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幻竞技 > 影视世界从药神开始

影视世界从药神开始 第473节

  这个任务也就那么回事儿吧,王言没什么感觉,不过跟之前的绣春刀一样,基本等于没有约束,这点还是挺好的。而且又是潘金莲,又是李师师的,还不错。

  至于说里面武力值的问题,他自己估计,应该不差太多。当然,这一定是建立在鲁智深倒拔垂杨柳,是小树苗的基础上。要不那双臂一晃就是好几万斤的力量,抡起一个大嘴巴子就能乎死他王某人,多少有些夸张。毕竟活爹会合理化的,所以他并不是很担心。

  当即停下手中的事,他打开影音软件搜索水浒,两个版本,一老一新,看了老版。主要是老版之前看过,快进看就行,毕竟梁山那点事儿,差不多都知道的,复习一下大概剧情就好。主要还是看一下那会儿的资料,了解一下当时的情况。

  所以这一次不向往常那般耗时好几天,而是当晚在卫岚熟睡之后,直接动身去到书房,拉出面板,操作选择……

  感谢(老曹奶爸)(fngzi)(雨之边界Li)(404怕不怕)(神父大大哥)(坦克1225)(那yi抹、忧伤)七位大哥继续支持。

  日常感谢投月票的好哥哥们支持、

  感谢投推荐的众位哥哥支持、

  感谢默默看书的大哥们支持。

第416章 只能有一个大官人

  轻柔的凉风拂过面颊,清凉自体外渗透,由心中发散。

  王言身体紧绷,睁开双眼,用锐利的眼神环视四周,观察着此刻所在。

  天上阳光和煦,是初升的朝阳。面前,是丈许的青黑高墙,下边,还有几个草团箭靶。身旁是一古意凉亭,其下立着兵器架,马槊、红樱枪、半月戟、丈八长矛、朴刀以及一柄陌刀,此外,还有几柄常规刀剑,没有枪头的枪杆子。兵器具是寒光凛冽,一看便知好兵刃。

  再看身处的百余平的大片空旷土地,不难得知,此地乃是一演武场。

  西侧,是飞檐青瓦的大房子,透过双开的大门,在幽深之后是另一大片光亮,地方应该不小。门槛上,坐着一个扎着童子髻的青衣小厮,无聊的撑着下巴,一会儿看看天,一会瞅瞅地。

  在看自己,一身劲装短打,黑色布鞋,长长的头发上束成髻,戴着青色的幞头固定头发,避免动作太大而披散开来,正是练武装扮。

  确认所在安全,王言开始接收活爹这一次给他安排的身份。

  王言,十八岁,家住京东西路-郓州-阳谷县外西十里的王家庄,从小喜欢练武,读书也略有兴趣,不过武没从军,文是个秀才,之前府试不第。

  父母三年前双双病故,留下上千亩土地,还有身处的这个大宅子,以及阳谷县中的酒肆、药铺、布店,货通南北的一个商队,加上王家庄几十家赊欠的各种欠条。经过一番折腾,彻底的掌控了偌大的家业。

  同时深受乡邻爱戴,现任王家庄的保正,总管户口治安、训练壮勇之事。当然,正常来说他的称呼应该是叫大保长,这是王安石变法改的制,五十户设大保长。王家庄正是五十一户人家,三百多人,还算大的村子。只不过是随着时间演变,默认的才叫保正。正经的保正,那是管着两千多人的。他这个,就是个村长。

  至于他为什么受乡邻爱戴,当然是因为这王家庄的地多数都是他的,剩下的那些人持有的土地并不多,除了外出务工的,王家庄的人家基本上都是他的佃户。这许多土地,按照活爹的说法,就是遇到灾年啊,或者谁家遇到事过不去了,一点点的收购过来的,这也是地主正常的积累手段。

