点好玩意,要么是跑到勾栏中听曲看戏,要么就是到宁国府中,陪2.6贾敬喝茶聊天。
贾赦对自己现在的生活非常满意,他觉得自己终于摆脱了贾母的束缚,可以自由自在地享受生活了。在古玩市场上,他可以尽情地挑选自己喜欢的古董,与其他收藏家交流心得。在勾栏中,他可以欣赏到精彩的戏曲表演,沉浸在艺术的氛围中。在宁国府中,他可以和贾敬一起谈论诗词、品茶聊天,享受悠闲的时光。
这样的日子,和之前在贾母手中任由对方捏扁搓圆相比,真的可以说是一个天一个地。贾赦心中充满了得意,他觉得自己现在才是真正的贵族老爷,过着逍遥自在的生活。
看着眼前的便宜女婿贾复,贾赦心里别提有多得意了。至少,他现在的好日子,完全离不开贾复的出谋划策。贾赦知道,如果没有贾复的帮助,他不可能这么顺利地搬到荣侯府,也不可能过上如此惬意的生活.
227:贾赦的新生活
贾复看着眼前一脸讨好神色的贾赦,心中思绪翻涌。他的眼神微微闪烁,嘴角不经意间勾起一抹若有若无的笑意。
回想起紫女送过来的关于贾赦日常生活记录,贾复心中的好奇愈发强烈。当初忽悠贾赦从荣国府中搬出来,他本是出于让贾赦远离那艘即将沉没之船的考虑。那时的他,已然做好了随时为贾赦收拾烂摊子的准备.
然而,当贾赦成为荣国候并拥有了自己的侯府后,贾复却惊讶地发现,这位看似不羁的半大老头竟变得极为安分。虽然说贾赦将夫人和子女暂且撇在脑后,偶尔想起时,也只是以训斥为主,偶尔掺杂着几分得意地申饬几句。平日里,他全身心地投入到书房里那些字画古玩之中。
贾复曾以为贾赦是个贪花好色的老纨绔,热衷于与姬妾丫鬟厮混,毕竟在红楼原著中,贾赦的形象便是如此。可如今,搬到荣国候府的贾赦,不仅一个姨娘通房都没带,而且对丫鬟们的关注度远不及他对那些字画古玩。也不知是他一时没想起来,还是顾忌着新的身份不能过于放肆。
贾赦的名声向来不好,可仔细观察后,贾复却觉得他并非如传闻中那般不堪。至少在这新的府邸中,贾赦从不惹祸,也不添乱。虽然花钱大手29大脚,但都是自掏腰包,毫无怨言。如此看来,他比想象中要好养活得多。
贾复心中疑惑,这么一个看似乖巧的半大老头,为何会如此不被人待见呢?
虽然说贾赦虽琴棋书画皆不精通,诗词歌赋也觉厌烦,但他却善于品评。尤其是在书画方面,他的眼力从未出错。贾赦书房里挂着的几幅字画,一半是他精挑细选而来,皆是名家真品,让人不禁好奇他究竟是从谁家淘换来的这些宝贝。
至于琴艺,贾赦在花楼中传出的名声,有一多半是因捧花魁而起。那些花魁个个身怀实学,能与贾赦相交,足见此人确实有些墨水。那些眼高于顶又注重声名口碑的花魁们,若不是贾赦有真本事,又怎会卖他面子?毕竟他只是一个快没落的二流公府里降等的三流将军。
一开始贾复本已做好了随时为贾赦擦屁股的准备,如今却意外发现了他在金石古玩上的天赋。这无疑是一个意外之喜。贾复抽空写了一封信,大力鼓励贾赦,让他多去寻觅名品,打响名声,顺势打入古玩圈子。
在这个时代,乱世黄金,盛世古董绝非虚言。如今,玩得起金石古玩的都是些清贵有钱的权贵人家,普通人根本无力购买这些昂贵之物。而那些不肖子弟为了钱财,常常将家中古玩低价卖出,贾赦便从他们手中淘得了许多宝贝。他眼光独到,从未失手,才有了今日的积累。
