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误入皇后聊天群,娘娘求放过

误入皇后聊天群,娘娘求放过 第34节

  而且死的更早?

  这怎么可能?!

  【雉后临朝】:“江小子,你把话说清楚,盈儿他怎么了?!(震怒欲狂.jpg)是不是被戚氏那个贱人和她那小孽种害的?本宫这就去活剐了他们!!”

  她的第一反应,便是最近那个越发嚣张的仇敌!

  那个妄图夺她儿子太子之位的戚夫人!

  是那个让她丈夫偏心、甚至想废长立幼的刘如意!

  【岁安祈年】:“和她有一点点关系,但却并不是为她所害。”

  江祈年隔着时空都能感受到那滔天的怒火和杀意,却只是摇头轻叹了口气。

  【岁安祈年】:“刘盈殿下的早逝根源同样在于‘心力交瘁’,与朱标殿下的情况有相似之处,但诱因更为复杂沉重。”

  他思索了会儿,决定实话实说。

  【岁安祈年】:“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其实在您自己身上。”

  看到这句话,吕雉神情一震。

  “我竟是害的盈儿英年早逝的主因?”

第42章 长孙皇后的忧心

  江祈年的这句话如同一道惊雷,在吕雉脑海中炸响。

  她凤目圆睁,手指不自觉地攥紧了衣袖,指节因用力而发白。

  “怎么可能?怎么可能是本宫害得盈儿英年早逝?”

  宫殿之中,她喃喃自语,声音里带着一丝丝的颤抖。

  片刻后,她反应过来在群中发问。

  【雉后临朝】:“江小子,把话说清楚!(震怒.jpg)本宫如何害了盈儿?!”

  她手指死死抠住冰冷的案几边缘,指尖因用力而泛白,那些匍匐在地的宫人,只觉一股比先前更甚的寒意笼罩了整个长乐宫。

  江祈年隔着时空都能感受到那股滔天怒意,但他却直言不讳。

  【岁安祈年】:“娘娘息怒,并非您有意加害,而是您的一些作为,对殿下造成了难以承受的压力和创伤。”

  他查下了相关史书,确定自己没记错后,这才继续发出一条消息。

  【岁安祈年】:“史载,刘盈性格本就相对仁弱,而您手段过于强硬,历史上您将戚夫人制成‘人彘’后,特意让刘盈殿下观看......”

  【雉后临朝】:“什么?!”

  光幕前的吕雉,在看到“人彘”二字时,身体猛地一僵。

  她没想到自己曾经心中冒出的那个想法,不仅为自己招致了千古骂名,甚至还成了她儿子英年早逝的主要原因!

  【岁安祈年】:“他在目睹了戚夫人的惨状后,深受刺激,直言‘此非人所为。臣为太后子,终不能治天下。’从此心灰意冷,沉湎酒色,不问政事,身体也每况愈下。(沉重.jpg)”

  长乐宫中,江祈年的字字句句如同重锤,敲在吕雉心头。

  她仿佛被抽干了力气,颓然跌坐回凤榻。

  她精心设计用来震慑敌人、巩固权力的手段,竟成了刺向爱子心口最狠的一刀!

  “竟是......如此......”

  【岁安祈年】:“另外,便是刘盈在登基之后虽贵为天子,但您临朝称制,大权独揽,使他这个皇帝形同虚设。他既无力改变您的一些铁腕政策,又无法真正施展自己的抱负......”

  说到这里,江祈年停顿了一下,犹豫着要不要继续说下去。

  毕竟,身为一个母亲,吕雉对刘盈的关爱是做不得假的。

  继续说下去的话......

  【雉后临朝】:“继续......”

  见吕雉都已发话了,江祈年索性一口气发完。

  【岁安祈年】:“殿下登基后如同傀儡,朝中大事皆由您决断,功臣宿将、刘氏宗亲暗流汹涌,殿下夹在中间,既无力反抗您的意志,又无法调和各方矛盾,深感无力与压抑。这极大地损耗了他的心神和健康。”

  【岁安祈年】:“史书评价惠帝‘仁弱’,或许并非无能,而是......心已死。”

  “心已死......”

  吕雉喃喃重复着这三个字,一股巨大的、从未有过的自责和内疚如同潮水般将她淹没。

  她一直以为是自己在为儿子遮风挡雨,撑起江山,却没想到,这遮风挡雨的“伞”,早已变成了沉重的枷锁和窒息的囚笼。

  为了权力稳固而做的种种,最终却害死了自己最想保护的人!

