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幻竞技 > 影视世界从药神开始

影视世界从药神开始 第238节

  这些农名军怎么会是王言手下的对手,不过八个月的时间,整个南方土地进入王言之手。而之前的那些农民军,除了战场上被崩死的,大部分被抓了做苦役,就近建设南方,只有少部分的人跑到了南洋五人组的地盘,那也迟早得回来干活……

  尽管南方的土地改革、商税改革、倒儒文化运动、恢复生产、基础建设等等都没有结束,甚至有的都没有开始。但拿下南方地区,全国一统,神州重归一家,王言已经是事实上的皇帝了,那些工作有的是时间慢慢做,但立国登基的大事儿不能耽误。

  其实早在九月份的时候,京城中的相关官员就已经在的筹备登基大典了。没有人会怀疑王言麾下战兵的战斗力,既然出兵了,那么必定一战定江山。

  说真格的,王言对于这个登基大典,感觉还是挺拧巴的。一方面吧,如此之大的典礼,耗费都是次要的,毕竟他什么都不缺,主要就是那个繁琐、磨叽的流程,王言是挺不耐的。但转而一想吧,转头他就是皇帝了,对这么个仪式他还挺期待的……都是贱病……

  崇祯十九年,大年三十,夜。

  王言没整那套什么赐宴群臣的戏码,大过年的,总也是该好好休息的,除了正常的留守人员,基本上都放假了。

  紫禁城中,王言一大家子几十口子人坐了好几个桌子一起吃着年夜饭,好不热闹。

  跟他一桌子的还是丁白缨、周家姐妹、张嫣、魏廷五女,其他后来的小妾排不上号。至于孩子们,能自理的自己跟着交好的兄弟姐妹们坐在一起,不能自理的则是由亲妈抱着出席。

  作为四百年后的人,尽管王言挺不是东西的,但他也很难心安理得的去享受别人服务。尽管严格说起来,这神州大地,其上活的,死的,哪怕一块石头,一粒沙子,都是他的私人财产。

  所以除了必要的十来个伺候的宫女、太监,其他紫禁城中大部分的宫女、太监什么的,都被王言放了假。由他在辽东带过来的本来将军府中的那些大厨,带着原本的御厨一起,坐了一顿丰盛的年夜饭,让那些人也都一起乐呵乐呵。

  一入宫门深似海,王言自己不怕,但他要为后宫的女人以及儿女考虑,所以这些宫里的人也是很难出宫与宫外的人接触的。他没有必要去冒那个险,尽管这是牺牲了上千人的自由……

  王言笑呵呵的小酌,看着这里开枝散叶的老王家,他还是挺自豪的。

  三十多岁,更显丰润的丁白缨笑呵呵的看着王言:“明天啊,咱家大老爷可就登基了呢,要当皇上了。我啊,以前没事儿就好念叨,可怎么也没想到真有这么一天……”

  随后几个女人叽叽喳喳的说了一堆话,感慨什么时间这那的。

  看这边说的热闹,十七岁的老二王钧义,捅咕了一下才四岁的由周妙玄生的第十二子,王钧孝。

  四岁的孩子还太小,他哪儿懂那么多啊,傻了吧唧的跑到了王言面前:“爹爹,爹爹,孩儿恭祝爹爹明天就要当皇帝了哇……”

  王言哈哈一笑,揉了揉这小子的脑袋,一把抱起来放在腿上:“好啊,爹知道了,来吃肉。”

  王钧孝一时的有些忘了任务,开心的坐在王言的怀里吃了起来。直到过了一会儿,感受到他二哥的杀气,这才不好意思的嘿嘿一笑,仰着脖子叫爹,打断了王言跟其他人说话。

  “怎么了?”王言低头看着怀中的儿子。

  “爹爹,你做了皇帝,是不是我们就是皇子了啊?”

  “肯定是啊。”

  王钧孝开心的问着:“那我们有没有封地啊?会不会月钱?”

  王言老奸巨猾,拿脚丫子听他都知道,前一个是别人让这小子问的,这么点儿个孩子他知道个屁的封地啊,后一个不用想就是这小子自己夹的私货。

  “这个爹爹也在考虑,你想要封地吗?”

  王钧孝摇了摇头:“我想要月钱,好多好多的月钱。”

  “哈哈,小财迷。好,等你长大了,爹爹就给你好多好多的月钱。”王言哈哈一笑:“告诉爹爹,是谁让你问的封地的事儿啊?”

