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误入皇后聊天群,娘娘求放过

误入皇后聊天群,娘娘求放过 第62节

  【嫣然烬玉】:“先生......信王已至奉天殿,遗诏宣毕,正在举行登基大典,群臣山呼万岁,魏阉阉及其党羽,皆在殿下跪伏。妾身......已被尊为‘懿安皇后’,现已移居慈庆宫,先生大恩,妾身不知该如何言谢......”

  慈庆宫,张嫣独立窗前,望着奉天殿方向隐约传来的钟鼓礼乐之声,心中却无半分新朝伊始的喜悦,只有劫后余生的虚脱与一种难以言喻的悸动在胸腔内冲撞。

  她脑海中反复闪现着昨夜惊心动魄的一幕幕,想着江祈年口中灾祸连连的大明,心中复杂难明。

  【岁安祈年】:“娘娘不是将贴身玉坠送给我了吗?怎么,还嫌不够,真准备以身相许啊?(狗头.jpg)”

  看到这条消息,张嫣脸色一红。

  她已经习惯江祈年的玩笑了,再次发了一条信息。

  【嫣然烬玉】:“区区玉坠,如何能比得上先生大恩,妾身已派人前来接先生入宫,还请先生稍等片刻。”

  还派人来接了?

  江祈年挑了挑眉。

  他本想让张嫣不用麻烦,但想到自己说了估计也没用,便回了条消息。

  【岁安祈年】:“那好,且让我看看娘娘为我准备了什么惊喜礼物吧。”

  ......

  慈庆宫偏殿。

  张嫣屏退左右,只余江祈年。

  “先生大恩,嫣儿没齿难忘。”

  她深深一福,姿态恭谨,正欲说话时却突然一愣。

  江祈年挑眉:“看来你也收到群提示了?”

  张嫣点点头:“群提示群任务‘清君侧·护国祚’的主线任务已完成,只是......”

  “只是额外任务目标‘重创/铲除魏忠贤党羽’未完成。”

  江祈年接过话头。

  主线任务完成后,他获得了积分2000点,再加上家园拓展令。

  也就是说,其他接取了任务的皇后们一共获得了1000点积分。

  “我的收益倒还不错,其他皇后就没啥收益了。”

  群中一共十多人,平分下来,每人100点积分都不到。

  卫子夫还赞助了100点积分呢,现在看来都没回本?

  “先生可要为铲除魏阉及其党羽的额外任务而留下?”

  江祈年微微蹙眉。

  按照历史记载,魏忠贤虽失势,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其党羽盘根错节,崇祯也需时间周旋布局,直到三个月后,才将其发往凤阳,途中闻其仍豢养亡命之徒,才命锦衣卫逮捕,逼其自缢。

  他可等不了这么久。

  “按历史轨迹,魏忠贤尚有三月光景才会彻底覆灭,我无法在此久留......”

  江祈年顿了顿,眸子里闪过一丝精光:“或许我可亲自出手,取其性命。”

  张嫣急切道:“这太危险了,先生已为妾身、为大明涉险一次,妾身绝不能再让先生为这任务孤身犯险!”

  她上前一步,眼神恳切而坚定:“妾身虽居慈庆宫,但新帝念及先帝临终托付与昨夜援手之恩,对妾身尚有礼敬......妾身定会寻得时机,向陛下痛陈阉党之祸,谏言早日处置魏忠贤,先生只需在京中稍待......”

  “那我便等等娘娘的好消息吧。”

  江祈年先是点头,随后又摇了摇头:“不过在京中等候就不必了,娘娘身居宫中,我也不能频繁进出皇宫,此间事了,我亦想看看这如今的江山,究竟是何等模样。”

  听到这话,张嫣的心底莫名涌起一股失落,但以她的身份也的确不好挽留。

  她压下心中莫名的怅惘,郑重道:“先生珍重,若有任何需要,嫣儿......定当竭力。”

  说着,她取出了一张地契。

  江祈年接过一看,竟是京中的一处府邸。

  这让他有些哭笑不得:“这就是娘娘给我准备的惊喜吗?为何送我一处府邸?我终究只是过客,不能留在此界。”

  “请先生务必收下,京中永远有一处府邸,为先生而留。”

  见张嫣坚持,江祈年收下了地契。

  不过他并未在其中久留,只是与管家见了一面,完成了交接便直接离开了。

  告别了皇城的高墙深院,江祈年换上一身衣料考究的常服,策马南行。

  初离京畿,京城的喧嚣与宫变的余波尚在身后,但很快,触目惊心的景象便取代了一切。

  越往南,所谓的“承平”景象便如潮水般退去,露出了明末大地上最残酷的底色。

  官道两旁,流民如蚁,拖家带口,面黄肌瘦。

  饿殍倒毙于荒野,被乌鸦野狗争食,无人掩埋,空气中弥漫着绝望与死亡的气息。

  村庄十室九空,断壁残垣间杂草丛生,偶尔有幸存者,眼神也是空洞麻木,如同行尸走肉。

  “比起三国乱世......似乎更惨。”

第83章 秦淮八艳

  沿途的一幕幕景色,让江祈年心中暗叹。

  三国时期虽然战乱频繁,但英雄辈出,尚有一股乱世争雄的勃勃生气。

  而这明末,却像是一个巨大的、行将就木的腐朽躯壳,从上到下散发着绝望的死气。

  土地兼并、赋税沉重、天灾不断、流寇蜂起、外敌压境......重重积弊,如同跗骨之蛆,啃噬着这个曾经辉煌的帝国。

  张嫣和朱由检纵有回天之心,又真能挽这狂澜于既倒吗?

