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叫我威廉三世 第288节
加拿大第3师的师长科尔上校亲自来到里瑟将军面前,加上前次进攻,他的1万2千名加拿大步兵几乎全部投入战斗,而留作的预备队是由纯英国士兵组成的4个步兵团。
里瑟不直接回答,而是反问道:“上校,你经历过战争吗?”
“没有,这是我第一次参加战斗,我的士兵绝大多数之前也没有打过仗!”科尔摇摇头,加拿大军队在1899年-1902年的布尔战争中曾经派兵支援英军,不过投入的兵力并不多,包括后勤医务人员一共才去了7000多人,到战争结束时加拿大军队总计伤亡700多人,而这次大战来到英国作战的加拿大军队现在已经有10余万人,若不是德国海军对英伦三岛的封锁,这一数字还会更多(历史上参加一战的加拿大人有62万,参加二战人超过百万)。
“第二次布尔战争的时候,我还是个中尉连长,布尔人的游击战术让我们吃尽了苦头!那场战争中我失去了两个好友,还有一个因为受伤致残而永远退出军界!我当时很伤心,但这就是战争!”里瑟一脸严峻的看着那些正在前进的步兵队列,“这是一场可怕的战争!在刚刚过去的5个月里,至少有100万士兵和军官在战场上阵亡,有英国人、俄国人、法国人、德国人、奥地利人和匈牙利人、塞尔维亚人、意大利人,甚至还有日本人。死亡没有什么好怕的,阵亡者都是英雄,活着的人只有用胜利才能告慰这些亡魂!”
科尔上校沉默了,目送士兵们远去,他心里百感交集。
站在大桥上眺望战场的加里斯中校心里默默盘算着,英军第二波进攻的人数超过一万,看样子他们打算一战解决问题。第一波进攻残余的英军人数不多,却牢牢占据着镇子最西面的一小片区域。
“中校,让我带两个营过去增援吧!挫败英军的这次进攻之后,我们可以伺机发动反击,将英国人全部赶出镇区!”大块头的希尔兹少校一副跃跃欲试的样子,如果成功击退英军这次进攻的话,大桥坚守到中午就不成问题了。
“可是……”
加里斯觉得在上午就投入预备队显得有些早,防守这里一共就5000伞兵,在未来的几个小时内,抵达这里的英军将越来越多。加里斯不知道具体将要面对多少英军部队,但登陆前的欺骗战术能够做的无非是拖延英军反击的时间,在两天后兴登堡第5集团军登陆之前,英国人肯定会全力扑向博内茅斯。不过在福丁这样一个小镇进行城市防御战本来就有些勉强,2个营的伞兵抵御面前这一万多英军的进攻也不是容易的事情。
“要不就1个营?”
想到激烈的肉搏战,希尔兹的手就有些痒痒了。像加里斯和希尔兹这种团级指挥官性格各异,就算高级将领也会有好战与冷静之分,要求每个人都像隆美尔一样狡猾而且擅长战术既不现实也没有必要,像希尔兹这种勇猛的指挥风格有时也能发挥很好的作用。
“那好吧!少校,你带上4团的2营去增援桥西镇区,切记将英军驱逐出镇区就可以了!”
仅仅两分钟之后,希尔兹就带着700多名士气高昂的士兵越过大桥进入桥西镇区,看着这支像猛虎一样充满战意的部队,加里斯只能感叹什么样的长官带出来的就是什么样的兵。他抬头仰望大桥南面的天空,那里只有几片白云漂浮,此时要有一群德国轰炸机前来支援就好了,可惜陆基飞机均已返航,在傍晚之前恐怕很难再度前来支援,至于博内茅斯外海德国航母编队上的舰载机,此时正在协助古德里安的混合装甲师与英军作战,那边的战况远比这里激烈的多。
“目标距离,1500米!”
