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入皇后聊天群,娘娘求放过 第174节
百姓们翘首以盼,兴奋与敬畏交织在每一张脸上。
今日,不仅皇帝陛下班师回朝,更有机会一睹那位传说中“护国圣师”的真容。
“来了!陛下回来了!”
远处,烟尘扬起,蹄声如雷,庞大的仪仗渐行渐近。
旌旗如林,迎风猎猎。
玄甲铁骑如黑色潮水般缓缓涌来,盔甲在日光下反射着冷冽的光泽,马蹄声整齐划一,叩击着大地,带来令人心潮澎湃的震动。
队伍中央,李世民身披金甲,骑乘骏马,虽风尘仆仆,却目光炯炯,帝威凛然。
“陛下万岁!大唐万胜!”
欢呼声如山呼海啸般响起。
行至城楼下,李世民竟出乎所有人意料地抬手,止住了庞大的仪仗。
他并未立刻入城,而是翻身下马,目光越过欢呼的人群,精准地投向了城楼之上。
那里,两道身影悄然伫立。
江祈年依旧是一身素雅现代的改良常服,负手而立,嘴角带着一丝微笑。
而长孙无垢则身着皇后祎衣,凤冠霞帔,仪态端庄地立于他身侧稍后一步之处,眉宇间温婉依旧。
这一幕,瞬间被无数人捕捉到。
喧嚣的现场竟奇异地安静了一瞬。
所有人,从文武百官到贩夫走卒,都看到了他们的皇帝陛下,在万众瞩目之下,竟对着城楼方向,郑重其事地躬身,行了一个极为庄重的大礼!
“世民,幸不辱命,凯旋归朝,谢圣师救命之恩,佑我大唐,此恩此德,世民与大唐,永世不忘!”
李世民的声音清朗,清晰地传遍寂静下来的城门区域。
刹那间,满场皆寂。
无数百姓瞪大了眼睛,官员们屏住了呼吸。
寂静之后,是更大的哗然与震撼!
真的是圣师!
陛下竟对圣师行如此大礼!
传言都是真的!
下一刻,以房玄龄、尉迟敬德等重臣为首,城楼下的文武百官和玄甲铁骑,齐刷刷地跪伏下去,头颅深深叩下。
“拜见圣师!”
“天佑大唐!圣师万安!”
“敬谢圣师救命之恩!”
这一幕,让长孙无忌、宗室老臣,乃至于现场所有的百姓都惊呆了。
他们想象过陛下会对圣师礼遇有加,却万万没想到,竟是如此恭敬!
而那文武百官和铮铮铁骑,甚至更加恭敬,都齐齐跪拜在地了!
这只能说明一个问题。
江祈年不仅拯救了陛下、拯救了这支军队,更是展现出了无可匹敌的力量!
否则,绝无可能如此发自心底的敬服!
江祈年微微颔首,声音平和却清晰地传入每个人耳中:“陛下辛苦了,此乃陛下洪福,将士用命,非我一人之功,归来便好。”
没有炫目的神光,没有骇人的威压,更没有多余的话,却让所有人感到了一股超然物外的威严。
李世民直起身来。
他抬眸直视江祈年,眼中闪过了一抹复杂。
有感激,有敬畏,更有一种决断。
他起身,大手一挥:“入城!”
......
午后,皇宫两仪殿内,一场小范围的高层会议悄然进行。
李世民洗去风尘,换上常服,屏退左右,只留下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等寥寥数位绝对心腹。
“朕意已决。”
李世民开门见山,语气斩钉截铁:“奉江先生为大唐‘护国圣师’,超然物外,见君不拜,享天子仪仗,掌教化,通天人,佑国运,于长安起建‘圣言殿’,受万民香火供奉。”
“皇后长孙氏,贤德敏慧,通达天意,尊为‘圣言天后’,总领祭祀,沟通天人,传达圣意。”
“册封长公主李丽质为‘灵佑圣女’,侍奉圣师左右,习圣师之道,佑我大唐福泽绵长。”
旨意一出,殿下众人虽早已知晓大概,但亲耳听到皇帝以如此正式、崇高的规格确认,依旧感到心潮澎湃。
“陛下圣明!此乃固国安邦之策,臣等谨遵圣意!”
