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同人小说 > 水浒:开局刺杀宋徽宗强抢李师师

水浒:开局刺杀宋徽宗强抢李师师 第3203节

  “此次出海,多艘战舰因暴风雨而损坏。”

  “其中一艘受损严重,短时间内难以修补,贱卖给了一个印度商贾,并购买印度海船进行补充。”

  听完工作报告,文武百官皆露出惊讶表情。

  保守估计的纯利润,竟然超过100万两白银,而且还不计算各国的回礼,不计算书籍、马种、学者、佛宝、奴隶之类。

  这可是纯利润啊!

  赵渊问道:“建造船只的成本,没有计算进去吧?”

  程瑀回答:“没有计算造船成本,只计算了航行时修船费用。”

  “来回途中,几乎每条船都有大修,这修缮船只也用了一大笔钱。”.

第三千六百六十六章 抚恤金

  赵渊下令道:

  “所有死者,重重抚恤。”.

  “残疾的那个水手,着令当地官府,每个月发给一笔钱粮,按户籍所在地一等吏员的俸禄标准给。”

  “连续发放二十年,期间不许拖延,否则从重惩罚。”

  “不一次性给完,是怕他残疾了被人惦记。”

  “因病滞留诸国之人,在接回国之前,其家属可以照常领取其俸禄。”

  “如果证实此人在国外病死,则另外再发抚恤金。”

  “吏部与兵部,你们根据使节团的报功文书,商讨全体出使成员的赏赐,报一份赏赐名单交给朕审阅。”

  陈东和张广道出列:“遵旨!”

  赵渊问道:“谁愿去锡兰做总督?”

  “四品以上官员可以毛遂自荐,只要去了便立即升官,几年之后就可回国述职。”

  全场沉默。

  锡兰还是太远,佛经里的狮子国啊。

  程瑀出列对大臣们说:“我们占领的那个锡兰港口,常年气温跟洛阳的初夏差不多。“

  “偶尔虽有炎热天气,但也不会比洛阳的盛夏热太多。“

  “那里没有四季之分,只有旱季和雨季。“

  “旱季清爽宜人,雨季稍显潮湿。“

  “岛民懂得兴修水利,擅长农耕,物产丰富。“

  “那里皆信奉佛教。”

  四季如洛阳之初夏?

  岛民懂得农耕还物产丰富?

  而且信的是佛教?

  这不是发配荒岛啊,这是去带薪度假的!

  众人还在思考信息的真假,已有一个官员站出来:“臣愿出海做锡兰总督!”

  却是程瑀的族弟程克俊,他知道兄长不会说假话,于是抢在第一个出面自荐。

  而且,这家伙去年升为从四品,刚好满足出海做总督的条件,升官时的收益可以达到最大化。

  赵渊点头微笑:“好,就你了。”

  眼见总督人选已经确定,好多四品官员懊悔不已,自己咋就不知道快点去抢呢?

  程瑀看到自己的族弟担任总督,微笑着继续发言:“陛下,大明开国以来,销毁了许多庙观。“

  “有的时候,诸多高僧挤在一座寺庙当中,可以派遣三十名高僧前往锡兰传播佛法。”

  “哦?那里的佛教是什么情况?”赵渊问道。

  程瑀详细说道:“数十年前,锡兰脱离朱罗国独立时,全岛的清净比丘只剩不足十人,而且佛门经卷也多被婆罗门销毁。“

  “前两代国王为了大兴佛法,从蒲甘(缅甸)请去高僧和佛经。“

  “如今锡兰的知名高僧,大部分都是蒲甘人,他们信的是南传上部佛教。”

  清净比丘,就是能穿袈裟、守戒律、护佛法的僧人。

  斯里兰卡虽然佛教徒众多,但在朱罗王朝统治期间,和尚们纷纷转投婆罗门教。“

  “还能保持严守戒律的僧人极少,而且混得都比较惨,复国之后甚至得去缅甸取经。

  赵渊又问了许多锡兰的情况,最终下令道:

  “着令僧录司,在全国遴选高僧十人,并携徒二十人,前往锡兰传播佛法。“

  “告诉他们,锡兰就是佛经里的狮子国。“

  “还有,大明的主要佛派,都得选一个代表。”