  他这也算是个好地主,地租收的不高,去除了各种的赋税之后,王家庄人的日子也还过的去。实在揭不开锅,到了王保正家里,也能受些接济,或者是借些钱粮。所以在阳谷县一代,他是有口皆碑的王大官人。

  现在的时间是政和元年初夏,也就是公元1111年,坐龙椅的正是大名鼎鼎的艺术家,赵佶。而这个时间,距离靖康年,也只有十五年。

  这上来就是个还可以的地主,算是活爹标配了,省了他初期的积累,照顾他这个好大儿。当然原因大致还是那样,就是他真的放开手脚施展,要达到现在的家业,并不会很费力,不如一步到位直接点儿,活爹从来很直接……

  了解了一下自己的信息后,王言去到兵器架上,拿了那一柄带着红缨的长枪,在这自家院里的演武场上练了起来。这兵器,都是花了不少钱,出自应天府那边的匠人精心打制而成。

  兵器,手足之延伸,是以常见兵器他都能耍的很好。

  不过说实在的,他这武器在自家耍耍,没有人追究也就是了,要真的追究起来,抓起来揍一顿,再关个三五年,一点儿问题都没有。更别说电视中演的那般,一帮人提着武器大鸣大放的在街上招摇,有一个算一个,谁都别想好。

  毕竟老赵为了赵家的江山都自废武功了,更别说手持利刃的危险分子了。在这会儿当街持械,同比在现代当街拿枪比比划划,基本没什么不一样。不过人家的故事就那样,现在这也算合理化了。

  一边练着武,王言一边分心想着此次怎么做事。

  还有十五年就是靖康,这个时间,如果要是科举做官的话,基本上来不及。他再能逢迎,想要十五年掌大权,也费劲。朝堂上一票大佬,还有新旧两党之争,想借官身影响国策,调动资源,并不是易事。更不要说后世皆知的三冗两积弊病,那么多的空头官等着排位呢,竞争的厉害,他得多能舔才能上位,耗费过多精力并不值得。

  至于去投军,那更算了,还不如科举。一来军方地位低,二来还有各种掣肘防备,并不好混。狄青、岳飞,多牛逼的人呐,都给弄死了。

  真要是在军队混,他肯定也是能混到那个程度的。但是以老赵家、当权文官的操行来说,除非他直接扯旗造反,要不然也好不到哪里去。那不是溜须拍马,各种利益输送能解决的,而是到了那个位置,手中握有的兵马,他们睡不好觉,也就是‘有没有反心不重要,有造反的能力才重要’的那一套。

  当然也是现在他的身份是地主,要他是个大头兵,或者说已经当个小官了,那就是另一个说法了。所以他思来想去,还是就这么从地方渗透要好一些。

  至于梁山宋江一伙,那就之后再说。毕竟现在梁山什么情况他还不了解,剧情走到哪一步还不知道。而且说实话,他并没有跟梁山找麻烦的意思,毕竟山东地界,有梁山折腾,他这灯下黑,挺好……

  如此琢磨一番,枪也耍的差不多了,收了招式,甩了个枪花之后随手一抛,长枪精准的落在兵器架上,插进固定的孔洞之中。

  青衣小厮颠颠的拿着水壶水杯小跑着迎上:“少爷,喝水缓缓,洗澡水已经准备好了。”

  这小子叫王保庆,是家里老大,今年十三。他们家就是种的王言家的地,小子长大了,再读不起书,所以到了这里做小厮,做些力所能及的活,赚钱贴补家用。不是卖身的奴,是正经领工资的童工。

  王言点头接过水杯,任这小子给倒着温水,一边喝水一边说:“不急着洗澡,先在宅子里走走,顺顺气。”

  童工自无不可,跟在屁股后边,一路在这个大宅中晃悠着。

  这大宅,高墙围起来的一个大合院,整体呈一个十字。前后两道门算是隔开前院与后宅,前院东侧是两排二十几间房子,西侧是仓库,粮垛,厨房。跨院的二门子那里,是三间房的前堂,经过一段院子里的景观,后院又是三间正房,东西两侧还有十多间厢房,另有一个厨房。

