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叫我威廉三世 第667节
基于这些原因,占领巴塞罗那的西班牙革命武装并不认为他们的庆典会受到其他人打扰,不仅如此,他们还希望能通过这座港口运入一些军火、药品,那些来自国外的革命同志也可以通过这里进入西班牙。
然而,当隆隆的炮声从海面上传来之时,这些还未来得及付诸实施的设想都化为泡影。一排的炮弹呼啸而来,整个大地都在剧烈的爆炸中颤抖,一栋栋楼房在大团硝烟和烈焰中倾覆,大块大块的石片、木屑、玻璃渣、混凝土块如水花般向四周飞溅,受伤者无助的哀嚎不绝于耳,不论革命武装的战士还是普通的巴塞罗那平民,不管青壮年亦或是老弱妇孺都未能幸免,意大利人每一次整齐划一的炮击都能夺走成百上千西班牙人的性命,而残酷的炮击一直持续了整整两个小时,当意大利士兵的皮靴踏上巴塞罗那港口的时候,整座城市一片沉寂,仿佛所有生命的迹象都消失了……
在这突如其来的打击面前,近4万名西班牙革命武装士兵没能像他们往常那样展现出令人畏惧的强悍战斗力,这一次,他们在气势上完全败给了意大利舰队的凶猛炮击,许多人胆战心惊的逃跑了,更多的人则被打懵了,直到意大利士兵的刺刀出现在面前的时候才醒悟过来,然而一切为时已晚。
这一仗,意大利人几乎没费什么力气就占领了拥有六十余万居民的巴塞罗那,击毙和俘获西班牙反政府武装士兵万余人,战报传回罗马的时候,那位独裁者欣喜若狂,并下令全力开动自己的宣传机器,为意大利军队的这次胜利造势,对于数万无辜的巴塞罗那平民之死,这位统治者没有表现出丝毫的怜悯。
巴塞罗那惨剧发生之时,在法国以西的公海海面上,一艘名为“红鲸9号”的苏俄远洋货轮和一艘隶属于德国本土舰队的巡洋舰“萨克森骑士”号正一前一后的向着西班牙北部海域行驶。
“不愧是德国海军,怎么甩都甩不掉!”
轮船的后指挥台上,一身苏俄陆军校官军服的中年男子两眼盯着那艘一直和自己保持3、4海里距离的德国军舰,有些羡慕又有些失落的说到。
站在他旁边的,是一位年轻许多、鼻梁上架着一副厚镜片眼镜的陆军尉官,和前者一样,他的这身军服上同样没有保留自己的编号和军衔,好在苏俄军队在1930年大规模改编和配发新式制服之后朝着国际化的方向迈进了一大步,现在他们的普通士兵、士官、尉官、校官和将官的军服能够通过款式和质地较为容易的区分开来。
“德国人的雷达是各国最先进的,像这种中型军舰装备的雷达探测距离据说可以达到20海里,所以说就算是在黑夜里,我们的一举一动也都在那些德国人的掌握之中!”
“据说我们自己的雷达还处于研究阶段?”校官并不肯定的问了一句。
对于这个关系到技术机密的问题,戴眼镜的尉官只是以一种略显无奈的表情作为回应。
校官明白他的意思,想了想,又问道:
“莫罗肖夫同志,你说德国人能够发现并追踪我们的秘密武器吗?”
“他们当然有这个能力!”戴眼镜的青年军官一看就是在苏俄军队中的技术部门服役的,他不假思索的回答到:“德国人的声纳技术同样先进,以我们国家目前的技术水平,至少还要20年才能赶上他们!”
“那……”校官有些不解,同时又有些担心。
“别紧张,我只是说德国人有能力发现我们的海豚1号,再说这也算不上什么秘密武器,一百年前就有人造出过类似的东西,而德国人在这方面同样领先于世界各国!”尉官推了推鼻梁上的眼镜,很坦然的说道:“不过,声纳、雷达和人的肉眼有个共同点,那就是有一个作用距离,一旦超过这个作用距离,它们都将失去作用!”
听了这些话,中年校官脸上的表情才缓和一些,但他紧接着又用嘴巴朝着后面的那艘德国巡洋舰努了努,“那,莫罗肖夫同志,你说以目前这样的距离安全吗?”
