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叫我威廉三世 第539节
乌克兰北部空域,80米高度,20架银灰色的战机正以超过300公里的时速进行超低空飞行。
“伙计们,距离目标还有大约10分钟航程,大家做好准备,小心俄国人的地面炮火!”
年轻的中队长马丁·雷哈德通过喉部通讯器给自己的飞行员们提了个醒,别看他们像是草上飞一样贴着树林和田野飞行,干的却是一门细活,不仅要小心山丘之类的突起物,还要小心那些隐藏在树林、村落还有城镇里的俄军防空火力,而且德国空军名义上已经夺得了战场制空权,但没有人能够保证俄军在这靠近乌克兰首府的地方没有隐藏几架战斗机。
“明白!”
“明白!”
飞行员们一个个非常认真的回应着中队长的提醒,这些人有的参加过欧战,有的参加过南美战争,半数的人在美国战场上崭露过身手,但基本上都还非常年轻,最大的也不过30岁出头,最小的还只有19岁零8个月,这就是德国空军的最大活力所在。
这20架兀鹫II之所以选择在这俄军机枪都能够到的高度飞行并不是因为德国飞行员们轻视俄军地面火力,相反的,为了应对德国空军对己方铁路枢纽、道路中枢的集中轰炸,俄军最近在这些重要区域周围部署了相当多的防空部队特别是中小口径的防空炮,这些火力对进行低空水平轰炸和俯冲轰炸的德国战机有着相当大的威胁,但高空轰炸根本无法做到精确打击,于是德国飞行员们便采取了这种尽可能缩短敌人预警和准备时间的超低空飞行。
这不,雷哈德上尉的编队刚刚飞过一片树林,便在树林边缘一座粮仓附近发现了一处俄军防空阵地,虽来不及仔细确认,但雷哈德知道那里至少有4门炮和10挺机枪。由于这些德国战机出现的突然,那里的俄军官兵还没来得及回到各自的战位,直到机群飞远了,俄国人才很不解气的开了几炮。
飞过又一片树林之后,一条铁路线便出现在德国飞行员们的视野中,这条铁路是由东南方而来并一直延伸向东北方,雷哈德率先调整方向使得机身与铁路平行,后面的飞行员们也一一照做,整个机群才刚刚调整完方向,一座火车站便出现在前方不远处,放眼望去,还有另外两条分别从东、西两面而来的铁路在那里会合。
“就是它了!爬升,准备攻击!”
松开喉部通讯器之后,雷哈德将操纵杆往后一拉,机头随之上扬,铁路线和火车站很快就消失在视野中,取而代之的是飘着朵朵白云的蔚蓝天空。
雷哈德回头看了一眼,中队里的其他飞机也都开始向上爬升,等他回头看眼前仪表的时候,高度计的指针好经过1500米的位置,通常情况下,兀鹫II需要爬升到2500米最好是3000米的高度,然后通过1500米到2000米的俯冲将自己的时速提高到500公里以上,在经历了德美战争之后,这些俯冲轰炸机在细节上增加了一些新技术,像可设定高度的拉起提醒警示灯、自动改平控制器以及在机头进气口安装的空气驱动发声器,这三样据说是德皇本人提出的建议在飞行员们看来的确能够大幅度提高这种俯冲轰炸机的作战性能,当然同样令他们高兴的是他们每次出击所携带的不再是威力偏小的150公斤炸弹,而是250公斤的重磅炸弹,如果对飞行距离和速度要求不高的话,机翼下还可以挂载多达4枚30公斤的炸弹。
就在即将爬升到最高点时,雷哈德听到了地面传来的机枪声,紧接着是40毫米和75毫米防空炮的声音,说实话,这些声音令他非常不悦,但他很快就会用另一种声音作为回敬。
在2800米的高度上,雷哈德宣布进入平飞和俯冲准备状态,接着打开高度计的电源开关,将投弹高度设定在1000米。
“各机注意了,各机注意了,接下来以小队为单位进行俯冲轰炸,结束后在4000米高度会合!开始行动!第1小队跟我来!”
