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辛亥大军阀

辛亥大军阀 第762节

  同时还有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就是关于德国裁军问题,英美苏三国坚决要求德国不得保留庞大的军队,只允许德国抱有一支规模不得超过十万人的陆军和吨位不得超过十万吨的海军部队以及不得超过五百架作战飞机,同时还要求加上一句,未来的德国不管以任何理由进行扩军,使得拥有的军力超过以上规定时,都将视为违反停战协议,盟军和苏军将和德国重新进入战争状态。这个条件德国人还没反对呢,顾维钧就是拍着桌子反对起来,开玩笑,德国人要是只有这么点兵力,那中国要这样的盟友来干嘛啊,还不如芬兰和土耳其有用了。

  面对以上诸多问题,这谈判短时间内能够谈成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谈判代表们在巴格达浪费口水,而陈敬云、杜鲁门的私人联络也在持续进行,某种程度上来说,巴格达谈判的核心并不在于各国代表的口水仗,而在于陈敬云和杜鲁门的对话。

  也就是说,停不停战,怎么停战,决定权在中美两国手里,英国德国都没决定权,苏俄也同样没有决定权,顶多就是叫嚷几句而已。

  不过尽管巴格达谈判还没有结束,但是战争结束是板上钉钉的了,剩下的不外乎就是各种停战条件而已,哪怕是几年内都无法达成一个停战协议,但说实话1946年后已经是打不起来大规模战争了。

  而多年的战争已经是让各国筋疲力尽,不是每个国家都和中美两国一样,本土没有受到战争的创伤,人员伤亡也不大,可以继续保持庞大的军队,还能叫嚷着你让我不爽我就让全世界不爽。苏俄、德国、英国以及刚复国没有几个月的法国、意大利都是饱受战争的创伤,他们现在急需和平,来抚平战争的创伤。

  这一次的世界大战,准确的说应该从1939年德国进攻波兰开始,也就是说到1946年的时候,战争已经整整进行了七年之久。这七年里各个参战国或多或少都是受到了损失,中美两国不用说了,本土损失近乎等于零,损失主要是军人的伤亡以及装备的损失,美国军人死亡大约在三十万左右,而中国少一些,从1939年开始包括1940年东南亚战争,1940年奥拉夫中苏冲突,1941年中俄战争,1944年中日战争,1945年欧洲战争,甚至包括中国在这数年里和英国、法国、英美的大小军事冲突当中,以上诸多战事累积起来约阵亡军人十三万左右,其中四万人是在中俄战争中阵亡,而中日战争里阵亡约六万人,欧洲战争里阵亡约一万人,其他的和各国的军事冲突,占领区的反游击作战共约阵亡约两万人左右。阵亡十三万人,这如果说只是一场战争的话,那么就会显得非常多,但是这对于多场战争整整六年时间来说,实际上是非常少的。

  和中美两国损失较小对比,其他几个主要参战国的阵亡军人就比较多了,德军目前已经阵亡军人大约三百五十万左右,苏军阵亡数字大约在一千万左右,英军的话虽然其本土部队只有二十多万人,但是这年头说起英军,实际上是指英联邦部队,包括英国军队,澳大利亚军队、加拿大军队、南非军队、新西兰以及印度殖民地军队,这些人加起来就比较多了,大约在五十万左右。

  战败国里头的意大利阵亡也有几十万,而太平洋的日本多一些,大约在一百多万,此外被中国灭国的了俄罗斯共和国也阵亡了有二十余万军人。

  此外还有一些二线国家,比如亚洲方面的朝鲜、泰国、伊朗、土耳其,几千人到几万人不等。欧洲地区的荷兰、比利时、波兰、罗马尼亚这些国家,也都是几万到几十万不等。

  军人除了直接阵亡外,实际上还有大量伤员,这些伤员部分没有留下残疾的还好,但是很多军人都是留下了肢体的残疾,缺胳膊少腿之类的,这一部分人员在各国里都广泛存在,而且数量比较多。