  此言一出,热闹的气氛瞬间安静了下来,老二吓的脸都白了,诸天神佛求了个遍,就希望他的十二弟不出卖他。

  但很显然,他失望了,那么点儿个孩子懂什么,听见亲爹问话,下意识的就转头看向了不远处的他。

  王言顺着方向一看老二那一副紧张的样子,以及一旁几个儿女没心没肺幸灾乐祸的样子,哪儿还不知道是谁了。

  当即对着老二说道:“不用怕,哆嗦什么啊?我能吃了你啊?罚俸一年,明白了吗?”

  王钧义赶紧着跪地磕头:“孩儿明白。”

  这真是相当于没罚了,毕竟有他亲妈呢吗,肯定不能看他受苦的,罚俸禄都是小意思。

  “行了,起来吧。”王言摆了摆手,看了看场中的女人,以及一票儿女:“明天登基称帝,有些心思也正常。今天大家都在,有话我就直说了。之前你们也都知道了,你们的母亲,我的女人,全部都是贵妃,老子不立后。”

  “至于太子这么个储君之位,你们也不用想了,老子过了年才三十八岁,说不好你们都没有我活得长,惦记那个有什么用?至于刚才十二问的封地问题,看你们自己。有雄心壮志的,我给你们一支军队,想要多大地方出去自己打。”

  “不想要的,就想踏踏实实过日子的,老子也不逼着你们。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想要做官,就去下边的乡村老老实实的从基层做起。想要享受,就夹着尾巴,只要你们不祸害百姓,不贪赃枉法,我这做爹的总也不差你们的。”

  “至于以后帝国的继承人,就看你们的子女能不能达到要求了。帝国这么大,你们也都清楚,不是随便什么人都能驾驭的。所以,你们就好好培养下一代吧。都听明白了吗?”

  “听明白了。”

  一时间,女人、孩子俱是纷纷应是。

  王言满意的点了点头:“听明白了那就吃饭。”

  这一次说完,相信很久都不会有关于这方面的烦心事儿了。至于以后,他也不知道他这些儿女们能做出什么事儿来。至于兵谏他……王言有这个自信,没有哪个儿女有那胆子。主要也是他这些儿女的心性还是可以的,虽然长大了之后受到各方面影响,但小时候养成的是不会轻易改变的,除了有些小聪明外,都是好孩子。

  一家人热热闹闹的吃了一顿年夜饭……

  翌日,正月初一。

  京城中那是锣鼓喧天,鞭炮齐鸣,全城的百姓都出来看热闹了……

  王言身穿明黄九龙袍,头冠冕旒,腰悬长剑,一身的帝王气象,尽显威仪。

  登基仪式是非常复杂的,相当啰嗦,王言入乡随俗,基本没说什么。

  有一点是要说一下的,祭祀太庙,远祖近祖这么一个环节。远祖好说,三皇五帝那些老祖宗,近祖就完蛋了。王言在这里的身份是遗孤,没爹没妈,找不到祖宗。也是如此,一帮子人绞尽脑汁的在想历史上的名人,到底谁够位,好给王言当祖宗……

  这种事儿王言指定是不能干的,而且真要立的话,他把他爹立过来不也行嘛。只不过他爹在现实世界活的好好的,他跟这给立上牌子,多少的有点儿带孝子了。所以最后也就那么地了,只是祭告了一下远祖就完了。

  再一点就是念祭文,祭告天地的时候,王言多少的也有点儿走神。他以前小说没好看,对于天子这么个称呼是知道的。什么殷商以前都是人皇,与天地业位同等至尊至贵,到了周拉跨了,整成天子了。念的时候他还在那研究呢,到底有没有气运一说,要是他把自己立个人皇会是个什么结果……

  当然这一点他也就是想一想,毕竟系统活爹都出来了,那万一老天爷爷真有呢,他挨劈怎么整……

  忙活了大半天,王言一口水没喝,一口饭没吃,终于完事儿了繁杂的登基大典。

  王言正式立国‘华夏’,登基称帝,建元‘华夏’,此一年,是为华夏元年。王言规定,此年号永昌,后来之君不可改。官方历法,改用黄帝历,华夏元年是为,开元4344年。

  其实当初定国号的时候,正经磨叽了一番。自古以来,国号基本上都是根据封地,爵号,或者是什么牛比的祖宗这个那个的,但到了王言这里就比较尴尬了。

  王言无父无母,没有牛比的祖先,爵位更是一点儿没有,封地更别提了。只有发迹地点是在辽东,秦朝就叫辽东,再往上考据的就很费劲了。那总不能国号叫‘辽’吧,毕竟以前的辽国按现在话讲叫蛮夷,不配。