与之相对的,则是荣国府的二老爷贾政,多年来一直被人捧着吹嘘,以端方形象自居,向来认为自己才是荣国府的代表,只有他才配出去与众多名流交际。可如今,偶然听到一些高攀不上的大人物提及他那不成器的大哥贾赦时,言辞中竟颇有些赞赏之意。这让贾政遭受了重大打击。
贾政觉得,自从贾赦将自家庶生女送出去给他人做妾后,自家的运道就一直不佳。尤其是最近工部的由贾复牵头弄出来的几个大项目(仁德坊的拆迁重建以及使用雪屋赈灾),他不仅一点便宜都没捞到,还因一些纰漏被上司斥责,责令回家反省半月。
在这重重打击之下,贾政竟然病倒了。而这,也正是贾母如此着急将王熙凤唤回来的原因之一。
贾复看着眼前的贾赦,心中的想法逐渐清晰起来。他不得不承认,这段时间贾赦的表现确实让他对这个原本印象中的老纨绔有了一些新的认识。贾赦搬到荣国候府后,那安分守己的模样与之前传闻中的形象大相径庭。他专注于字画古玩,不再如以往那般沉迷于酒色,这让贾复看到了他身上的几分本事。
想到这里,贾复决定给贾赦一个面子。一方面是看在迎春的面子上,迎春温柔善良,在贾复心中有着特殊的位置。另一方面,贾赦如今的转变也让贾复觉得他并非一无是处。贾复微微扬起嘴角,露出一抹和善的笑容,对贾赦说道:“岳父大人,既然来了,不如到我的书房一叙。”
贾赦听到贾复的邀请,眼中闪过一丝惊讶。他万万没有想到,贾复会如此热情地邀请他去书房。在贾赦的眼里,贾复身为泰安王司徒剑雄的女婿,身份尊贵,没必要对他这个老纨绔如此热情招待。虽然他也是贾复的便宜岳父,但自家的闺女迎春是给贾复当妾,而且迎春还是庶女。在这样的情况下,贾赦在贾复面前自然没有什么底气。
然而,贾赦也是一个明白人。他知道贾复的邀请是一种示好的信号,这对他来说是一个难得的机会。他连忙拱手说道:“贤婿相邀,老夫岂敢不从。”贾赦的脸上露出一丝受宠若惊的神色,他跟在贾复身后,朝着书房走去。
一路上,贾赦的心中充满了感慨。他没想到自己有一天也能得到贾复的重视。他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好好把握这个机会,与贾复拉近关系。他知道,在这个复杂的世界里,多一个朋友总比多一个敌人好。而贾复如今的地位和影响力,对他来说无疑是一个强大的助力。
走进贾复的书房,贾赦被里面的布置所吸引。书房中摆放着整齐的书架,上面摆满了各种书籍。书桌上摆放着文房四宝,散发着淡淡的墨香。贾赦心中暗自赞叹,贾复果然是一个有品味的人。
贾复请贾赦坐下,然后让人端上了茶水。贾赦小心翼翼地坐下,心中有些紧张。他不知道贾复邀请他来到书房究竟有何目的。贾赦端起茶杯,轻轻抿了一口茶水,试图缓解自己的紧张情绪。
贾复看着贾赦,微笑着说道:“岳父大人,这段时间在荣国候府过得可还习惯?”
贾赦连忙放下茶杯,恭敬地回答道:“多谢贤婿关心,老夫在侯府过得很好。”
贾复点了点头,继续说道:“岳父大人对字画古玩的鉴赏能力,我早有耳闻。不知岳父大人最近可有什么新的收获?”
