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把人家皇帝防到战俘营了 第200节
也难怪打了几天之后,眼看高卢和布里塔尼亚都没开启全面战争动员,欧罗巴各大主流报纸画风剧变,媒体人开始把这场战争称之为【静坐战争】,又或者是【假战争】。
那么,康斯坦丁皇帝的军队在干什么?
怎么说呢?
小拉不算拉胯。
拉乌尔山以西三大选帝侯集结了两千门大炮,对沙华边境守军狂轰滥炸。
这是没办法的事。
沙华人历来忌惮拉西亚人,以至于停战的过程中,他们就没少在边境上自己那边造碉堡。
成千上万的钢筋水泥碉堡构成的防线,加上沙华东部山地多,这成了严重阻碍拉西亚帝国大军前进的绊脚石。
只要有点脑子的指挥官就不会像上次欧罗巴大战那样,用人命去消耗对方的机枪子弹。
这种中规中矩的打法,任谁都挑不出毛病来。
这里有一个比较搞笑的插曲,那就是康斯坦丁麾下的指挥官发现,有部分沙华人的碉堡过于坚固,连150毫米榴弹炮都摧毁不了。他们开始打报告去上头,试探性询问是否能申请从伯利亚那边买或者借用最近名声大噪的【安德烈之锤】。
如果可以的话,能借调伯利亚人的356毫米列车炮就更爽了。
果然,这消息就让皇帝很没面子。
他怒斥道:“难道我的将军没有了大口径重炮就不会打仗了吗?”
下面的将军收到回复后秒懂:啊!不行就用人命去填是吧?知道了。
说真的,拉乌尔山以西三大选帝侯的军队依然是旧帝国时期的作风,将领和军官都不把人命当一回事,抚恤金也约等于无。
按理说这样下去,没多久全世界就会知道康斯坦丁的部队有多拉胯。
搞笑的一幕再次发生——
沙华西线阿斯加德南方集团军参谋长曼斯坦实在太能打了,他彻底打乱了沙华人的计划,昏了头的沙华人居然从东线抽调兵力去回防。
这反过来又导致了东线的崩溃。
拉西亚大军成功突破,反过来包了东线一部分沙华步兵师的饺子。
不知内情的奥丁三世知道后,罕有地赞叹:“看来,貌似腐朽的拉西亚帝国还是有点战斗力的。”
滤镜这玩意就是如此离谱。
没办法,安德烈的胜利光环太耀眼了,以至于谁都会本能地把康斯坦丁的军队也高看一眼。
第313章 末日般的光景
在遥远东方的张山并不知道帝国西线发生这么多破事。
以他看来,有阿斯加德这头猛兽在,康斯坦丁老头是可以躺赢的。
这就跟他无关了。
他现在只关心什么时候能彻底打下东鲸,以及是否能逮到德川天皇。
信仰的崩塌和战线的崩溃是相互交缠的。
亚马托统合作战司令部越发疯狂,挡在南北两路复仇军面前的鬼子部队已经很难说是部队了。
除了手持乱七八糟的冷兵器,这些鬼子大多没有军服,也没几杆枪。
最近缴获的三七大盖张山看到了,只能说是手工作坊里捣鼓出来的,外形很像枪的工业垃圾。
铅锑合金打造的子弹呈现出厚薄不一的劣质状态,光是这种子弹就很容易炸膛。
然后一些看上去很新的三七大盖,张山愿意称之为‘末世三七’,由于零件公差太大,有着枪管气密性不佳、扳机难扣下,甚至枪管造出来就是弯的等等一大堆毛病。
这充分显示,鬼子的军工已经崩掉了。
华尔列夫斯基问过张山:“是否需要展缓进攻的步伐?”
言下之意,如果不逼那么紧,或许就能逮到更多的俘虏,同时人命损失会小一点。
张山拒绝了:“没必要!我们需要给敌人足够的压力,让他们自己发疯,自己犯错就好。拖长了,反而会给敌人喘息的机会。”
于是,南北两线的复仇军反而推进更快了。
从8月30日开始,南线推进速度就没有低于20公里一天的。
听上去,这并不高,毕竟在大草原,高斯基一日百里飙车的记录暂时无人能破。即便几天后阿斯加德部队的4天200公里听上去也比这个要多。
可是考虑到关南平原以北又特么是一大堆海拔在四百米以上的连绵山岳地形,敌人是每天派出至少30万壮丁对复仇军进行反冲锋,你就会惊讶地发现,华尔列夫斯基的推进快得吓人。
最初鬼子开始拆铁路时,复仇军一度有点不适应。
复仇军很快转变了打法,开始默认鬼子把铁路全拆,于是自备枕木、铁轨甚至是临时可供铁路板车通行的浮桥。
打到哪里,就用俘获并修好的巨神兵当做大号工兵,一路修到哪里。
而不管南线还是北线,鬼子不是没派战舰坐滩企图延缓复仇军的前进步伐。
没用!
昨天晚上坐滩的军舰,等不到中午就会呼叫轰炸机给你炸了。
坐滩的三艘全是敷岛级战列舰,这种上次大战的老掉牙的战列舰,不管从哪个角度看都是极度过时的产物。光看他们那厚重的装甲和大口径主炮好像很牛逼哄哄的,实际上严重缺乏防空火力。
别说敷岛级,连现役战舰的防空系统也长期充当气氛组。
更别说坐滩后,连它们那可怜的18节航速带来的闪避能力也消失了。
这特么就是一个巨大的活靶子。
在亚马托空军被打崩的当下,TB-3这种飞得慢但载重超大的轰炸机敢在雅克-1F的掩护下,大白天带着一吨重的航弹去招呼它。
想想吧,上次大战的无畏舰压根没有应付轰炸机这种考量,全特么讲究水平方向的护甲。面对这种从天而降的大炸逼毫无办法。
坐滩的三笠号上,饭岛舰长看着足足一个大队的TB-3慢悠悠地飞到三笠号前方,丢下那黑乎乎的巨大铁疙瘩,他重重地闭上了眼睛。
“帝国的黄昏终于是到了啊!”