  最后王言拍板了,直接华夏。有大臣觉的不妥,想要跟前朝保持一致,类似于‘大元’,‘大明’那般,弄个‘大华’。

  王言否了,他是开国大帝,他说啥是啥,就不尊前朝能怎么地?再说了,他以后的地盘那么大,就不信谁能让华夏亡了。再说要不是‘中国’‘中华’啥的不合适,他都想叫这个了。

  国旗的话,王言没有跟大明似的,整什么日月旗,五行旗这那的。王言就定了一个,他上手画的,‘五爪金龙,托日东出’。背景青蓝,金龙明黄,旭日赤红。

  一票女人,儿女什么的,都是封了贵妃、王爷、公主。文武高官重臣什么的,王言都封了爵。当然他这里的爵位就是纯纯荣誉虚衔,顶多加点儿工资,别的啥用没有。

  这些人之中,就数孙富贵最高兴,因为他是一路跟着王言走到今天的,不管是谁,都没有他资历老。如今终有成就,他自然是与有荣焉。

  而且王言给的封号他也很喜欢,就是他之前没事就研究人家生存之道的‘英国公’,这么一个陪着大明两百多年没倒的爵位。

  至于什么上位之初大赦天下这那的,王言可没有那种不成熟的想法。毕竟他手下苦役努力上百万,牢里关着的都加入尽去了,他给放了谁干活啊?

  最关键的,选天下女子充实后宫,随着王言上位,命令也已经下达了。全赖系统活爹只能,王·皇帝·言,实现了以前做梦都他妈不敢想的伟愿。他今年三十八岁,还是当打之年,正经能享受享受了……嗯……之前为儿子取名准备的字可能有些不够用了……

  总的来说,王言除了举办了一个仪式,于法统上明确了他这个皇帝之外,其他并没有什么不同。

  非要说出个不同,那也就是对自己的称呼,从‘我’变成了‘朕’。

  一开始王言还是挺不习惯的,只不过叫的时间长了,他也就适应了,现在自称很熟练。

  再有一点,就是他龙游后宫之时,听着那一声声的皇上,多少的有些激动,一度导致他战斗力稍有下滑……

  不过即使战斗力下滑,那也仍然是公鸡中的战斗鸡。

  主要那是一种心里上的满足,一种巨大的成就,王·皇帝·言多少的有些把持不住……

  感谢(我叫金力)大哥打赏100币继续支持。

  感谢(余凰)(三巨)(日了行一善)(chenkkkkkkkk)四位大哥继续支持。

  日常感谢投月票的好哥哥们支持、

  感谢投推荐的众位哥哥支持、

  感谢默默看书的大哥们支持。

第206章 回归

  王言称帝之后,大部分都按照原本既定的路线稳步前进。

  之前拿下南方地区,大明的一些皇子、大臣什么的,王言除了少部分有水平的官员,基本上都被王言贬为了平民,就生活在大明老家,南京城。

  同时王言还非常大方的表示,三代以后,可从军,亦可做官。至于什么大明残余的反动派,那些不死心的什么宗亲,积蓄力量等他王某人死的一票人,王言只是处理了一批先蹦出来找死的。剩下的那些王言没动,实在没有必要,只要那些人老老实实的不整事儿,王言也不会收拾他们。

  有关南方的土地改革、税赋改革、倒儒文化运动,总体来说进展是要比北方顺利的。毕竟士绅地主什么的,基本山都被农民军折腾一遍了,而且之前南方的不少人还支持北方的反对派,也付出了不小的力量,现在剩下的这些根本不值一提。

  江浙一带的海商家族什么的,王言没登基的时候就都他妈给抄了,这些人完完全全的没有好东西,想治罪有的是借口。就是他没有借口硬抄,他们能咋的?

  尽管他这么疯狂的打击大商家,可能会对商业环境有一定的影响。但王言是绝对不会让之前的那些商人继续逍遥在他的华夏帝国,因为本身这些商人的思想就不对劲,留着没有用,还是建设国家的用处更大。

  他需要的是,在他意志统领之下的商人,谁不听话就办谁。尽管资本是野兽,凡是做大到一定程度的商人毕竟会不由自主的去谋求政治地位,妄想操控国家,更改律法。但王言的手下这种人肯定是不会有的,至于后来之君的手下……

  那不是他应该担忧的……

  在基本扫清了绝大多数士绅地主豪商,能收上税来之后,王言放开了市场,在国家调控的基础上允许自由买卖,开海禁,允许远洋贸易。甚至粮食、盐糖铁、丝绸茶叶等等的行业,王言都开放了。但同样的,王言也成立了国有公司,皇家公司什么的。