  正房的后边,是一个花园,里面山石花草树木都有。二道门子中间,有东西两条路。东边就是练武跑马的演武场,西边是一个马厩,里面有三匹高头大马,算是良驹。还有一个牛棚,里面有十头老黄牛,种地的时候给需要的佃户们用,不收钱。平日里,佃户家的稚童会来给放牛,会打草喂食做青储,就算是用牛的费用了。

  此外,院子里还有几个二层的碉楼,一来观景,二来也算是瞭望侦查所用,防备有人过来抢劫。因房子建在一土丘之上,不与下边的村落相接,视野还是不错的。下边还有一条小溪,青山绿水蓝天白云,观景亦是极佳。

  整个的占地,得有个一千平往上搞不好都得两千多平,站在碉楼上,目之所及的耕地,基本都是他的。后边的山,也是他说的算,乡邻进山打到猎物,得给他送过来点儿。

  这么大的房子,用人当然许多。有十六个青壮打手,两对做饭的夫妻,六个洒扫做事的小厮,还有两个兼职纳鞋制衣的侍女,以及一个掌事的叫王福生的中年管家。除了两个侍女是卖身进来的,其他人都是花钱雇的。管家则是在他们家干许多年了,算是家里人,值得信任。

  这家业很够用,怎么也叫个大地主了。要不说地主得打倒呢,看看他就知道了。要不是王大官人心善,这王家庄生活的多少年前出自一家,沾亲带故的乡邻们,得被他祸害完完的。

  看过一圈,王言去到东厢房的一个房间中,就着温水,在大的木桶中泡了泡。也是这个时候,他才注意到,身上纹身自动现出来了。

  可能也是配合剧情吧,毕竟现在出来混的,不管是犯罪了刺字黥面,就是刻意的身上纹绣。梁山上的那一帮人不少都有,这是流氓的风尚。现代不好说,毕竟又是个性,又是爱好,又是小众文化的。这会儿却可以肯定的说,纹身的没好人。成分非常简单,不是地痞,就是流氓,再不就是犯罪份子。

  他无所谓,花里胡哨就花里胡哨了。活爹还给解释了呢,是大名府的纹绣大师精心纹制,来源还挺清楚……

  简单的洗了漱之后,王言在正房的后堂中,一个人坐在上好檀木饭桌旁吃起了早饭,小米粥,几样小菜,还有几个白水煮的鸡蛋,正常吃食。边上早都吃过饭的两个侍女伺候着,管家的王福生坐在王言对面,一边吃茶,一边给王言这个大少爷汇报着家里生意的情况。

  生意当然是非常好的,若不然也没有他这么老大的宅子。虽然规模不是很大,但是盈利也非常可观,涉及山货、皮草等等,还跟北边的辽国有往来,也算是跨国贸易了。

  汇报了一番之后,王福生皱眉说道:“少爷,近来西门庆有些不老实,背后搞小动作,跟咱们抢生意。”

  王言想了一下,是在查看系统的背景信息:“西门庆亡我之心不死,一直惦记着我王家的产业,福叔,不要松懈,多注意他的动作。”

  西门庆的生意做的比他大,不光是在阳谷县,应天府乃至汴梁都有买卖,正经的有钱人。之所以在阳谷县生活,而没有去到大城市,也并不稀奇,因为在这里他是老大,黑白两道都有实力,到了旁的地方,他就是孙子,哪里有在阳谷县作威作福安逸。

  “是,少爷。”

  “之前不知何时听闻,清河县有个叫武松的,颇有勇力,你差人去打听一二,接触一番。若是可以,且带他来见我。”

  这是他看刚才看有关西门庆信息的时候,顺便看了一下阳谷县衙的信息,并没有武松这个打虎的都头,那就是还没到,所以才如此安排。系统的信息,都是跟他有交集的,作为本地有名的大地主,县衙那边自然熟门熟路,基本衙门里的都知道。