对于这个问题,戴眼镜的技术军官恐怕早已想了不下数十遍,所以他的回答显得颇有自信:
“以海豚1号的体积和发动机噪音,加上红鲸9号的配合,我们有至少九成的把握!”
一连沧桑的校官这才长舒了一口气,好一会儿才说:
“莫罗肖夫同志,不瞒你说,这船上的货物对于我们的西班牙同志来说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现在,德国、土耳其、意大利等国政府纷纷派遣军队协助阿方索十三世作战,他们有着全世界最好的陆军和空军装备,而我们的西班牙同志只有步枪和少量的机枪、火炮,他们很勇敢,革命信念也十分的坚定,可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们每获得一场战斗的胜利都要付出比敌人多得多的伤亡!”
“这我理解,也可以想象那里的革命形势有多么的艰巨!”
负责技术的这位眼镜军官的年龄看起来只有三十来岁,说这话的时候也是一副历经沧桑的口吻,不过这也难怪,三十岁左右的俄国人都亲身经历过1914年沙俄帝国倒台、革命政府和阿格列尼政权分立、阿格列尼诡计胜出革命政权遭到颠覆以及后来新沙俄帝国的十余年统治、德俄战争和新沙俄帝国崩溃、苏俄和民俄的对立到苏俄统一俄国大部分土地这一系列事件,整个俄国在这近二十年的时间里不仅局势动荡,时不时天翻地覆的变化也让许多俄国人常常感到难以适从,但凡经历过动乱年代的人在回想过去或者看到其他国家也出现那种情况时,心里大都会腾起一种难以言喻的感慨。
“一箱武器,也许可以挽回十个、二十个甚至更多的革命战士的生命!每当我想起我们的战士不得不在身上绑满手榴弹去炸毁敌人的坦克,我这里就很痛!”
校官右手捶着自己的心口,眼睛里的仇火正熊熊燃烧着。
“万恶的帝国主义!”
接下来,两人默默的站立着,谁也没有再说什么。
“奥列格同志!”
一名穿着褐色卡其布军服的年轻男子噔噔噔的从舷梯那边爬了上来,听到他的声音,中年校官首先转过身。
“奥列格同志,船长同志说再有四、五个小时我们就抵达5号目标点了!”
“噢!”中年校官抬起自己的左手看了看表,“那离天黑还有好几个小时呢!天黑之后才好行动,对吧,莫罗肖夫同志!”
戴眼镜的军官点点头,“告诉船长同志,让他带着德国人兜个圈子,等天黑之后再进入5号目标区域!”
年轻男子并不马上答应,而是瞟了瞟中年军官,很显然,这里的权属分工明确。
“就这么告诉船长同志吧!”
中年军官也不多想,在他说了这句话之后,那年轻男子才又沿着那条舷梯下去了。
“我也该去让艇员们做最后的准备了!”尉官转过身,“确保我们的海豚1号能够顺利完成任务!”
“我也去吧!”中年校官的语气像是在申请。
尉官想了想,“那好吧,奥列格同志!”
