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幻竞技 > 儒道诸天

儒道诸天 第337节

刘伯温说道“秦老弟,我就知道,你一定会有办法救我们。”

杨雄说道“秦先生,咱们海沙派仓库里的数万斤雪盐被朝廷拿走了!”

秦至庸说道“数万斤盐罢了。丢了就丢了。只要人没事就好。”

杨雄叹了口气,说道“秦先生说得是,只要人没事就好,我不该再惦记着那几万斤雪盐。”

…………

海沙派总坛,秦至庸的小院里。

刘伯温和秦至庸正在下围棋。秦至庸用的是东方不败曾经用过的“天地大同定式”。刘伯温的棋艺非常高深,可是他面对秦至庸的天地大同式,有着巨大的压力。

放下了一枚棋子在棋盘之后,刘伯温头也不抬地问道“真的非去大都不可?”

秦至庸说道“不去,你们就只能蹲大牢,除非我大开杀戒,直接反抗朝廷,把你们救出来。那样做,就如同造反。到时候,咱们面临的必定是朝廷大军的围剿。秦某倒是不怕,这里待不下去,到了其他地方,换个身份,依然能过得很好。可是海沙派的这些人不行,他们不能过着颠沛流离的逃亡生活。”

刘伯温谨慎地环顾四周,见没有其他人,小声说道“元朝暴政,百姓苦不堪言,咱们做现在做的事情,不就是在造反吗?只可惜,元朝气数未尽,想要推翻元朝,还不是时候。咱们的力量太小了。大都,不像是表面那么简单,我在大都待过几年,那时候我就感觉到,皇宫里怕是有高人存在。秦老弟你这次去大都,孤身一人,我怕你有危险。”

危险?秦至庸倒是不怕。他修行的这些年,遇到的危险,不是一次两次。

大都对秦至庸来说,或许有点危险。但是要说是龙潭虎穴,那倒也不至于。只要谨慎一些,未必就有生死危机。

再说,以秦至庸的能力,就算遇到了麻烦,也能从容面对。要是能遇到更强的人,秦至庸会非常欢喜,因为就有了像强者学习交流的机会。

秦至庸说道“你说的可是国师?”

刘伯温惊讶地看着秦至庸,说道“秦老弟也知道国师?”

秦至庸说道“我也是听说。这国师的心境修为,至少是和咱们不相伯仲。”

刘伯温点头说道“国师非常神秘,据说他是密宗的高僧。国师常年待在皇帝的身边,就连汝阳王都不能轻易见到他。至于皇宫里真正的高人是不是这位国师,其实我也不清楚。毕竟,我当时在大都只是个芝麻小官儿,还没有资格接触到朝廷的核心秘密。”

秦至庸笑着说道“刘兄,我这次去大都,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回来。学堂里,你就看着点。教四书五经你比我在行。至于武学、医术、数术,我已经给学生们讲了些基础。他们真要是有志于学,可以自己专研。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而我呢,小隐隐于野,大隐隐于市。我就当是去大都隐居好了。有了什么消息,我会给你写信。”

刘伯温眼睛一亮,说道“秦老弟这是打算学关羽,身在曹营心在汉了啊。有了确切的情报,我做事是要方便一些。既然秦老弟你心意已决,那我就不再劝你。到了大都,你一切小心。”

秦至庸说道“刘兄,我觉得你还是抽时间修炼一门武功,有点拳脚功夫,还是安全一些。否则遇到了危险,你连自保的能力都没有。”

刘伯温的心境足够高,他要是想要学习武艺,只需一年的时间,就可以达到张翠山和殷梨亭那样的层次。可是他不练。

刘伯温摇头,说道“我不能分散精力。练武,对争霸天下,安抚百姓,没什么用处。真正有用的,还是学问。”

人各有志。

刘伯温不愿意学武艺,秦至庸就不再劝说了。

秦至庸又问道“对了刘兄,你一直在找明主。找到了吗?”

刘伯温脸上带着笑意“有一个人选。秦老弟要是想要见他,我可以为你引荐。”

秦至庸摇头道“暂时不用。等我从大都回来了再说吧。”

第210章 大儒和菩萨

秦至庸离开的时候,整个海沙派的人都来相送。他们每个人都知道,秦先生的对自己的恩德,说再多感谢的话,都不能以表万一。

帮主杨雄说道:“秦先生,你这一走,我心里可就没底了。不知道以后海沙派会怎么办?”

秦至庸说道:“你是帮主,以前是怎么做,以后还怎么做就是。来自朝廷方面的麻烦,我会尽量想办法给你们解决,让你们没有后顾之忧。以后雪盐的一成利益拿出来,给当地的官府和士族,把他们拉上了船,可以为海沙派分担一些压力。还有,我走了以后,杨帮主你一定要保护好刘先生。”

杨雄恭敬道:“秦先生你就放心吧。你吩咐的这些事情,我都记住了。”

秦至庸抱拳,对海沙派的人和刘伯温说道:“秦某告辞。各位保重。”

“秦先生保重。”

秦至庸上了马车,阿三为他赶车,东方白做护卫。

看着秦至庸的马车逐渐远去,刘伯温说道:“秦老弟无官职在身,却可让汝阳王府的顶尖高手甘愿做马夫和护卫。真是了不起。”

这就是强者该享受的待遇。

杨雄问道:“刘先生,你说秦先生此去,会不会有危险?”

刘伯温点头道:“危险肯定有。不过咱们不用太担心。以秦老弟的本领,就算遇到了危机,相信他也能从容化解。”

……………

再过半天的时间,就能抵达大都。

秦至庸这次北上,只带了几本书和两套换洗的衣服。其余的东西,一件都没有带。

秦至庸坐在马车里,研读《中庸》。和张三丰论道了以后,秦至庸才理解到,《中庸》这本典籍为什么叫“中庸”。其精髓,不是“庸”,而是在于这个“中”字。

什么是中?不偏不倚,无过不及!

中,就是平衡,就是公正。

轻轻地合上书本,秦至庸说道:“阿三,你给我介绍一下汝阳王府的情况。”

阿三正在赶车,听到秦至庸的问话,连忙恭敬道:“是,秦先生。”

接着,阿三向秦至庸介绍了汝阳王府的一些基本情况。比如说汝阳王有什么爱好,有几个子女,在朝廷有什么地位,王府里有多少武林高手……

听了阿三的介绍,秦至庸对汝阳王府的情况,有了个直观的认识。

汝阳王手握重兵,朝廷的六成骑兵都受他的管辖。汝阳王府居然没有受到皇帝的忌惮,这说明汝阳王的手腕和能力,的确出众。
首节 上一节 337/967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诸天之碑镇万界

下一篇:我给万物加个点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