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屠户之子的科举日常 第102节
三人上了车,马车吱呀呀地驶出客栈,朝着城外的岳麓山方向行去。
到了岳麓书院那气派的山门前,王明远下车,递上昨日柳山长亲自交代管事办好的入学文书。
今日换了个年轻的门房,他仔细核对了一番,确认无误后说道:“王公子,手续无误。书院规矩,家人或仆役不宜久留,以免打扰学子清净向学之心。您安顿好后,还请让家人让尽快离开。”
“您放心!”王大牛立刻跳下车,拍着胸脯,“我就是送他进去安顿好,立马就走!绝不耽搁!”
说着,他招呼狗娃:“狗娃!卸车!”
只见王大牛走到车后,双臂一使劲,那沉甸甸的、装最多东西的大箱子就被他像抱玩具似的抱了下来,轻轻放在地上。
紧接着,他又单手提起另一个装满了坛坛罐罐的箱子,同样轻松放下。
狗娃也不含糊,虽然年纪小,但力气也不小,麻利地扛起一个稍小的箱子,又用胳膊夹起两个包袱。
旁边一个原本想上前帮忙的书院杂役看得目瞪口呆,嘴巴张得能塞进个鸡蛋,半晌才憋出一句:“好……好家伙!这二位壮士……真是神力啊!”
王明远也上前帮忙搬些琐碎的行李,他这半年来虽然也坚持锻炼,力气比从前大了不少,但跟大哥和狗娃比起来,还是差得不知道多远。
也不知道自己这身子骨,啥时候才能觉醒老王家这巨力“天赋”……
三人背着、扛着、抱着,像两座移动的小山,因为王明远的不是小山,在清晨的书院里穿行。
沿途早起晨读或洒扫的学子、仆役,纷纷投来惊讶的目光。
引路的杂役将他们带到一处清幽的院落,指着其中一间斋舍:“王公子,这便是您的住处了,是两人合住。您的舍友姓李,也是今年新入学的,昨日已搬进来了。”
“多谢。”王明远道了谢。
推开斋舍的门,里面陈设简单干净。两张简单的床铺,靠窗放着两张方桌,还有两个书架和两个衣柜,窗明几净。
靠里那张床铺已经铺好了被褥,书桌上也摆着些笔墨书籍,显然那位李姓舍友已经在了,只是此刻人不在。
“地方还行,就是小了点。”王大牛放下箱子,环顾一圈,眉头微皱。
他带来的东西实在太多,感觉这屋子有点塞不下。
岳麓书院的规矩王明远清楚,普通学子都是二到四人合住,不许带随从书童,就是为了让大家专心读书,维持清静,同时培养学子的独立能力。
他能分到两人间,估计还是管事知道他是山长亲自关照的人,行了方便。
这已经是天大的优待了,要是四人一间,他这些东西怕是要堆到走廊上去。
“赶紧收拾吧,别磨蹭了!”王大牛是个行动派,放下箱子就开始指挥,“狗娃,去打盆水来!咱们先把屋子擦一遍!屋顶墙角都别放过!”
“好嘞!”狗娃应了一声,熟门熟路地跑出去找水井。
很快,就端着一大盆水回来了。
王大牛个子高,支个凳子就能摸到房梁和墙角,拿着湿布仔细地把积灰和蛛网都清理干净。
王明远和狗娃则负责擦拭桌椅、书架、门窗。
三人合力,不一会儿就把小小的斋舍打扫得焕然一新,连地面都用水冲洗了一遍,湿漉漉的透着亮光。
接下来就是归置行李,王大牛亲自上手给王明远铺床。
他铺得极仔细,褥子要拉得平平整整,没有一丝褶皱,被子叠得方方正正,棱角分明,最后又挂上娘亲手缝制的细纱蚊帐,用夹子夹得严严实实。
“三郎,你看好了,”王大牛一边整理放衣服的衣柜,一边絮絮叨叨地叮嘱,黝黑的脸上满是认真。
“厚衣裳放这个柜子底下,薄衫和长衫挂上面。这包是新做的里衣袜子,放在上面了。
还有这包柿饼蜜枣,你读书饿了就垫吧垫吧,放书桌右手边第一个抽屉……”
他打开书桌旁另一个抽屉,拿出两个油纸包好的小包:“喏,这个红纸包的是治风寒的丸药,白纸包的是治咳嗽的,都在这儿放着。湘江府这边湿气重,不比咱北方干爽,你千万注意,别贪凉!万一有点不舒服,别硬扛着,赶紧吃!要是严重了,就让狗娃去找斋舍的管事,请他帮忙请大夫!记住了没?”