在20架德国兀鹫II陆续进入俯冲状态的时候,地面上的炮火也逐渐密集起来,很显然,俄国人也非常看重自己的铁路枢纽,一枚准确落在铁路上的航空炸弹能让一群工人忙上半天,而一枚落在铁路枢纽上的航空炸弹就要让一群工人忙上至少24个小时了!
随着高度的减少和速度的加快,兀鹫II们的机首发声器开始发出极为刺耳的尖啸声,历次试验和演习表明,这种类似警报的凄厉声音能够给地面上的人带去巨大的心里冲击,自对俄开战以来,德国人的这种新武器也是屡试不爽。
地面上的俄军官兵仍在努力的对空开火,但是他们那射速、精度还有威力都不尽如人意的高射炮怎么能与进入斯图卡时代的德国空军相比!整个空袭过程中只有一些机枪子弹能够命中高速俯冲的钢铁兀鹫们,但是它们并不能对拥有良好装甲防护的对手实质性的伤害。
5分钟之后,位于基辅东南部的这处铁路中枢便在剧烈的爆炸中升起了浓烟,停靠在站台附近的几列机车头被炸毁不说,车站的房屋、材料仓库、轨道更是损毁严重。
当兀鹫们扬长而去的时候,在整条漫长战线的最北部——东普鲁士与立陶宛地区,德国最精锐的装甲部队开始行动了。
2门克虏伯的420毫米“大贝尔塔”、8门斯科达305毫米巨炮、20门克虏伯280毫米超重型榴弹炮、120辆20管210毫米自行火箭炮以及大量野战榴弹炮猛烈轰击使得俄军索科洛夫防线北面靠近里加的区域出现了一个近4公里宽的缺口,德军炮火的威力是如此强大,就连号称最坚固的“刺猬”也难以支撑,而地面炮火刚刚平息,数以百计的兀鹫II便出现在战场上空,它们时而在天空中盘旋,时而俯冲轰炸和扫射,俄军预备部队封堵缺口的行动完全被这些空中利器所遏制。与此同时,古德里安统辖的德国装甲集群第1装甲军的III号、IV号坦克、突击炮以及步兵战车、装甲运兵车潮水般涌过这段缺口,在空军的支援下,他们不断拓宽俄军防线的缺口。在天黑之前,缺口宽度已经扩大到了10多公里,在纯正德国重装甲部队的猛烈火力面前,俄国人任何趁夜收复失地的努力都化为乌有,防线北端正在崩溃!
在同一天,作为德国最精锐的四支装甲部队,位于波希米亚的第2装甲军、匈牙利的第3装甲军、罗马尼亚的皇家战斗集团军直属装甲军也在重炮和空军的掩护下突破了俄军索科洛夫防线,包饺子行动开始了!
第十六章 装甲穿插作战
在临近公路的一片树林旁,六辆装甲通讯车、两个野战帐篷组成了一个非常简易的临时指挥部,在德军装甲部队狂飚急进的各个战线上,这样的临时指挥部简直是随处可见,过不了一个小时参谋军官便会再次跟随部队向前方挺进,这样的速度让对手感到无所适从。
在6月14日正午时分,37岁的隆美尔就踌躇满志的站在这样一个临时指挥部里,在不远处的那条沙土路上,坦克、装甲车和满载士兵的卡车一辆接着一辆向东开去,天空中每隔几分钟就能看到以十几二十架为一个编队的机群低空飞过。
随着俄军部署在南线的战斗机在此前一个多星期的战斗中消耗殆尽,此时德国空军的战斗机甚至也挂上了航空炸弹进行对地支援,俯冲轰炸机更是肆无忌惮的一次次从高空呼啸而下,不得不承认,这些看起来有些笨笨的家伙在攻击地面目标时却有无与伦比的威力和震慑力,曾有1000多名俄军士兵据守一座小镇并使德军地面部队进攻受阻,但是只消一个中队的兀鹫II进行一轮轰炸,那些俄国人便乖乖投降了。
“将军,第1先遣装甲营发来电报,他们已经突进到基希纳乌东郊!第2先遣装甲营暂时还没有新的报告,预计仍在基希纳乌北郊向东运动!”