迫击炮阵地前面的测距兵报出一个似曾相识的数字,只是此时的情况与之前英军进攻时并不完全一样。之前英军在进入镇区之后吃了火力上的亏,这次在步兵队列后面还跟了不少抬着重机枪的士兵,滞留在镇口附近的英军和加拿大士兵此时也开始蠢蠢欲动了。
指挥这些迫击炮的军官无奈和担忧的看着那些装迫击炮弹的弹药箱,之前英军的进攻中,德军迫击炮从1200米一直轰到150米的距离,战果自然不言而喻,然而原本就不多的炮弹也耗去不少,按照上次的射击速度再打一次的话,这里的大部分弹药箱就该空了。每个德国士兵都知道他们后面将要面对的英军只会越来越多,如果弹药耗尽的话,他们就不得不炸桥撤退了。
“炮弹落点定1000米,各炮注意控制发炮速度,尽量控制在每分钟4发之内!”尽管下达了节约炮弹的命令,但这些迫击炮的弹药情况仍不容乐观,毕竟在这样一次战斗中,迫击炮射击的时间至少会持续10分钟。
在更换新的枪管之后,操纵机枪的伞兵们也稍微盘算了一下自己的弹药,在实际战斗过程中,短射居多的时候一条200发子弹的弹带一般可以打两到三分钟,进行持续的扫射时仅能打不到两分钟,而且打完之后就要更换一根枪管。一个弹药箱中有5条这样的弹带,每挺机枪旁边放着两三箱子弹,这样一次战斗打完一箱子弹是很正常的事情。
最不愁弹药的大概就是步枪兵和狙击手了,一个训练有素的士兵使用毛瑟1898步枪时最高射速不过15发每分钟,在巷战中加上瞄准和闪避装弹时间,一支步枪的射速能够达到10发每分钟就不错了,1箱子弹差不多就能让一排士兵打完这样一场战斗。至于狙击手就更省弹药了,像希尔德兰这种王牌狙击手身上一般不用携带超过50发步枪子弹和20发手枪子弹。
英军行进的队列中总有若干风笛手,于是悠扬的风笛声随着英军步兵的前进而渐渐传入福丁镇。在进入德军迫击炮射程之前,超过1万4千名英、加步兵将步枪斜扛在肩膀上,步枪最前端的刺刀随着他们的脚步而上下抖动,队列最上方形成一片令人眩目的刺刀林。在这种慷慨激昂的气势之下,不论是英格兰人还是加拿大人,每个人脸上都写着自信的坚毅。
这种令人压抑的气氛持续了几分钟之后,德军迫击炮弹的爆炸声终于响起,在烈焰浓烟与弹片中,随着英军队列中军官们一声令下,英军士兵全都将持枪的姿势改为斜端在胸前,稳步向前的步伐也变成小跑。在这种状况下,英军队列并没有像前次那样完全散开,每一颗落在队列附近的迫击炮弹都能扫倒几个甚至十几个士兵。
随着镇内德军机枪的开火,英军的进攻忽然间猛烈起来,隐蔽在镇口的步兵不顾德军火力开始向镇内推进,这使得德军必须分散相当的火力对付这群人。
“喔……”
在大约500米的距离上,英军队列中爆发出一阵震天的呐喊,所有步兵都开始奔跑冲锋,一部分英军机枪停下来向镇内的建筑射击,另外一些机枪手则扛着机枪随同步兵一同前进。这是一场场没有重炮和飞机的战斗,战场上的节奏在短短半分钟内从平缓升入高潮状态,不论是进攻方还是防守方,每个人血管里的血液都开始沸腾。
第二十一章 桥(4)
在博内茅斯海滩以北4英里处的一小片平地上停着好些坦克和装甲车,装运油料的后勤卡车正在为它们补充燃料,坦克手们则将一枚枚37毫米炮弹和一条条机枪弹带搬进坦克。令负责后勤的士兵感到奇怪的是,这些坦克自登陆之后还远未耗尽燃油和弹药,却非得提前在这里进行补充。另外一些士兵则在将一箱箱子弹、手榴弹、迫击炮弹还有一些食物搬上装甲车,不远处枪炮声密集,这些人却像是要去远行一般。
在这些坦克装甲车旁边,矗立着一位非常年轻的坦克兵上校,他那敏锐的双眼正注视着这个忙碌的场面。
7辆“石头II”型坦克、5辆“大刀”型轮式装甲战斗车、12辆“特洛伊”型轮式装甲运兵车和4辆战场维修装甲车,这就是古德里安组织的装甲突击队。这支特别部队不禁令人想起在法国战场上的装甲侦察小队,它们执行的同样是非常危险的任务,所不同的则是这次装甲突击队铁定要面对大股敌军。
“上校,集团军指挥部发来电报,同意您按照3号方案行动!”