何苦呢。
作为曾经亚马托海军的旗舰,三笠号早已退役十几年,成为海军的观礼舰。上头说,北线需要火炮支援,才硬生生整修一番,从码头拉出来,冲到海边坐滩。
结果毫无战果不说,还要赔上几百号水手的命。
时间仿佛凝固。
舰桥上,所有人瞳孔中倒映着那急速放大的死神之影!
第一枚一吨重的钢铁审判,如同天神掷下的巨杵,狠狠砸在【三笠号】船头左侧。
第二枚、第三枚……不知第几枚巨型航弹接踵而至。
“轰——”仿佛一个看不见的泰坦巨人出手,轻易把舰体装甲用毁灭的蛮力扭曲、撕裂、扯碎。
足足一个大队、最大载重3360公斤的TB-3满载之下的轰炸就是如此蛮不讲理。
一轮轰炸过后,海滩上哪有什么军舰?
这特么就是一坨回收都嫌烦的旧时代废渣。
……
第三天清晨,待到列昂尼德跟随大军通过附近修好的铁路,用望远镜望向海滩时,看到自家的清理部队打着灯查看残骸时,有种观看巨大墓碑上永不熄灭的微弱长明灯的感觉。
“很不错的抵抗勇气,可惜毫无意义。”
莫名地,列昂尼德看着这优美的海岸线,心情好起来了。
因为除了亚马托那些重要军港之外,自家主君安德烈无比慷慨地告诉他,在亚马托岛上,他可以任意挑选一块领土作为他的新领地,甚至包括东鲸城。
当然,他不会如此僭越地拿东鲸的。
作为一个锐意进取的新晋贵族,列昂尼德觉得鸠州的本熊和鲁尔岛是个不错的地方。
唯有他这样的杀神,才能镇得住那里数百万死鬼的恶灵。
……
复仇军南北两线同时狂飙突进,给东鲸带来的压力可想而知。
整个东鲸地区,似乎已开始在盛夏的炎热中腐烂。
空气像是粘稠且馊掉的粥,饱含着海藻腐烂的甜腥、未及掩埋尸体的恶臭,以及复仇军轰炸机轰炸过后升腾起的、混合着焦糊与硫磺的窒息烟霭。
东鲸下町的街巷,昔日人潮汹涌的街头巷尾,如今只剩下断壁残垣的骨架,如同被巨兽啃噬过的鱼刺。人行道上,污水在弹坑和瓦砾间淤积成墨绿色的水洼,蚊蝇如同移动的黑雾般盘旋其上。
食物成了遥远的神话。
配给所前蜿蜒的队伍长如绝望的巨蛇,在烈日下缓慢蠕动。人们沉默着,脸颊凹陷,眼窝如同深井,唯有喉咙深处压抑的咳嗽和饥肠辘辘的“咕噜”声在死寂中清晰可闻。
每人攥着的配给簿薄如蝉翼,能换取的不过是掌心大小、掺着木屑稻壳和不知名植物根茎粉末的‘代用食’黑团子,或是几片干瘪如枯叶的木鱼花。
松树皮被刮下、碾碎、蒸煮,成为糊口的‘面粉’,吃下去在腹中结成硬块,排便时如同排出带血的碎石。孩子们细瘦如柴的胳膊上,皮肤薄得近乎透明,青黑色的血管狰狞地浮在表面。街角,一个穿着破旧劳动裤的老妇,正用枯枝般的手指,仔细地抠着地上散落的压缩饼干碎渣和被碾碎的昆虫尸体,混着泥土塞进嘴里。
第314章 向后转进三千里,衣角微脏
8月8日。
东鲸火车站的那满是破洞的穹顶在空袭后的晨曦中显得越发支离破碎,几缕天光漏下,照亮了站台上弥漫的、混合着焦糊味与潮湿石灰粉尘的空气。
这光景却压不住一种诡异的、被刻意拔高的声浪——那是成千上万只喉咙里挤出的嘶哑呐喊,被高音喇叭里循环播放的、走调的《君之die》,形成一种令人心悸的嗡鸣。
出身大板军团的第四师团就在这种形势下‘凯旋’了。
当这出拙劣之极的大戏在这废墟环绕的舞台上仓促上演的时候,连坂田大将本人都觉得无比讽刺。
对!
就在昨天,坂田又双叒被升官了。
作为唯一一支还能保卫皇都的甲种师团,连关南平原上的惨败,都显得第四师团虽败犹荣!
原来坂田都做好要被严惩,至少要接受来自统合作战司令部的质询的心理准备了。
结果他家随军战地记者(其实就是坂田的侄子)拍的那一组照片成了他忠诚的证明。
原本是他下令对一辆掉坑里的BT-7SV坦克,外加两辆BA-20装甲车进行鞭尸,硬是被说成他指挥得当,以仅有的8门重炮伏击敌军的坦克旅,而那坦克是被打中后掉了履带,自己撞到路边坑里的。
这下好了,坂田成了英勇奋战的大英雄。
上一篇:人在弘光,全战伐清
下一篇:国运:队友仨熊孩子,白月魁崩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