第一〇五七章 大战终结

  除了军人外,就是各国的平民了,中美两国的本土平民死亡可以忽略不计,而其他欧洲国家和苏俄以及日本就比较多了,大部分都是死于各种战略轰炸之下,比如日本就在中国的战略轰炸以及核弹轰炸中,至少死亡三百万人以上。苏俄方面死亡的平民也不少,大约在一千万左右。德国的平民也死的多,有一百五十万以上。然而波兰和南斯拉夫以及奥地利死亡的平民也多,波兰死了至少五百万以上,而南斯拉夫和奥地利都死了上百万人,其他的都是几千几万到几十万不等。另外还有一个比较倒霉的种族就是犹太人,被希特勒至少屠杀了六百万以上,然而还有一个被各国所忽视的就是前俄罗斯共和国的平民,在战争时期以及后来的占领区反游击作战当中,被中国军队有意或无意屠杀了至少三百万以上的平民,如果加上被遣返到苏俄的五百万人以上,那么俄罗斯共和国的一千五百万人口直接少了一半。

  以上这些是人员的伤亡,此外还有巨大的财产损失,日本本土、欧洲大部分地区和苏俄的西部地区,基本上所有城市都化为了一片废墟,这损失甚至都不能用金钱来衡量。

  这些被炸成废墟的城市自然是要重建的,而战争之后各国普遍存在缺乏粮食,尤其是欧洲地区和日本现在都是粮食紧缺,比如日本,去年刚结束战争的时候普遍缺粮,中国甚至不得不从本土运来了大批粮食救济日本平民,那个时候,驻扎日本的中国老爷兵们用一个罐头就能够让一去日本少女争着抢着脱光衣服献身,甚至还出现了诸多日本未婚女子为了未来的生活勾搭驻扎当地的中国士兵的事情,搞的出现了诸多当地士兵回国的时候都是带了个日本老婆回来,这种情况同样实际上广泛出现在中国的诸多驻外士兵身上,包括驻扎东南亚的部队以及现在驻扎欧洲的部队,单身士兵在前线带回来外国女人的事情非常普遍,而这种情况让国内的一群种族主义者非常不满,叫嚷着这些人和外族通婚的行为已经让高贵的华夏血脉得到了玷污。

  日本战后严重缺粮以及各种生活物资,现在的欧洲也同样如此,当初中国对德国提供各种援助的时候,除了军事物资外,剩下清一色的都是各种生活物资的援助,尤其是粮食。

  现在战后各国都是受创严重,急需和平重建的时间,哪怕是还没有彻底停战,但是各国已经是相继开始战后重建。

  而各国的重建代表的是什么?代表的是中美两国的资本家们找到了工业以及资本的倾销市场。

  早在八月份的时候,美国就已经宣布向英国、法国、意大利提供规模浩大的重建援助资金。中国不甘落后,也是组织了国内的数大银行,联合向德国、奥地利、南斯拉夫、希腊、保加利亚等国提供高达数百亿华元的重建贷款。

  1946年初,美国再一次宣布对欧洲各国提供第二批次的重建援助资金,作为对应中国也是加大了对欧洲的资本输出。

  这基本上可以看成是中美两国在抢占欧洲的市场,通过规模庞大的贷款,从上层经济上控制欧洲各国的经济命脉,然后利用这些贷款采购中美两国的工业产品,把欧洲当成了工业产品的倾斜市场;

  当中国的陆军登陆上巴尔干半岛的时候,汇东新路的资本家们就已经紧跟着军队的步伐,登陆上了欧洲市场。

  也许这对于中美两国来说是抢占欧洲市场的一个千载难逢的机遇,但同时也是欧洲各国所急需的喘息时间。

  对于欧洲那些各大城市都变成了废墟的国家而言,现在是需要重建,所以他们需要停战,不再保留那庞大的军队,进行裁军并把力量都放在重新之上。同时对于中美以及苏俄这三个拥有千万规模军队的国家来说,长时间保持这样一直庞大的军队也是需要消耗庞大的国力,如果说还处于战争期间还没什么,但现在大规模战争都打不起来了,中美两国总不能还继续保持每年高昂的军费来保持一支超过千万规模的庞大军队吧。

  某种程度上来说,中美两国也是不愿意继续这么僵持下去,这千万级别的军队维持一天那就是数额惊人的军费,这早一天式停战就能够早一天停止扩军的步伐甚至进行裁军,这早一天就能够省下好几个亿呢。

