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娶女帝不正常吗? 第114节
在宫中,说话是一件很累的事情,也是一件容易得罪人的事情,多说一句话,可能会得罪一个人,少说少错。
一句话,在几个人的耳中,可能会出现不同的意思。
而各种不同版本的意思,都能从另外一个人的口中变成差异更大的说法,从而给自己增添一些没有必要的麻烦。
所以,有时候不说话,就不那么容易犯错。
她的母妃,乃是宫中一位普普通通的宫女,这样卑微的出身,让苏宁玦很早就意识到了缄口莫言的重要性,也正是母妃的身份,让苏宁玦能敏锐察觉到宫中的氛围,能察觉到谁的心思最重,谁包藏着难以言会的祸心。
因为出身的尴尬,她的母妃不得不选择和宫中得势的贵妃走得近些,而宫中最威风的,自然是长孙贵妃。
这样的选择下来,长孙贵妃也是对她格外恩宠。
但是,这样的恩宠,是有代价的,在无形中,苏宁玦就不得不和长孙贵妃的两位女儿相靠拢。
既然得到了长孙贵妃的庇护,那就得付出相应的态度。
苏宁玦是很不喜欢秦王的,她的心思很重,平常就是一个喜怒不形于色的人。
自从脑海中出现了一个什么【女帝养成计划】,经历过几次存档的洗礼,苏宁玦得到这些模拟之中的记忆,对于长孙家有种天然的排斥感。
在未来,她的封号是【成】,也就是成王,而目前旁敲侧击下来,父皇也的确是想要以【成】来作为她的王号。
这一点,就更加佐证了模拟之中,那些事情的真实性。
这让苏宁玦判断长孙家一定会再一次谋反。
毕竟几乎每一次到了时间,长孙家都会谋反,还有一次是将她推上了傀儡皇帝的座位。
此外,苏宁玦还注意到的一个人是——陆成安。
连续几次的发展过程中,陆成安或多或少,都在这个时代中散发出了别样的光彩,除了前面两轮的明珠蒙尘,后面再展现出一定的存在感后,各个亲王给予他一定的发挥空间,总是能做到出人意料的壮举。
但是,在她的视角看来,不管是汉王殿下还是晋王殿下亦或是宁王殿下,都没有足够的能力驾驭这位才学渊源又能征善战的骁将。
真正能用,能发挥一个人,他的才能极限的,只有父皇。
她现在要做的事情,就是让父皇察觉到长孙家的谋反之心,迫使长孙家提前犯错,将这个眼中钉除掉后,再推波助澜,让陆成安这样厉害的人物,提前登上大晟朝的历史舞台。
至于她只是提了一句话就离开,主要是为了避开秦王的视线,不想被引起太多的注意,在苏宁玦看来,长孙家和秦王其实本质上是一体的,一旦秦王压得住长孙家,将会形成一股空前强大的势力。
换而言之,长孙家不可信,秦王同样不可信。
都是有谋反,推翻父皇统治的可能性。
相比较一下,注重自己名节的汉王、看似最有可能谋反实际上父皇在位期间最不可能有任何动作的晋王,秦王的危险系数是最高的。
因为晋王谋反,是晋王能自己控制的,汉王是顺理成章的继承人,没有道理要谋反,而秦王一旦和长孙家合作,又不能完全掌控长孙家,就会呈现出长孙家为了迅速成事而裹挟秦王谋逆。
想着想着,苏宁玦不禁注意了一下脑海中还在运行中的模拟推演。
【安和十七年三月,国泰民安,安和帝为了提高生产力,将原先高句丽的扶余人化作廉价的劳动力建设了大量的建筑物。】
目前大晟朝的疆土是历史最大的一次。
草原无外敌,使得百姓不再有被人劫掠侵扰的危险,高句丽被攻破,土地被吞并。
【安和十七年五月,安和帝发动了对南越的宣战,出兵交趾,宣战理由是当年贵州地区发生叛乱,南越国曾经支持这股叛军,是对大晟朝的挑衅。】