一位岁数并不比隆美尔小多少的上尉通讯官拿着一张电报前来汇报,而隆美尔甚至不消瞄一眼地图便果断的作出指示:
“很好!告诉山德少校,在看到杜博萨雷大桥的时候停止前进并就地展开防守!另外,发报给北突击群的罗格中校,让他的团尽速赶到德涅斯特河,还有南突击群的施切米特中校,他的团务必在1个小时之内和山德少校会合,我们必须锁死基希纳乌城内俄军的退路,这可是我们的第一条大鱼!”
“遵命!”
不一会儿,通讯官又转回来了。
“将军,马库斯将军发来电报,他的师已经在非洲第51殖民师的协助下突破了俄军在基希纳乌的第一道防线!”
“嗯!那群非洲人果然是些骁勇善战的角色!陛下真是太明智了,用波兰人做炮灰,用我们的本土军和非洲殖民军做主力,这样就算连续作战我们的损失也不会太大!”
这次隆美尔走回到在几个空弹药箱堆砌成的简易桌子上铺展开的地图旁,在那些线条与圈圈之间巡视了小半分钟,“发报给马库斯将军,让他不用等我们侧翼的友军上来,直接对俄军第二道防线发动进攻!打电话给空军第48联队的指挥官,要他们抽调至少5个中队的兀鹫II协助我们进攻!”
“遵命!”通讯官又行动迅速的跑开了。
听着远处时而密集时而稀疏的隆隆炮声,隆美尔不禁有些心痒痒了,他回头看了一眼忙碌的参谋军官们,喊道:“副官!”
转眼之间,一位看起来不过20岁出头的少尉军官一路小跑的出现在他面前,“到!”
“集合我的直属装甲营,我要到前线去看看!至于指挥部嘛……”隆美尔在地图上找了找,指着一个蓝色的小点说道,“暂时先迁移到萨库村去!”
“遵命!”
仅仅十分钟之后,隆美尔的直属部队——5辆III号中型突击坦克、4辆IV号坦克、6辆1926式突击炮、3辆1925式步兵战车、7辆1920式步兵战车、19辆半履带式装甲运兵车和整整一个摩托化步兵连便在指挥部旁边做好了出发准备。
鉴于巴巴罗萨行动在夏天开始,德军的坦克和装甲车都还沿用着德美战争时期最常见的黄绿色迷彩涂装,坦克手们自然是清一色的黑色军服,多数装甲兵和摩托兵则穿上了德美战争中后期开始装备陆军部队的三色野战迷彩服。
在出发之前,隆美尔并没有选择继续坐在自己的装甲通讯车上,而是动作敏捷的登上一辆IV型坦克,这种坦克是目前德国陆军现役武器中最安全的一种——虽然65毫米的正面装甲并不是真的那样无懈可击,但不论是美军还是俄军都缺乏能够在远距离击穿如此厚实装甲的有效武器,在大多数时候,IV号坦克的作战行动都有步兵战车和装甲车实施近距离保护,技术加战术的优势使得这种被誉为日尔曼皇家骑士的坦克在战场上鲜有被完全击毁的情况出现。
那辆IV号坦克的车长随即将炮塔上部的观察位置和耳机、喉部通讯器一道让给隆美尔,然后缩进坦克内充当机枪手或是通讯员。在熟练的接过车长位置之后,隆美尔望了一眼身后装甲车辆,回过头,高举右臂,然后缓缓向前放平,“前进!”
“前进!”