  在这样的背景下,陈敬云和杜鲁门之间的秘密私人联络外交也终于是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而当陈敬云和杜鲁门达成了一个初步的共识后,巴格达那边的代表团也是迅速跟进,在诸多重大问题上都是取得了相互的妥协,并达成协议,这些协议由于是基于中美两国的利益达成的,自然会引起其他国家的不满,不管是苏俄还是英国,都对中美两国的一些联合提议表示了严重不满和反对,不过哪怕他们反对作用也不大,现在谈判的焦点是中美两国之间的分歧,其他国家的意见和利益都不是重点。

  如此的巴格达谈判在历尽长达两个月的扯皮后,终于是取得了表面上的共识,1946年的2月9号,中国、美国、英国、德国、苏俄五国签署“巴格达宣言”,宣布各国之间正式停止战争状态,并签署停战协议。

  签署了巴格达宣言后,德国和美国、英国以及其他盟军国家签署了正式和平条约,次日苏俄代表尽管满脸黑色,但依旧和德国代表签署了正式苏德和平条约。

  以上的一个宣言和两大和平条约的签订,正式代表持续了多年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而这些停战条约里也包含了诸多条件,经过诸国的利益妥协,大体上可以分为以下的几点,首先是德国方面,德国恢复到1936年1月1号时的领土,但是其中不包括东普鲁士。德国战后将进行裁军,海陆空三军总兵力不得超过五十万人,作战舰艇总吨位不得超过五十万吨作战飞机不得超过一千架。

  德国将在中、苏、美、营四国的监督下,全面废除禁制纳粹党,审判纳粹党战犯。这个战犯名单主要是党卫军的部分高级将领以及大量纳粹党的高层,并不包括德国国防军的大量高级将领。

  德国将在战后分十年对遭到德国进攻而遭受人员财产损失的各国进行一定数额的赔款,比如向法国赔付九亿华元的赔款,向英国赔付六亿华元的赔款,向波兰赔付五亿的赔款。这个赔款实际上就是一个象征意义,实际上赔款数额非常小,更别说说还分了十年赔付。

  关于苏俄方面,苏俄是承诺将会让波兰独立。

  但是苏俄方面则是以托管的名义占领原德国的东普鲁士,尽管这一条被中美英诸多强烈反对,但是斯大林叫嚷着要么继续战争,要么苏俄占领东普鲁士,面对斯大林的耍无赖,中国和美国虽然不满,但是怎么说呢,是德国丢了领土又不是中美两国丢了领土,而现在东普鲁士实际上也被苏军所掌控,而且中间还隔了一个同样被苏俄掌控的波兰,这要把东普鲁士要回来是不太可能的,所以也就默认了这个事实。

  不过在中国的强大压力下,苏俄也是被迫放弃了在二战期间强行战略的伊朗北部高加索领土,使得苏俄和伊朗的版图恢复到战前局面。

  接下来就是法国方面,法国恢复战前的本土领土,但是放弃亚洲、太平洋、南美地区的所有殖民地,允许当地民众进行公投决定是否独立还是说继续留在法国。同时也承诺在1950年之前对非洲的各殖民地进行公投,允许当地民族自行决定未来的命运。

  比利时、荷兰方面的条件是相当,而意大利那边的条件也是类似。

  作为战胜国的美国表面上看似没有得到什么利益,甚至连德国的赔款都没拿到一毛钱,而同样作为参战国中国似乎也一点东西都没有收获,没有赔款,没有领土。

  但是对于中美两国来说,所谓的赔款和领土都是次要的,他们在乎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欧洲市场以及全球市场,实际上在巴格达谈判之前,中美两国就已经收获了属于他们利益,那就是控制区下的庞大市场。

  不管怎么说,这第二次世界大战总算是结束了,各国签订了和平条约后,各国也都会开始忙碌了起来。

  欧洲各国忙着重建,中美忙着在欧洲的重建过程中赚钱,无数中美两国的商人奔赴欧洲寻求发财的机会,而无数货轮搭载了中美两国的各种工业商品前往欧洲。

  在这样的一片和平环境下,中美两国也是正式签署了核不扩散条约,中美两国承诺将不会向任何国家和组织转让核武器或者核武器相关技术。同时陈敬云和杜鲁门也是无耻的很,联手挥着核大棒逼迫英国、日本、法国、德国、意大利、土耳其等国加入了核不扩散条约,这些无核国家加入该条约后,将承诺不会寻求任何方式发展核武,同时中美两国分别向这些国家提供核保护,美国向英国和法国、意大利、加拿大、澳大利亚提供核保护,而中国则是向德国、土耳其、芬兰、伊朗、日本、泰国、朝鲜等国家提供核保护。

