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开局刺杀宋徽宗强抢李师师 第3130节
李仁忠揣测说:“会不会是挑拨离间?”
李察哥已经猜中耶律大石的心思:“哪有什么挑拨离间?”
“明国军力强盛,把金国都灭了,耶律大石也害怕。”
“我虽然没读过几本书,却也晓得唇亡齿寒的道理。”
李仁忠也想明白了:“我大夏若是灭亡,耶律大石就要直面明国。”
“所以,耶律大石千方百计要保住我大夏。”
李乾顺点头道:“必然如此。”.
李仁忠说:“陛下,我国可以继续向明国称臣。”
“但也要跟辽国(西辽)搞好关系,善待从辽国来的商贾。”
“今后若是明国发兵来攻,当立即向辽国请求援兵,耶律大石肯定会出兵来救。”
“是否也要跟辽国约为父子?”
李乾顺已经不在乎做儿皇帝。
李仁忠摇头:“不必。一国不事二主,不能给大明发兵的借口。”
“耶律大石既然尊朱皇帝为兄长,我大夏与辽国约为叔侄即可。”
“请陛下尽快准备国礼,还当与耶律大石联姻,把一位公主嫁给他。”
李乾顺表示同意。
这种事情,对西夏来说太熟悉了。
辽国变成西辽,宋国变成明国,还是以前的三国关系啊。
大明跟西辽是兄弟,西夏老老实实做儿子、侄子。
一旦爸爸打过来,就去找叔叔帮忙,狠狠教训那不孝之父。
又商量一番,李仁忠和李察哥告退。
很快,李乾顺背着李察哥,把李仁忠给叫回来,问道:“火器造得如何了?”
李仁忠说:“已经造出六门火炮、一百余支火铳。”
“你安排一个时间,朕要去检阅火器。”李乾顺说道。
数日之后,李乾顺来到火器试验场。
李仁忠指着火炮介绍说:“六门火炮,分为三种。”
“铸铁炮容易炸膛,必须加上几圈铁箍。锻铁炮打造太慢。”
“铜炮又造价太贵,而且没那么多铜料。”
火炮,真不复杂。
金国是因为内斗太严重了,根本没有时间发展。
即便如此,在金国覆灭之前,也在悄悄研发火器。
西夏研发火器的时间更早,因为被这玩意儿打痛了。
至今,西夏已经研发九年。
虽然火药还没达到最佳配比,而且不知道把火药颗粒化,但火炮类型却已造出好几种。
“轰!”
一声巨响,炮弹飞出。
可惜,炮弹的落点随机,距离靶子数十米远。
李仁忠说道:“陛下,臣一直在训练炮手,相比以前越打越准了。”
李乾顺夸赞道:“濮王劳苦功高。”
试完火炮,又试火枪。
一百多支火绳枪,噼里啪啦齐射,击发率和命中率都不错。
但这只是演练。
没有颗粒化的黑火药,填得太紧或太松都会影响射程,甚至有可能无法正常击发。
如果上了战场,火枪手肯定紧张,很难达到平时操练的水平.
第三千五百四十二章 西夏也要造炮
为了保证击发率,使用粉末火药的火枪兵,一般会把火药塞得半满。
但这又会影响火枪的射程和威力。
火炮,同样如此。
李乾顺问道:“一年能造多少火铳?”
李仁忠说:“这要看工匠的多寡和技艺。”
“以现有的工匠,一年能造百余支火铳。”
“朕再给你拨一百工匠,尽快打造出三千支火铳!”李乾顺说道。
李乾顺想要搞出一支火枪队,可不仅仅是为了对付大明,也是为了压制越来越嚣张的李察哥.
编练三千人的火枪队,对大明而言不算啥,但放在西夏却是颇为吃力。
而且,西夏还在铸炮。
李乾顺又问:“传言明国有一种火铳,没有火绳也能发射?”
李仁忠说道:“应该是用燧石击发。”
“但臣让工匠做了好几把,时灵时不灵。”
“十次扣动机簧,顶多能击发三四次,怎样改进都无法提高。”
“那就先造带火绳的。”李乾顺说。
视察完火器回宫,一個太监迎上来耳语,李乾顺的好心情瞬间消失。
却是李察哥强拆民房,扩建自己的晋王府。
如今的晋王府已经扩建过一次,而且有些装饰品严重违制。
现在居然不加收敛,还要进行第二次扩建,这让李乾顺感到严重不安。
李乾顺对随侍太监说:“减少宫中用度。朕和后妃、皇子、皇女今年的冬衣,通通都只缝制一套。”
“日常的菜肴和美酒,也都再消减两成。这件事不要外传,悄悄的做就行。”
“陛下太委屈自己了!”太监抹眼泪说。
李乾顺确实委屈啊。
他三岁继位,母党专权,梁太后把西夏搞得一塌糊涂。
幸好惹怒了辽国,派使者来把梁太后毒死,李乾顺才终于能够亲政,并且迎娶辽国公主做后盾。
但辽国覆灭,他的皇后和儿子,莫名其妙相继病死,李察哥手握兵权欺凌皇帝。
现在更是内忧外患。
国内他害怕李察哥造反,国外他害怕大明杀来。
如今只能省吃俭用,从牙缝里省出点钱,赶紧打造火器保命。
或许还是打不赢大明,但能压住李察哥即可,否则他晚上都睡不着觉。
.....
大明周边邦国,没一个省心的。
高昌投降西辽的消息,还未传至洛阳,高丽政变反而先来了。
郑知常被紧急招进宫中觐见,他这个出身平壤大族的高丽人,现在是大明辽宁省平壤府箕子县人氏。
而且,担任鸿胪寺右寺丞(从六品)。
“臣郑知常,拜见陛下!”郑知常端正作揖道。
“过来坐。”
赵渊招手说:“安山金氏是什么来头?”
郑知常小心翼翼坐下,回答说:“数十年前,安山金氏是高丽第一大族。“
“因长期以外戚身份把持朝政,被视为权奸而扫除。”
“虽然家族从此衰落,但在安山还是根基深厚。”
“这是平壤总兵发来的急报,”
赵渊把情报递给太监,
“高丽国丈任元厚,与权臣金富轼争权.....对了,这金富轼又是哪里的金氏?”
郑知常回答:“金富轼出自庆州金氏,跟安山金氏并无干系。”
赵渊非常疑惑:“怎都说他们是开京贵族?”
郑知常解释说:“开京派与西京派,根基并非都在两京。”
“开京派来自高丽的南方,他们支持定都开州。”
“西京派来自高丽北方,他们支持定都平壤。”
“两京之争,其实就是南北之争。”
“另外,开京贵族虽然根基不在开州,但他们早已分出族人在开州扎根。”
“你先看这份急报吧,反正我是已经看晕了。”赵渊让太监把情报递过去。
郑知常接过来仔细阅读,随即笑道:“恭喜陛下,高丽大乱矣。”
赵渊问道:“高丽国主不是被救出来了吗?”
上一篇:人在柯南,我真不是悍匪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