两人沿着舷梯下去之后,又在灯光昏暗的船舱通道里七拐八弯的走了十来分钟,最后才来到这艘货轮下面最大的货舱里。货舱的钢制顶棚虽然是合拢的,但在四周大功率的壁灯照耀下,这里的光线却一点儿也不比外面差,人眼若是直视那些大灯的话,马上就会有种眩晕的感觉。
在灯光最集中的地方,也是这个货舱的中央位置,此时静静躺着一条偌大的“黑鱼”,流畅的线条和金属质感的外表让人一眼就能看出它的身份,只是和大多数“同类”相比,这条“黑鱼”的体积实在是太小了:加上低矮的指挥塔也就两人多高,长约10米,艇身直径还不足2米,这便是苏俄海军的“海豚”——一种能够在近岸执行特殊任务的特种潜艇。尽管它每次只能搭载8名全副武装的士兵或是1吨左右的货物,但200海里的航程和5节的水下航速却足以让它穿越敌方封锁线执行一些水面舰艇和大型潜艇难以执行的任务。
第十三章 一道奇怪的命令
随着夜幕的降临,来自苏俄的远洋货轮“红鲸9号”在距离西班牙北部港口城市阿维莱斯40海里处降低了速度,再往前不远便是西班牙领海。这时,那艘一直跟在后面的德国巡洋舰不仅没有离开的意思,反而招来了一艘西班牙炮舰,两舰犹如两条不怀好意的鲨鱼一般在不远处窥视着这艘苏俄货轮的一举一动。
克服重重困难获得统一之后,苏俄政府仍面临着非常严峻的国际形势——这个世界上的大多数国家都对于这个新生的政权抱有敌意,这种敌意既表现在已有的经济封锁、物资禁运上,也在各国军事部署以及所谓的国际安全联盟组织上一览无遗。在这个大背景下,苏俄政府虽然拥有不俗的军力,却仍要小心翼翼的处理各种国际事务,他们非常清楚,违反国际法中有关国家主权以及军事违禁品的规定只会招来欧洲各国的抨击,某些国家很有可能借着这个机会对苏俄采取更进一步的严厉措施。
但是从另一个角度讲,苏俄政府又非常希望在这个星球上寻找到一个理想的盟友和支持者,以摆脱目前四面受敌的困境,进而在经济、军事上展开互惠互利的合作(这也就不难理解历史上苏联在30年代为什么会和德国进行多方面的合作)。如今的西班牙虽然不够强大,却拥有诸多优良港口和较为突出的地理位置,而对于苏俄来说,最重要的一点是现在的西班牙反政府武装拥有和他们相同的信仰,这也是欧洲各国纷纷支持阿方索十三世的主要原因。
在众人期待的目光中,“红鲸9号”那特制船首缓缓打开,为了确保将货舱中那条全重18.5吨的“大海豚”安全送入水中,苏俄的船舶技术专家们煞费苦心的在货轮上设计了一个可开合的船首和一条特殊的滑轨。只要将货轮的船首打开,船舱里搭载的袖珍潜艇就能顺着滑轨滑入大海,然后依靠自身动力驶抵西班牙海岸和那里的反政府武装接头,在将艇上的货物卸下之后,袖珍潜艇还可以回到母船附近通过母船上的吊轮装运下一批物资并补充油料,如此往返最终将船上的所有物资卸下。这种办法唯一的缺点就是袖珍潜艇将无法随母船一同回到苏俄,所以苏俄政府准备将它留在西班牙直接帮助反政府武装与西班牙政府军作战。
当苏俄人正按计划将海豚1号送入大海的时候,数海里之外的德国巡洋舰“萨克森骑士”号对此却全然不知,相反的,他们将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在了那艘俄国货轮的对外通讯上。
“舰长,我们刚刚那艘俄国货轮发出的一份加密电报,应该是他们传回国内的!”
负责无线电监听的年轻军官在第一时间向本舰的舰长、德国海军上校马蒂森·提尔皮茨报告到。直到19世纪末期的时候,提尔皮茨在德国只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姓氏,但是阿尔弗雷德·冯·提尔皮茨伯爵作为德国海军的缔造者而让人们记住了这个姓氏,而这位马蒂森·提尔皮茨正是阿尔弗雷德·冯·提尔皮茨伯爵的堂兄弟之孙,但由于提尔皮茨家族并非原有的世袭贵族,所以除了阿尔弗雷德和他的子嗣,其他人只有凭借自己的功勋才有可能获封爵位从而改变自己的平民出身。
马蒂森·提尔皮茨现年四十三岁,年纪不算大,但他走到如今这一步靠的并不是他那身份显赫的堂祖父。早在英德北海之战的时候,他就已经在一艘巡洋舰上担任准尉通讯官了。在之后的历次战争中,他凭借自己的勇敢、睿智与上进不断获得晋升,先后担任过舰队参谋、驱逐舰大副、扫雷艇舰长、驱逐舰舰长,在德日战争爆发之初,他已经是一艘轻型护航巡洋舰的舰长了,虽然他们的战舰执行的只是在欧洲与大洋洲之间护送运兵船的任务,但马蒂森还是尽职尽责完成了自己的任务,并因为自己长期的出色表现在战争后期调任这艘新式巡洋舰的舰长一职。
“能立即破译吗?”