王明远连连点头:“记住了,大哥。”
王大牛还是不放心,又拉过狗娃:
“狗娃,你也给我记牢了!你三叔要是脸色不对,咳嗽了,打喷嚏了,你立马给我去请大夫!听见没?别不当回事!
还有你,自己也给我长点心!有事就去找你三叔,知道了吗?”
狗娃拍着胸脯保证:“爹,你放心!我眼尖着呢!三叔打个喷嚏我都知道!我自己你就更不用管了!”
王大牛瞪了他一眼:“少贫嘴!给我上点心!”他又转向王明远,语气放缓了些。
“还有啊,三郎,食肆那边的饭食也不知道合不合你胃口。你从小脾胃就弱,吃多了油腻或者生冷就容易闹肚子。狗娃在食肆干活,我跟他交代了,让他瞅瞅能不能想法子给你弄点热乎的面食,哪怕煮碗清汤面也行,总比顿顿吃米饭强……”
他顿了顿,看着眼前比自己矮了两个头、身形依旧有些单薄的弟弟,眼神里是藏不住的担忧和不舍,声音也低沉了些:
“出门在外,别委屈了自己。该吃吃,该喝喝,别心疼钱!咱家现在有张叔那边的茯茶进项,日子宽裕了,不缺你那点花销!缺钱了就写信回家,爹娘,还有我,立马找镖局给你捎来!千万别像小时候那样,一个铜板掰成两半花,饿着肚子读书……”
王明远听着大哥这些絮絮叨叨、翻来覆去的叮嘱,鼻尖有些发酸。
这些话,从昨天到今天,大哥不知道说了多少遍了。
他知道大哥是放心不下他,这个从小把他当眼珠子一样护着的兄长,恨不得把所有能想到的、能安排的都替他做好。
“大哥,我都记下了。”王明远用力点头,声音带着点不易察觉的哽咽,“你放心,我会照顾好自己的。”
王大牛看着弟弟认真的样子,心里那点离愁别绪更浓了。
他抬手想拍拍弟弟的肩膀,又怕自己手重,最后只是轻轻碰了碰他的胳膊,叹了口气:“唉……行,你记着就好。”
就在这时,狗娃看着王大牛微红的眼眶,突然冒出一句:“爹,你是不是舍不得走啊?是不是还想再吃几顿湘江府的腊肉?我看你这几天可没少吃!要不……你去找个厨子学学手艺?回家自己也能做着吃?”
“啪!”一个清脆响亮的“爱的抚摸”精准地落在了狗娃的后脑勺上。
“哎呦!”狗娃捂着脑袋跳开,委屈巴巴,“爹!你打我-干啥!”
“打你?老子还想踹你呢!”王大牛没好气地骂道,“吃吃吃!就知道吃!没心没肺的东西!”
王明远看着这对活宝父子,忍不住笑了出来,冲淡了些许离别的愁绪。
等把王明远的东西都归置妥当,小小的斋舍立刻显得拥挤了不少。
书架上塞满了书,柜子也堆的满满当当,墙角还堆着几个装土产和干粮的箱子。
再看看旁边舍友那张整洁清爽、东西不多的床铺和书桌,王明远忍不住扶额。
这差距……也太明显了点。
第128章 王大牛离开
接着,王大牛又惦记着狗娃的住处。
三人找到食肆的管事,管事昨日便见过他们,此刻很客气,亲自领着他们去了杂役们住的后院。
杂役住的地方自然比学子斋舍差远了,一个大通间,靠墙一溜大通铺,住了六个人。
屋里弥漫着一股汗味和脚臭味混合的味道,光线也有些昏暗。
不过管事看在柳山长的面子上,给狗娃安排了个靠窗通风、相对干净些的铺位。
“钱管事,多谢您费心了!”王明远连忙道谢。
“王公子客气了。”管事笑眯眯的,“令侄在这儿,您就放心吧。活计不重,就是手脚勤快点就行。咱们食肆别的不敢说,饭食管饱!”
