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同人小说 > 水浒:开局刺杀宋徽宗强抢李师师

水浒:开局刺杀宋徽宗强抢李师师 第3233节

  “一直在劝降,应该已经起到效果了。”韩世忠咧嘴笑道。

  “轰轰轰轰!”

  又是两轮炮击,韩世忠麾下的十多個各族骑兵,人马皆着铠甲冲过护城河。

  他们顶着城头射出的箭雨,躲闪呼喊道:

  “辽国之地已并入大明,大明皇帝仁慈得很,汉人、契丹人一视同仁。”

  “我是丰州那边的契丹人,日子过得可好了,你们快快倒戈投降,立功者重重有赏!”

  “契丹、唐古、吐蕃诸部,不要给西夏卖命了!杀党项,投大明!”

  “……”

  唐古部已经说了,是辽国各族奴隶长期混居形成。

  吐蕃部却多为胡化汉人,也不晓得是什么时候迁来的,反正已在此种植水稻一两百年。

  此时此刻,非党项的各族军民,早已生出各种念头。

  金国统治这里的时候,由于太过残暴,而且盘剥越来越重。

  因此西夏大军杀来,他们帮着西夏赶走金兵。

  西夏的统治,稍微比金国要好一些.

第三千七百三十章 攻城

  仅仅好那么一些,就已让各族选择臣服——能活下去谁愿造反啊?

  但也只是不造反而已。

  想让他们拼命帮西夏守城?

  别扯淡了。

  城内至今还没有部落内讧倒戈,纯粹是害怕打不过西夏守军。

  野利德贵派人骑马在城内奔驰,沿途呼喊道:“不要信汉人的鬼话,明军比金兵还凶恶。”.

  “如果城破了,他们会把城内屠光。”

  “你们的妻儿老小,通通都要被杀死,跟我守城等待援军就胜利了!”

  城内城外,各自喊话一阵,大搞舆论宣传战。

  “轰轰轰!”

  城外再度传来炮声。

  又是一天炮击结束,城墙居然硬扛下来。

  这里的城池,是唐朝节度使修建的,辽国又进行扩建和加固。

  西夏赶走金兵,再次进行加固,火炮短时间内轰不垮。

  ……

  萧驴粪带着族人回到休息区,默默吃着米粥和羊肉。

  牲畜太多,草料不够,城内一直在杀羊。

  不仅各部酋长能吃到羊肉,就连普通牧民也能捞到内脏,还能美美喝上一碗羊油汤。

  萧驴粪不是什么契丹后族,只是一个普通的部落酋长。

  在辽国中后期,由于大部分契丹人没有姓氏,于是契丹平民也纷纷取姓耶律和萧。

  至于驴粪,纯属音译。

  北地汉人喊顺了口,民间通称为“驴粪”。

  一些契丹贵族觉得不雅,书写的时候便译做“旅坟”。

  萧驴粪还在吃羊肉,一个牧民挎着弓箭走来。

  牧民低声说:“驴粪首领还没下定决心?你那位邻居可是答应倒戈了。”

  萧驴粪用指甲剔着牙缝里的肉碎:“什么时候动手?”

  牧民说道:“等城墙跨塌一处,当天晚上就动手。”

  “不行,”萧驴粪摇头说:“第二天上午动手。我带了许多族人逃来,还有老弱妇孺,夜里动手杀得太乱了。”

  “也可以,我再去通知其他部落。”牧民笑道。

  牧民叫郭思常,契丹名萧狗狗。

  他自己也不知道是哪族的,反正从曾祖父那时起,就在辽国德州(凉城县)半耕半牧。

  辽金大战,他爹死了。

  明金大战,他哥死了,他自己也被明军俘虏。

  因为会说汉话,郭思常在山西俘虏营被选中,放归草原给大明提供各种情报。

  灭金之后,郭思常又常驻云内州,跟随商贾前往东胜州贸易。

  在跟东胜州的首领混熟以后,又频繁往天德军城这边瞎混。

  岳飞、韩世忠杀到东胜州时,为啥那里的各部酋长,纷纷选择投靠大明,而不是一路往西逃窜?