然而,当隆隆的炮声从海面上传来之时,这些还未来得及付诸实施的设想都化为泡影。一排的炮弹呼啸而来,整个大地都在剧烈的爆炸中颤抖,一栋栋楼房在大团硝烟和烈焰中倾覆,大块大块的石片、木屑、玻璃渣、混凝土块如水花般向四周飞溅,受伤者无助的哀嚎不绝于耳,不论革命武装的战士还是普通的巴塞罗那平民,不管青壮年亦或是老弱妇孺都未能幸免,意大利人每一次整齐划一的炮击都能夺走成百上千西班牙人的性命,而残酷的炮击一直持续了整整两个小时,当意大利士兵的皮靴踏上巴塞罗那港口的时候,整座城市一片沉寂,仿佛所有生命的迹象都消失了……
在这突如其来的打击面前,近4万名西班牙革命武装士兵没能像他们往常那样展现出令人畏惧的强悍战斗力,这一次,他们在气势上完全败给了意大利舰队的凶猛炮击,许多人胆战心惊的逃跑了,更多的人则被打懵了,直到意大利士兵的刺刀出现在面前的时候才醒悟过来,然而一切为时已晚。
这一仗,意大利人几乎没费什么力气就占领了拥有六十余万居民的巴塞罗那,击毙和俘获西班牙反政府武装士兵万余人,战报传回罗马的时候,那位独裁者欣喜若狂,并下令全力开动自己的宣传机器,为意大利军队的这次胜利造势,对于数万无辜的巴塞罗那平民之死,这位统治者没有表现出丝毫的怜悯。
巴塞罗那惨剧发生之时,在法国以西的公海海面上,一艘名为“红鲸9号”的苏俄远洋货轮和一艘隶属于德国本土舰队的巡洋舰“萨克森骑士”号正一前一后的向着西班牙北部海域行驶。
“不愧是德国海军,怎么甩都甩不掉!”
轮船的后指挥台上,一身苏俄陆军校官军服的中年男子两眼盯着那艘一直和自己保持3、4海里距离的德国军舰,有些羡慕又有些失落的说到。
站在他旁边的,是一位年轻许多、鼻梁上架着一副厚镜片眼镜的陆军尉官,和前者一样,他的这身军服上同样没有保留自己的编号和军衔,好在苏俄军队在1930年大规模改编和配发新式制服之后朝着国际化的方向迈进了一大步,现在他们的普通士兵、士官、尉官、校官和将官的军服能够通过款式和质地较为容易的区分开来。
“德国人的雷达是各国最先进的,像这种中型军舰装备的雷达探测距离据说可以达到20海里,所以说就算是在黑夜里,我们的一举一动也都在那些德国人的掌握之中!”
“据说我们自己的雷达还处于研究阶段?”校官并不肯定的问了一句。
对于这个关系到技术机密的问题,戴眼镜的尉官只是以一种略显无奈的表情作为回应。
校官明白他的意思,想了想,又问道:
“莫罗肖夫同志,你说德国人能够发现并追踪我们的秘密武器吗?”
“他们当然有这个能力!”戴眼镜的青年军官一看就是在苏俄军队中的技术部门服役的,他不假思索的回答到:“德国人的声纳技术同样先进,以我们国家目前的技术水平,至少还要20年才能赶上他们!”
“那……”校官有些不解,同时又有些担心。
“别紧张,我只是说德国人有能力发现我们的海豚1号,再说这也算不上什么秘密武器,一百年前就有人造出过类似的东西,而德国人在这方面同样领先于世界各国!”尉官推了推鼻梁上的眼镜,很坦然的说道:“不过,声纳、雷达和人的肉眼有个共同点,那就是有一个作用距离,一旦超过这个作用距离,它们都将失去作用!”
听了这些话,中年校官脸上的表情才缓和一些,但他紧接着又用嘴巴朝着后面的那艘德国巡洋舰努了努,“那,莫罗肖夫同志,你说以目前这样的距离安全吗?”
