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请叫我威廉三世

请叫我威廉三世 第63节

  实际上,整编并没有想象的容易。几乎没有军官愿意指挥这些汗味浓重的黑人,语言也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只有一个军官勇敢地站出来,他就是现在这支外籍军团的指挥官阿伦斯少校,他提出由会德语的黑人士兵担任这支部队的中下层军官,负责训练的教官则从军校和辰天的近卫团中抽调。目前这些黑人士兵只是整编完毕,他们还将在德国接受半年的训练才会前往青岛驻扎。

  阿伦斯少校现年29岁,东普鲁士人,先后在哥尼斯堡少年军校和柏林的高级军官学校学习。他的军官之路并不算平坦,高级军官学校毕业之后他进入皇帝的近卫军担任团参谋,但是一直未能受到重用,4年之后他回到东普鲁士军团,在第一兵团担任营长、副团长,并在副团长的位置上呆了3年。辰天在军团内部招募外籍军团指挥官的时候他毅然报名参加,用他的话来说就是“我渴望指挥一支强大的部队”。尽管好战,但是阿伦斯的战术风格属于稳扎稳打型,因此辰天觉得他非常适合带领这支外籍兵团到青岛去。

  这些强壮的黑人士兵跟矮小日本人肉搏的场面一定非常好看!想到这里,辰天很满意地点了点头。对于这些大部分不懂德语的黑人朋友,他也没有发表什么鼓动性的讲话,只是让翻译告诉这些黑人,在这支部队服役满十年之后,他们将可以加入德国国籍。

  此时,朝鲜已经被日本吞并,高丽皇室也已经不复存在。22岁的末代公主李贤芸正带着其他35位立志复国得朝鲜青年在哥尼斯堡军校接受严格的军事指挥训练,他们的高丽之刃和高丽人民仍旧激烈地反抗着日本侵略者。

  三个月后,辰天的第二个孩子,一个白白胖胖的小子,东普鲁士的继承人,安德雷斯·威廉,在一片大雪中降临人间。

第二十章 战争前奏

  1882年5月20日,德、奥、意3国在维也纳签订同盟条约。条约主要内容:如意大利遭到法国进攻,德、奥两国应全力援助,如德国遭受法国侵略,意大利也担负同样的义务。缔约国的一国或两国遭受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大国(指法、俄)进攻,则缔约3国应协同作战。意大利对此附有一个保留条件:如英国攻击德国或奥匈,意大利将不负援助自己盟国的义务。当一大国(指俄国)攻击缔约国一方时,其他两缔约国应取善意的中立,即一旦发生俄、奥战争,意大利将保守中立。条约有效期5年,1887、1891、1902、1912年4次续订,并增补了一些义务条款。

  对于意大利这种二五仔,辰天向来抱着强烈鄙视的态度。不过正是由于这种同盟关系,以及1910年德国与土耳其凯末尔政权订立的秘密盟约,当1911年意大利以在的黎波里塔尼亚和昔兰尼加地区意大利人受到不公正待遇为借口向土耳其政府发出最后通牒,威胁入侵上述地区时,德国政府积极从中调和。凯末尔鉴于土耳其的军事实力尚需要一段时间恢复,而且上述地区孤悬海外,战争一旦爆发几乎无法从本土派兵支援,同时巴尔干地区危机重重,他只得忍辱将的黎波里塔尼亚和昔兰尼加割让给意大利,使得原本历史上在意大利和土耳其之间的战争最终得以避免。

  1910年土耳其民主共和国成立后,凯末尔一直致力于加强经济建设和稳定国内各民族矛盾,但保加利亚、希腊、塞尔维亚和黑山要求脱离土耳其的统治,这是他和土耳其所无法妥协的。1912年秋,保加利亚、希腊、塞尔维亚和黑山组成的巴尔干同盟与土耳其政府爆发了第一次巴尔干战争。

  战争一开始,首先是阿尔巴尼亚和马其顿爆发反土起义,保加利亚、塞尔维亚和希腊要求土耳其给马其顿和色雷斯以自治权。土耳其政府拒绝此要求,开始军队动员,巴尔干联盟对土宣战。黑山、保加利亚、塞尔维亚和希腊也相继行动,他们动员了95万兵力,参战士兵超过70万,火炮1500门,另有希腊海军的4艘战列舰、3艘巡洋舰,8艘驱逐舰,11艘炮艇。

  土耳其动员85万兵力,参战士兵约40万,1200门火炮,30架飞机,3艘战列舰,1艘巡洋舰,8艘驱逐舰,5艘德籍潜艇。

  土耳其军队在凯末尔政府的领导以及德国教官的训练下,士气和装备都有了一定的提升。巴尔干盟国则在兵员数量占有很大的优势,同时在民族解放斗争目标的鼓舞下,他们的军队士气高昂。

