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寒门屠户之子的科举日常

寒门屠户之子的科举日常 第13节

  王明远一愣,摇摇头:“不知道……”

  “我爹跟我说的!”张文涛脸上露出一种分享秘密的郑重,“赵夫子他……其实本事大着呢!本来早该中秀才的!”

  “哦?”王明远被勾起了好奇心。

  “第一次考那年,他爹突然没了,得守孝,错过了!”

  “第二次考,临考前,他娘又病故了……”

  “好不容易熬到第三次,他自己在考棚里又染了风寒,烧得昏昏沉沉,文章都没写完……”

  张文涛小大人似的叹了口气,胖脸上满是惋惜:

  “唉,你说这命……咋就这么背呢?我爹说,赵夫子那学问,教孙秀才那书院都绰绰有余!可惜时运不济,功名就卡在童生上了。后来心灰意冷,就开了这蒙学……不过,”

  他话锋一转,带着点小得意,

  “我爹还说,在赵夫子这学的东西更实在,而且孙秀才年纪大了,根本顾不过来。”

  王明远听着,心中豁然开朗,许多疑惑瞬间解开。

  怪不得!怪不得赵夫子讲书时旁征博引,深入浅出;怪不得他习字时,赵夫子寥寥几句点拨便能切中要害。那份沉稳的气度和深厚的底蕴,绝非寻常童生可比。

  原来那不经意间流露出的不凡,竟是被命运的坎坷。他心中对赵夫子又多了几分由衷的敬意。

  不知不觉,仆妇来请用饭。

  席面果然丰盛,冰糖肘子红亮诱人,入口即化;桂花糖藕软糯香甜,齿颊留香。张氏和老夫人不停地给王明远夹菜,态度亲切自然,没有丝毫富户人家的倨傲。王明远也落落大方,举止得体,更得两位长辈欢心。

  饭后,张文涛又拉着王明远在宽阔的后院里玩了一会儿投壶,直到日头西斜,估摸着王二牛快到了,王明远才提出告辞。

  张文涛依依不舍地一直把他送到镖局大门外,拉着他的袖子:“明远,下次休沐,再来玩啊!我带你去镇东头新开的点心铺子!”

  “好,下次休沐再来。”王明远笑着应承。

  “一言为定!”小胖子这才松开手,站在高高的石阶上,用力挥动着胖乎乎的胳膊。

第16章 二哥的梦想

  腊月的天气越来越冷了,但是还是得每天坚持去学堂上课。

  中间休沐的时候他又去小胖子张文涛家玩了几次,甚至他还邀请张文涛去他家做客。

  小胖子裹着厚厚的狐裘,第一次跟着王明远踏进王家小院,对着冒着热气的猪圈、满院乱窜的鸡鸭鹅大呼小叫,看什么都新鲜。

  他甚至笨拙地尝试着帮王二牛铡猪草,结果差点把铡刀弄翻,惹得王二牛哈哈大笑,自己也笑得滚圆的身子直颤。慢慢地,连每日接送王明远的王二牛,也和这位毫无富家子弟架子的张少爷熟稔起来,偶尔还能开上几句粗豪的玩笑。

  这日散学,王二牛照例推着独轮车等在蒙学门口。

  王明远裹紧厚厚的棉袄跳上车,车子吱呀呀碾过冻得硬邦邦的土路。

  寒风刺骨,王二牛却推得比往常更稳,脚步也更沉。

  沉默了一段路,王二牛忽然瓮声瓮气地开口,声音被风吹得有些飘忽:

  “三郎……你说……我能跟镖局的钱镖头学拳脚吗?家里……能答应不?”

  王明远一愣,然后问道:“学武?二哥你想学武?”

  他完全没料到二哥会有这样的念头。

  王二牛停下脚步,转过身,那张被寒风吹得通红的脸上,罕见地闪着一种渴望的光彩。

  他搓了搓冻僵的大手,声音低了些,像是要把那份紧张搓掉:

  “嗯!就……就是钱大叔。前些日子送你去张少爷家,在镖局门口等的时候,碰见钱镖头在院里练拳。我就……就多看了两眼。钱大叔瞧见了,让我比划比划,我就照着他刚才的样子,胡乱打了几下……”

  他有些不好意思地挠挠头。

  “钱大叔看完,眼睛都亮了!他说我这身板,这筋骨,是天生打熬力气的料!还说我……我是啥‘天赋异禀’!三郎,你说,钱大叔真不是哄我?”

