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横三国的铁血骑兵 第331节
驻守在这里的,是第一军第二师第四团,统帅这个团的长官是校尉,是太史慈一手提拔起来的一名军官,姓沈,名豹,乃豫州汝南人。
此时,沈豹已经集合好了所有的军队,列阵在河阳城外,接受太史慈的检阅。
将士们个个精神抖擞,身强体壮,战马也都是膘肥体壮,整个军队给人一种兵强马壮的感觉。
太史慈检阅了一圈,便随机挑选出十几名士兵,让他们当众表演骑射,十几个士兵都不负众望,翻身上马,挽弓便射,射出的箭矢都能射中靶心,可谓是例不虚发,立刻引来了众人的一阵欢呼声。
太史慈见后,也是满心欢喜。他本人不仅精通枪术,还尤其精通箭术,所以在训练军队时,尤其重视对部下将士的骑射方面的训练。军中虽然不全是骑兵,但在经过长达五年的训练后,几乎每个士兵都非常善于骑射,可以说,第一军的将士,在射击方面,无疑是最好的一支。
太史慈接着又抽调出来十几个士兵,让他们当中表演对战,十几个人分成了两拨,每个人的手里都拿着一柄木制的长枪,相向对冲过去,进行厮杀,比拼的是在马背上的近战能力。
一群人正在表演着,太史慈看的也十分兴起,忽然一名亲兵跑了过来,在太史慈耳边小声说了句什么,太史慈脸色一变,急忙问道:“那人在哪里?”
“已经带来了,就在那边。”
太史慈于是吩咐沈豹继续主持军演,他则和亲兵一起,策马朝一片树林跑了过去。等到太史慈抵达那片树林时,赫然看到祝公道气喘吁吁的躺在地上,正大口大口的喘着气。
太史慈翻身下马,立刻来到祝公道的身边,问道:“贾逵的书信何在?”
祝公道从怀中掏出了一封书信,递给了太史慈,太史慈打开一看,但见书信已经被汗水浸湿,字迹模糊,看不清写的是什么。
太史慈皱了一下眉头,当即问道:“兄弟,你可知道信中所写的内容?”
祝公道点了点头,缓缓的说道:“太守大人让我来向太史将军求救,河东遭遇袁绍大军围攻,安邑城危在旦夕,请太史将军火速发兵前去救援!”
第275章 曹操来袭
河东与河内虽然近在咫尺,但是两地之间因有太行山余脉,所以道路不通,交通不便,况且高干在入侵河东之时,就已经派人封锁了通往河内的要道,所以消息始终传递不过来。
古代消息闭塞,是极大的一个弊端,太史慈刚好在这上面吃了亏。
此时,太史慈得到了消息,立刻让沈豹点齐兵马,准备前往河东救援。并且派人去怀城告知自己的副将戴雄,让他率领大军前往河东,并带齐七天的粮草。
这边命令刚刚下达,斥候还没有离开,那边就有一名斥候策马奔来,勒住马匹,冲太史慈朗声叫道:“启禀将军,戴副将率领大军突然到了河阳,距此不足五里。”
“戴雄怎么来了?”太史慈让沈豹点齐兵马,原地待命,他则和斥候一起,策马去迎接戴雄,想要问个究竟。
太史慈策马向东狂奔了约有三里,便听见前方传来了滚滚的马蹄声,他勒住马匹,站在原地,静静的等候在路边,远远望见,前方的官道上驶来大量马匹,当先一人便是副将戴雄,再后面则是清一色的骑兵,旌旗密布。
戴雄也看见了太史慈,让部下放慢速度,他自己策马狂奔,很快便来到了太史慈的身边,勒住马匹,便在马背上拱手道:“太史将军!”
