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纵横三国的铁血骑兵

纵横三国的铁血骑兵 第311节

  而张彦也不会制造农药、化肥和杀菌剂,唯一的办法,就是增加种植面积,广修水渠,增加劳动人口。

  所以,张彦根据需要,下令所统辖的范围内,鼓励百姓多生孩子,以增加人口。

  而修建水渠、开垦荒田的事情,则交由各县县令进行操办,由大司农陈群全权负责此事,争取在五年内,实现储粮满仓的现象。

  在张彦所占据的区域内,以雍州、河南的人口最少,长安、洛阳是大汉的都城,都曾经遭受了灭顶之灾,连年的战祸导致人口减少,百姓迁徙他地,要想长久的统治这里,必须增加人口。

  所以,张彦便下令免除雍州、河南境内三年赋税,只要来到这里的百姓,就地为民,由官府统一发放土地。

  一系列政策继续在势力范围内进行推行,在这个较为和平的时期,张彦争取用最快的速度,恢复民生。

  中原大地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之象,张彦也暂时止住了扩张的脚步,开始着力于稳定势力范围内治安,恢复民生的事情。除此之外,他还调动大军,赶赴雍州、河南,实行军屯,开阡陌,修水渠。

  相对张彦统辖内的太平景象,江东、河北却一直战火不断。

  占据豫章郡的孙策,经过一年的休整和招兵买马,实力大增,将矛头直接指向了霸占会稽郡的贼寇焦已,亲率精兵五千,以周瑜为军师,杀奔会稽郡。

  这场战斗不宣而战,焦已突然被孙策袭击,仓皇之间,无法进行防御,被孙策击败,被迫退出会稽郡的郡城山阴城,退往钱塘县。

  孙策占据会稽郡的郡城后,分兵而进,派遣诸将各自率领大军征讨郡中诸县,纷纷得胜而还。

  后来,焦已又聚集兵力妄图夺取会稽郡,被周瑜设计打败,就连焦已本人,也被孙策斩杀。

  而焦已的部众,都畏惧孙策,投降的投降,逃跑的逃跑。

  孙策占据会稽郡后,听从周瑜的建议,派人送了一批金银珠宝给祖郎和严白虎,说是自己杀焦已,实在是迫不得已,因为焦已霸占了他堂兄的妻子,夺妻之恨,不能不报,还希望和祖郎、严白虎和平相处,不要因为焦已而伤了和气。

  祖郎、严白虎信以为真,果然没有出兵,但也意识到了孙策带来的威胁,纷纷派兵紧守各个地方,省的被孙策偷袭了。

  孙策占据会稽,又再次止步不前,而是收编降兵,训练军队,整顿会稽吏治,自有一派景象。

  而河北的袁绍,自从剿灭公孙瓒后,又收编了刘虞的旧部,势力大增,占据冀州、并州、幽州以及部分青州,帐下人才济济,粮秣充足,可谓是兵强马壮,已有三十万之众的袁绍,正是意气风发之时。

  然而,境内乌桓人却趁着袁绍消灭公孙瓒之际,驰入了幽州,烧杀抢掠,横行无忌。为此,袁绍便派遣大军驱逐乌桓人,一时间斩杀五六千骑,迫使上谷、渔阳、右北平三郡的乌桓人北迁。

  此时,乌桓大王蹋顿已经统一了乌桓各部落,上谷、渔阳、右北平三郡乌桓的部落首领前来诉苦,蹋顿为了给乌桓人报仇,便纠集乌桓十几万骑,兵犯幽州,要与袁绍决一死战。

第256章 建安三年

  袁绍在冀州,收到密报,说乌桓大王蹋顿聚集了十几万骑兵,准备南下入侵幽州,给被袁军斩杀的数千乌桓骑兵报仇。

  消息传来,整个冀州都为之震动,乌桓人若果真驱兵十余万南下,那幽州将面临灭顶之灾,不光如此,就连袁绍的根基也会随之动摇。

  袁绍有雄兵三十万,多数都是步兵,骑兵不过三万余骑,要面对十余万乌桓人的大军,还都是骑兵,未免会感到有一些吃力。

  不过,正在春风得意的袁绍,丝毫没有畏惧,反而扬言要与乌桓人决一死战。

  幸亏被田丰劝住,然后献出妙计,派人送去大批金银珠宝,暂时化解了这场危机。

  蹋顿得到了大量的金银珠宝,索性也不南下幽州了,毕竟要去抢掠,也是要付出代价的,乌桓人口本来就不多,万一在抢掠中损失了众多人口,那就得不偿失了。

  袁绍虎踞河北,实力雄厚,蹋顿也是心知肚明,只是碍于上谷、渔阳、右北平三郡乌桓的部落首领的面子,不得不出兵。如今得到巨额的赔偿,蹋顿也心满意足,将其中一部分分给了三郡乌桓首领,权当那些战死的乌桓人是在抢掠中牺牲了。