  王明远看着二哥眼中那簇从未有过的光,心里又惊又喜。他立刻点头,正色道:

  “二哥,钱镖头是走南闯北的老-江湖,眼光毒得很!他说你有天赋,那肯定是真的!家里……他们若是不同意,那我去跟爹娘说!保管让他们同意!”

  得到弟弟的肯定,王二牛像是卸下了千斤重担,话匣子也打开了:

  “我……我其实老早就想学点本事了。不是杀猪的本事,是……是真本事!”

  他深吸一口冷风,声音压得更低,像在说一个天大的秘密,

  “我想……想像村头戏台子上唱的那样,当个顶天立地的大将军!骑着高头大马,威风凛凛!这个……这个就告诉你,可不敢让别人知道,怕人笑话我……”

  说完,他黝黑的脸庞更红了,眼神却亮得惊人。

  王明远看着眼前这个才十二岁、却已肩扛家庭重担的少年,第一次如此清晰地触摸到他胸膛里那颗不甘平凡的心。他用力点头,像起誓般郑重:

  “二哥放心!这是你的梦想,我一定帮你!”

  兄弟俩一路说着,王二牛描绘着钱镖头练拳时的虎虎生风,王明远心里则盘算着如何说服父母。

  回到家中,家里早都烧上了炕,屋子里暖烘烘的。

  赵氏和大嫂刘氏已经做好了晚饭,一锅热气腾腾的杂粮粥,一碟腌萝卜,还有几个烤得焦香的苞米面饼子。

  饭桌上,一家人围坐,碗筷碰撞声和吸溜粥的声音交织。

  待到众人碗底渐空,王二牛放下碗筷,喉结滚动了几下,像是下了极大的决心,闷声道:

  “爹,娘……我……我想跟镇上镇远镖局的钱镖头学武。”

  饭桌上一静。

  赵氏最先反应过来,眉头一拧:

  “学武?学那劳什子干啥?舞刀弄棒的,多危险!你学武去了,家里这杀猪卖肉、田里的重活谁干?开春后活更多了!”她本能地担忧家里的生计。

  王大牛也放下筷子,看了一眼局促不安的二弟,心下顿时了然。开口道:“娘,冬天地里没啥重活,杀猪卖肉……我也能干!让二牛去吧,学点本事总不是坏事。”

  他作为长子,话语间已有了几分担当。

  大嫂刘氏则更关心实际:“学武……得花不少钱吧?束脩多少?拜师礼要不要?笔墨纸砚不用了,刀枪棍棒怕也不便宜吧?”她精打细算惯了,担心这额外的开销。

  王二牛连忙摇头:“不……不用钱!钱大叔说了,看我是个好苗子,愿意免费教我!他说……他说就当是给镖局结个善缘,以后……以后我要是真出息了,能想着镖局就成!”

  他盯着爹娘和大嫂,急切地解释着,生怕被钱绊住了梦想。

  这时,王明远见状也适时开口了,声音清晰而沉稳:

  “爹,娘,大嫂,我见过那位钱镖头几次,是个有真本事的老镖师,在镖局里说话很有分量。

  他确实很看重二哥,直夸二哥筋骨好,是块习武的材料。

  学武不光是打打杀杀,强身健体、磨砺意志都是好的。

  二哥若能学成,一来能保护自己,二来……说不定真能像钱镖头那样,在镖局谋个差事,比咱们面朝黄土背朝天强得多。再者,镖局走南闯北,见多识广,二哥跟着学,也能长长见识。”

  他条理分明,句句都说在点子上,也没提大将军的梦,只把“正经营生”和“长见识”这两个实实在在的好处点出来。

  精准地戳中了王金宝夫妇心底最朴素的期盼——儿子能有条更好的出路。

  王金宝一直沉默地听着,粗糙的手指无意识地敲着桌面。他抬眼看了看满脸涨红、紧张得手心冒汗的二儿子,又看了看条理清晰、眼神坚定的三儿子。

  良久,他端起粥碗,将最后一点粥底喝干,重重地将碗往桌上一顿,发出“咚”的一声。

  王金宝的声音不大,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

  “既然有这机缘,钱镖头也看得起你,那便去学!开春前,田里家里的事,老大你多担待些。二牛,用心学,别辜负了人家一番心意,也别给咱老王家丢脸!”