【由于宣战理由充分,在没有遭遇失利前,本次作战将不会出现厌战情绪。】
苏宁玦自己肯定是没有当皇帝的野心了,这种苦差事本来事情就多还容易劳累死,但是她可以通过模拟推演中的信息,来选择自己支持谁,要是父皇不幸驾崩,她不管怎么样,都要自己找一条合适的后路。
秦王和宁王,有长孙家的原因,她肯定不会支持。
晋王呢,胸很大但是平时做事没有主见,而且经常性一根筋走到底,见小利而忘大义,贪慕美色,万一脑袋一热,冲上去送了,那现实生活又不是模拟推演,输了可以重来。
现实里,每个人就一条命。
晋王任性,那就是带着整个集团任性。
苏宁玦想了想,她可不能支持这样一个有严重性格缺陷的君主。
至于汉王,也就是那种矮冬瓜里挑出来一个像话的了。
倘若父皇在位,她肯定一条路走到黑。
其他的人,她是一个都不想支持。
【安和十七年八月,大晟朝攻灭南越国,占据交趾一带,帝国版图再次得到了扩张。】
【由于连年征战,大晟朝内的保守派再次口诛笔伐安和帝。】
【安和十八年三月,安和帝因年岁渐长,染上恶疾,日益憔悴,临终之际,从藩王之中挑选了一位稚子为帝,并且下令在她驾崩之后,陆成安若是离世,必须葬在晟帝陵内,以此来表彰陆成安的功绩。】
【安和十八年四月,安和帝驾崩,秦王以‘姐终妹及’之由发动了政变,由于派系和立场上的不同,陆谦己入京勤王,利用镇边的兵权镇压以秦王为首的保守派系政变以图自保,随后拥立齐王苏颐锦为新帝,告老还乡的陆成安闻讯后哀叹一声,数月后箭伤复发,病逝扬州。】
【安和十八年五月,齐王登基,秦王被软禁在秦王府上,不久,秦王郁郁而终。】
【安和十八年七月,陆谦己因为在交趾作战时,曾不幸染上瘟疫,八月份突感风寒,不治而亡,在经受丧夫之痛又遭遇爱子病逝的秦道秀终日以泪洗面,次年同样溘然长逝。】
【天晟元年一月,天晟帝苏颐锦正式登基,对于旧政,她选择规守良策,同时施以仁政,休养生息,以平多年累战,内部混乱的困局。】
【天晟二年二月,天晟帝苏颐锦无为而治,延续了上一年的政令。】
【天晟三年七月,天晟帝苏颐锦驾崩,传位于泰熙帝五皇女的后人。】
而远在南苑进行追猎的陆成安脑海中忽然响起一个声音。
【模拟结束,进入结算。】
【你的一生辉煌璀璨,功绩斐然,如彗星闪过了大晟朝的王朝本纪,数百年,难出其一。】
【史书太小,已装不下你波澜壮阔的一生。】
【你是本朝唯一一个被抬入文庙和武庙的治世能臣。】
【本次从政之路评分:96分。】
【历史形象:治世能臣、世之名将、国之大器、托孤大贤。】
【历史评价:文可安邦定国,武可气吞山河。】
【历史关联事件:陆公画眉、万民天疏、陆生辩天、内阁重臣、锦衣首辅、钦差大臣、东南海案、托孤重臣、安和开海、一条鞭法、对外海贸、驰援凉州、纵横漠北、燕然勒石、平定蒙古、攻灭高句丽、整改吏治、考成功就、兴修水利、休养生息、轻徭薄赋、仁政待民、帝国双璧、一门双武庙、安和三大征。】
【帝国双璧:指代的是安和帝执政期间涌现的一对战功斐然、功绩过人的父子,父为内阁首辅陆成安、子为冠军侯镇北上将陆谦己。】
【其中陆成安为本朝唯一一个被抬入文庙和武庙的治世能臣,他的治国方针影响了三代人的走向,让大晟朝的国力来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他的对外战争胜率极高,先后平定蒙古、高句丽、南越国的三国之乱,又称安和三大征。】
.....
.....
.....
