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幻竞技 > 你把人家皇帝防到战俘营了

你把人家皇帝防到战俘营了 第121节

  只限于别娶是吧?

  二哥,你把我当什么人了?

  我是这样的人吗?

  我是这样吗?

  我是……

  ……

  神圣历839年3月,这个月份尽管伯利亚大公国的安德烈威猛无比地又一次击败亚马托人,拿下句丽全境。甚至嚣张地提出要以一千吨黄金把阿莉卡的【阿拉撕家】飞地给买回去。

  安德烈都上不了列强报纸的头条。

  无它,安德烈这操作并非真的想买阿拉撕家,他只是用这种方式向世人、特别是阿莉卡人证明自己很有钱,你们别去做亚马托人的生意,真正有钱人是我安德烈。

  可惜,列强民众的焦点依然是阿斯加德。

  奥丁三世下令吞并杰克斯达克共和国之后,将其分拆为波西米和莫拉维保护国。正常来说,这绝对触碰到拉西亚皇帝康斯坦丁十八世内心最敏感的政治红线了。

  神奇的奥丁三世,派使者搞定了这一切。

  在拉西亚皇宫里,原本正想发难的康斯坦丁听到使者提出的条件后,他和他的封臣们都愣住了。

  “什么,你再说一遍?”

  “伟大的康斯坦丁陛下,您的军队强大无比,您的智慧照耀着整个欧罗巴大陆。吾皇慑于陛下您的威势,愿意与陛下您平分沙华共和国。由我国负责出兵打下全境后,历史上属于我国的沙华西部再次重归阿斯加德神域的庇护之下。而沙华东部,自然属于您——继承了拉西亚帝国法统的康斯坦丁陛下。而陛下您不用出兵,您只需要签下这份【拉阿互不侵犯条约】就好!”

  沙华不能算是一个小国,跟祖上最阔气时的115万平方公里没法比,现在好歹有39万平方公里的领土。

  国内合计有39个步兵师、11个骑兵旅、3个山地旅和2个摩托化旅,总兵力约100万人。装备包括约800-900辆坦克(多为老旧型号)、4300门火炮及900余架飞机。

  若包括预备役则达到约250万人!

  从拉西亚帝国成功分离出去之后,沙华对拉西亚依旧保留深深的敌意,在边境修筑了大量防御工事。

  这么庞大的兵力,如此难啃的骨头,即便康斯坦丁以举国之力攻打,也会担心磕掉自己的牙齿。

  阿斯加德愣是毫不留情、貌似轻描淡写地将这么一个大国摆在餐盘里,给拉西亚皇帝端上来了。

  不坐在餐桌边上,就要被端上盘子瓜分。

  弱肉强食这个词在这一刻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

第185章 皇帝需要证明自己了

  由于世仇,拉西亚不可能信赖阿斯加德,更不可能将其视为什么坚定的盟友。

  只以区区一张互不侵犯条约,就能拿下拉西亚帝国曾经的土地【沙华】,这笔账怎么看都是稳赚不赔。

  或许签了这个会交恶布里塔尼亚和高卢,但又怎样?

  说得好像这两家以前没有联合突厥帝国打过拉西亚一样。

  拉西亚跟他们同样不对付。

  对于这提案,康斯坦丁皇帝狠狠地心动了。

  真正杀死这场外交谈判的是一个被阿斯加德人收买的康斯坦丁的封臣。

  “安德烈小儿在远东开疆辟土,如果陛下什么都不做,会让世人小觑陛下您的。甚至拉西亚人也会更愿意推举安德烈作为下任皇帝。”

  这话很重了,感觉就是在皇帝的伤口上撒盐,撒辣椒面,撒胡椒粉,撒孜然,撒滚油……

  选帝侯制度就有这个不好。当了皇帝的家族,哪可能随便把皇冠让出去?

  更别说是低贱的伯利亚斯基家族了!

  想当初他们不过是开拓骑士而已,给先代拉西亚皇帝丢去开疆拓土,然后戍边的狗腿子。

  伯利亚人凭什么当帝国皇帝?

  即便皇冠让给圣彼得大公爵,又或者基斯里夫大公爵,也不可能让给伯利亚大公爵!