  不过,在袁绍的内心里,却对乌桓人痛恨非常,他初得幽州,就面临如此考验,在权衡利弊之后,当即命令他的次子袁熙,率领五万雄兵,驻扎在蓟城,防备乌桓人。

  河北初定。并州、幽州都需要时间去进行恢复。尤其是幽州。更需要时间去经营,袁绍即便再怎么雄心壮志,再怎么想南渡黄河与张彦逐鹿中原,却也得放缓步伐,先稳定河北局势才行。

  于是,在田丰、沮授、审配等人的建议下,袁绍在河北境内进行了一系列稳定局势的措施。

  正所谓兵马未行,粮草先动。首先是要解决人的吃饭问题,冀州沃野千里,幽州、并州也有不少地方可以进行耕种的良田,一场屯田运动正式在河北的大地上拉开了帷幕。

  不过,袁绍所进行的屯田,大部分以军屯为主,毕竟他手握三十万雄兵,这些士兵都是青壮年,是很好的劳动力,如果不利用。那就浪费了。

  除了开辟军屯之外,还鼓励民屯。区别就是,军屯的粮食收入,全部上缴给军队,由军队自给自足,而民屯则以收取赋税为主。为了刺激民屯,田丰更是建议袁绍降低赋税,以吸引大批百姓在田间里进行劳动。

  冀州在经历过黄巾之乱后,经过很长时间的发展,早已经恢复了昔日的稳定,治安的稳定,自然会吸引来大批的百姓,所以,冀州的百姓尚有三十多万户,约有一百八十多万的百姓。

  除此之外,并州则有六十多万百姓,幽州也有八十多万百姓,再加上青州平原郡的二十多万百姓,袁绍的势力范围内,大约有三百多万人口,这么庞大的人口基础,都成为了袁绍的雄厚资本,有人、有地,就不会缺粮,只要大肆鼓励屯田,不出三年,河北便可粮秣满仓,钱币四溢。

  所以,袁绍也适时的停止了扩张的步伐,而是静下心来,潜心经营河北,以此为根基,准备休养个几年,然后再逐鹿中原。

  于是,一道屯田的命令,便由袁绍亲自下达到各个州郡,黄河以北的大地上,掀起了一股屯田的浪潮。

  河北的消息,迅速的传到了彭城,张彦得知袁绍致力于屯田,并没有什么南下的准备时,这才稍稍松了一口气。

  只要袁绍安生了,张彦也就不必再担心了,可以放心大胆的进行屯田了。

  张彦进行屯田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初步见到了成效,也大肆开始实行军屯和民屯相间的屯田方式。

  不过,张彦所统辖的地区虽广,总人口却比河北的袁绍少几十万人,经过去年最新的一次人口普查,张彦所管辖的区域内,总人口只有两百六十多万人。

  虽然人口不及袁绍的多,但张彦却也不担心,因为他所管辖的地区内,水网密布,只要加以合理的利用,便可以引水入田,加以灌溉,从而有效的抵制干旱。

  随后的时间内,张彦只是大致上过问一些政事,他则把权力全部下放,让自己信得过的人来全权负责。

  比如,张彦让大司农陈群全权负责屯田事宜,就给予陈群特别大的权力,只有如此,陈群才能放手去干,不受丝毫的影响。

  事实证明,陈群非常的称职,肩膀上挑着这么重的担子,愣是给扛了下来,经过两年的时间,修建水渠三百八十六条,足以灌溉十万顷良田。除此之外,还主持开垦了三十万亩荒田,成功的实行了军屯。

  这些功劳,都是陈群的,当秋收之时,粮仓第一次被堆满了。

  为此,张彦特意奏请天子刘协,敕封陈群为忠义伯,食邑千户。

  秋去夏来,转眼间又渡过了三个年头,时间一下子来到了建安三年的七月。

  自屯田以来,三年间粮食的产量一年比一年高,原有的粮仓已经不够储存了,也为了避免陈芝麻烂谷子的事情出现,免得粮食遭到破坏,张彦在所管辖的地方,分别设立了三个大仓。

  其中一个大仓设立在雍州的新丰县,成为关中军队和百姓的粮食保证,第二个大仓则设立在荥阳的敖仓。
首节 上一节 311/881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北洋枭雄

下一篇:战国风云之韩国再起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