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同人小说 > 水浒:开局刺杀宋徽宗强抢李师师

水浒:开局刺杀宋徽宗强抢李师师 第2990节

  “大明的国王叫皇帝,是桃花石的众王之王.....”

  “我途经印度的时候,那里有一个强大国家叫朱罗。”

  “又经过三十天的航程,到达一个叫吴哥的大国。”

  “沿途还有一些小国,最终在大明的广州靠岸,并与大明国的官员接触。”

  “广州是一个不亚于内沙布尔和巴格达的城市,我正好遇到一场婚礼。”

  “为新娘抬送嫁妆的奴仆,竟然全部穿着丝绸衣服,这简直让人难以置信.....”

  “带我去觐见皇帝的大明官员叫蹇,他是一个非常健谈的学者,他甚至知道帝国的死敌罗马。”

  “根据他提供的信息几十年前的罗马凯撒,曾经派人到大明请求援兵.....”

  “大明不信我们的教,也不信拜火教,而是信奉天空之神,那是他们的至高神灵。”

  “包括大明在内,每一个桃花石之地的国王,都自称是天空之神的儿子。”

  “于是他们就能得到臣民的顺服,甚至不会发生叛乱,因为叛乱会惹来天空之神的怒火.....”

  “大明有很多海港城市,每座城市都有几十万人居住。”

  “但大明的王城不在海边,他们挖了很长的运河,可以从海上沿着运河直达王都。”

  “听说,大明与塞尔柱一样幅员辽阔,但运河可以通往每一座城市。”

  “因此他们的造船业很发达,皇帝可以派兵坐船到帝国的任何乡村.....”

  “如果谁想跟大明开战,我不建议进行水战,因为那注定会失败。”

  “这里有很多学者,大明国的官员,全都从学者当中选派。”

  “他们有一种考试,皇帝会亲自提出问题,学者在纸上写出答案。”

  “每过三年,就有一批最优秀的学者,通过考试被选拔为官员。”

  “被选中的学者,无不拥有渊博的学识,而且拥有最高尚的品德。”

  “他们忠诚于皇帝,同时又善待人民。”

  “所以这里的人都很富裕,而且非常幸福,具有美德的官员不会征收重税.....”

  “皇帝在全国的每一个城镇,都建有学校,以培养更多的学者。”

  “这里的每个小孩,都能去学校里读书,所以大明国永远不缺学者。”

  “而大明帝国的富庶,让皇帝有足够的钱财,在每一个城镇建立学校.....”

  “蹇告诉我,不仅皇帝愿意建学校,富裕的贵族、商人和学者,也会无私的拿出钱财办学。”

  “皇帝在城镇建学校,富人在乡村建学校,这里的学校无处不在,就连街边的小贩也识字。”

  “因此这里有大量的书籍,我还没有进城,就在城外看到贩卖书籍、纸笔的店铺。”

  “听说大明的王子,是全国学识最渊博的学者。”

  “他的才华被万民敬仰,他的诗歌被广为传颂,无数伟大聪慧高尚的学者围绕在他身边。”

  “这位聪明渊博的皇帝,曾经统率三十万大军,在北方击败同样数量的蛮族。”

  “那些蛮族骁勇善战,甚至覆灭了与大明同样强大的桃花石辽国,并且建立了一个叫金国的国家。”

  “金国的蛮族军队,还入侵占领了大明的国土,但他们终究无法战胜伟大的王子。”

  “那是一场六十万的大战,皇帝率领他最英勇忠诚的军队,亲自披挂铠甲骑马冲锋。”

  “他从正面击溃了敌人,并取得决定性胜利。”

  “金国的蛮族被迫求和,割让土地,献上财货,并请求王子不要再追杀.....”

  “由于大明拥有无数的学者,因此他们崇尚优雅,就连最穷困的人也是这样。”

  “他们用两根细长的木棍吃东西,无论任何食物,都只用名为筷子的木棍送进嘴里,中途绝对不会用手去触碰。”

  “他们的筷子做得很精美,听蹇所说,有用金银和象牙做的筷子.....”

  “这里还有一种很大的车,专门用来运货。”

  “它需要五十头骡子拉拽,再多的货物也能一次拉走.....”.

第三千两百八十八章 国内国外的机械

  “大明的王城周围全是运河,每条河里都有密密麻麻的商船。”

  “就连船工也穿着丝绸,码头苦力也每天吃肉.....”

  ……

  城郊.