古德里安接过电报简单的看了一遍,随即叫来这支突击队的指挥官叮嘱了几句。不一会儿,步兵们纷纷登上自己的装甲车,在一阵发动机的轰鸣声中,这些坦克和装甲车默默踏上征途。没有人预料到自己将会遭遇英军的秘密武器,并就此展开一场划时代的战斗。
这个时候,太阳已经悄然爬到了这片大地的正上方。
英国,福丁镇。
凭着长久以来的战斗经验,海里姆少尉猛地将身体趴带地板上,一大梭子弹随即穿过他刚刚所在的那个窗台并在房间的墙壁留下一大串弹孔,一个镶着玻璃的画框哐啷一声摔在地上,地板上顿时徒增无数的玻璃碎片。
海里姆这时终于有点后悔自己没有戴钢盔了,推进到镇口的英军步兵和机枪都在拼命向镇里射击,一些枪法比较准的英国士兵对躲在窗台上射击的德军伞兵构成不小的威胁,德军一方的开始出现伤亡。
“第435个!”
现在每击中一个目标,希尔德兰都在刷新世界狙击记录(历史上狙击手排行第一的是芬兰人西蒙·海耶,截止1940年他一共狙杀了542名苏军)。这次他刚刚确认自己的目标毙命,几发步枪弹便朝他所在的阁楼射来,中距离射击的步枪弹很轻易的射穿了薄薄的木质墙板,尽管英国人没有伤到这位德国王牌狙击手,但希尔德兰知道英军已经注意到了这里,他现在必须换个地方了。
背起那支加装了瞄准镜的毛瑟1898,希尔德兰整整衣领迅速沿着梯子爬下阁楼,在这栋房子的一楼,两个伞兵和一挺“火鸟”仍在努力的阻击前进中的英军,机枪声此时显得很急促,而副机枪手戴着厚厚的手套随时准备给机枪更换枪管。
第二波英军很快与前一波进攻部队残留在西面镇区的士兵会合,数量众多的英国和加拿大步兵在己方机枪的掩护下不顾一切的向镇内冲击,有些街面很快铺满了尸体,不久之后尸体甚至开始重叠。
砰……
在一栋临街的房门口,一个大个子加拿大士兵一脚踹开大门,然而他还没来得及迈出进入屋子的第一步,随着砰砰两声枪响,两发9毫米的鲁格手枪弹先后没入他的身体,加拿大人甚至没来得及看一眼自己胸口的鲜血便直直向后倒去。旁边的另外几名加拿大士兵则站在门外拼命用步枪向里面射击,末了一个家伙还将一枚黑尔手榴弹抛进房间。轰的一声巨响之后,整个屋子里硝烟弥漫,房间角落里的人不停的咳嗽着。借着这个机会,加拿大士兵们一下子全都冲了进去,他们很快在一个沙发后面发现两个德国伞兵,黑洞洞的枪口一时间全部对准了德国人。
“不许动!举起手来!”
加拿大士兵一个个青筋暴起的大喊着,仿佛他们面前的两个德国人是十恶不赦的魔鬼一般。在加拿大人冲过来之前,这个屋子窗口的那挺机枪少说也射杀了数十个英、加士兵。虽然听不懂这些加拿大人在说什么,但这里的状况已经显而易见,在这种激烈的战斗中被俘并不是一件很丢人的事情,其中一个被熏得乌黑的德国伞兵举着手站了起来,另一个则因为受伤而只能躺在地上。
对这两个被俘的伞兵进行仔细的搜身之后,领头的加拿大中士和另外一个下士心满意足的收起了他们携带的那两把鲁格手枪,鲁格08在当时算是极品好枪了,而且由于工艺繁琐这种手枪的产量并不大,为了给G-1空降师的每个士兵装备一把鲁格08,德军后勤部门不论在财力还是人力物力上都费了一番功夫。
企图冲进旁边一栋房子的英格兰士兵就没有这些加拿大人好运了,他们刚踹开大门,两枚木柄手榴弹便从里面飞了出来,门口十几个士兵顿时死伤一片,接下来外面的英军士兵和里面的德国伞兵就隔着一个房间对射起来,双方使用了鲁格08手枪、李·恩菲尔德步枪、威伯利左轮、黑尔手榴弹和木柄手榴弹。这栋房子临街的房间算是彻底报废了,战斗结束之后房间里没有一样完好的东西,满地的碎玻璃不说,就连所有的桌椅柜子也被炸烂。直到英军抬来一挺维克斯机枪并极其暴力的向里面扫射,英国人才以压倒性的优势迫使里面的德国伞兵放弃战斗。
“不要开枪!”