  这是拉乌尔山以西核心区贵族的荣耀!绝不允许卑贱的拉乌尔山以东的贵族染指。

  一时间,新仇旧恨涌上心头,皇帝那多达5点的智商再次占领了脑子。

  “哼!不用你说,吾自有判断!”

  熟悉皇帝性子的尤苏波夫亲王当场心中感叹:完了,皇帝又倔上了!

  有点眼力的都知道,这是列强的祸水东引。如果康斯坦丁皇帝能拿出足以震慑奥丁三世的战力,说不定还真能一如誓约那样平分沙华共和国,乃至整个欧罗巴。

  现在阿斯加德能给出这个条件,很大程度上是看在安德烈在远东暴揍亚马托、展示出拉西亚人【欧罗巴压路机】的雄风的份上。

  一旦皇帝做出什么不智举动,在外战上拉了一坨大的,那就难说咯。

  尤苏波夫亲王至今想不明白,为什么安德烈那小子可以凭着这么烂的牌打出那个战绩来?

  再回望皇帝这边,吃空饷,喝兵血,装备落后,维护极差,战术僵化,真要打起来,真不知会烂成怎样……

  尤苏波夫闭上了眼睛,心道:现在只能祈祷其他几个选帝侯足够强吧。

  让阿斯加德的使者退下,经过一番激烈但毫无意义的殿前辩论,急于证明自己的皇帝,以及渴望着染指欧罗巴大平原领土的基夫里斯大公爵的使者,成了这场辩论的胜利者。

  推波助澜的是圣彼得大公的使者。

  一如既往地,古圣教和萨克侯爵的使者弃权,伯利亚斯基和奥尔洛夫家族的反对无效。

  就这样,拉西亚帝国决定跟阿斯加德帝国签署《互不侵犯条约》。

  那个在欧罗巴平原历代都跳得很厉害,神憎鬼厌的沙华共和国,在自己不知情的情况下,被摆上了两大帝国的餐桌。

  当这一切传到张山耳朵里,已经是4月3日的事了。

  “唉,还是变成了这样。果然康斯坦丁皇帝不拉一坨大的,就死活不甘心。”张山看完情报,转手递给了高斯基等重臣。

  高斯基稍微有点担心:“殿下,欧罗巴局势那样,我们真不用做点什么吗?”

  张山闭了闭眼,等他再睁开眼时:“我们的皇帝被我们刺激得不行。他已经上了贼船。别看沙华他拿得那么爽。用不了半年,他就必须在奥丁三世面前证明自己。”

  “殿下你的意思是……”

  “最迟在今年冬季,皇帝会亲自对曼纳海姆动手!”

  有卧龙的地方,五步之内必有凤雏。

  基夫里斯大公拿了半个沙华,圣彼得大公怎可能甘于落后?

  如果康斯坦丁干净利落地拿下圣彼得城西面的曼纳海姆共和国,那还好。

  一旦攻势出现什么阻滞,又或者直接被人家抽回来,到时候乐子就大了!

  张山揉了揉眉宇:“果然,菜鸡永远不会知道自己是真的菜!”

  满打满算,留给张山的时间居然不足半年了。

  打完刃川反登陆战之后,张山手下的将领就忙于整训部队。

  算上后勤部队,这可是满打满算的百万大军。

  即便当中占大多数的赛里斯人连军饷也不用给,要管这么多职业士兵的吃喝拉撒也是一个烦心事。

  张山毫无节操地将其抛给了伯利亚公国的文官们。

  总不可能头重脚轻,全部兵力集中在句丽的山斧港等过海吧?

  于是很多赛里斯步兵师压根没离开东北地区,几乎是原地受训。这样也方便粮食和补给。

  得益于张山在去年冬季前打下了魏曼,在那边分田,时值春耕,只要种下春小麦,大概100天左右就刚好可以收成。

  另一边,当张山给所有赛里斯新编步兵师调派经验丰富的赛里斯士官作为教官后,在系统提示里,各个师的训练度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蹭蹭往上涨。