“你怎么会突然率军来此?”太史慈语气平缓,但言语间却夹杂着责备的意思。
戴雄虽为副将,但太史慈尚在。全军上下应该都听太史慈的才对。戴雄未受调令。私自带兵来此,他定要问个明白。
“将军不在怀城,锦衣卫前来给将军颁布命令,见将军不在怀城,便让末将暂行将军之职,率军前往河东救援安邑,末将正好要路过河阳,特意率领大军来与将军会合!”戴雄道。
说着。戴雄便将大将军的手令从怀中取了出来,交给了太史慈。
太史慈看完手令之后,便对戴雄道:“你来的正好,我正要前往河东,我带沈豹为前部先行,其余兵马全部交由你率领,紧跟在我的身后即可。”
“喏!”
话音一落,太史慈转身便走,回到河阳之后,带着沈豹等人便向河东急奔。并且命人将祝公道抬进河阳城里休息。
戴雄也没有在河阳休息,带着大军。没有入城,直接紧跟在太史慈的身后,第一军一万人,全体出动,浩浩荡荡的朝着河东而去。
……
安邑城外,袁军将士并未退去,但也不展开攻击,就是这样在外围守着。
贾逵看到这样的情况,倒也没有多少紧张,毕竟时间拖的越久,对他越有利。按照时间推算,若是能再坚持两天,援军就该来了。
于是,贾逵命人时刻注意着城外的动向,一旦发现敌军攻城,便立刻叫他。而他则先到城楼里去休息一会儿,连日来的战斗,他一直很少合眼,想要小憩一会儿。
袁军没有展开进攻,并非是没有下达进攻的命令,而是郭援、张晟、夏昭、邓升、卫固、张琰六将互相推诿,谁都不愿意带着本部兵马前去送死。
高干健在时,袁军一连三天都没能将安邑城攻下,如今高干死了,士气也变得比以前更加低落了,这个时候发动进攻,无疑是去找死。
郭援、卫固、张琰倒是主战派,但三人也有顾忌,生怕他们去进攻了,一旦损兵折将,就会无法与张晟、夏昭、邓升相抗衡。
而张晟、夏昭、邓升三人本来就想退兵,这个时候更加不会出兵,只是这样的和郭援、卫固、张琰耗下去。
六人互相不服,互相推诿,都不愿意率军前去进攻,被他们推到统帅位置上的高柔,也是无可奈何。
高柔见郭援、张晟、夏昭、邓升、卫固、张琰无一人愿意出兵攻城,也就此作罢。同时,他也有一种不详的预感,只觉得再这样下去,迟早会落得全军覆没的。
好在高干虽死,但他的亲随还有一部分在,是中军护卫,如今他们已经全部归到了高柔帐下,大约有四百人。
高柔一一送走郭援、张晟、夏昭、邓升、卫固、张琰六人后,便唤来了负责管辖高干亲兵的一名军司马。
高柔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终于让这名军司马听从自己的调遣,于是高柔写了一封信,让这名军司马亲自送到冀州邺城,并且星夜前往,而高柔也开始安排亲兵们进行撤离。
到了第二天,高柔以巡视当地地形为由,带着数百名亲随,便出了军营,然后就再也没有回来。
郭援、张晟、夏昭、邓升、卫固、张琰六人各自龟缩在各自的营寨里,谁也没有留意到高柔就这样消失了。
安邑城的城墙上,贾逵仍然在焦急的等待着,看到城外漫山遍野的袁军将士一动不动的待在营寨里,两天来,袁军将士没有进攻一次,这无疑给了贾逵一个很好的契机。
天寒地冻的,挂在安邑城城门上方的高干的首级,早已经被冰冻住了,如果他还活着,看到自己的部下四分五裂,肯定会伤心吧?