从靠里的房间里扔了出来三支毛瑟步枪和三支鲁格手枪之后,外面那挺维克斯机枪这才停止射击,这种重机枪在近距离射击时射速和威力都是惊人的,里面的德军士兵没有穿墙的子弹击中已经算是万幸了。一小队手持步枪刺刀的英军步兵冲进里屋之后,三个狼狈的德国伞兵举着手无可奈何的走出来,其中一个连钢盔都弄丢了,他那一头褐色的头发蒙上了一层薄薄的灰尘,另外两个脸上也满是污渍。在搜走他们身上的刺刀和弹药之后,两个英军士兵拾起地上的步枪和手枪,这几支枪在之前的战斗中也索取了不下三十条英国人或者加拿大人的性命。
第一个伞兵被押着走过门口时,一个英国士兵愤怒的冲上去给了他狠狠一拳,围拢在门口的其他士兵眼神中基本都在冒火,门口那十几具尸体中,好些都是他们亲密的伙伴。这个时候,英军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相当大的代价。
在凶猛的攻势下,进入镇区的英军步兵越来越多,他们开始逐户清理隐藏在民居里的德国伞兵。不多时,最西面的两条街道便落入了英国人手里。希尔兹少校和他带来的援军已经加入到战斗中,他们将和镇里其他的德国士兵一道凭借剩下的4条街道和百余栋房屋继续阻击那些正在前进的英、加步兵。
站在福丁河大桥上的加里斯中校忧心忡忡的看着那片被枪声和爆炸声笼罩的镇区,英军如此凶猛的攻势有些出乎他的意料,伞兵们在那里的防守虽然还不至于一下子崩溃,但令加里斯不安的是西面剩余的英军部队和他们能够动用的全部火炮也在向镇区推进。
“给指挥部发报,我们所面对的那2个英国步兵师正在全力向我军防线进攻,请求海军航空部队提供空中支援!由于英军攻势凶猛,为了保险起见我们随时可能炸毁大桥!”
里瑟不直接回答,而是反问道:“上校,你经历过战争吗?”
“没有,这是我第一次参加战斗,我的士兵绝大多数之前也没有打过仗!”科尔摇摇头,加拿大军队在1899年-1902年的布尔战争中曾经派兵支援英军,不过投入的兵力并不多,包括后勤医务人员一共才去了7000多人,到战争结束时加拿大军队总计伤亡700多人,而这次大战来到英国作战的加拿大军队现在已经有10余万人,若不是德国海军对英伦三岛的封锁,这一数字还会更多(历史上参加一战的加拿大人有62万,参加二战人超过百万)。
“第二次布尔战争的时候,我还是个中尉连长,布尔人的游击战术让我们吃尽了苦头!那场战争中我失去了两个好友,还有一个因为受伤致残而永远退出军界!我当时很伤心,但这就是战争!”里瑟一脸严峻的看着那些正在前进的步兵队列,“这是一场可怕的战争!在刚刚过去的5个月里,至少有100万士兵和军官在战场上阵亡,有英国人、俄国人、法国人、德国人、奥地利人和匈牙利人、塞尔维亚人、意大利人,甚至还有日本人。死亡没有什么好怕的,阵亡者都是英雄,活着的人只有用胜利才能告慰这些亡魂!”
科尔上校沉默了,目送士兵们远去,他心里百感交集。
站在大桥上眺望战场的加里斯中校心里默默盘算着,英军第二波进攻的人数超过一万,看样子他们打算一战解决问题。第一波进攻残余的英军人数不多,却牢牢占据着镇子最西面的一小片区域。
“中校,让我带两个营过去增援吧!挫败英军的这次进攻之后,我们可以伺机发动反击,将英国人全部赶出镇区!”大块头的希尔兹少校一副跃跃欲试的样子,如果成功击退英军这次进攻的话,大桥坚守到中午就不成问题了。
“可是……”
加里斯觉得在上午就投入预备队显得有些早,防守这里一共就5000伞兵,在未来的几个小时内,抵达这里的英军将越来越多。加里斯不知道具体将要面对多少英军部队,但登陆前的欺骗战术能够做的无非是拖延英军反击的时间,在两天后兴登堡第5集团军登陆之前,英国人肯定会全力扑向博内茅斯。不过在福丁这样一个小镇进行城市防御战本来就有些勉强,2个营的伞兵抵御面前这一万多英军的进攻也不是容易的事情。
“要不就1个营?”