在一片爆炸声此起彼伏的林间草地上,一群躬着腰、手持毛瑟步枪、GG半自动步枪和MP26式冲锋枪的德国步兵们正紧紧跟随在一辆1925式步兵战车后面,这辆由1920式步兵战车为基础研制的新一代步兵战车仍以20毫米机关炮为主要武器,但全新的双联装20毫米机炮不论射速、射程还是火力密集程度都大幅度超过自己的前辈。因为更换了马力更大的发动机和加强了装甲防御,这种战车的重量增加到了18吨,公路/越野速度保持在30/16公里每小时,而且在前部还加装了一挺7.92毫米机枪。
一发炮弹突然在距离这辆步兵战车不到5米的地方落下并爆炸,当即有两名德国步兵中弹倒下,然而放眼望去,这片草地上散布的尸体仍以着土黄色军服者居大多数,在靠近灌木丛的地方,蜿蜒的战壕周围数百具尸体仍保持着死时各种各样的姿势,由沙包堆砌成的机枪战位上,那些俄制马克沁、美制刘易斯甚至是德制火鸟轻机枪都无助的耷拉着。
这个时候,行进在前方10多米处的一辆IV号坦克停了下来,稍稍调整炮口之后,轰的一声朝着俄军炮弹飞来的方向开了一炮,一眨眼,位于两棵大树之间、用大量枝叶遮蔽的一处俄军炮位被轰上了天。
完成射击之后,那辆IV号紧接着继续平稳的向前推进,在更远一些的地方,伴随着嘎拉嘎拉的折断声,一棵棵树木被德国钢铁猛兽们无情的推倒,树林前方大约2公里的俄军阵地上,许多俄军士兵正惶恐的离开战壕向后奔去,一些人甚至两手空空。
两分钟之后,德军坦克的炮火还在发威,一群战鹰便呼啸着从树林上空飞过,然后对着俄军阵地便是一通扫射。短短十几分钟时间内,一大堆圆滚滚、黑乎乎的炸弹接连落在俄国人头顶上,守军的最后一丝士气终于崩溃了。
“不要停,继续前进!”
“伙计们,距离目标还有大约10分钟航程,大家做好准备,小心俄国人的地面炮火!”
年轻的中队长马丁·雷哈德通过喉部通讯器给自己的飞行员们提了个醒,别看他们像是草上飞一样贴着树林和田野飞行,干的却是一门细活,不仅要小心山丘之类的突起物,还要小心那些隐藏在树林、村落还有城镇里的俄军防空火力,而且德国空军名义上已经夺得了战场制空权,但没有人能够保证俄军在这靠近乌克兰首府的地方没有隐藏几架战斗机。
“明白!”
“明白!”
飞行员们一个个非常认真的回应着中队长的提醒,这些人有的参加过欧战,有的参加过南美战争,半数的人在美国战场上崭露过身手,但基本上都还非常年轻,最大的也不过30岁出头,最小的还只有19岁零8个月,这就是德国空军的最大活力所在。
这20架兀鹫II之所以选择在这俄军机枪都能够到的高度飞行并不是因为德国飞行员们轻视俄军地面火力,相反的,为了应对德国空军对己方铁路枢纽、道路中枢的集中轰炸,俄军最近在这些重要区域周围部署了相当多的防空部队特别是中小口径的防空炮,这些火力对进行低空水平轰炸和俯冲轰炸的德国战机有着相当大的威胁,但高空轰炸根本无法做到精确打击,于是德国飞行员们便采取了这种尽可能缩短敌人预警和准备时间的超低空飞行。
这不,雷哈德上尉的编队刚刚飞过一片树林,便在树林边缘一座粮仓附近发现了一处俄军防空阵地,虽来不及仔细确认,但雷哈德知道那里至少有4门炮和10挺机枪。由于这些德国战机出现的突然,那里的俄军官兵还没来得及回到各自的战位,直到机群飞远了,俄国人才很不解气的开了几炮。
飞过又一片树林之后,一条铁路线便出现在德国飞行员们的视野中,这条铁路是由东南方而来并一直延伸向东北方,雷哈德率先调整方向使得机身与铁路平行,后面的飞行员们也一一照做,整个机群才刚刚调整完方向,一座火车站便出现在前方不远处,放眼望去,还有另外两条分别从东、西两面而来的铁路在那里会合。
“就是它了!爬升,准备攻击!”
