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同人小说 > 水浒:开局刺杀宋徽宗强抢李师师

水浒:开局刺杀宋徽宗强抢李师师 第3164节

  “仗着其手中权势,直接削官禁书,不是小人是什么?”

  刘延年懒得跟这小辈争辩,他对御史说:“龙昌期之学,非议圣贤周公,不可流传于世。”

  李纯说道:“议论周公之文章,已尽皆删除。”

  当年发生这事的时候,王安石还没开始变法,他的新学还没成形,因此刘敞是江西第一大儒。

  江西第一大儒,干掉四川第一大儒,而且将其学问彻底禁绝,这是能够大书特书的“功绩”。

  至少,刘氏子弟非常清楚发生了什么事。

  刘延年说道:“只是删掉非议周公的文章就行了?龙昌期还说六经无皇道!”

  这位御史比较年轻,此刻都已经听傻了。

  龙昌期的路子好野啊!

  周公是华夏文明的人文始祖,非议周公就是非议华夏文明,等于直接掘了儒家的根子。

  而“六经无皇道”,也属于大逆不道之言。

  宋初之时,大儒把皇、帝、王、霸作为划分先秦历史的标志。

  皇道代表道,帝道代表德,王道代表功,霸道代表力。

  邵雍说这四道是《易经》的本体,是儒家诸经的根本。

  而龙昌期说“六经无皇道”,即儒家没有“以道治国”的内容,只有以德治国、以功治国、以力治国。

  就差没有直接说儒家无道了!

  他的学术思想被禁绝,还真不怎么冤枉。

  这种大事,一個小小的御史,根本不敢擅自做主。御史说道:“两位如今住在何处,且留下各自地址。”

  两人把客栈地址报上,御史带着那箱著作进入东华门。

  一直把图书送到垂拱殿,赵渊仔细询问情况,无比好奇的打开箱子。

  里面的著作有:

  《论语注》、《尚书注》、《诗注》、《礼注》、《礼论》、《政注》、《泣歧书》、《道德经注》、《阴符经注》、《八卦图精义》、《河图》、《帝王心鉴》、《炤心宝鉴》、《三教圆通论》、《春秋正论》、《春秋复道论》、《天保正名论》、《周易祥符注》、《入神绝笔书》……

  赵渊拿起《帝王心鉴》翻开,居然看得津津有味,有点混同儒法、杂以百家的味道。

  再翻看《论语注》,非常有水平。

  再看《尚书注》,我操,观点这么激进的吗?

  赵渊甚至怀疑是穿越者写的。

  赵渊没有全部看完,而是随手翻页,翻到哪里就看哪里。

  基本可以确定,龙昌期是个不拘世俗传统的真正大儒。他的学术思想非常“现代”,跟赵渊的思维高度契合.

第三千六百章 注解经书

  其注解的经书,在离经叛道的同时,又往往注解得非常合理。

  再看龙昌期的《阴符经注》、《八卦图精义》、《河图》等书,赵渊发现这人还是一个数学家啊。

  可惜,已经死了几十年。

  可惜,在另一个时空,龙昌期的著作全部遗失了。

  这位老先生,当年发表那么多离谱言论,依旧能征服许多大儒,可想而知他的学术水平之高。

  赵渊提笔写下手诏:“解禁龙昌期所有图书。召见李纯、刘延年二人。”.

  解禁并非鼓励传播,毕竟有些思想太过激进,不符合古代朝廷的政治正确。

  这些学问能否形成学派,需要龙昌期的徒孙们自己努力。

  皇帝行人骑马出东华门,分别给客栈里的李纯和刘延年传诏,二人喜滋滋整理衣冠迈步出门。

  至于那些图书,却是运到了礼部。

  由礼部出面,组织人手誊抄副本,全部收藏在皇家图书馆。

  胡安国接到任务一脸懵逼,好奇拿起《春秋正论》。

  他自己是研究《春秋》的专家,自然要先读这一本。

  读着读着,胡安国放下书本惊叹:“此人颇多奇谈怪论,却又句句旁征博引,那些怪论都是有根底的……这般奇人异士,可惜无缘一见。”

  胡安国没有继续往下看,而是又翻回第一页。

  他一边看书,一边体会,还跟自己对《春秋》的理解做对照。

  启发极大,胡安国甚至想重写自己那部《春秋传》。

  礼部右侍郎谢良佐,却是翻开《周易祥符注》,读了两页就舍不得放下。

  这本是龙昌期的晚年大成之作。

  怎么说呢?