想到激烈的肉搏战,希尔兹的手就有些痒痒了。像加里斯和希尔兹这种团级指挥官性格各异,就算高级将领也会有好战与冷静之分,要求每个人都像隆美尔一样狡猾而且擅长战术既不现实也没有必要,像希尔兹这种勇猛的指挥风格有时也能发挥很好的作用。
“那好吧!少校,你带上4团的2营去增援桥西镇区,切记将英军驱逐出镇区就可以了!”
仅仅两分钟之后,希尔兹就带着700多名士气高昂的士兵越过大桥进入桥西镇区,看着这支像猛虎一样充满战意的部队,加里斯只能感叹什么样的长官带出来的就是什么样的兵。他抬头仰望大桥南面的天空,那里只有几片白云漂浮,此时要有一群德国轰炸机前来支援就好了,可惜陆基飞机均已返航,在傍晚之前恐怕很难再度前来支援,至于博内茅斯外海德国航母编队上的舰载机,此时正在协助古德里安的混合装甲师与英军作战,那边的战况远比这里激烈的多。
“目标距离,1500米!”
迫击炮阵地前面的测距兵报出一个似曾相识的数字,只是此时的情况与之前英军进攻时并不完全一样。之前英军在进入镇区之后吃了火力上的亏,这次在步兵队列后面还跟了不少抬着重机枪的士兵,滞留在镇口附近的英军和加拿大士兵此时也开始蠢蠢欲动了。
指挥这些迫击炮的军官无奈和担忧的看着那些装迫击炮弹的弹药箱,之前英军的进攻中,德军迫击炮从1200米一直轰到150米的距离,战果自然不言而喻,然而原本就不多的炮弹也耗去不少,按照上次的射击速度再打一次的话,这里的大部分弹药箱就该空了。每个德国士兵都知道他们后面将要面对的英军只会越来越多,如果弹药耗尽的话,他们就不得不炸桥撤退了。
“炮弹落点定1000米,各炮注意控制发炮速度,尽量控制在每分钟4发之内!”尽管下达了节约炮弹的命令,但这些迫击炮的弹药情况仍不容乐观,毕竟在这样一次战斗中,迫击炮射击的时间至少会持续10分钟。
在更换新的枪管之后,操纵机枪的伞兵们也稍微盘算了一下自己的弹药,在实际战斗过程中,短射居多的时候一条200发子弹的弹带一般可以打两到三分钟,进行持续的扫射时仅能打不到两分钟,而且打完之后就要更换一根枪管。一个弹药箱中有5条这样的弹带,每挺机枪旁边放着两三箱子弹,这样一次战斗打完一箱子弹是很正常的事情。
最不愁弹药的大概就是步枪兵和狙击手了,一个训练有素的士兵使用毛瑟1898步枪时最高射速不过15发每分钟,在巷战中加上瞄准和闪避装弹时间,一支步枪的射速能够达到10发每分钟就不错了,1箱子弹差不多就能让一排士兵打完这样一场战斗。至于狙击手就更省弹药了,像希尔德兰这种王牌狙击手身上一般不用携带超过50发步枪子弹和20发手枪子弹。
英军行进的队列中总有若干风笛手,于是悠扬的风笛声随着英军步兵的前进而渐渐传入福丁镇。在进入德军迫击炮射程之前,超过1万4千名英、加步兵将步枪斜扛在肩膀上,步枪最前端的刺刀随着他们的脚步而上下抖动,队列最上方形成一片令人眩目的刺刀林。在这种慷慨激昂的气势之下,不论是英格兰人还是加拿大人,每个人脸上都写着自信的坚毅。
这种令人压抑的气氛持续了几分钟之后,德军迫击炮弹的爆炸声终于响起,在烈焰浓烟与弹片中,随着英军队列中军官们一声令下,英军士兵全都将持枪的姿势改为斜端在胸前,稳步向前的步伐也变成小跑。在这种状况下,英军队列并没有像前次那样完全散开,每一颗落在队列附近的迫击炮弹都能扫倒几个甚至十几个士兵。
随着镇内德军机枪的开火,英军的进攻忽然间猛烈起来,隐蔽在镇口的步兵不顾德军火力开始向镇内推进,这使得德军必须分散相当的火力对付这群人。
“喔……”