见长孙无忌面色毫无惊讶,李世民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诧异。
他开口问道:“辅机,你似乎早已知晓,是圣师透露的吗?”
“回陛下,是皇后娘娘所透露的。”
李世民眸光一闪:“她何时透露的?”
“圣师尚未归来,臣等担心陛下安危,皇后娘娘宽慰臣等,说圣师已经大展神威、救下陛下了,而且还将其奉为‘护国圣师’!”
长孙无忌知道李世民在想什么,便将自己所知的全都迅速交代。
“圣师尚未归来,皇后便已知一切?”
这一下,不仅李世民惊讶,就连房玄龄等人也是诧异。
看来,皇后娘娘与这位圣师的联系,远比他们想象的更深、更神秘。
相隔千里之外,便能将具体信息随时随地的传达,这怕是已经超越了普通的天人感应了吧......
李世民沉思片刻。
这几日,他反复推敲那日险死还生的经历,思索着当日江祈年所展现出的力量。
他最终得出了一个结论。
那便是,若是圣师支持,他可以轻易扫平四方,称霸天......全球!
可一旦圣师想要改朝换代,也只是一念之间的事情!
那是真正超规格的力量!
面对一位能轻易决定王朝兴衰的当世真仙,任何世俗的权谋都显得苍白,唯有以诚、以礼、以皇后这份独一无二的“纽带”,方能维系这份仙缘。
“看来,是圣师以无上神通,给与了皇后启示吧。”
意识到这点后,李世民心中闪过一个想法。
圣师既是真仙降世,那必有长生延寿之法!
若他能求得仙缘,得享长生,何愁没有足够的时间去亲手打造一个前所未有的日不落帝国?
何须急功近利?
稳扎稳打,方是王道!
不过他很快想到自己和圣师之间,其实并没有多么深的联系。
看来,这延寿之法终究还是要落在皇后长孙氏身上。
想到这里,他当即下旨:“将承庆殿即刻改建为‘圣师殿’,一应用度比照朕之规格,不,要远超朕之规格,务求清雅舒适,让圣师宾至如归。圣师可自由出入宫中任何地方,即日起圣师便可移居宫内圣师殿,以便丽质早晚请教,亦方便皇后......沟通圣意。”
第241章 皇后们的心思
此言一出,殿内微有骚动。
承庆殿位于后宫区域,紧邻立政殿,此等安排,无疑是让圣师直接入住了后宫区域,更是进一步拉近了圣师与皇后、公主的距离。
这是前所未有之事!
但这可是圣师,又是陛下旨意,谁又敢多言半句?
见一众心腹重臣脸色稍有变化,李世民自然知道他们在想什么。
无非是于礼不合这些老一套。
不过,这些凡间俗礼,也只能约束普通凡人而已。
想仙师这等存在,区区后宫门禁又怎能约束?
既如此,还不如买一个方便。
......
翌日,天还未亮,整个长安城已然苏醒。
从朱雀门到皇宫的承天门,再到即将举行大典的圜丘祭坛,沿途净水泼街,红毯铺地,禁军甲胄鲜明,肃立两旁。
圜丘坛场,旌旗招展,礼乐高奏。
青铜鼎中香烟缭绕,直上青天。
文武百官按品阶肃立于祭坛下方,身着最隆重的朝服。
外围,是无数翘首以盼的长安百姓,人山人海,却秩序井然,每个人的脸上都混合着敬畏、好奇与激动。
吉时已到,钟磬齐鸣。
李世民身着十二章纹衮服,头戴冕旒,神情庄严肃穆,一步步登上高高的圜丘祭坛。
皇后长孙无垢身着深青祎衣,头戴九龙四凤花树冠,长公主李丽质亦身着华丽公主礼服,紧随其后。
在文武百官、长安百姓的见证下,大典流程一项项进行,庄重而缓慢。
当日晷的影子指向正午时分,典礼达到了最高潮。
李世民转身,面向百官万民,深吸一口气,运足中气,声音洪亮而虔诚,传遍整个坛场。
上一篇:寒门屠户之子的科举日常
下一篇:返回列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