  “礼部雕刻锡兰国王金印,准备正式册封锡兰国王。”

  “另刻五方银印,册封五位大迦叶。“

  “其中四个大迦叶,册封给岛上诸侯辖地里的锡兰高僧。“

  “剩下一个大迦叶,则册封从大明前去的高僧。“

  “大明高僧,长居锡兰国王辖地。“

  “等摸清楚情况,广收门徒之后,再去岛上诸侯的地盘传教。”

  又问关于学者和书籍的事情,赵渊继续宣布:

  “所有愿意长居大明的诸国学者,尤其是来自塞尔柱和绿衣大食的知名学者,礼部通通给一个翰林院官职。”

  “遴选一批翰林官和医官,再选一批太学生、医学生,跟各国学者一起翻译海外带回的几万卷书籍。”

  “翻译完毕,需要进行验证。”

  “尤其是海外医书,多有神怪迷信之说。“

  “去除那些错误的,保留各国医学的菁华,最终编写一部融合中外的《大明医典》。”

  “涉及其他学问的,也当严格论证和实验。“

  “我听说还有一种逻辑学,中国先秦时候的辩学,印度传来的因明学,其实都有逻辑学的影子。“

  “但又跟逻辑学不同,这门学问也可以深入研究。”.

第三千六百六十七章 光学之书

  “程瑀刚才说,还从绿衣大食带回一本《光学之书》。“

  “这本书也可以认真研究嘛,跟我大明的光学互相印证,取长补短之后刊印成书。”

  紧接着,赵渊又吩咐好生照料马种,对来自各国的良驹进行杂交繁育.

  又让正在实习的新科进士,摘抄胡铨的各国记录。

  除了那些有助于航海的关键信息,其余什么风土人情、海外见闻,都可以抄下来编撰成小册子。

  赵渊甚至打算让翰林院,联合各国使者、学者,整出一本《天方夜谭》来。

  书里的故事,取材自所有国家,从西边的埃及、塞尔柱,一直到东边的三佛齐、阇婆国。

  有什么离奇传说、民间异闻,通通可以编进去。

  也不说什么鼓励国民出海,至少可以提升国民的眼界宽度。

  这本书如果畅销起来,能让大明的官民士子都知道,海外还有无数有趣的国家和有趣的故事。

  不要故步自封!

  散朝之时,赵渊把胡安国留下,告诉他关于《天方夜谭》的想法。

  胡安国问道:“陛下是想让翰林院编一本志怪小说集?”

  赵渊摇头道:“非也。第一,要展现异国情调,涉及诸国的风土人情;”

  “第二,遣词造句须得雅俗共赏,尽量用俗语来行文,可以直接讲给乡下的农夫听;”

  “第三,各种故事必须是积极向上的,要赞美仁慈、善良、智慧、勇敢、忠诚、勤劳、坚毅。”

  胡安国说:“俗语俗到什么程度?”

  北宋的大儒在注解经典时,行文已经够俗了,

  但对于底层百姓而言,很多时候还是看不懂。

  赵渊说道:“市井小民平时怎样讲话,这本《天方夜谭》就怎样行文。而且,必须写得有趣。”

  “这……恐怕不能让学者来写。”胡安国道。

  赵渊突然想到一个人,笑着说:“翰林院把所有故事都编出来,最后交给李邦彦仔细修改。”

  “关于各国的内容,他如果读不懂的时候,可以跟各国使者交流。”

  “是。”胡安国道。

  赵渊继续说:“开篇我都已经想好了,故事发生在天方(泛指阿拉伯地区)某国。”

  “有一国王残暴,每天都要纳一妃子,并在鸡鸣的时候杀掉。”

  “全国百姓恐惧不已,纷纷出逃国外。”

  “宰相已经找不到少女,又担心自己被国王所杀。”

  “宰相的女儿聪慧无比,主动嫁给国王为妃。”

  “并在每天的鸡鸣之前,给国王讲一个故事。”

  “国王为了听故事,就饶恕她一天。”

  “于是宰相的女儿,就坚持每夜给国王讲故事,足足讲了一千零一夜。”

首节 上一节 3203/3334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人在柯南,我真不是悍匪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