  现在制约他扩军的,反倒是军械。

  无它,可怜的鬼子,差不多给张山薅成了秃子。

  大草原、魏曼、句丽三处地方,给张山贡献了将近七十万条三七大盖。

  鬼子当时在魏曼和南句丽一共打造了五个规模以上的兵工厂,这五个工厂由于使用的几乎全是赛里斯人和句丽人,张山几乎是无损接收过来。当时它们可以每日一共产出70条步枪、10条机枪、2门迫击炮,1门37毫米战防炮。

  经过张山的投资和改造,在募集人手之后,这个数量达到了3倍。

  即便如此,这也赶不上张山征募赛里斯人的暴兵速度。

  拥有三千多万赛里斯人的前魏曼地区,理论上实行极限征兵法案【榨干他们】,榨个五百万青壮出来也不是不行……代价就是社会生产崩坏,人们生活水准直线下降。

  在战争状态下,以这个人口基数征出一百万左右的士兵,其实是一个相对合理的数字!

  军装和军械光靠这两地,明显跟不上了。

  张山把目光投向了巴罗夫斯克领。

第186章 全新的兵工厂

  巴罗夫斯克边境领的4月,气温终于回到零度以上。

  平均4摄氏度这个温度对当地人来说,已经是标准意义上的春天。

  巴罗夫斯克城郊外西面的群山中,安德烈兵工厂的围墙看上去冻得发灰,巨大烟囱喷吐出的煤烟沉重地垂落,给外面的铁皮屋顶盖上一层油亮的黑霜。

  但这片严寒之地的心脏深处,正搏动着截然不同的韵律。

  那是一个用巨大岩洞改装的厂房。

  守卫帮张山推开厚重的隔音门,一股复杂的气浪扑面而来:滚烫金属的热气、切削液的化学甜香、旧式苏制蒸汽锻锤锤击时裹挟的焦糊烟气,以及……一种崭新的、异常冰冷的金属运转气息。

  那气息来自厂房深处那片灯火更炽亮的区域——五台深灰绿色的巨型机床,如同海边匍匐的钢铁巨兽,沉静而精准地吞吐着半成品的炮弹毛坯。它们是真正的阿莉卡货——【辛辛那提】螺旋铣床和【沃伦】精密磨床,这是张山花了物理意义上的真金白银,跨越半个星球运来的战争血脉。

  这里听不到拉西亚惯有的、震得耳膜发颤的轰隆巨响。只有一种恒定的、低沉而充满节奏感的高频蜂鸣和金属切削特有的、尖锐却持续的啸叫组成的奇异交响乐,这声音被高效地封禁在那些钢铁怪兽庞大身躯所形成的空间里。

  切削油形成的乳白色、近乎透明的冷却液如同有生命的泉流,从精心布置的铜质喷嘴中以恒定的角度和压力喷涌而出,形成湍急的白色激流,准确击中高速旋转的合金钢刀具与被牢牢固定的炮弹钢坯激烈交锋的、火花四溅的锋锐切面。

  嗤嗤作响!瞬间腾起的白色蒸汽(切削液遇到高温金属蒸发)被吸风管道迅速抽走。滚烫的切屑不是飞溅的火星,而是被冰冷的油液强力冲刷着,卷曲成连绵不断的、闪耀着蓝金色泽的细密螺旋线或片状碎屑,如同拥有金属质地的丝绸瀑布,沿着精密的合金托盘导向槽,哗啦啦流淌进下方巨大的铁屑回收斗。

  工人们,这些习惯了与吨锤为伍、被煤烟熏烤的汉子,此刻动作带着一种近乎神圣的拘谨。

  伊万*彼得罗维奇,一个臂围比姑娘腰粗的老钳工,正弯腰伏在一台辛辛那提铣床的操控面板前。

  他粗糙得能摸断砂纸的手指,此刻却轻柔得像个绣娘,用一小块不起一丝棉絮的细密白棉布,缓慢、专注、以近乎祈祷的姿态擦过机床侧立面的高精度硬质合金导轨。

  导轨在强光灯下反射出镜子般幽冷的光泽,一粒极其微小的灰尘或一丝油渍的残留,都可能在导轨上留下难以察觉的划痕,最终导致微米级的偏差——那将是战斗前线一颗失效炮弹的根源。

首节 上一节 121/228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人在弘光,全战伐清

下一篇:国运:队友仨熊孩子,白月魁崩溃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