贾赦听到贾复提到自己的爱好,心中稍感放松。他开始滔滔不绝地讲述起自己最近在古玩市场上的发现和收获。贾复认真地听着,不时地提出一些问题。两人的交谈320逐渐变得融洽起来。
然而,贾赦并没有忘记自己的身份和目的。他知道自己不能在贾复的书房中待太久,以免引起不必要的麻烦。在贾复的书房中坐了片刻后,贾赦便起身告辞离开了。
贾赦拱手说道:“贤婿,今日打扰了。老夫还有些事情要处理,就先告辞了。”
贾复也没有挽留,他微笑着说道:“岳父大人慢走。”
贾赦起身告辞,贾复也立刻站起身子。他微微颔首,脸上带着一抹淡淡的笑容。“岳父大人慢走。”贾复一边说着,一边陪着贾赦向门外走去。
两人并肩而行,贾赦的心中仍有些许受宠若惊的感觉。他时不时地偷瞄贾复,试图从他的表情中看出更多的情绪。而贾复则始终保持着沉稳的姿态,步伐坚定而从容。
他们穿过庭院,来到府门处。贾赦停下脚步,再次拱手向贾复道别。“贤婿留步,今日多谢款待。”
贾复微笑着回应道:“岳父大人客气了,日后有空常来坐坐。”贾赦点点头,然后转身离去。
贾复站在府门口,目送着贾赦的身影逐渐消失不见。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丝思索,似乎在考虑着什么。良久,当贾赦完全消失在视线中后,贾复这才缓缓转身,走回府内。
另一边的贾赦离开贾复的府邸后,心中松了一口气。他知道自己这次前来,只是在贾复面前先买个脸,提前讨好一下对方。他的目的已经达到了,现在只需要等待合适的机会,进一步与贾复拉近关系.
228:皇宫之中的讨论
另一边,皇宫之中,燕平殿内,燕昭帝和天玑先生正在悠闲地下着棋。君臣二人一边对弈,一边商讨着此次雪灾的情况。燕昭帝手中拿着棋子,微微皱着眉头,思考着下一步的走法。天玑先生则静静地坐在一旁,等待着燕昭帝的决策。
燕昭帝落下一子,然后缓缓地说道:“此次雪灾,多亏了贾复的雪屋之法,才让灾民们有了一个遮风挡雨的地方。”天玑先生点了点头,说道:“陛下所言极是。贾复此人确实有几分本事,不仅想出了雪屋之法,还在重建仁德坊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说着说着,话题不由自主地扯到了贾复的头上.
天玑先生有些不理解,为什么燕昭帝要升贾复的爵位,而且还赐给了对方一个将军的名头。虽然安民将军只是一个不值钱的杂号将军,但在天玑先生看来,这个赏赐还是有些过于丰厚了。
天玑先生问道君羊:“陛下,为何要如此赏赐贾复?此人虽然有功劳,但如此赏赐,会不会引起其他大臣的不满?”
燕昭帝微微一笑,解释道:“贾复是武者出身,早晚有一天要上战场。甚至有可能接过九皇叔手中的担子。现在给对方一个将军的名头,也是提前给对方打个预警。”
天玑先生听了燕昭帝的解释,点了点头,然后说道:“陛下考虑周全。不过,这样会不会有些太高调了?毕竟贾复现在还年轻,如此赏赐,可能会让他成为众矢之的。”
燕昭帝摆了摆手,表示无所谓。他说道:“此次重建仁德坊和雪灾救援,贾复确实帮了不少忙。文武百官谁有问题,找九皇叔说就是了。朕相信九皇叔能够处理好这些事情。”燕昭帝的眼神中透露出坚定的信心,他相信自己的决策是正确的。
天玑先生见燕昭帝如此坚决,也不再多说什么。
在皇宫的燕平殿内,燕昭帝与天玑先生相对而坐,棋盘上黑白棋子纵横交错,气氛宁静而庄重。
略过贾复获得的赏赐后,燕昭帝的思绪又回到了此次雪灾的情况上。
他微微抬起头,目光中透露出对国家和百姓的关切,对天玑先生说道:“此次雪灾,朕心中始终牵挂,如今也该好好商讨一下后续事宜。天玑先生,你且详细说说这次雪灾造成的损失以及补救措施¨ˇ。”
