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宋昏君

大宋昏君 第439节


这赵康平算不得什么好官,但也不算为恶。他为官的目的只有一个,捞钱。虽说是捞钱,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朝廷明令禁止的贪污受贿他还没有这个胆子,这要抓住就是砍头的。

赵康平不明白,很多来钱的灰色收入路子,为什么有的官员偏偏就走上了贪污受贿的道路。贪污受贿确实来钱快,可犯不着拿命来换。

唐朝和宋朝,都有那么一段时间,允许各政府单位向民间放贷。这些本金,有部分是朝廷拨付的「本钱」和「公用钱」,也有公务员们自己凑的集资款。上至六部,下至府县衙门,都把这些本金放出去。放贷的对象,主要是商人。放贷的期限,短则几天,长则一年。由于放贷的次数很多,商人的归还率也很高,获得的利润,不用全部上缴。所以也是一笔可观的收入。

还有就是各种钱粮赋税,都有火耗、粮耗等等,赵桓为铸造红衣大炮曾着手改进冶炼技术。冶铁技术没有多大改变,这银矿倒是开采了一个又一个。于是朝廷开始大力推行银两交易,结果就是银子大行其道,碎银熔化重铸为银锭时的折耗就是火耗。

此外还有粮耗,也是一笔灰色收入。由于朝廷并未下令禁止,全国都是如此,处于半合法化了。

于是李清远便将奏折发往各县,听听各县看法。结果各县县令收到奏折以后都选择了模棱两可,没人反对也没人赞成。

这些人都为求自保,无一人敢出来指正。这种官僚主义一直影响着后代,乃至于现代。那就是官员提出的建议明明就是错的,下面的人却无人指正。有的是为拍马屁,领导说的都是对的。有的是不想得罪人怕给领导难堪下不来台。而有的干脆就是幸灾乐祸,你倒台了我才有机会。

唯周桂桐与博湖县县令张大发跳了出来,二人将李清远的折子痛骂了一番。这折子就是欲加之罪纯属放屁,制造千古奇冤。

李清远看到二人回信气的是火冒三丈:“这俩人是要造反吗!他二人定是与犯人勾结。来人!来人!”

两名守卫走了进来,他们躬身道:“大人!”

“你二人速速将这份奏折送到京城,赵大人,你去下令通知各县将这些走私犯人一并押送到清河府集中看管!”李清远下着命令。

赵康平无奈,只好叹了口气。他只比李清远低了一级,这要出事自己会有连带责任。不像那些地方小吏,他们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反正人我们替你抓来了,我们给审的也只是走私而已。至于送到清河府你抚谕使大人怎么判那是你的事。

高层的意思最好不要去肆意揣测,上面让阿猫阿狗担这个罪名那就是阿猫阿狗。我们人微言轻,反正说了你也当我们放屁,还无端惹你厌烦。各县的回复基本一致:‘此案有待查证。’

李清远却把这当成自己判断正确,最终还是准备将折子寄上去。

若是寄到朝野那就麻烦大了,毕竟京城不知道实际情况。仅能从各地官员奏折来判断,这李清远上书说军事泄密案就是因为这些走私客,朝廷也无从查证。尤其赵桓正为边关侵扰案操心,多半会下旨同意李清远的做法。

就在这时清河府衙外面响起一阵喧闹声。

“宁家村宁二柱,二斤茶叶与蒙古人换来三只羊!涉嫌泄露军机,就地正法,斩首示众!牛世耕,牛家村人士。打伤蒙古走私犯,并用铁锅一只换取耕牛一头,涉嫌泄露军机,就地正法,斩首示众!王鹏星用两件陶器...”

李清远大怒,他厉声质问道:“怎么回事,外面何人喧哗?”

过了一会儿,一名官差来报:“启禀抚谕使大人,府衙门口正是奎县县令周桂桐。此人拿着几箱卷宗在外面高声叫喊。”

李清远吃了一惊:“走,出去看看!”

等李清远走出府衙的时候,只见清河府衙外面已经里三层外三层的站满了围观的群众,这些百姓纷纷指指点点。

“只不过是换了点东西,为什么要砍头?”

“就是,朝廷这是想干啥?”

“我听说是新来的抚谕使大人下的命令。”

“这狗官,这是滥杀无辜!”

百姓纷纷叫骂着,李清远吓了一跳,他想缩回府衙。可已经晚了,有人已经认出了他。

“快看!是新来的抚谕使!”有人指着门口的李清远。

“打死他!”不知道是谁喊了一声。

此地民风彪悍倒是真的,反正人多,于是青菜叶子臭鸡蛋纷纷冲李清远扔了过去,人们纷纷喝骂着。周桂桐依旧在哪里高声的念着:“槐树坡段三里,三块青布与蒙古人换来两只羊!涉嫌泄露军机,就地正法,斩首示众!...”

李清远在身边侍卫护送下一边往府衙躲,一边指着周桂桐大骂:“周桂桐!你煽动百姓闹事,本使要把你抓起来!”

第六十七章 为民伸冤周桂桐

抚谕使职权很大,因为他代表的是皇帝,几乎就就是拥有生杀之大权。

“将周桂桐给我抓起来!”李清远怒了。

清河府的官差立刻涌上去,周桂桐犹自在高声念着。

“带走!”李清远说完便遁进了府衙内。

在百姓愤怒的拳头和风暴中,官差押着周桂桐走进了府衙。人群愤怒了,总有喜欢扇呼的人。于是有人开始扇呼:“放了周大人!周大人无罪!”

“放了周大人!周大人无罪!”

众百姓呐喊着,他们开始呼号咆哮,愤怒的百姓爆发出山的呼号海的咆哮。

但立刻人群就安静了,因为一排排的弓弩对准了手无寸铁的百姓。李清远终于恢复了他趾高气昂的狂态:“谁敢造反!本使乃是受陛下亲派,彻查军事泄密一事。奎县的例子就在眼前,难道你们也想被蒙古人冲进来对你们烧杀掳掠么!”

这是有效的,有的人开始动摇。毕竟蒙古人真的入侵了,短暂的退却中总带着理性的呐喊。有人镇臂高呼:“走私百姓是冤枉的!”

不夸张的说,百姓中与蒙古人进行过交易的占了很大一部分。于是人群又开始愤怒:“走私百姓是冤枉的!”

但这次百姓的呐喊声无力了许多,因为他们眼前那些明晃晃的弓枪刀剑可是货真价实的。

“哼!”李清远拂袖回府衙,一群刁民还犯不着他继续生气。

清河府府衙,周桂桐被五花大绑。李清远干脆站在了大堂上,他一拍惊堂木:“周桂桐,你干什么!你想干什么!”

周桂桐毫无惧色,似乎他早已知道会有今天的下场,他只是轻蔑的笑了一下:“李大人,下官只是想告诉你,抓来的那些百姓都是冤枉的。”

李清远气的七窍生烟:“冤枉?他们走私犯法,是你将他们人赃俱获,现在倒怪起本官冤枉他们?”

周桂桐轻蔑的摇了摇头:“李大人,咱们都是为官之人,就抛开这些虚伪面具,直来直去吧!”

李清远立刻不怎么说话了,他沉默了下来,想听听周桂桐的意见了。

“大人,你知道下官说的不是他们走私的事,下官说的是这些人并没有里通外国泄露军事机密。”周桂桐继续说道。

李清远有些无奈:“为何?你们为何都向本官这么说。若非是这些人泄密,蒙古人又是如何抓住我们的软肋,并且一打一个准?”
首节 上一节 439/520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三国之极品小军阀

下一篇:最强特种兵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