松开喉部通讯器之后,雷哈德将操纵杆往后一拉,机头随之上扬,铁路线和火车站很快就消失在视野中,取而代之的是飘着朵朵白云的蔚蓝天空。
雷哈德回头看了一眼,中队里的其他飞机也都开始向上爬升,等他回头看眼前仪表的时候,高度计的指针好经过1500米的位置,通常情况下,兀鹫II需要爬升到2500米最好是3000米的高度,然后通过1500米到2000米的俯冲将自己的时速提高到500公里以上,在经历了德美战争之后,这些俯冲轰炸机在细节上增加了一些新技术,像可设定高度的拉起提醒警示灯、自动改平控制器以及在机头进气口安装的空气驱动发声器,这三样据说是德皇本人提出的建议在飞行员们看来的确能够大幅度提高这种俯冲轰炸机的作战性能,当然同样令他们高兴的是他们每次出击所携带的不再是威力偏小的150公斤炸弹,而是250公斤的重磅炸弹,如果对飞行距离和速度要求不高的话,机翼下还可以挂载多达4枚30公斤的炸弹。
就在即将爬升到最高点时,雷哈德听到了地面传来的机枪声,紧接着是40毫米和75毫米防空炮的声音,说实话,这些声音令他非常不悦,但他很快就会用另一种声音作为回敬。
在2800米的高度上,雷哈德宣布进入平飞和俯冲准备状态,接着打开高度计的电源开关,将投弹高度设定在1000米。
“各机注意了,各机注意了,接下来以小队为单位进行俯冲轰炸,结束后在4000米高度会合!开始行动!第1小队跟我来!”
在20架德国兀鹫II陆续进入俯冲状态的时候,地面上的炮火也逐渐密集起来,很显然,俄国人也非常看重自己的铁路枢纽,一枚准确落在铁路上的航空炸弹能让一群工人忙上半天,而一枚落在铁路枢纽上的航空炸弹就要让一群工人忙上至少24个小时了!
随着高度的减少和速度的加快,兀鹫II们的机首发声器开始发出极为刺耳的尖啸声,历次试验和演习表明,这种类似警报的凄厉声音能够给地面上的人带去巨大的心里冲击,自对俄开战以来,德国人的这种新武器也是屡试不爽。
地面上的俄军官兵仍在努力的对空开火,但是他们那射速、精度还有威力都不尽如人意的高射炮怎么能与进入斯图卡时代的德国空军相比!整个空袭过程中只有一些机枪子弹能够命中高速俯冲的钢铁兀鹫们,但是它们并不能对拥有良好装甲防护的对手实质性的伤害。
5分钟之后,位于基辅东南部的这处铁路中枢便在剧烈的爆炸中升起了浓烟,停靠在站台附近的几列机车头被炸毁不说,车站的房屋、材料仓库、轨道更是损毁严重。
当兀鹫们扬长而去的时候,在整条漫长战线的最北部——东普鲁士与立陶宛地区,德国最精锐的装甲部队开始行动了。
2门克虏伯的420毫米“大贝尔塔”、8门斯科达305毫米巨炮、20门克虏伯280毫米超重型榴弹炮、120辆20管210毫米自行火箭炮以及大量野战榴弹炮猛烈轰击使得俄军索科洛夫防线北面靠近里加的区域出现了一个近4公里宽的缺口,德军炮火的威力是如此强大,就连号称最坚固的“刺猬”也难以支撑,而地面炮火刚刚平息,数以百计的兀鹫II便出现在战场上空,它们时而在天空中盘旋,时而俯冲轰炸和扫射,俄军预备部队封堵缺口的行动完全被这些空中利器所遏制。与此同时,古德里安统辖的德国装甲集群第1装甲军的III号、IV号坦克、突击炮以及步兵战车、装甲运兵车潮水般涌过这段缺口,在空军的支援下,他们不断拓宽俄军防线的缺口。在天黑之前,缺口宽度已经扩大到了10多公里,在纯正德国重装甲部队的猛烈火力面前,俄国人任何趁夜收复失地的努力都化为乌有,防线北端正在崩溃!