  除了畏惧大明兵威之外,还因为那里的各部酋长,想继续跟大明商贾做生意赚钱!

  铁锅、茶叶、食盐,这三样商品,把东胜州的酋长们笼络得服服帖帖!

  那里是河套北部贸易的中转站,各部酋长大赚特赚,甚至已经习惯使用大明铜钱.

第三千七百三十一章 不要犹豫

  天色将黑,郭思常走向另一个部落的防区。

  “讹里图首领,萧驴粪也答应了,你还在犹豫什么?”郭思常说道。

  耶律讹里图递给郭思常一碗马奶酒,低声说:“西夏驻军兵甲精良,我的族人只有两三个着甲。”

  “铁箭头都不敢多用,平时射箭都用骨箭、石箭。”

  “贸然动手的话,恐怕不等明军杀进城,我的族人就先被杀死了。”

  郭思常笑道:“天德军城里的西夏常驻军,满打满算也才千余人。”

  “剩下那些都是党项牧民,控弦之士不到一万。”.

  “我们契丹、吐蕃、唐古诸部,加起来青壮却是过万的。”

  “我们比党项人多,城外又有大明天兵,这有什么好怕的?”

  耶律讹里图摇头:“城里的党项兵,能够统一指挥。”

  “可各族勇士,却没人来指挥,到时候乱起来恐怕还要自相残杀。”

  “那就等明军杀进城,把你们全部屠光?”郭思常威胁质问。

  耶律讹里图犹豫不定,他其实谁都不想帮,既害怕城外的明军,又害怕西夏威福军司。

  这个部落的实力比较强,郭思常开始利诱:“只要你们倒戈,便赐给铁锅50口、茶叶200斤、食盐200斤。”

  “立功另有赏赐:夺下一处城门,加赏铁锅30口、茶叶300斤、食盐300斤。”

  “如果能斩杀西夏将领,根据军职大小继续加赏。”

  “如果能斩俘西夏副都统,则加赏茶叶2000斤、食盐3000斤,另赐丝绸一百五十匹、锦缎二十匹。”

  “那么多?”耶律讹里图听得眼睛发亮,当即拍胸脯说,“我干了!”

  ……

  威福军司的驻地兀剌海城,距离西夏国都兴庆府六百余里。

  若遇重大军情,骑马往死里跑,最多两天就能收到。

  消息在兴庆府传开,西夏文武慌作一团。

  这是西夏最脆弱的时期!

  长达百年的宋夏战争,打得西夏经济崩溃。

  国内贪腐横行,天灾人祸不断,就算没有外敌入侵,许多部落都想造反了。

  名将李察哥已经老迈,竟找不出能够力挽狂澜的武将。

  而且新君继位,还未巩固权力。

  真正把西夏带入全盛状态的,正是眼下这位新君,年仅十五岁的李仁孝。

  历史上,他熬死李察哥、诛杀任得敬,顶着前后两位权臣干政,立新法、行科举、兴文教、收权力、改税制、铸钱币、劝农桑、修水利……开创了属于西夏的治世。

  但这些都属于后话,李仁孝现在接手的是一副烂摊子!

  李仁孝显得非常慌乱,问道:“国舅刚从洛阳回来,梁山皇帝究竟是什么想法?他是想夺取一些疆土,还是成心要覆灭我大夏?”

  曹抟实话实说:

  “明国君臣的想法,臣实在搞不清楚。”

  “但洛阳的民间舆论,尤其是那些士子,却是分成两派的。”.

第三千七百三十二章 你也配问

  “一派觉得威服四夷、万邦来朝就足矣,另一派则闹着要恢复盛唐疆土。”

  “后者占据舆论主流,数量尤其多。他们甚至喜诗厌词,作诗必学盛唐。”

  “个别激进士子,极有希望中进士,却跑去读那武学(军校)。”

  “民间士子们,是闹着要覆灭我大夏的!”

  国相李仁忠说:“当再遣使者,去洛阳质问梁山皇帝,为何出尔反尔攻打属国!”

  李察哥冷笑:“使者就算把梁山皇帝骂一顿,能把北边那些敌军给骂走?现在该想想怎么退敌。”

首节 上一节 3233/3334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人在柯南,我真不是悍匪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