  王二牛猛地抬起头,眼睛瞪得溜圆,巨大的喜悦冲上头顶。

  他“噌”地站起来,想说什么,嘴唇哆嗦着却不知道说啥,最后只化作一声带着哭腔的傻笑。

  “哎!我……我知道了!我一定好好学!”

  他像个终于得到心爱玩具的孩子,手足无措地在原地转了个圈,脸上是纯粹的、毫无保留的狂喜,连日来的忐忑和憧憬,在这一刻尽数化作了灿烂的光。

  赵氏看着二儿子那久违的、属于孩童般的纯粹笑容,又看看丈夫和长子,终究把反对的话咽了回去,只是低声叮嘱:“那……那可得小心点,别伤着……”

  王明远看着二哥在昏黄灯光下闪闪发亮的眼睛,心中也满是欣慰。

第17章 卤味方子

  那天后。二哥便每天早上送他去上课,然后就去镖局跟着钱镖头学习拳脚功夫,钱镖头若去走镖了,那二哥就和留守的人一起训练。

  几十上百斤的铁锁王二牛轻松的就能提起来,并且发力的方法经过钱镖头的指导变得更加科学,打出的拳头也虎虎生风,慢慢的这帮镖局的小伙都钦佩并且羡慕这个大个子。

  学堂里,王明远坐在冰冷的书桌前,小心翼翼地将最后半张粗糙的草纸铺平。

  笔尖已经有些分叉,蘸饱了墨,写出来的字却带着毛刺。砚台里的墨条,也只剩下短短一截。

  他看着这些消耗殆尽的“资源”,内心也发愁。新纸新笔加上墨条,又是一笔不小的开销。

  他想起父亲王金宝每次掏钱时的场面,心疼又好笑。

  那黝黑的脸上,总先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肉疼,随即又是一种近乎庄严的“大方”。

  深冬里,田里没了活计,杀猪的生意也因天寒地冻稀疏了许多,全家主要就靠着农闲时攒下的口粮和每月几次赶集的微薄收入撑着。大部分时间,一家人只能窝在炕上节省体力,日子过得紧巴巴的。

  王明远捏了捏拳,心底那个盘算了许久的念头,再也压不住了。

  今天下课回家后,晚饭是简单的杂粮粥和咸菜疙瘩。王明远几口扒完碗里的粥,他现在吃饭的速度也越来越像这个家的人了。

  放下筷子,看向父亲:“爹,娘,大哥大嫂,二哥,我有件事想说。”

  他的语气带着少有的郑重。

  王金宝一愣,烟锅子在炕沿上磕了磕:“咋了?三郎?出啥事了?是不是又要买纸了,爹给你拿钱?”

  赵氏和兄嫂也停下动作,目光都聚焦在他身上。

  “没啥事,就是……想跟家里商量个营生。”

  王金宝听到后则变得一脸眼熟,说道,“虎妞,你带上狗娃,你俩先去你大哥屋里玩会儿。”

  母亲见状,也知道儿子要说的事不小,出声道:“听你爹的,快去吧。”

  两个孩子虽不情愿,还是被母亲哄着带去了隔壁。

  门关严实了,小小的堂屋里只剩下几个大人。

  深冬的夜黑的越来越早了,油灯也早早的点了起来,光晕昏黄,映着王明远明显比半年前挺拔了些的身姿。

  他面容褪去了孩童的圆润,显出几分少年人的清朗轮廓,眼神沉静,举止间带着读书后养成的沉稳。

首节 上一节 13/158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大唐:从武惠妃马奴到篡唐新皇!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