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开局刺杀宋徽宗强抢李师师 第2315节
“算上孩童,足有两三百人。”
“可真有意思,竟跟俺们做邻居。”公孙胜笑道。
武松低声说:“这边住着一营四川兵,”
“既是看管皇室宗亲,”
“也是盯着咱们这些人。”
“附近好些安置种地的,”
“以前都是贼兵出身,”
“便是一些流民都做过贼。”
公孙胜说道:“只要别惹事,”
“怕四川兵作甚?”
二人行不多远,
便遇到吴加亮。
他们都是自愿退伍种地的,
吴加亮还想做村塾先生,
可安置第一年谁愿送孩子读书啊?
众人在一处田野集合,
那里已经聚了很多农民,
皇室宗亲们也都在场。
周围有几个士兵,
正无聊的走来走去,
眼珠子却是没有松懈。
不多时,来了两个劝农官,
身边还有衙前吏保护。
赵渊攻破东京有些晚,
已经错过了小麦种植时间,
冬天安置分地的百姓,
只能开春之后种别的作物。
玉米当然很合适,
粟米、高粱这些也行。
今年过来学习种植技术的,
很多以前就没耕过地。
也有一些会种地,
但没有种过玉米。
只见一个劝农官挽起裤腿,拄着锄头说,
“做过农夫的,都过来一起松土翻地。”
“不懂干农活的就看着学,”
“看得差不多了也来练练。”
“不懂还不知道学的,”
“今后等着饿死吧!”
吴加亮立即拿起锄头下地,
跟着劝农官翻地松土。
公孙胜和武松则在旁边,
看了一阵便学会,
剩下就是上手练习。
那劝农官还讲解技巧,
用什么姿势握锄头最省力,
就连举锄头的高度都有说明.
第一千六百八十九章 民以食为先
足足用了一个小时来翻土,
见大家似乎都掌握了,
劝农官开始讲怎么种玉米,
“当今官家说,这种地要因时制宜、因地制宜。”
“气候不同,地形不同,”.
“种同样的庄稼方法都不一样。”
“玉米在四川多种于山坡,”
“所以四川那套法子,”
“在这京畿路却是不合用的。”
“种肯定也能种出来,”
“而且伺候得更好,”
“但没那个必要.....”
“今日教给你们的,是官家根据开封地形气候,”
“自创的一套玉米粟米垄沟套种法。”
“四垄粟米套种一垄玉米,”
“这两种都耐旱,”
“干旱薄地也能保产,”
“水肥足够就产量更高.....”
“垄沟套种有啥好处呢?”
“玉米和粟米高矮不同,”
“套种起来都能照着太阳,”
“那什么光合作用你们也听不懂,”
“反正只须知道能够增产便是了。”
“玉米根长得快,能吸收深层养分;”
“粟米根系浅,能吸收浅层养分。”
“这两样种在一起,它们不会抢水抢肥。”
“其实不挖垄沟也行,”
“田产多的可以省些力气。”
“但挖了垄沟,一来不怕倒伏,二来可以保水,”
“三来遇到连日大雨还便于排水。”
“你自认懒汉,不想搞得太累,”
“可以不挖垄沟。”
“伱要是勤快,”
“想多得一些收成,”
“那便跟俺学起垄挖沟。”
“这垄沟还有个好处,”
“便是收玉米时,”
“砍了玉米杆就倒在沟里,”
“可以直接填回去养地。”
“要是怕来年虫多,”
“一把火烧了也成.....”
“今日便讲这么多,”
“什么时候浇水,”
“什么时候给粪,”
“我到了日子都会再过来.....”
听了一阵,大家跟着忙活,
有样学样很快掌握。
公孙胜嘀咕道:“这劝农官是什么品级?”
“讲得倒是清楚明白,”
“还愿意下田干活,”
“跟寻常的鸟官不一样。”
上一篇:人在柯南,我真不是悍匪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