  他曾以超然的心态介入历史,此刻却真切地感受到历史的沉重与残酷。

  数日后,他抵达了金陵。

  作为大明的留都,金陵城总算还保留了几分表面的繁华。

  秦淮河畔,桨声灯影初上,画舫游船已开始点缀河面,丝竹管弦之声隐隐传来,勾勒出繁华旖旎的轮廓。

  这里似乎成了另一个世界,与沿途所见宛若地狱的景象形成了刺目的对比。

  然而,这“繁荣”之下,亦有其晦暗。

  街边乞丐不少,眼神空洞。

  在一座石桥边,他看到一个瘦骨嶙峋的汉子牵着个八九岁的小女孩,逢人便问:“老爷行行好,十两银子,这丫头什么活都能干......”

  那汉子见江祈年驻足观望,且气度不凡,衣着虽不显华丽但料子精良,像是富贵人家的公子哥。

  他如同抓住了救命稻草,竟拉着女儿踉跄着扑了过来,扑通一声跪倒在地:“公子,您行行好,看看我这闺女吧,实在是活不下去了啊!只要十两......不,八两银子,丫头懂事,吃得少,会干活......只求给她口饭吃,让她活命......”

  他语无伦次,额头磕在冰冷的石板路上砰砰作响。

  江祈年心中五味杂陈。

  这乱世之中,类似的情况太多了。

  他能救一人,十人,又如何能救这天下滔滔?

  更何况,他终究是这时代的过客。

  他摇了摇头,没有伸手去扶。

  见没什么人关注这边,他取出一枚十两银锭,塞入小女孩儿手中便直接离去。

  江祈年沿着秦淮河缓缓踱步。

  华灯初上,各色画舫、青楼灯火通明,脂粉香气与酒菜香味混杂在空气中。

  他走进一家看起来颇为雅致的茶楼,临窗而坐,点了一壶碧螺春。

  凭栏望去,河上画舫游弋,歌女婉转的曲调飘来。

  然而,此刻的秦淮风月,似乎还未达到鼎盛。

  江祈年脑中闪过“秦淮八艳”的名字,董小宛、李香君、柳如是、陈圆圆......

  以时间推算,柳如是此时不过9岁,董小宛才3岁......

  除了已经作古的马湘兰外,她们大多还只是懵懂孩童。

  “鼎革之际,风月场亦是末世狂欢之所,可惜,我来早了几年,那些名动青史、才情惊艳的奇女子们,此刻大多尚未绽放,或仍在困顿之中。”

  江祈年摇了摇头,有些意兴阑珊。

  这尚未达到极致的繁华,在他眼中反而透着一股虚妄与颓靡。

  “这位公子,缘何在此摇头叹息?莫非是这十里秦淮的笙歌,也入不得公子的眼?”

  一个清越婉转,带着几分好奇与温婉的女声在身侧响起。

  江祈年微感诧异,转头看去,只见一位年约二十六七岁的女子正含笑看着他。

  她梳着时下流行的堕马髻,斜插一支玉簪,妆容精致却不妖艳。

  眼下,她身着一身素雅的月白色杭绸褙子,下系浅碧罗裙,气质娴雅大方,眉目清秀温婉,眼神却灵动而富有阅历,气质与周围那些浓妆艳抹的乐妓截然不同,透着一种知性从容的风韵。

  江祈年没想到会有人主动搭讪,不好直说自己是在感慨历史上的名人尚未出现,便随口回了一句。

  “笙歌曼舞,自是醉人,只是这秦淮风月再盛,也遮不住城外流民啼饥号寒之声,一时有感罢了。”

  那女子眼波流转,仔细打量了江祈年一番。

  见他虽一身常服,但用料考究,工艺不俗,且气度沉凝,目光清澈深邃,举手投足间自有一股难以言喻的从容与......疏离?

  这种遗世而独立之感,仿佛与整个大明的气质都格格不入。

  “公子心怀天下,情怀高远,令人敬佩。”

  她心中好奇,便盈盈一礼,落落大方道:“妾身徐佛,乃盛泽镇归家院主人,适才见公子气度不凡,故冒昧开口,公子若觉唐突,还请海涵。”

  盛泽镇?归家院?徐佛?

  江祈年心中一动。

  这几个名词串联起来,倒是让他想起了一些东西。

首节 上一节 62/225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寒门屠户之子的科举日常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