  王福生应了一声,见着大少爷没再说话,他告退一声,自去做事。毕竟那么大一摊子,大少爷又只管指挥,他作为管家,一天天忙的很。

  王言没别的指示,还是因为现在不了解情况,不必急着动作。先对自己的家底有个数,对形势有个了解,然后再研究下一步干什么。至于西门庆找死的事儿,那都是次要的,等他捋明白了,这逼绝对第一个死。产业不产业的都是其次,主要的是,阳谷县,只能有一个大官人。

  吃过早饭,歇息片刻,王大官人打算出去溜达溜达,探知一下现在的形势。他换了一袭青色长衫,头发由侍女帮着束挽成髻,插了一根碧玉青簪固定,对着打磨光滑的铜镜比量了一下,满意点头。现代还不觉着,到了古代,这么一捣鼓,他很帅的……

  由一个护院套了马车跟着,屁股后边坠着王保庆,王大官人背着手溜溜达达的下了山坡,他要先看看王家庄的情况。这几百人是基本盘,得打理好。

  “保庆啊,我记得你之前书读的不错?”

  “哪里有少爷好啊,少爷你是秀才呢。”

  “你呀,小小年纪,滑的很。是个读书的都可以是秀才,我一个府试不第的武夫,哪里还能说好啊。”看着身边像模像样的机灵小子,听着懂事儿的恭维话,王言摇头一笑,问道:“夫子是怎么说的?”

  “夫子说我能中,可是他同大牛,二虎他们也是这般说……”

  “你自己呢?”

  “我……不知道。”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论一论。”

  王保庆疑惑的看着大少爷,不过还是开口说道:“这是大学开篇第一句,是……”

  从山坡的豪宅,到山下的村落,看着很近,实际上还有个几百米。而要论述大学开篇第一句,并不是简单的过程,掰开了讲细了,那是真的能说上两宿。一路上,就听这小子摇头晃脑的念叨了。

  到了村口的学堂,王言摆了摆手,听着学堂中传出来的拉长的读书声,笑呵呵的看着有些消瘦的孩子:“可还想读书考功名?”

  感谢(最佳四分位)(逍遥萧晓)(能不太监吗)三位大哥继续支持。

  日常感谢投月票的好哥哥们支持、

  感谢投推荐的众位哥哥支持、

  感谢默默看书的大哥们支持。

第417章 西门庆找死

  王言问的当然是废话,毕竟这会儿真的是穷经皓首唯读书做官,不管学习的好坏,如果可以,谁也不愿意放弃这么一个机会。

  听着里面的读书声,王保庆回忆起自己开蒙的时候,他重重的点头:“想,可家贫供不起。”他是个灵通的,好像是这大少爷有想法要资助他继续学业,不禁满是希冀的看着笑的温柔和煦的大善人。

  这是实话,别的不说,就说流传千古的苏轼,父子三人,考了一圈试下来,本来还是眉山大户的家庭,直接干破产了。吃喝玩乐,郊游访友,笔墨纸砚,书籍资料等等,全都是钱。而且还要脱产,全力攻读。像王保庆这般无余财的佃户之家,能开蒙都是他王大官人心善。

  因为这王家庄的蒙学私塾,地方、房子,是村里的人家合伙盖起来的。学堂中的夫子,却是王言出钱养着的。当然该给的束修也是有一些,权当给这夫子管饭了。这里的小娃娃们都是识字的,还不错。

  王言笑呵呵的拍了拍他小小的肩膀,没有多说,迈步站到了学堂的门口。才刚刚站定,摇头晃脑拉长了许多的读书声从窸窣,到静音,一双双属于稚童的灵动的眼,集中到门口的年轻人身上。

  教书的老夫子也发现了孩子们的动作,跟着往门口的王言这里看过来:“大官人。”

  王言揉了揉门口坐着的小胖子的脑袋,笑道:“读圣贤书要认真,万不可懈怠。”

  那个小胖子不好意思的挠头,对着大官人咧嘴傻笑,他是最先停下的。

  如此说了一句,王言才叫了老夫子出来说话。

  “不知大官人因何事找老朽?”