  这里头还漏了一个苏俄,斯大林才不鸟什么核不扩散条约呢,人家现在一门心思的想要把核弹捣鼓出来。

第一〇五八章 裁军和改革

  时间到了1946年的下半年,放眼望去全球已经是一片和平,中美苏英德四国表面上也是开始大规模的裁军了,不过这看似裁军的背后,实际上却是各国对军事装备的一个全面更新换代,各国对于各种新式武器的研发和生产并没有停顿,美国人在1946年的下半年后,已经是服役了超过八千辆的M26坦克,并且新一代喷气式战斗机P84也是开始服役。

  苏俄那边也是缩减军人数量、大量T34坦克退居二线的同时,从T44-100发展起来,去年就已经定型并进行测试的T54坦克也在1946年初迫不及待的进行生产并服役,尽管当时而言这个T-54-1存在着大量的问题,仅仅是最初几个月的量产期间就陆续发现并解决了高达一千多项的问题,但是面对着中国庞大的T1518坦克群和美国的M26坦克,苏俄的老式T34根本无法抗衡,而重型坦克的IS-2以及IS-3因为价格昂贵,产量较少,大规模生产IS系列重型坦克用来对抗T1518以及M26是不显示的,苏俄急迫的需要一款可以对抗以上两种坦克并且足够廉价可以进行大规模量产的坦克,去年大规模量产并服役的T44-100被证明还无法有效对抗T1518以及M26,由此可见苏俄对T54坦克的迫切需求了。

  英美和苏俄两方这样,减少人员的同时加大先进装备的研发和装备,作为对抗一方的中国和德国,自然也是不甘落后。

  德国那边一边是大规模裁军,而另外一边,其在中国的帮助下所研发的E系列主战坦克也是在1946年开始量产并服役。

  德国有感于二战期间德国的坦克工艺复杂,工时太高,性价比低下,同时也是获得了中国的T1518主战坦克的部分技术,而非常重要的是,二战期间的德国各种稀有金属资源都非常短缺,导致在制造军工产品的时候不得不采取诸多得不偿失办法,导致坦克重量增加等等,现在嘛,没有了这些限制,同时还获得了中国的坦克专家的一定技术援助,所以他们的“未来主战坦克计划”进展比较顺利,同时放弃了二战期间制定的一系列得不偿失的坦克研发计划比如E75,E100之类的,把重点都是放在了E50上,同时参考了T18坦克的诸多设计,基本上是把原有的E50坦克的设计都推翻,新弄出来的E50基本上就是T18的德国版本。

  火炮上德国人放弃钟情许久的超长身管火炮,因为在观看了T18坦克的实弹射击后,发现T18坦克上的105L50主炮虽然身管不算太长,但是发射APDS穿甲弹的时候,却是轻易击穿了一辆虎王坦克残骸车体的正面装甲时就被惊道了。德国的那些看似彪悍但是成品率低的一塌糊涂的超长身管虽然穿甲能力也不错,但是他们的成品率太低,工艺复杂,二战期间德国坦克为什么产量这么低,就是因为德国脑子秀逗了,你装一门88L71主炮所需要的重量完全可以搭载一门105毫米甚至120级别毫米主炮的重量,而且穿甲能力不差,更重要的是工艺简单,产量足够大,生产一门88L71甚至88L100所需要的工艺绝对不是105L50可以比较的,两者的成品率也没法比,同样的工时和资源德国人可以生产一门88L71,但在中国就能够生产五门以上的105L50。

  放弃了超长身管火炮后,德国人也是直接上马了105毫米的主炮,装甲上由于没有稀有金属的现实,德国人也不用那些死重死重的装甲了,这就直接导致车体重量的下降,不过德国人设计坦克时喜欢高大全的劣根性是很难改变的,这个E50坦克取得只有四十吨的T18、T54、M26坦克作战性能的同时却花了五十吨的重量,尽管性价比已经比当初的虎王强得多,不过依旧属于性价比比较低的东西。
首节 上一节 762/765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理想年代

下一篇:史上最牛驸马爷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