对于这个问题,戴眼镜的技术军官恐怕早已想了不下数十遍,所以他的回答显得颇有自信:
“以海豚1号的体积和发动机噪音,加上红鲸9号的配合,我们有至少九成的把握!”
一连沧桑的校官这才长舒了一口气,好一会儿才说:
“莫罗肖夫同志,不瞒你说,这船上的货物对于我们的西班牙同志来说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现在,德国、土耳其、意大利等国政府纷纷派遣军队协助阿方索十三世作战,他们有着全世界最好的陆军和空军装备,而我们的西班牙同志只有步枪和少量的机枪、火炮,他们很勇敢,革命信念也十分的坚定,可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们每获得一场战斗的胜利都要付出比敌人多得多的伤亡!”
“这我理解,也可以想象那里的革命形势有多么的艰巨!”
负责技术的这位眼镜军官的年龄看起来只有三十来岁,说这话的时候也是一副历经沧桑的口吻,不过这也难怪,三十岁左右的俄国人都亲身经历过1914年沙俄帝国倒台、革命政府和阿格列尼政权分立、阿格列尼诡计胜出革命政权遭到颠覆以及后来新沙俄帝国的十余年统治、德俄战争和新沙俄帝国崩溃、苏俄和民俄的对立到苏俄统一俄国大部分土地这一系列事件,整个俄国在这近二十年的时间里不仅局势动荡,时不时天翻地覆的变化也让许多俄国人常常感到难以适从,但凡经历过动乱年代的人在回想过去或者看到其他国家也出现那种情况时,心里大都会腾起一种难以言喻的感慨。
“一箱武器,也许可以挽回十个、二十个甚至更多的革命战士的生命!每当我想起我们的战士不得不在身上绑满手榴弹去炸毁敌人的坦克,我这里就很痛!”
校官右手捶着自己的心口,眼睛里的仇火正熊熊燃烧着。
“万恶的帝国主义!”
接下来,两人默默的站立着,谁也没有再说什么。
“奥列格同志!”
一名穿着褐色卡其布军服的年轻男子噔噔噔的从舷梯那边爬了上来,听到他的声音,中年校官首先转过身。
“奥列格同志,船长同志说再有四、五个小时我们就抵达5号目标点了!”
“噢!”中年校官抬起自己的左手看了看表,“那离天黑还有好几个小时呢!天黑之后才好行动,对吧,莫罗肖夫同志!”
戴眼镜的军官点点头,“告诉船长同志,让他带着德国人兜个圈子,等天黑之后再进入5号目标区域!”
年轻男子并不马上答应,而是瞟了瞟中年军官,很显然,这里的权属分工明确。
“就这么告诉船长同志吧!”
中年军官也不多想,在他说了这句话之后,那年轻男子才又沿着那条舷梯下去了。
“我也该去让艇员们做最后的准备了!”尉官转过身,“确保我们的海豚1号能够顺利完成任务!”
“我也去吧!”中年校官的语气像是在申请。
尉官想了想,“那好吧,奥列格同志!”