狗娃一听“管饱”两个字,眼睛瞬间亮了,咧着嘴嘿嘿直笑:“管饱好!管饱好!谢谢管事!”
压根已经忘了,刚才在心里对环境的吐槽。
王大牛看着儿子那没出息的样子,又想抬手,被王明远拦住了。
一切安顿妥当,日头已经爬得老高。
王大牛抬头看了看天色,又看了看眼前已经安顿好的弟弟和儿子,心里那点不舍像潮水一样涌上来。
“三郎,狗娃,”王大牛的声音有点发沉,“我……我这就去镖局找回去的镖队了。你们……你们好好的。”
“大哥!”王明远心里一紧,“怎么这么着急就要走?离书院正式开学还有几日,几日后再走也来的及啊!”
“是啊爹!过几日再走嘛!”狗娃也反应过来,拉着王大牛的袖子。
王大牛摇摇头,态度很坚决:“不了。早走晚走都是走。今日趁着天还早,能多赶点路。”
他顿了顿,看着王明远,“你刚入学,事多。狗娃明天也要上工了,都别耽误正事。”
他知道自己再待下去,心里会更难受,不如干脆点,利索地走。
王明远看着大哥黝黑脸上那不容置疑的神情,知道拗不过他,只能点点头:“那……大哥,我送你去镖局。”
“我也去!”狗娃赶紧说。
王大牛本想拒绝,但看着弟弟和儿子眼巴巴的样子,最终还是点了点头:“……行吧。”
三人沉默地走出书院山门,雇了辆小车,一路无话地回到了城里的镖局。
王大牛熟门熟路地找到来时的镖头,很快就谈妥了回去的行程。
刚好今日就有趟去岳州府的客船,很快,在镖头的安排下,几人便来到了码头边。
王大牛的行李很简单,就一个包袱,里面装着几件换洗衣裳和路上吃的干粮。
他把包袱背到背上,转过身,看着站在面前的王明远和狗娃。
“行了,我走了。”王大牛的声音有点哑,他用力拍了拍王明远的肩膀,力道很轻,“三郎,好好读书!听柳山长和夫子的话!别惦记家里!有事……就写信!”
“嗯!大哥,你路上小心!到家了记得捎个信!”王明远用力点头。
王大牛又看向狗娃,眼神复杂:“狗娃……听你三叔的话!在食肆好好干活!手脚勤快点,眼里要有活儿!别给你三叔惹麻烦!听见没?”
“听见了,爹!”狗娃难得地没有顶嘴,乖乖应道。
王大牛张了张嘴,似乎还想说什么,但最终只是重重地“嗯”了一声。他猛地转过身,不再看他们,动作有些僵硬跨步上了船。
“都抓好了!船要起了!”船夫吆喝一声。
随着客船离岸,突然,王大牛扒着扶手,对着岸边的王明远喊道:“三郎,我在你床铺底下夹层里放了银票,是爹交代的,你回去后收好,就在床铺左手边,”话刚说完,船速已经提了起来,离岸边越来越远。
王明远本还想再问几句,但船离岸边已经越来越远,喊话声也听不真切了。
他和狗娃只能默默的站在原地,看着那座客船越漂越远,渐渐融入江中的船流中,最终消失在两人的视线里。
一股巨大的失落感瞬间攫住了王明远的心。
大哥走了,这个从小背着他、护着他、为他遮风挡雨的大哥,离开了。
接下来的两三年,在这千里之外的湘江府,就只剩下他和狗娃两个人了。
陌生的环境,陌生的面孔,一切都得靠他们自己了。
他站在原地,久久没有动弹,风带着江水的湿气吹过,竟让他感到一丝凉意。
上一篇:大唐:从武惠妃马奴到篡唐新皇!
下一篇:返回列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