第132章 门儿清的晋王殿下
文庙和武庙,在古代,是评判一个人能力的基准。
当然,最早的文庙只供奉儒学派系的大儒,是有水分的,明清时期的文庙会更加务实一些,诸葛亮就是在这个时候入了文庙。
而如果说皇帝的能力,是要用庙号的寓意来判断他是否是优秀而合格的皇帝。
那么能进入文庙和武庙的臣子,那都是有实打实的功绩作为重要的参考标准,有了这个参考标准,才能成功进入文庙和武庙。
陆成安这个存档,最初的想法,只不过是尝试变法革新,来为大晟朝找到一个在和平中谋求破局和改变的路子,走的是文治路线。
理想是美好的,现实很骨感。
隐藏在平和的表面下,藏有无法触及的暗雷,他的文治功劳,在这次评分中,算不得主体,其实还是靠军功上位的。
安和三大征,平定了草原统一的蒙古强盛后对于大晟朝的战争威胁、燕然勒石,跑到蒙古王庭的大本营这边,宣扬了自己的功绩。
攻破了不断暗中施手脚做小动作的高句丽还干碎了南越国的小人面孔。
对外战争的三连胜,才是这次评分那么高的原因。
而陆成安这次变法,不能说是完全成功,当然正英帝和汉王都相当支持他对于大晟朝进行的变化和改造,可是朝堂中的保守派可不是那么想的。
不管哪一朝哪一代,变法都是有保守派反对的声音存在。
这些保守派,一方面是利益受损的地主阶级,一方面是想要拉拢其他地主阶级的人进行反抗。
陆成安既不能转化这批人成为变法阵营的人,又很难在不损伤对方利益的情况下,做到双方都能满意的妥协。
他又不是皇帝。
只能和这群保守派的人打太极,没办法压死这帮人。
所以,这就是变法的僵局所在。
张居正的变法,在其在世时,理论上是成功的,他通过【一条鞭法】等改革措施开创了大明朝的中兴,即万历年间天下繁荣、富庶的局面,为嘉靖朝时期日益衰退的大明国力补充了有生力量,延续了几十年的国运。
最终在没有后继人继续维持变法的政策,变法以失败告终,这也是历史的必然性。
因为一个朝代的变法,是建立在这个朝代已经支撑不下去,必须要做出相应的改变,这种改变本来就是未知性且危险的。
而封建社会的最大问题是土地兼并后,百姓举步维艰的情况。
现代社会,看似没有了土地兼并,但实际上是换成了另外一种形式,以财富兼并的状态,让多数人的财富来养活少数人的优越生活。
换而言之,陆成安无论在文治上做出任何改变,想要让百姓们过上安稳的日子,他都不可能做到如【横渠四句】所形容的崇高境界。
这只能是一种美好的、理想化的浪漫主义。
陆成安做到最后,恐怕只能是在自己执政期间,让百姓过上还算过得去的日子,但是,陆成安不能强求其他的权贵阶级,不去享有这样的特权。
每一次模拟推演,陆成安自己都在深思大晟朝这个国家的问题该如何去解决,最终他得出了一个认知。
现在的大晟朝,哪怕是天降猛男,也只能说是打了一剂强心剂。
得天降一大堆猛男,还有皇帝励志革新,要是皇帝的态度不坚决,是个摆子的话,就是有再多的猛男想办法,也是白搭。
花半秒钟就看清事物本质的人和花一辈子都看不清的人,注定是截然不同的命运。
而有的人是花了几秒钟看清了事物的本质,却不想做出任何的变化,放任自流。
陆成安不想管那么多,拉弓上弦。
余光看到了天际掠影下来扑食的猛禽,陆成安在它起势之际,一箭骤发,将其钉板似的再次射杀。
这种移动靶的射杀难度是很高的,尤其是这类猛禽对于危机的感知力极强,能射中不光是要出神入化的箭术,还要有一定的运气成分。
吕琯目光一滞,其实陆成安之前一手箭术,已经是让吕琯收回了对方只是一个书生的第一印象,可他也没想到陆成安的骑射本事可以厉害到这种地步。
这时,远端的几骑飞奔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