  甲胄实验场的工匠,还在捶打试制棉甲,新式四轮厢车已经搞出来。

  以前没有急着搞,是战争需要的厢车太多,主要用民夫和辅兵来推拉。

  而今已开国五年,赵渊刻意搜罗繁衍骡子。

  大量骡子加上四轮厢车,能够有效减少民夫征发数量,而且还能提高后勤运输速度——当然,崎岖狭窄的路段,还是得依靠民夫和骡马。

  至于为啥选择骡子,这玩意儿比马更易饲养,又比驴子更温顺听话。

  “这种能转向的四轮车,造价比寻常四轮车贵得多.....”

  “能节省民夫,能加快运输,造价再高也值得。”

  赵渊让车夫进行试驾,效果让他非常满意。

  中国自古就有四轮马车的,但一直缺乏转向系统,因为.....没有实际需求。

  像那种用来拉货的大型太平车,如果超过了一定的载重,就需要四个轮子支撑。

  一是为了减轻拉车牲畜的负担,二是害怕车轮和车辕承受不住。

  但拉运几吨货物,速度肯定很慢,不需要特制转向系统,也能把方向给转过去。

  至于车辆减震系统,自古亦有之。

  一种叫“伏兔”,也叫“车屐”。

  它位于底盘和车轴之间,起到类似汽车板簧的作用,不但可以减震,而且能够稳定车轴。

  另一种叫“当兔”,是连接车辕与车轴的部件,同样具有稳定和减震效果,而且能有效防止车辕磨损断裂。

  当然,肯定比不上弹簧,更比不上真正的板簧。

  欧洲跟古代中国一样,很早就有四轮马车,由于成本太高、需求不大,一直都没有流行起来——直至胡斯战争!

  胡斯军用四轮马车作为战车,再将这些战车组成车阵,车阵前方挖掘壕沟。

  每辆战车配有大概20个士兵,由弩兵、戟兵、刀盾兵、连枷兵和火枪兵组成。

  结成车阵之后,用炮火激怒敌人来攻,再用弓弩、火枪射击,依靠车阵进行防御。

  把敌人搞得虚弱疲惫、阵型混乱之后,骑兵和步兵再冲出车阵进行收割。

  跟中国的车阵战术大同小异。

  只不过,中国的战车用人来推,而胡斯战车用马来拉。

  四轮转向马车的作用,除了后勤运输优势之外,便是在结阵时可以快速小范围转向。

  现在,赵渊搞出了晚明战车和胡斯战车的集合体!

  被张居正罢官的魏学增,在做兵部尚书的时候,亲自着手改进了偏厢车,这种战车配备可谓丧心病狂。

  它不用铁链来连接厢车而是在木架上竖起长枪。

  这种木架可以拆卸,插十二把长枪,放在战车空隙间做拒马。

  每台战车配二十五名士兵,车载两台弗朗机炮直接在战车里发射.

第三千两百八十九章 新兵器演示

  地面又有雷飞炮,是类似虎蹲炮的小炮。

  又有火枪手六人,全部装备快速火枪。

  另外还有装备传统兵器的士卒。

  堪称移动堡垒,缺点是过于笨重,

  无法跨区域超远距离作战.

  “都搞上,演练一下!”

  一共只做了两架四轮战车,随着赵渊一声令下,士卒们把沙袋往车上搬,同时还把各类军械放上去。

  沙袋模仿辎重,行军时换成粮袋。

  四只骡子拉一辆车,车夫挥鞭启动,士卒紧随其后。

  他们模仿行军状态,场地里还有水坑和小坡。

  一旦四轮战车难以跨越,士兵们就过来帮忙推。

  “数里外发现敌军,结阵!”

  车夫得令,连忙驱使骡子转向,两架战车相距四五米停下。

  车夫先是固定车轮,接着解开车辕,把那些骡子牵走,拉回车阵中进行躲避。

  伙兵则抬着铁链下车,赵渊没有用拒马,依旧使用铁链。

  但两车之间,挂四道铁链相连,即方便己方士兵取下,又让敌人难以全部弄开。

  挂完铁链,伙兵又去撒铁蒺藜。

  而战兵同样在行动,他们刚才“行军”时,盔甲全放在车上。

  现在互相帮忙穿戴盔甲,继而拿起各式武器。

  被固定好的四轮马车非常平稳,士兵们直接在车上战斗。

  车厢两侧的挡板,化身为防箭工事,还专门留下了射击孔。

首节 上一节 2990/3334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人在柯南,我真不是悍匪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