天色渐渐黯淡下来,一天的时间又要过去了,但贾逵仍然没有掉以轻心,没有见到援军时,他就绝对不能放松警惕。
于是,安邑城内,轮换班的进行值夜,经过两天休息的贾逵,也时不时会到城头上进行巡视。
夜幕拉下,浓郁的夜色掩盖住了整个安邑城,城内只有少许灯火,而城外环绕着安邑城一圈的袁军营寨却灯火通明。
在无数袁军将士的心中,都在想着一件事,那就是回并州。只要再坚持过这一晚,明日一早,便可以离开这个鬼地方了。
此时,沈豹已经集合好了所有的军队,列阵在河阳城外,接受太史慈的检阅。
将士们个个精神抖擞,身强体壮,战马也都是膘肥体壮,整个军队给人一种兵强马壮的感觉。
太史慈检阅了一圈,便随机挑选出十几名士兵,让他们当众表演骑射,十几个士兵都不负众望,翻身上马,挽弓便射,射出的箭矢都能射中靶心,可谓是例不虚发,立刻引来了众人的一阵欢呼声。
太史慈见后,也是满心欢喜。他本人不仅精通枪术,还尤其精通箭术,所以在训练军队时,尤其重视对部下将士的骑射方面的训练。军中虽然不全是骑兵,但在经过长达五年的训练后,几乎每个士兵都非常善于骑射,可以说,第一军的将士,在射击方面,无疑是最好的一支。
太史慈接着又抽调出来十几个士兵,让他们当中表演对战,十几个人分成了两拨,每个人的手里都拿着一柄木制的长枪,相向对冲过去,进行厮杀,比拼的是在马背上的近战能力。
一群人正在表演着,太史慈看的也十分兴起,忽然一名亲兵跑了过来,在太史慈耳边小声说了句什么,太史慈脸色一变,急忙问道:“那人在哪里?”
“已经带来了,就在那边。”
太史慈于是吩咐沈豹继续主持军演,他则和亲兵一起,策马朝一片树林跑了过去。等到太史慈抵达那片树林时,赫然看到祝公道气喘吁吁的躺在地上,正大口大口的喘着气。
太史慈翻身下马,立刻来到祝公道的身边,问道:“贾逵的书信何在?”
祝公道从怀中掏出了一封书信,递给了太史慈,太史慈打开一看,但见书信已经被汗水浸湿,字迹模糊,看不清写的是什么。
太史慈皱了一下眉头,当即问道:“兄弟,你可知道信中所写的内容?”
祝公道点了点头,缓缓的说道:“太守大人让我来向太史将军求救,河东遭遇袁绍大军围攻,安邑城危在旦夕,请太史将军火速发兵前去救援!”
第275章 曹操来袭
河东与河内虽然近在咫尺,但是两地之间因有太行山余脉,所以道路不通,交通不便,况且高干在入侵河东之时,就已经派人封锁了通往河内的要道,所以消息始终传递不过来。
古代消息闭塞,是极大的一个弊端,太史慈刚好在这上面吃了亏。
此时,太史慈得到了消息,立刻让沈豹点齐兵马,准备前往河东救援。并且派人去怀城告知自己的副将戴雄,让他率领大军前往河东,并带齐七天的粮草。
这边命令刚刚下达,斥候还没有离开,那边就有一名斥候策马奔来,勒住马匹,冲太史慈朗声叫道:“启禀将军,戴副将率领大军突然到了河阳,距此不足五里。”
“戴雄怎么来了?”太史慈让沈豹点齐兵马,原地待命,他则和斥候一起,策马去迎接戴雄,想要问个究竟。
太史慈策马向东狂奔了约有三里,便听见前方传来了滚滚的马蹄声,他勒住马匹,站在原地,静静的等候在路边,远远望见,前方的官道上驶来大量马匹,当先一人便是副将戴雄,再后面则是清一色的骑兵,旌旗密布。
戴雄也看见了太史慈,让部下放慢速度,他自己策马狂奔,很快便来到了太史慈的身边,勒住马匹,便在马背上拱手道:“太史将军!”