  这是何等的讽刺。

  【雉后临朝】:“那后来呢?(声音发颤.jpg)”

  【岁安祈年】:“惠帝七年,刘盈殿下抑郁而终,年仅二十三岁。”

  “二十三岁......”

  吕雉眼前一黑,竟是有点发晕。

  群聊里一片寂静。

  无论是强势如独孤伽罗,还是温婉如阴丽华,此刻都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一个母亲,得知了自己孩子的死讯,而她自己竟还是罪魁祸首,似乎无论说些什么都没法开解。

  群聊中吕雉久久没再发言,一众皇后们也是心思各异。

  立政殿内,长孙皇后看到吕雉的遭遇后,有些心惊肉跳。

  同为母亲,那份痛楚她能深切体会。

  同时,江祈年对“心力交瘁”的分析,以及朱标、刘盈两位太子的命运,像一块巨石压在她心头。

  最终,她还是忍不住私聊了江祈年。

  【观音婢】:“郎君,不知......不知妾身的孩子们......”

  江祈年看到这条消息,也是摇了摇头。

  历史上长孙皇后的子女,同样也有两个活不长,而这两个恰恰还是她最喜爱的女儿......

  【岁安祈年】:“娘娘,在我所知的历史中,您最疼爱的晋阳公主李明达,聪慧伶俐,深得陛下与您宠爱,但不幸于贞观二十年病逝,年仅......十二岁。”

  长孙皇后手中的茶盏跌落在地,碎成数片。

  【观音婢】:“明达?她是我将来的孩子吗?”

  【岁安祈年】:“没错,她的乳名小兕子,现在尚未出生。”

  【观音婢】:“那......丽质呢?(颤抖.jpg)”

  大唐皇宫中,长孙皇后忐忑的问道。

  虽然自己的孩子尚未出世,就得知了她会早夭,她心中很是震撼,但毕竟还没有那么浓厚的感情。

  现在,她更加关注自己现在最喜爱的长女。

  【岁安祈年】:“长乐公主于贞观七年下嫁长孙司空之子长孙冲,婚姻稳定,但也在二十余岁时因病薨逝,同样属于英年早逝。(叹息.jpg)”

  长孙皇后只觉一阵天旋地转,脑袋有些发晕。

  她没想到自己最喜爱的长女,那个琴棋书画样样精通的丽质,竟然也......

  “因病薨逝......”

  长孙皇后反复咀嚼着这四个字。

  是得了什么不治之症?

  还是......婚后生活并不如表面那般如意?

  【观音婢】:“郎君可知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导致了她英年早逝?”

  【岁安祈年】:“原因吗?史书并未有明确记载,但根据一些史料以及现代医学的推测,她病逝的原因主要是‘气疾’和过早的结婚与生育。”

  长孙皇后听到这个词,心中一阵忧心。

  她自己同样也有气疾,难道丽质是因为自己才得上这病的吗?

  而且,怎么还和过早的结婚与生育有关?

第43章 请郎君救救丽质

  【观音婢】:“为何丽质早逝还与过早的结婚与生育有关呢?莫非丽质她十来岁就结婚了?”

  大唐皇宫中,长孙皇后还是忍不住问出了自己内心的疑惑。

  【岁安祈年】:“长乐公主嫁给长孙冲时,实岁十二、虚岁十三,她在去世时不过二十出头......”

  说到这里,江祈年都无语了。

  虽说古代早婚是常态,可这也未免太早了。

  十二岁,放在现代社会还是个孩子。

  而二十出头的年纪,放到现在同样还在上大学。

  【岁安祈年】:“这或许放在大唐是合适的,但对于我们现代人来说,已经算极度早婚早育了。”

  【观音婢】:“是......是吗?”

  长孙皇后有些迟疑。

  她自己嫁给李世民时,同样只有十三岁。

  【岁安祈年】:“我知道皇后您在想什么,可事实上您的身体同样不好,贞观十年六月崩逝于立政殿时,年仅三十六岁,也算是英年早逝了。”

  “三十六岁?”

  长孙皇后一愣。

  这么说来,自己竟也只有八九年的寿命了?

  【岁安祈年】:“根据现代医学研究,过早的结婚和生育,不仅对产妇有着极大的伤害,就连诞下来的婴儿也可能先天体弱......”

首节 上一节 34/225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寒门屠户之子的科举日常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