  为了通商往来,王言直接废了原本的那些钱庄,成立了一个皇家银行,具体执行就是参照后来的银行。吸纳存款、放农业贷、商业贷什么的。同时他也没有禁止商人合资成立银行,但同样的,必须在他的皇家银行监管之下。有人想钱想疯了就干活去吧,没别的路走……

  当然说是开海禁,就是他手下的玄武海卫不再抢劫了而已……

  王言也是不得不停手,之前因为他抢的太狠,现在国内的船不出去,国外的船也不往这边晃悠了。甚至之前王言的舰队还跟西方那边的碰了一下子,直接给崩没了……所以既然人家不来,他就得走出去了。

  他甚至开放已经营了许久的倭岛、台岛、吕宋、占城、莫卧儿等南洋地方的港口,供他手下的海商补给,当然不是无偿的,虽然是自己家的,但该收的钱还是得收。

  同时天津、威海、江浙、福州、广东、琼州等沿海地区,都在纷纷动工,已有港口的扩充,没有港口的新建。至于广东原本被当地人跟葡、英两国勾搭,被侵占的奥门、港岛,王言早就给抓了,一帮洋鬼子正在干活呢。

  要说之前他抢的,也就是这两家了,被他揍了一顿之后,自家人被抓了一个屁都不敢放。王言估摸着是正憋着劲发展科技造炮、造战舰要回来干他呢。也就是现在他手下人手不够,一时有些鞭长莫及,要不早干他们老家去了……

  他的铁甲战舰现在都是疯狂的下水,自从统一了北方起去,手里可用的人口资源更多,工匠什么的也更多,加上他已经发展多年的工业基础,生产能力拉满。甚至最近蒸汽机动力的战舰,都已经有了一些眉目,估计再过个五七八年的就能造出初代大模型,十五年以内估计就能下水远洋了。

  这十多年的时间过去,蒸汽小火车在王言称帝的第二年,也就是华夏二年的夏天,历经近二十年时间的发展,正式的研制完成。这二十年当然不是纯研究蒸汽小火车,很多蒸汽机的应用已经开发出来了,轻重工业等等在辽东早就用上了。还有战舰动力的研究等等分润了精力,如今终于是落地了。

  既然小火车都出来了,那么必然是要动工建铁路的。以后由铁路运输,替代漕运,效率更高,物资周转更灵活。

  原本的漕帮早就让王言废止了,那是他妈纯纯的黑社会,他的手下不需要这么种势力存在。甚至因为漕帮的问题,地方上作威作福的,什么哪个官的亲戚这那的,凡是破坏地方安定的,全都抓了起来。

  关于的修建铁路,王言想的是弄一条从外兴安岭、东西伯利亚,经辽东、京城、开封、武昌、长沙、等地一直修到最南方的广东,一条沿海地区主要港口城市,两条铁路贯穿整个南北方。还要有一条从京城直达西域,贯通东西的铁路。这三条就正经得修个十年八年的了,剩下的那些就是以京城为中心,不断的扩散。

  而修建铁路,势必大炼钢铁,广募工人,提供的工作岗位在当今这么一个技术相对落后的时代,那真真是海了去了。王言不是强征,他给开工资,如此拉动内需,扩大市场,绝对是一本万利。等铁路建成通车,大大促进南北方的交流发展,那好处是毋庸置疑的。

  铁矿这么个东西,在王言的铁甲战舰之下,还缺那玩意儿嘛?而且他都干到吕宋了,再往南边走两步不就是新大陆嘛,还是世界铁矿资源排在前列的。实在不行,他也可以北上干沙俄,那边铁矿储量也够用。正好现在边境偶有冲突,没事儿就干,不如就直接干把大的。

  事实上要不是人不够用,王言扩张的步伐都不带停的。

  整个华夏的人口已经统计出来了,共计一亿三千七百余万。其中男人、孩子占多数,女人、老人占少数。而整体来说,南方人比北方人更多。想想也能理解,北方都造反去了,这十多年死老人了。

  相比起来,南北方的耕地面积是北方更多,但水资源则是南方更多,南方的人地矛盾要更为突出,人口密度要更大一些。这样的情况当然是不行的,毕竟王言打下来那么大片的土地,都没有人呢,让南方继续这么突出下去绝对是资源的极大浪费。所以王言直接强令,南方百姓迁居北上。虽然故土难离,但王言给的地,免的税足够抵掉那点儿忧思。

  事实上要不是技术条件不成熟,王言都想把后来的南水北调工程上马……

首节 上一节 238/1180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捉诡二十年,我进入了惊悚游戏

下一篇:足球:从皇马开始无限偷取天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