  四川的易学研究水平震惊二程,而龙昌期又是四川易学的泰山北斗。

  龙昌期当年的易学,可以说冠绝天下。

  礼部官员们,全都不做事儿了,各自拿起一本龙昌期遗作读起来。

  ……

  刘延年来到偏厅等候,没过多久,李纯也来了。

  紧接着,又来一个中年士人,大约三四十岁的样子。

  刘延年完全无视李纯,却对这中年人作揖:“在下清江刘延年,敢问阁下尊姓大名。”

  中年士人回礼道:“永嘉丁志夫。有礼了。”

  “久仰,久仰。”刘延年说着客套话。

  永嘉学派还未崛起,刘延年根本没听说过。

  而眼前这个丁志夫,正是永嘉学派二号祖师丁昌期之子。

  南宋时期的永嘉学派,核心思想如下:

  第一,抗金主战。

  不管是做文官,还是习武投军,大量永嘉学派弟子亲自参与战争。

  第二,重视史学。

  主张以历史为鉴,总结国家兴亡的道理。

  第三,重视实学。

  主张学以致用,强调工商业的作用,提倡工农商业并举。

  刘延年打听道:“请问阁下是遵孟,还是遵荀呢?”

  丁志夫反问:“为何不能孟荀并尊?”

  两人明显尿不进一个壶里,刘延年说遵守的遵,而丁志夫说尊敬的尊。

  他们还想辩论,突然来了大量官员。

  趁着三派学者进京,赵渊要召开经筵大会!

  人们陆陆续续来到正殿,赵渊高居主位,其余分列两排坐下。

  礼拜之后,赵渊问道:“哪位是刘敞之侄?”

  刘延年出列作揖:“臣刘延年,拜见陛下!”

  刘延年是有大明官身的,只不过主动辞职了而已,勉强可以在皇帝面前自称“臣”。

  赵渊又问:“谁是龙昌期再传弟子?”

  李纯跟着出列:“小民李纯,拜见陛下!”

  赵渊再问:“谁是丁昌期之子?”

  丁志夫出列:“臣丁志夫,拜见陛下。”

  丁志夫这个“臣”就有点勉强了,他在前宋有官身,却并未在大明出仕。

  赵渊说道:“性善性恶,今天就不要辩了。”

  “辨到明天早晨,也根本辨不明白,而且总是胡搅蛮缠。”

  “就从礼说起吧,百官不要参与,听他们三個辩论。”

  刘延年在洛阳城里辨礼,此刻却要辨性:“礼出于性。若不辨性,无从辨礼。”

  赵渊眼睛半眯,笑容十分灿烂,似乎心情很好。

  但那些阁部大臣,却晓得皇帝生气了。

  来自温州的永嘉学派,跟清江刘氏天然对立。

  前者工农商并举,后者却要重农抑商。

  丁志夫当即反驳:“礼怎么可能出于性?”

  “礼是用来遏制天性的!”

  “然也!”李纯附和道。

  一个是丁昌期的儿子,一个是龙昌期的徒孙,两人合起来朝着刘延年开怼.

第三千六百零一章 辩经

  刘延年亦非等闲之辈,当即反驳道:“如果说礼出于伪,那么没有创造礼,难道世间就没有孝悌吗?”

  “如果没有创造礼,难道世间就没有慈悲吗?”

  “是故,礼始于天,而成于人,此天人合一也。”

  孝敬长辈,爱护晚辈,这些就算没谁来约定,也是天然存在的礼。

首节 上一节 3164/3334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人在柯南,我真不是悍匪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