在同一天,作为德国最精锐的四支装甲部队,位于波希米亚的第2装甲军、匈牙利的第3装甲军、罗马尼亚的皇家战斗集团军直属装甲军也在重炮和空军的掩护下突破了俄军索科洛夫防线,包饺子行动开始了!
第十六章 装甲穿插作战
在临近公路的一片树林旁,六辆装甲通讯车、两个野战帐篷组成了一个非常简易的临时指挥部,在德军装甲部队狂飚急进的各个战线上,这样的临时指挥部简直是随处可见,过不了一个小时参谋军官便会再次跟随部队向前方挺进,这样的速度让对手感到无所适从。
在6月14日正午时分,37岁的隆美尔就踌躇满志的站在这样一个临时指挥部里,在不远处的那条沙土路上,坦克、装甲车和满载士兵的卡车一辆接着一辆向东开去,天空中每隔几分钟就能看到以十几二十架为一个编队的机群低空飞过。
随着俄军部署在南线的战斗机在此前一个多星期的战斗中消耗殆尽,此时德国空军的战斗机甚至也挂上了航空炸弹进行对地支援,俯冲轰炸机更是肆无忌惮的一次次从高空呼啸而下,不得不承认,这些看起来有些笨笨的家伙在攻击地面目标时却有无与伦比的威力和震慑力,曾有1000多名俄军士兵据守一座小镇并使德军地面部队进攻受阻,但是只消一个中队的兀鹫II进行一轮轰炸,那些俄国人便乖乖投降了。
“将军,第1先遣装甲营发来电报,他们已经突进到基希纳乌东郊!第2先遣装甲营暂时还没有新的报告,预计仍在基希纳乌北郊向东运动!”
一位岁数并不比隆美尔小多少的上尉通讯官拿着一张电报前来汇报,而隆美尔甚至不消瞄一眼地图便果断的作出指示:
“很好!告诉山德少校,在看到杜博萨雷大桥的时候停止前进并就地展开防守!另外,发报给北突击群的罗格中校,让他的团尽速赶到德涅斯特河,还有南突击群的施切米特中校,他的团务必在1个小时之内和山德少校会合,我们必须锁死基希纳乌城内俄军的退路,这可是我们的第一条大鱼!”
“遵命!”
不一会儿,通讯官又转回来了。
“将军,马库斯将军发来电报,他的师已经在非洲第51殖民师的协助下突破了俄军在基希纳乌的第一道防线!”
“嗯!那群非洲人果然是些骁勇善战的角色!陛下真是太明智了,用波兰人做炮灰,用我们的本土军和非洲殖民军做主力,这样就算连续作战我们的损失也不会太大!”
这次隆美尔走回到在几个空弹药箱堆砌成的简易桌子上铺展开的地图旁,在那些线条与圈圈之间巡视了小半分钟,“发报给马库斯将军,让他不用等我们侧翼的友军上来,直接对俄军第二道防线发动进攻!打电话给空军第48联队的指挥官,要他们抽调至少5个中队的兀鹫II协助我们进攻!”
“遵命!”通讯官又行动迅速的跑开了。
听着远处时而密集时而稀疏的隆隆炮声,隆美尔不禁有些心痒痒了,他回头看了一眼忙碌的参谋军官们,喊道:“副官!”
转眼之间,一位看起来不过20岁出头的少尉军官一路小跑的出现在他面前,“到!”