“你怎么会突然率军来此?”太史慈语气平缓,但言语间却夹杂着责备的意思。
戴雄虽为副将,但太史慈尚在。全军上下应该都听太史慈的才对。戴雄未受调令。私自带兵来此,他定要问个明白。
“将军不在怀城,锦衣卫前来给将军颁布命令,见将军不在怀城,便让末将暂行将军之职,率军前往河东救援安邑,末将正好要路过河阳,特意率领大军来与将军会合!”戴雄道。
说着。戴雄便将大将军的手令从怀中取了出来,交给了太史慈。
太史慈看完手令之后,便对戴雄道:“你来的正好,我正要前往河东,我带沈豹为前部先行,其余兵马全部交由你率领,紧跟在我的身后即可。”
“喏!”
话音一落,太史慈转身便走,回到河阳之后,带着沈豹等人便向河东急奔。并且命人将祝公道抬进河阳城里休息。
戴雄也没有在河阳休息,带着大军。没有入城,直接紧跟在太史慈的身后,第一军一万人,全体出动,浩浩荡荡的朝着河东而去。
……
安邑城外,袁军将士并未退去,但也不展开攻击,就是这样在外围守着。
贾逵看到这样的情况,倒也没有多少紧张,毕竟时间拖的越久,对他越有利。按照时间推算,若是能再坚持两天,援军就该来了。
于是,贾逵命人时刻注意着城外的动向,一旦发现敌军攻城,便立刻叫他。而他则先到城楼里去休息一会儿,连日来的战斗,他一直很少合眼,想要小憩一会儿。
袁军没有展开进攻,并非是没有下达进攻的命令,而是郭援、张晟、夏昭、邓升、卫固、张琰六将互相推诿,谁都不愿意带着本部兵马前去送死。
高干健在时,袁军一连三天都没能将安邑城攻下,如今高干死了,士气也变得比以前更加低落了,这个时候发动进攻,无疑是去找死。
郭援、卫固、张琰倒是主战派,但三人也有顾忌,生怕他们去进攻了,一旦损兵折将,就会无法与张晟、夏昭、邓升相抗衡。
而张晟、夏昭、邓升三人本来就想退兵,这个时候更加不会出兵,只是这样的和郭援、卫固、张琰耗下去。
六人互相不服,互相推诿,都不愿意率军前去进攻,被他们推到统帅位置上的高柔,也是无可奈何。
高柔见郭援、张晟、夏昭、邓升、卫固、张琰无一人愿意出兵攻城,也就此作罢。同时,他也有一种不详的预感,只觉得再这样下去,迟早会落得全军覆没的。
好在高干虽死,但他的亲随还有一部分在,是中军护卫,如今他们已经全部归到了高柔帐下,大约有四百人。
高柔一一送走郭援、张晟、夏昭、邓升、卫固、张琰六人后,便唤来了负责管辖高干亲兵的一名军司马。
高柔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终于让这名军司马听从自己的调遣,于是高柔写了一封信,让这名军司马亲自送到冀州邺城,并且星夜前往,而高柔也开始安排亲兵们进行撤离。
到了第二天,高柔以巡视当地地形为由,带着数百名亲随,便出了军营,然后就再也没有回来。
郭援、张晟、夏昭、邓升、卫固、张琰六人各自龟缩在各自的营寨里,谁也没有留意到高柔就这样消失了。
安邑城的城墙上,贾逵仍然在焦急的等待着,看到城外漫山遍野的袁军将士一动不动的待在营寨里,两天来,袁军将士没有进攻一次,这无疑给了贾逵一个很好的契机。
天寒地冻的,挂在安邑城城门上方的高干的首级,早已经被冰冻住了,如果他还活着,看到自己的部下四分五裂,肯定会伤心吧?
天色渐渐黯淡下来,一天的时间又要过去了,但贾逵仍然没有掉以轻心,没有见到援军时,他就绝对不能放松警惕。
于是,安邑城内,轮换班的进行值夜,经过两天休息的贾逵,也时不时会到城头上进行巡视。
夜幕拉下,浓郁的夜色掩盖住了整个安邑城,城内只有少许灯火,而城外环绕着安邑城一圈的袁军营寨却灯火通明。
在无数袁军将士的心中,都在想着一件事,那就是回并州。只要再坚持过这一晚,明日一早,便可以离开这个鬼地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