天玑先生闻言,神色也立刻正经起来。他微微挺直了身子,清了清嗓子,开始认真地向燕昭帝汇报:“陛下,此次雪灾波及范围甚广,百姓房屋倒塌无数,农田被积雪覆盖,牲畜冻死冻伤不计其数。道路被积雪阻塞,物资运输极为困难,给百姓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困扰。”
天玑先生停顿了一下,看着燕昭帝专注的神情,继续说道:“不过,陛下圣明,在雪灾发生后,户部、礼部和兵部迅速行动起来。户部紧急调配物资,确保灾民有足够的粮食和衣物;礼部安抚百姓,稳定民心;兵部则组织士兵清理道路,保障交通畅通。在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雪灾的损失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控制,补救工作也在有序进行。”
燕昭帝听着天玑先生的汇报,不住地点头。他的脸上露出欣慰的神色,说道:“朕的臣子们果然不负朕望,户部、礼部和兵部办事的效率值得称赞。”
天玑先生趁机拍了个马屁,拱手说道:“陛下领导有方,臣子们自然竭尽全力为陛下分忧,为百姓谋福祉。”
燕昭帝听了天玑先生的话,忍不住笑骂了一句:“你这老滑头,就会说些好听的。”
但他的眼神中却没有丝毫责怪之意,反而充满了对天玑先生的信任和欣赏。
君臣对弈期间,燕昭帝的思维依然活跃,他突然想起了另外一个问题。他放下手中的棋子,微微皱起眉头,问道:“天玑先生,此次救援所需要的物资,都是从哪来的?”
要知道,古代关于物资的运输极为困难,尤其是运输途中的损耗更是严重。这也是为什么古代打仗,动不动就会因为缺粮从而退兵的原因。往年遇到灾情,就是因为物资运输困难,这才会动不动就造成极为广泛的灾情。
天玑先生也停下了手中的动作,思考了片刻后回答道:“陛下,此次物资的来源确实值得关注。据臣所知,这些物资都是一名叫万三千的商人运输过来的。此人不顾天寒地冻,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从各地弄来了各种紧缺的帐篷、粮草和草药等补给。”
天玑先生的语气中透露出对万三千的赞赏,他继续说道:“此人确实有几分本事,在如此恶劣的条件下,还能如此迅速地筹集到这么多物资,实在是难能可贵。”
燕昭帝点了点头,陷入了沉思。他深知物资在战争和灾难中的重要性,一个能够在关键时刻提供物资的商人,其作用不可小觑。但他也明白,商人逐利,万三千如此积极地提供物资,背后是否有其他目的呢?
天玑先生见燕昭帝陷入沉思,便再次正色道:“陛下,此次万三千提供的物资,虽然说是朝廷花钱买的,但是他却收取了远低于市场价近四成的钱财。都说商人重利,但是万三千这个人却颇有几分侠义心肠。”天玑先生的话语中充满了对万三千的敬佩之情。
他停顿了一下,继续说道:“万三千,性别男,年近三十,是一名极具商业头脑的商人。在此之前他带领着自己的商队,在各地进行贸易。此次雪灾,他看到百姓受苦,毅然决定伸出援手,为朝廷提供物资。他的行为,确实让人钦佩。”
燕昭帝听了天玑先生的话,却并没有立刻表态。他将万三千的名字念叨了两遍,然后缓缓地说道:“¨‖商人如果不重利,要么是对方看不上眼前的这点利益,要么就是有更大的谋划。至于天玑先生你说的侠义心肠,我倒是看不见。”
燕昭帝的话语中透露出一丝怀疑和警惕。他作为一国之君,必须考虑到各种可能的情况,不能轻易相信一个商人的行为仅仅是出于侠义之心。
上一篇:李二:我家老二,学我玄武门造反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