  这个夫子姓张,年近五十,出身寒门,多年未中。眼看是不能考了,带着老妻过来教书了余生,也是赚些银两供儿子读书。他的儿子三十有二,在外面的不知名山野书院求学,老婆孩子跟着张夫子与老妻在这边一起生活,一来照顾老两口,二来方便蒙学,也省钱了,当然主要也是他儿子照顾不来。

  “张夫子,学堂亦或是生活上可有什么问题?”

  张夫子拱了拱手:“托大官人的福,一切都好。”

  王言点头道:“张夫子年岁大了,一人教授这许多稚童,想来劳累非常。我意扩建学堂,一则减轻夫子劳累,二则是为按照稚童年龄,学业进境不一的情况,分开教学。倒时张夫子你只管教百家姓、千字文。另有夫子只管教四书,再有夫子教五经,再有夫子教书法。

  不知夫子可有交厚的老友?可邀其来我王家庄,为稚童开蒙,为先师传道。一应待遇,小可在此保证,不会次于张夫子,具体可以来时详谈。到时且由夫子做这王家庄蒙学的首任山长,待遇自当上涨,不知夫子意下如何?”

  此地山清水秀,四时不同,民风淳朴,富户和善,更加待遇优厚,又是如此好事,自是没有拒绝的道理。张夫子只沉思几息,就应了下来:“大官人心有贫民,行善积德,实乃好事一桩,老朽如何不尽心尽力。稍候便写几封书信,邀我好友前来,到时且由大官人定夺。”

  “夫子还请放心,纵不能留作教授,小可也会予其厚礼,不枉夫子老友一番好心意。”

  “如此甚好,如此甚好。”

  看着一瞬间精神头都有些昂扬起来,不似先前一脸活不起的张夫子,王言笑呵呵的拱手告辞,又晃悠着到了村里走了一圈。

  对于王大官人的难得到来,王家庄在家的人们还是非常欢迎的。当然,他们不欢迎也不行。毕竟种的地是人家的,而且当年老东家夫妻俩病故的时候,这大少爷才十五岁,小小年纪就稳住了偌大家业,其中自由凶险手段,再加上平日这大少爷待他们确实不错,还是保正直接管着他们。有威有德,有枣有棒,都是发自内心的敬爱……

  他过来也没别的意思,就是大致看看,这些相邻的生活水平是个什么样子。

  总说大送有钱,大送富裕,可有钱的从来都是士绅。到了村里的贫民,那就不行了。这王家庄的人家,除了两家有几十亩地的小地主,其他人的日子倒是不惨,但绝对很苦。家里基本上啥也没有,穿的基本都是好多补丁的破衣,养猪、羊、牛的有七八家,鸡鸭倒是家家都有,主要还是养着补费粮食,河里游游,地里刨刨就能活挺好,指着下蛋给老人孩子补营养的。人多面有菜色,大致就是凑合着活,苦点累点死不了就行。

  看过了一圈,跟人们简单的了解一下情况,又说了一下扩建学堂要各家出人干活的事,王言躺在马车去了后挡板,只留两壁一棚顶的车厢内,由那护院在地上赶着车,小小年纪的王保庆坐在车辕旁的前室,吹着清凉风,晃悠着小脚丫,哒哒的向着阳谷县城而去。

  阳谷县城没什么稀奇,就是古代城池样式,高墙围拢,有着城防工事。门口一队守门的兵勇,以及几个办事的小吏躲在阴凉处,查看着往来行人的商货,是收税的,城门税。

首节 上一节 473/1180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捉诡二十年,我进入了惊悚游戏

下一篇:足球:从皇马开始无限偷取天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