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同人小说 > 水浒:开局刺杀宋徽宗强抢李师师

水浒:开局刺杀宋徽宗强抢李师师 第3200节

  闻焕章好笑道:“你这是跟鱼虾分餐就食呢?这些果脯还没吃完,水里的鱼饵就已吃光了。”

  “愿者上钩。”李清照说。

  此时已是初夏,儿女们没耐心钓鱼,闹着要去湖里游泳。

  闻焕章派侍卫挑选水浅的地方,一大堆会游泳的侍卫太监看着。

  儿子们直接跳进去嬉戏。

  女儿们则要矜持些,只在岸边泡脚玩耍。

  再过几日,这里的书院就要开课了,孩子们可以认识许多新同学。

  赵渊也想把自己年龄尚幼的儿女扔过来,这里的童年可比皇宫里有趣得多。

  深湖里的鱼不好钓,闻焕章见孩子们玩得热闹,于是脱掉衣服只穿短裤,直接从湖中心扎猛子下去。

  “保护相国!”

  侍卫和太监们惊慌呼喊。

  闻焕章重新冒出水面,哈哈大笑道:“湖水很凉快,我教孩子们游泳去了!”

  闻焕章躺在湖面闭眼仰泳,阳光照下来温度刚好,那感觉说不出的惬意自在。

  宰相的位子,谁爱坐谁坐去。

  ……

  去年的麦子大丰收,今年就来持续性旱灾,老天爷果真是冷酷无情。

  除汉中以外的整个陕西,大半个山西,小半个河南,今年的旱情都比较严重。

  好在是王朝初年,政府效率较高。

  这些省份还未出现饥荒,甚至本地常平仓还有存货,朝廷就下令从南方调运粮食。

  一车车,一船船,无数稻谷和玉米北运。

  而且搬运入仓之时,还故意摔翻几袋。

  刚好拴麻袋的绳子没系牢,粮食撒了一地,小道消息迅速传播。

  想要囤积居奇的粮商们,见此情形只能作罢.

第三千六百六十一章 西夏大旱

  闻焕章住进辋川谷的时候,陕西军情舟车疾驰飞报京师。

  张广道不敢怠慢,没有走通政院和内阁,直接带着紧急军情求见皇帝。

  “什么事情?”赵渊问道。

  张广道递上军情文书说:“西夏大旱!”

  赵渊笑道:“陕西旱得那么严重,西夏大旱再正常不过。”

  太监转呈公文时,张广道说:“西夏可能出现了饥荒。”

  “延、庆、麟、府等多地边将,皆报有西夏饥民越境乞食,成群结队翻山越岭到我国境内讨饭吃。”.

  “沿途山岭的草根树皮,都成了那些饥民的食物。”

  “收下安置!”赵渊接过公文打开。

  张广道说:“李彦仙已跟陕西布政司商议,命令边境文武官员,妥善安置那些饥民。”

  “尤其是拖家带口的,立即给粮并落户分田,边地人口很快就能充实起来。”

  各地总兵,两年前调换了一次,防止长期镇守出现问题。

  现在是李彦仙统管陕西防务,吴玠分管从延安到麟府那一大片——麟府地区后世被山陕分治,但为了便于防备西夏,大明将其全部划归陕西。

  张广道又说:“西夏的夏州节度使萧合达,派人混进饥民当中,将其幼子送到米脂寨。”

  “还附带一封密信,说只能陛下拆阅,陕西文武官员都不敢拆。”

  赵渊已经看到那封密信,就夹在陕西军情文书里。

  萧合达本来是辽国将领,护送耶律南仙到西夏联姻。

  这厮遭到西夏武将排挤,一直是李乾顺在护着,用他来制衡李察哥。

  像这样制衡李察哥的将领,李乾顺任用了好几个,但有些已被李察哥暗中拉拢过去。

  大明刚刚建国时,萧合达已经跳过半次反。

  当时他不顾西夏朝廷命令,为了保存实力主动后撤。

  西夏君臣怕他直接投明,一直不敢拿他怎样,随着李察哥恢复实力,李乾顺甚至故意纵容此人。

  不过嘛,肯定也要防一手,萧合达的几個儿子,全都被招去西夏国都做人质。

  赵渊拆开密信阅读:

  “大明皇帝陛下安康。我本辽国送亲将领,今母国已并入大明疆土,公主及其子嗣离奇而死,臣孤居西夏备受排挤……”

  “西夏左厢神勇军司,已被李察哥亲信所掌。”

  “此人在我驻地之侧,直令我如芒在背。”

  “去年还寻个由头挑事,调走我麾下一员猛将……”

  这封密信的内容,大致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诉说自己的处境有多难,军权一直被李察哥蚕食,再持续几年就快成光杆司令了。

  第二,表示自己愿意投靠大明,他的其他儿子都在首都做人质。

  但这几年又有了个私生子,已经养到五岁大,只身边几个亲信知晓。

  现在把私生子送到大明,请求赵渊妥善照料。

  第三,详细透露横山以西的西夏军事情况,说他失去了对银州的控制权。

  他的军队被李察哥亲信堵在夏州,现在已经不跟大明国土接壤。

  另外,西夏规模最大的夏州冶铁场,也被李察哥的亲信夺走。

  第四,还详细阐述西夏国的内政问题。

  李乾顺一直在推行汉化,并且“重文轻武”,说白了就是想中央集权。

  三十年前,任用汉官薛元礼,在西夏设立国学(类似国子监),选皇亲贵族子弟300人传授汉家学问。

  二十年前,改革官员任用制度。对那些擅长汉学的士人,给予等同于宗亲勋贵世家的任用待遇。

  李乾顺还多次放出信息试探,打算在西夏设立科举制度。

  由于宗亲、贵族、世家反对者太多,科举之事只能作罢。

  但是,因擅长汉学而被提拔的官员,数量已经变得越来越多。

  偏偏他们又被权贵打压,卡在中低层职位升不上去,只有极个别能够晋升高位。

  西夏的统治阶层,正在日趋呈现分化状态。

  宗亲、权贵、世家看不惯寒门官员,并且感觉自己受到了威胁。

  连带着对国主李乾顺也极为不满,尤其是那些有兵权的,纷纷倒向李察哥那边。

  而寒门官员不论政绩有多么卓著,除了少数幸运儿,大部分都仕途无望。

  他们满腹怨气,有人选择摆烂,有人疯狂贪污,还有人投靠贵族宗室。

  这导致西夏的政令不通,很多时候,中低级官员故意阳奉阴违.

第三千六百六十二章 内忧外患

  此次的西夏大饥荒,除了旱情之外,也有着人为因素。

  “西夏这是处在变革期啊!”

  赵渊愈发体会到李乾顺的难处。

  这位西夏国主,内忧外患一大堆,已经不敢再轻举妄动了。

  他要是敢强行搞科举制度,又或者多提拔几个寒门官员入朝参政,恐怕就有大量宗室、贵族、世家支持李察哥造反!

  但推行汉学已三十年,提拔汉学官员已二十年,大量寒门官员卡在中低层职位,已然成为一股新兴的政治力量。

  李乾顺想改走以前的老路,也是不可能的事情。

  西夏想要快速完成中央集权的蜕变,必须具备三个前提:.

  第一,没有外部威胁,比如大明直接崩溃。

  第二,李察哥必须死,皇帝趁机收回军权。

  第三,来一场军事贵族叛乱,皇帝派兵成功将其镇压。

  如果无法满足这些前提,就只能慢慢拖时间。

  等那些寒门官员势力继续壮大,掌控国家的更多权力和资源,然后以绝对优势压倒军事贵族。

  萧合达在密信当中说,如果大明出兵西夏,很多西夏官员都愿投靠大明。

  因为,他们在西夏前途无望!

  赵渊把内阁、通政院、枢密院官员叫来,让众人传阅这一封密信。

  “恭喜陛下,西夏定矣。”

  “西夏国内,君臣失和、上下离心。只要打几场胜仗,望风归附者不知凡几。”

  “……”

  面对一声声马屁,赵渊还能保持清醒:“这些西夏中低层文官,对于战事没有什么帮助。”

  “他们的实力太过弱小,哪里能跟带兵武将斗?”

  “不过嘛,夺取疆土之后,治理西北用得上他们。”

  “主要还是那个萧合达,他虽然被蚕食兵权,但还控制着大半个夏州。”

首节 上一节 3200/3334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人在柯南,我真不是悍匪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