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开局刺杀宋徽宗强抢李师师 第2448节
造反这么容易的吗?.
第一千七百九十八章 先生大才啊
“哈哈哈哈!”
薛粟狂笑不止,
竟生出天下我有的豪气,
对宋徽宗由衷敬佩道,.
“军师料事如神,”
“衢州城果然不堪一击。”
“我若早得军师,”
“恐怕已有半壁江山,”
“都不用再投靠那梁山皇帝了!”
“惭愧,惭愧!”
宋徽宗痛心疾首,
暗骂这群当官的全是酒囊饭袋。
却见一个文官骑马奔来,
正是那通判杨应谚。
他被薛粟的亲兵阻拦,
勒马停下质问道,
“将军是要造新朝的反,”
“还是在造旧朝的反?”
薛粟回答:“自是造旧朝的反。”
杨应谚说道:“那就速速弹压城内乱民与乱兵,”
“将军的兵正在四处烧杀劫掠。”
“衢州已为将军所有,”
“将军就容许乱兵如此糟践?”
“若是杀戮过多,今后大明皇帝追究起来,”
“将军该怎样托词应对?”
“他娘的!”
薛粟被寥寥数语说得清醒,
招呼自己身边的精兵说,
“快随我进城安抚百姓,”
“谁敢劫掠格杀勿论!”
见反贼头子愿意听劝,
杨应谚总算松了口气,
他突然瞥见宋徽宗,皱眉道,
“这位先生有些面熟,”
“不知却是哪里人?”
宋徽宗心头一惊,
故意改变口音,
“俺是淮南人。”
杨应谚摇头:“却不似淮南口音。”
宋徽宗解释道:“在东京蒙荫候缺多年,”
“乡音已说得不好,”
“倒是夹着京畿官话。”
杨应谚仔细打量,
宋徽宗心头发毛。
此时此刻,薛粟已经带兵进城了,
杨应谚低声说:“尊驾好自为之。”
宋徽宗如遭晴天霹雳,
他确信自己被认出来了,忍不住问,
“不知阁下尊姓大名。”
杨应谚回答:“我是衢州通判杨应谚,”
“随童贯去福建剿匪的两浙马步军副总管,”
“正是我一母同胞的亲兄弟杨应诚。”
“原来是皇亲之后,”
“果然忠义得很。”
宋徽宗连忙强调“皇亲”和“忠义”,
生怕对方戳破自己的身份。
杨应谚、杨应诚的亲姑奶奶,
正是宋真宗的嫔妃、宋仁宗的养母章惠皇后!
这关系着实有点远,
朝廷不可能给予太多优待,
杨应诚是靠征讨方腊立功升迁的,
而杨应谚则是正经的进士出身。
宋徽宗跟着杨应谚进城,
一路低头前行,
生怕被别的官员认出。
杨应谚也权当不认识他,
甚至故意不跟他交流,
这好歹让宋徽宗放下心来。
城内混乱持续了大半天,
薛粟陆续杀了上百人,
总算是渐渐恢复秩序。
薛粟把幸存官员都召集起来,
还把宋徽宗也叫来开会,
除了杨应谚之外,
还真没有人再认出狗皇帝——即便不乏进士官员,
曾经远远见过宋徽宗几次。
薛粟此人山贼出身,
骤然面对一群大官,
居然有点自惭形秽,
更害怕镇不住他们,
当即对宋徽宗说,
“敢问军师,下一步该如何打算?”
“咳咳咳!”
宋徽宗用袖子捂脸咳嗽,哑着嗓子说,
“半路偶感风寒,”
“头晕目眩难以谋事,”
“杨通判才是真正的大贤,”
“今后诸事皆可请教于他。”
杨应谚也不废话,
“衢州还有常山、开化、江山三县,州城失陷,”
“三县容易生乱,”
“当速速派人安抚。”
“一者声明官吏不变,令他们坚守本职;”
“二者免去逋赋杂税,安定农夫之心。”
“将军可自领衢州太守,”
“等待新朝派人过来招安。”
薛粟的野心不大,
上一篇:人在柯南,我真不是悍匪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