“集合我的直属装甲营,我要到前线去看看!至于指挥部嘛……”隆美尔在地图上找了找,指着一个蓝色的小点说道,“暂时先迁移到萨库村去!”
“遵命!”
仅仅十分钟之后,隆美尔的直属部队——5辆III号中型突击坦克、4辆IV号坦克、6辆1926式突击炮、3辆1925式步兵战车、7辆1920式步兵战车、19辆半履带式装甲运兵车和整整一个摩托化步兵连便在指挥部旁边做好了出发准备。
鉴于巴巴罗萨行动在夏天开始,德军的坦克和装甲车都还沿用着德美战争时期最常见的黄绿色迷彩涂装,坦克手们自然是清一色的黑色军服,多数装甲兵和摩托兵则穿上了德美战争中后期开始装备陆军部队的三色野战迷彩服。
在出发之前,隆美尔并没有选择继续坐在自己的装甲通讯车上,而是动作敏捷的登上一辆IV型坦克,这种坦克是目前德国陆军现役武器中最安全的一种——虽然65毫米的正面装甲并不是真的那样无懈可击,但不论是美军还是俄军都缺乏能够在远距离击穿如此厚实装甲的有效武器,在大多数时候,IV号坦克的作战行动都有步兵战车和装甲车实施近距离保护,技术加战术的优势使得这种被誉为日尔曼皇家骑士的坦克在战场上鲜有被完全击毁的情况出现。
那辆IV号坦克的车长随即将炮塔上部的观察位置和耳机、喉部通讯器一道让给隆美尔,然后缩进坦克内充当机枪手或是通讯员。在熟练的接过车长位置之后,隆美尔望了一眼身后装甲车辆,回过头,高举右臂,然后缓缓向前放平,“前进!”
“前进!”
在一片爆炸声此起彼伏的林间草地上,一群躬着腰、手持毛瑟步枪、GG半自动步枪和MP26式冲锋枪的德国步兵们正紧紧跟随在一辆1925式步兵战车后面,这辆由1920式步兵战车为基础研制的新一代步兵战车仍以20毫米机关炮为主要武器,但全新的双联装20毫米机炮不论射速、射程还是火力密集程度都大幅度超过自己的前辈。因为更换了马力更大的发动机和加强了装甲防御,这种战车的重量增加到了18吨,公路/越野速度保持在30/16公里每小时,而且在前部还加装了一挺7.92毫米机枪。
一发炮弹突然在距离这辆步兵战车不到5米的地方落下并爆炸,当即有两名德国步兵中弹倒下,然而放眼望去,这片草地上散布的尸体仍以着土黄色军服者居大多数,在靠近灌木丛的地方,蜿蜒的战壕周围数百具尸体仍保持着死时各种各样的姿势,由沙包堆砌成的机枪战位上,那些俄制马克沁、美制刘易斯甚至是德制火鸟轻机枪都无助的耷拉着。
这个时候,行进在前方10多米处的一辆IV号坦克停了下来,稍稍调整炮口之后,轰的一声朝着俄军炮弹飞来的方向开了一炮,一眨眼,位于两棵大树之间、用大量枝叶遮蔽的一处俄军炮位被轰上了天。
完成射击之后,那辆IV号紧接着继续平稳的向前推进,在更远一些的地方,伴随着嘎拉嘎拉的折断声,一棵棵树木被德国钢铁猛兽们无情的推倒,树林前方大约2公里的俄军阵地上,许多俄军士兵正惶恐的离开战壕向后奔去,一些人甚至两手空空。
两分钟之后,德军坦克的炮火还在发威,一群战鹰便呼啸着从树林上空飞过,然后对着俄军阵地便是一通扫射。短短十几分钟时间内,一大堆圆滚滚、黑乎乎的炸弹接连落在俄国人头顶上,守军的最后一丝士气终于崩溃了。
“不要停,继续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