  保加利亚军队在伊斯坦布尔方向上以3个集团军组成主要集团,塞尔维亚的主要兵力对付土耳其军队在马其顿的集团,希腊的弗萨利亚集团军和伊皮鲁斯集团军分别准备对付萨洛尼卡和亚尼纳,希腊海军应对土耳其海军采取行动,保证盟国在地中海的制海权,黑山军队的任务是协同塞尔维亚军队在马其顿作战。盟军对土军形成了包围态势,准备在土援军到达之前在巴尔干将土军击溃。

  土军统帅部则力图在增援部队抵达前采取积极行动阻止盟军的进攻。土耳其认为保加利亚是最危险的敌人,因而展开其主要集团以对付保军。黑山军与塞尔维亚伊巴尔部队共同对色雷斯北部和阿尔巴尼亚北部的土军作战。

  10月,保军越过保土边界向南推进,与土军发生激烈交战,土军处于劣势,且战且退,并在守伊斯坦布尔以西150公里的埃迪尔内筑垒防线。保军于11月对该防线进行了猛烈的进攻,但被凯末尔的人民军击退,保军伤亡惨重,无力继续进攻。

  在马其顿,土军于10月对塞尔维亚第1集团军发起进攻,但被击退,土军随后转入防御。不久之后,塞尔维亚各集团军发起总攻,其第2集团军对西南方向实施突击,构成对土军集团右翼的威胁;第1集团军向库马诺沃发起攻势,于10月底占领该地;第3集团军对斯科普里实施翼侧突击,并将其攻克。塞军快速向南推进,11月中旬与希腊部队协同下攻克比托利。马其顿的土军集团开始全面撤退。塞军务兵团进至亚得里亚海沿岸地带,与黑山军共同包围斯库台,希军扫荡伊庇鲁斯境内的土军,包围阿尼纳。在马其顿南部,希军于11月在叶尼杰附近获胜,向萨洛尼卡展开进攻,但遭到土军顽强抵抗,最终未能攻下这座凯末尔的发家之地。

  12月1日,阿尔巴尼亚宣布独立。

  巴尔干联盟的胜利不符合列强利益。因此俄国在支持巴尔干国家的同时,又担心保军进抵伊斯坦布尔对自己解决黑海海峡问题不利。作为土耳其的秘密盟友,德国和奥匈帝国不希望土耳其实力受到太大的损害。在列强的压力下,1912年12月,土耳其与保加利亚、塞尔维亚签订停战协定,交战各国大使在伦敦就和约条件开始谈判。1913年2月,第一次巴尔干战争以签订伦敦和约而告终。根据这项条约,土耳其丧失其在欧洲的一大半领土。

  1913年5月,失去亚得里亚海出海口的塞尔维亚,要求马其顿偿付赔款。希腊也希望牺牲保加利亚以扩大自己的领土,罗马尼亚向保加利亚提出对多布罗加的领土要求。奥匈帝国和德国力图破坏协约国在巴尔干影响,从中插手,更加速了第二次巴尔干战争的爆发。在德奥同盟的唆使下,保加利亚于1913年5月对马其顿的塞尔维亚军与希腊军采取军事行动。保军各集团军的进攻受阻。塞军进行反击,突破保第4集团军阵地。战斗持续到7月。保军被迫撤退。7月,罗马尼亚对保开战。罗军占领多布罗加,并将主力向索菲亚推进,未遇任何抵抗。随后,土耳其撕毁1913年伦敦和约,与保军作战,并沿海岸推进至瓦尔纳。保加利亚在全面溃败的威胁下,于7月底宣告投降。根据1913年8月签订的布加勒斯特和约,保加利亚失去已收回的大部分领土。1913年9月,保、土签订的君士坦丁堡和约又迫使保加利亚将包括布尔加斯港在内的南部领土割让给土耳其。

  两次巴尔干战争使得巴尔干的军事力量进行了重新改组,罗马尼亚脱离1882年的三过同盟朝协约国靠近,保加利亚和土耳其则加入了德奥同盟。巴尔干战争导致国际矛盾的进一步激化,大战的前奏已经响起……

第二十一章 宣战

  1914年6月27日,令世界震惊的一天……

  奥匈帝国以塞尔维亚位假想敌,在其毗邻的波斯尼亚举行军事演习,费迪南协同王妃亲临检阅。演习结束后,费迪南到达波斯尼亚首都萨拉热窝。6月27日晚上,萨拉热窝官员为费迪南大公夫妇举行了盛大的晚宴,就在晚宴开始不久,一颗炸弹在费迪南夫妇旁边的餐桌下爆炸,大公夫妇身受重伤,包括大公副官在内的另外三人当场死亡,二十多人受伤。28日凌晨,大公夫妇在医院双双不治身亡。据查,安放炸弹的是一位塞尔维亚籍厨师。

