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开局刺杀宋徽宗强抢李师师 第1823节
“为了抵御西夏入侵,宋朝大肆修建堡寨。”
“修建堡寨需要大量木材,”
“而番人多觉得山木都有灵,”
“不少番人对大肆砍伐山林都有不满。”
“加上还有一些边吏私自雇人大量砍伐树木,”
“结木为排,贩到内地牟利。”
“前些年便有番人杀伐木匠叛乱。”
“还有一些部落则是因为盐井的问题,”
“很多番人部落都有盐井,”
“但是宋朝盐是管制的。”
“那些部落被迫献出盐井,心中自然不满。”
这也算信仰不同吧,
汉人或许还嘲笑番人愚昧,
树木怎么会有灵。
赵渊想了想,道:“朝廷赋税的问题好解决,”
“如今我大梁免去所有苛捐杂税,只剩商税,”
“百姓负担很轻。”
“修建堡寨是兵事方面,”
“我可以做主停下来。”
“不过盐井的问题涉及朝廷财政,还要朝廷讨论。”
任谅点头道:“朝廷恐怕也不同意把盐井交给番人,”
“西北的戎盐品质也很好,”
“有一些甚至不差于青盐。”
“盐利便是在宋朝也是赋税大头,”
“最多时一年高达四千万贯,”
“往常也在两三千万贯。”
“如今朝廷免了苛捐杂税,”
“这盐利就更重要了。”.
第一千八百二十七章 改革盐法
赵渊瞠目结舌的道:“盐有这般暴利?”
任谅点头道:“朝廷控制盐的售卖,”
“收盐不过每斤几文,”.
“卖给商人却是几十文,”
“百姓又都少不了吃盐,”
“利润自然很大。”
任谅道:“天下食盐不过就是池盐、海盐、井盐、矿盐,”
“宋朝时以池盐和海盐为主,”
“海盐产于东南沿海。”
“如今大梁境内恐怕也只有京东有少量海盐。”
“中原池盐主产地解池,”
“如今也在田虎手里。”
“朝廷可以控制的产盐地很少,”
“西北的盐井也就愈发重要了。”
赵渊点头道:“任公说的是,”
“看来这盐井还真不能放弃。”
“不过我朝免去所有苛捐杂税,”
“应该也足以让这些番人安定下来了。”
任谅道:“鄜延四路的番人现在多以耕种为生,”
“宋朝时便分了土地,”
“免去农税和苛捐杂税,”
“对他们来说还是很有吸引力的。”
“不过熙河路的番人还是以畜牧为主,”
“宋朝以前也很少能向他们收到税,”
“因此对他们来说赋税就无关紧要了。”
赵渊原本以为来西北只是和西夏人作战,
没想到宋朝都已控制陕西这么多年,
还是有这许多问题。
看来移民才是征服的最好办法啊,
让汉人成为所有地方的主流,
番人成为少数部分,
应该也就翻不起什么风浪了。
最好是再让汉人和番人杂居,
以汉人庞大的基数,融合番人。
不过这些事情都得以后慢慢做,
当务之急是打退西夏,
保持稳定。
想要最快的融合番人,
就得解散他们的部落。
不论何时做这个事情,
恐怕都要引起反弹。
只有中原一统,
他才能腾出手来对付不听话的番人。
任谅喝了口茶,
“说了其他五路,”
“就剩永兴军了。”
“永兴军算是情况最好的一路吧,”
“而且前面有鄜延路和环庆路挡着,”
“永兴军也没有经历过战火。”
“加上宋朝重视商业,”
“永兴军的商业很发达。”
“关中平原沃野千里,”
“农业自然也不错。”
“境内又以汉人为主,”
“只要吏治清明,永兴军便不用担心叛乱。”
赵渊点头道:“不瞒任公,”
“朝廷之所以没有动陕西各路官员,”
“只是想保持一个安定的后方,抗击西夏。”
“等打退西夏,到时便会整顿吏治。”
任谅笑道:“这个我自然知道,”
“聪明人也有不少,”
“最近弃官南逃的官员不在少数。”
赵渊却是没关心朝政,道:“朝廷派人来了?”
任谅道:“朝中可用的官员不足,”
“之前大王让下官推荐了一些永兴军的官员,”
“又派了一些刚刚中举的进士来。”
“其实其他路的官员也可以调整,”
“西军兵马多集中在几个将门世家,”
“有一些知府是他们做知州,”
“上马管军,下马管民。”
上一篇:人在柯南,我真不是悍匪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