在大约500米的距离上,英军队列中爆发出一阵震天的呐喊,所有步兵都开始奔跑冲锋,一部分英军机枪停下来向镇内的建筑射击,另外一些机枪手则扛着机枪随同步兵一同前进。这是一场场没有重炮和飞机的战斗,战场上的节奏在短短半分钟内从平缓升入高潮状态,不论是进攻方还是防守方,每个人血管里的血液都开始沸腾。
第二十一章 桥(4)
在博内茅斯海滩以北4英里处的一小片平地上停着好些坦克和装甲车,装运油料的后勤卡车正在为它们补充燃料,坦克手们则将一枚枚37毫米炮弹和一条条机枪弹带搬进坦克。令负责后勤的士兵感到奇怪的是,这些坦克自登陆之后还远未耗尽燃油和弹药,却非得提前在这里进行补充。另外一些士兵则在将一箱箱子弹、手榴弹、迫击炮弹还有一些食物搬上装甲车,不远处枪炮声密集,这些人却像是要去远行一般。
在这些坦克装甲车旁边,矗立着一位非常年轻的坦克兵上校,他那敏锐的双眼正注视着这个忙碌的场面。
7辆“石头II”型坦克、5辆“大刀”型轮式装甲战斗车、12辆“特洛伊”型轮式装甲运兵车和4辆战场维修装甲车,这就是古德里安组织的装甲突击队。这支特别部队不禁令人想起在法国战场上的装甲侦察小队,它们执行的同样是非常危险的任务,所不同的则是这次装甲突击队铁定要面对大股敌军。
“上校,集团军指挥部发来电报,同意您按照3号方案行动!”
古德里安接过电报简单的看了一遍,随即叫来这支突击队的指挥官叮嘱了几句。不一会儿,步兵们纷纷登上自己的装甲车,在一阵发动机的轰鸣声中,这些坦克和装甲车默默踏上征途。没有人预料到自己将会遭遇英军的秘密武器,并就此展开一场划时代的战斗。
这个时候,太阳已经悄然爬到了这片大地的正上方。
英国,福丁镇。
凭着长久以来的战斗经验,海里姆少尉猛地将身体趴带地板上,一大梭子弹随即穿过他刚刚所在的那个窗台并在房间的墙壁留下一大串弹孔,一个镶着玻璃的画框哐啷一声摔在地上,地板上顿时徒增无数的玻璃碎片。
海里姆这时终于有点后悔自己没有戴钢盔了,推进到镇口的英军步兵和机枪都在拼命向镇里射击,一些枪法比较准的英国士兵对躲在窗台上射击的德军伞兵构成不小的威胁,德军一方的开始出现伤亡。
“第435个!”
现在每击中一个目标,希尔德兰都在刷新世界狙击记录(历史上狙击手排行第一的是芬兰人西蒙·海耶,截止1940年他一共狙杀了542名苏军)。这次他刚刚确认自己的目标毙命,几发步枪弹便朝他所在的阁楼射来,中距离射击的步枪弹很轻易的射穿了薄薄的木质墙板,尽管英国人没有伤到这位德国王牌狙击手,但希尔德兰知道英军已经注意到了这里,他现在必须换个地方了。
背起那支加装了瞄准镜的毛瑟1898,希尔德兰整整衣领迅速沿着梯子爬下阁楼,在这栋房子的一楼,两个伞兵和一挺“火鸟”仍在努力的阻击前进中的英军,机枪声此时显得很急促,而副机枪手戴着厚厚的手套随时准备给机枪更换枪管。
第二波英军很快与前一波进攻部队残留在西面镇区的士兵会合,数量众多的英国和加拿大步兵在己方机枪的掩护下不顾一切的向镇内冲击,有些街面很快铺满了尸体,不久之后尸体甚至开始重叠。
砰……
在一栋临街的房门口,一个大个子加拿大士兵一脚踹开大门,然而他还没来得及迈出进入屋子的第一步,随着砰砰两声枪响,两发9毫米的鲁格手枪弹先后没入他的身体,加拿大人甚至没来得及看一眼自己胸口的鲜血便直直向后倒去。旁边的另外几名加拿大士兵则站在门外拼命用步枪向里面射击,末了一个家伙还将一枚黑尔手榴弹抛进房间。轰的一声巨响之后,整个屋子里硝烟弥漫,房间角落里的人不停的咳嗽着。借着这个机会,加拿大士兵们一下子全都冲了进去,他们很快在一个沙发后面发现两个德国伞兵,黑洞洞的枪口一时间全部对准了德国人。
“不许动!举起手来!”