  这个消息对于辰天来说,即在意料之中,又在意料之外。战争的导火线如期被点燃,这场战争是任何人都无法阻止的;不过历史在这里已经发生了小小的变化,大公居然死于宴会上的一颗炸弹,也许意味着历史将从这里将向另一个方向发展。

  不管怎样,这一刻终于到来了,32个春秋,32个冬夏,当年那个绝不服输的男孩已经长大了,踌躇满志的少年长大了,热血冲动的青年也长大了,现在的辰天,是一个充满理想却又脚踏实地的德国亲王,丽莎的丈夫,莎莎和安德雷斯的父亲,数十万士兵的统帅,数百万人民的邦主,也是准备改变这个世界的人。

  奥匈帝国于7月23日向塞尔维亚提出了极其苛刻的条件,限定在四十八小时那答复。塞尔维亚为了忍辱求全,除了奥方派员参与追捕审判凶手一项外,其余条件全数被迫接受。

  7月25日,塞尔维亚下达总动员令。

  7月27日,法国将驻阿尔及利亚和摩洛哥的部队召回。

  7月28日,奥匈帝国以没有得到满意的答复为借口,对塞尔维亚正式宣战。

  7月28日,法国下达总动员令。

  7月29日,沙皇下达总动员令,沙皇的表兄凯泽立刻停止了他的北海之旅,向沙皇恳求:“不要采取任何鲁莽行动,我请求你!”尼古拉斯二世被他的请求所打动,收回其总动员令,但对奥匈帝国仍然保持部分动员。

  7月29日,乔治五世命令世界上最强大的英国舰队进入备战状态。

  7月30日,沙皇重新发布总动员令,德国要求俄国停止总动员,遭到拒绝。

  7月31日,维也纳皇家部队发出总动员令。

  7月31日,柏林分别向俄国和法国递交最后通牒。在向沙俄的通牒中,德国要求俄国“接到通牒12小时内”收回其总动员令。对法国的通牒要求巴黎在18个小时内宣布如果俄国和德国之间发生战争,法国要保持中立态度,如果法国保持中立,它必须将土尔和凡尔登两地要塞交给德国占领作为保持中立的保证,待战争结束后归还。对此俄国根本不想做出答复,法国则做了简要答复:“我们要根据自己的利益采取行动。”

  此时,德国别无选择。

  ※※※

  1914年8月1日,柏林。

  大街上万人空巷,皇宫前人山人海。

  前一天晚上,皇帝在宣布面临战争危险的演说中晓谕人们“被迫拿起武器”。

  此刻,他们正心情紧张而兴奋地等待着最后时刻的来临。

  下午5时整,德国对俄国宣战。

  一名军官出现在皇宫门口,向人群宣读了动员令。聚集在皇宫门口的德国民众欣喜若狂,恭敬地唱起了国歌。

  动员的电钮一经按动,征召、装备和运送200万人员的庞大机器便开始运转起来。预备役军人到指定的兵站集中,领取制服、装备和武器,先编成连,再编成营,然后按预定的铁路时刻表被送到邻近国境的集结地点。

  从命令下达的那一刻起,一切都在按预定时间表规定的时间运行。运送军官、步兵、骑兵、军需品需要上万节车厢和数百辆列车,时间表订得非常精细,甚至对于多少节火车车厢将在什么时候通过什么桥梁,都作了具体得规定。

  德皇威廉二世将他的军队编为8个集团军,其中第1-7集团军沿德比、德法边境集结,第八集团军即辰天的东普鲁士军团,负责抵御东线俄国的进攻。

  东普鲁士也很快动员起来,10万预备役部队在三天之内全部在哥尼斯堡集结完毕。第八集团军的4个步兵军(兵团)、1个装甲军、1个骑兵师、军团直属航空队均达到满员状态,24.6万人随时准备奔赴战场。

  拥有2艘巡洋舰、16艘驱逐舰、4艘水上飞机航母、2艘航空母舰、24艘潜艇、13艘鱼雷艇、35艘巡逻炮艇、273架各式飞机的波罗的海分舰队也行动起来,巡洋舰、驱逐舰、潜艇纷纷开出港口,开始在德国与瑞典之间的波罗的海海域巡弋,炮塔和鱼雷艇则在格但斯克湾沿岸巡逻。

  哥尼斯堡造船厂的船坞里,还躺着即将完工的4艘驱逐舰、1艘大型航空母舰、17艘潜艇、4艘鱼雷艇、6艘炮艇。

  ※※※
首节 上一节 63/687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血沃轩辕

下一篇:大独裁者报告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