两人沿着舷梯下去之后,又在灯光昏暗的船舱通道里七拐八弯的走了十来分钟,最后才来到这艘货轮下面最大的货舱里。货舱的钢制顶棚虽然是合拢的,但在四周大功率的壁灯照耀下,这里的光线却一点儿也不比外面差,人眼若是直视那些大灯的话,马上就会有种眩晕的感觉。
在灯光最集中的地方,也是这个货舱的中央位置,此时静静躺着一条偌大的“黑鱼”,流畅的线条和金属质感的外表让人一眼就能看出它的身份,只是和大多数“同类”相比,这条“黑鱼”的体积实在是太小了:加上低矮的指挥塔也就两人多高,长约10米,艇身直径还不足2米,这便是苏俄海军的“海豚”——一种能够在近岸执行特殊任务的特种潜艇。尽管它每次只能搭载8名全副武装的士兵或是1吨左右的货物,但200海里的航程和5节的水下航速却足以让它穿越敌方封锁线执行一些水面舰艇和大型潜艇难以执行的任务。
第十三章 一道奇怪的命令
随着夜幕的降临,来自苏俄的远洋货轮“红鲸9号”在距离西班牙北部港口城市阿维莱斯40海里处降低了速度,再往前不远便是西班牙领海。这时,那艘一直跟在后面的德国巡洋舰不仅没有离开的意思,反而招来了一艘西班牙炮舰,两舰犹如两条不怀好意的鲨鱼一般在不远处窥视着这艘苏俄货轮的一举一动。
克服重重困难获得统一之后,苏俄政府仍面临着非常严峻的国际形势——这个世界上的大多数国家都对于这个新生的政权抱有敌意,这种敌意既表现在已有的经济封锁、物资禁运上,也在各国军事部署以及所谓的国际安全联盟组织上一览无遗。在这个大背景下,苏俄政府虽然拥有不俗的军力,却仍要小心翼翼的处理各种国际事务,他们非常清楚,违反国际法中有关国家主权以及军事违禁品的规定只会招来欧洲各国的抨击,某些国家很有可能借着这个机会对苏俄采取更进一步的严厉措施。
但是从另一个角度讲,苏俄政府又非常希望在这个星球上寻找到一个理想的盟友和支持者,以摆脱目前四面受敌的困境,进而在经济、军事上展开互惠互利的合作(这也就不难理解历史上苏联在30年代为什么会和德国进行多方面的合作)。如今的西班牙虽然不够强大,却拥有诸多优良港口和较为突出的地理位置,而对于苏俄来说,最重要的一点是现在的西班牙反政府武装拥有和他们相同的信仰,这也是欧洲各国纷纷支持阿方索十三世的主要原因。
在众人期待的目光中,“红鲸9号”那特制船首缓缓打开,为了确保将货舱中那条全重18.5吨的“大海豚”安全送入水中,苏俄的船舶技术专家们煞费苦心的在货轮上设计了一个可开合的船首和一条特殊的滑轨。只要将货轮的船首打开,船舱里搭载的袖珍潜艇就能顺着滑轨滑入大海,然后依靠自身动力驶抵西班牙海岸和那里的反政府武装接头,在将艇上的货物卸下之后,袖珍潜艇还可以回到母船附近通过母船上的吊轮装运下一批物资并补充油料,如此往返最终将船上的所有物资卸下。这种办法唯一的缺点就是袖珍潜艇将无法随母船一同回到苏俄,所以苏俄政府准备将它留在西班牙直接帮助反政府武装与西班牙政府军作战。
当苏俄人正按计划将海豚1号送入大海的时候,数海里之外的德国巡洋舰“萨克森骑士”号对此却全然不知,相反的,他们将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在了那艘俄国货轮的对外通讯上。
“舰长,我们刚刚那艘俄国货轮发出的一份加密电报,应该是他们传回国内的!”
负责无线电监听的年轻军官在第一时间向本舰的舰长、德国海军上校马蒂森·提尔皮茨报告到。直到19世纪末期的时候,提尔皮茨在德国只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姓氏,但是阿尔弗雷德·冯·提尔皮茨伯爵作为德国海军的缔造者而让人们记住了这个姓氏,而这位马蒂森·提尔皮茨正是阿尔弗雷德·冯·提尔皮茨伯爵的堂兄弟之孙,但由于提尔皮茨家族并非原有的世袭贵族,所以除了阿尔弗雷德和他的子嗣,其他人只有凭借自己的功勋才有可能获封爵位从而改变自己的平民出身。
马蒂森·提尔皮茨现年四十三岁,年纪不算大,但他走到如今这一步靠的并不是他那身份显赫的堂祖父。早在英德北海之战的时候,他就已经在一艘巡洋舰上担任准尉通讯官了。在之后的历次战争中,他凭借自己的勇敢、睿智与上进不断获得晋升,先后担任过舰队参谋、驱逐舰大副、扫雷艇舰长、驱逐舰舰长,在德日战争爆发之初,他已经是一艘轻型护航巡洋舰的舰长了,虽然他们的战舰执行的只是在欧洲与大洋洲之间护送运兵船的任务,但马蒂森还是尽职尽责完成了自己的任务,并因为自己长期的出色表现在战争后期调任这艘新式巡洋舰的舰长一职。
“能立即破译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