加拿大士兵一个个青筋暴起的大喊着,仿佛他们面前的两个德国人是十恶不赦的魔鬼一般。在加拿大人冲过来之前,这个屋子窗口的那挺机枪少说也射杀了数十个英、加士兵。虽然听不懂这些加拿大人在说什么,但这里的状况已经显而易见,在这种激烈的战斗中被俘并不是一件很丢人的事情,其中一个被熏得乌黑的德国伞兵举着手站了起来,另一个则因为受伤而只能躺在地上。
对这两个被俘的伞兵进行仔细的搜身之后,领头的加拿大中士和另外一个下士心满意足的收起了他们携带的那两把鲁格手枪,鲁格08在当时算是极品好枪了,而且由于工艺繁琐这种手枪的产量并不大,为了给G-1空降师的每个士兵装备一把鲁格08,德军后勤部门不论在财力还是人力物力上都费了一番功夫。
企图冲进旁边一栋房子的英格兰士兵就没有这些加拿大人好运了,他们刚踹开大门,两枚木柄手榴弹便从里面飞了出来,门口十几个士兵顿时死伤一片,接下来外面的英军士兵和里面的德国伞兵就隔着一个房间对射起来,双方使用了鲁格08手枪、李·恩菲尔德步枪、威伯利左轮、黑尔手榴弹和木柄手榴弹。这栋房子临街的房间算是彻底报废了,战斗结束之后房间里没有一样完好的东西,满地的碎玻璃不说,就连所有的桌椅柜子也被炸烂。直到英军抬来一挺维克斯机枪并极其暴力的向里面扫射,英国人才以压倒性的优势迫使里面的德国伞兵放弃战斗。
“不要开枪!”
从靠里的房间里扔了出来三支毛瑟步枪和三支鲁格手枪之后,外面那挺维克斯机枪这才停止射击,这种重机枪在近距离射击时射速和威力都是惊人的,里面的德军士兵没有穿墙的子弹击中已经算是万幸了。一小队手持步枪刺刀的英军步兵冲进里屋之后,三个狼狈的德国伞兵举着手无可奈何的走出来,其中一个连钢盔都弄丢了,他那一头褐色的头发蒙上了一层薄薄的灰尘,另外两个脸上也满是污渍。在搜走他们身上的刺刀和弹药之后,两个英军士兵拾起地上的步枪和手枪,这几支枪在之前的战斗中也索取了不下三十条英国人或者加拿大人的性命。
第一个伞兵被押着走过门口时,一个英国士兵愤怒的冲上去给了他狠狠一拳,围拢在门口的其他士兵眼神中基本都在冒火,门口那十几具尸体中,好些都是他们亲密的伙伴。这个时候,英军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相当大的代价。
在凶猛的攻势下,进入镇区的英军步兵越来越多,他们开始逐户清理隐藏在民居里的德国伞兵。不多时,最西面的两条街道便落入了英国人手里。希尔兹少校和他带来的援军已经加入到战斗中,他们将和镇里其他的德国士兵一道凭借剩下的4条街道和百余栋房屋继续阻击那些正在前进的英、加步兵。
站在福丁河大桥上的加里斯中校忧心忡忡的看着那片被枪声和爆炸声笼罩的镇区,英军如此凶猛的攻势有些出乎他的意料,伞兵们在那里的防守虽然还不至于一下子崩溃,但令加里斯不安的是西面剩余的英军部队和他们能够动用的全部火炮也在向镇区推进。
“给指挥部发报,我们所面对的那2个英国步兵师正在全力向我军防线进攻,请求海军航空部队提供空中支援!由于英军攻势凶猛,为了保险起见我们随时可能炸毁大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