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开局刺杀宋徽宗强抢李师师 第3239节
它挑选宗室、豪族子弟当兵,说白了就是“质子军”,初建时个个勇猛善战。
现在已经沦为“大汉将军”,充当皇宫侍卫和仪仗队,真打起仗来估计逃得飞快。
此时此刻,两军对垒。
来自南方两大军司的步兵,列在前排和两翼,分为好几重军阵。
一部分轻骑兵绕去战场两侧,一部分轻骑兵列在两翼。
还有两支轻骑兵,护在中军两侧,他们负责配合铁鹞子出动。
李察哥的亲兵和强弩兵,作为中军静观变化。
岳飞立于一座小土丘上,用望远镜观察战场,很快发现己方的轻骑扛不住了。
那些轻骑来自草原各部,铁箭头都不够用,披甲率也非常感人。
面对同样装备的西夏轻骑,但西夏那边的人数更多,打着打着就开始不断后撤.
第三千七百四十六章 骑兵冲锋!
“令杨沂中出击!”韩世忠对传令兵说。
河北大战之后,韩世忠从山东调往陕北,帮朝廷收取那些军阀的兵权,杨沂中就是那时归入韩世忠麾下.
却见令旗挥动,随着一阵战鼓,杨沂中率1500骁骑杀出。
正在追杀草原轻骑的西夏骑兵,见状吓得纷纷勒马后撤。
他们可不敢跟骁骑兵硬碰硬,胡乱射两箭就跑,把大明骁骑诱向己方大阵。
韩世忠又喊:“李昱出击!”
李昱原为北宋厢军军官,后做了山东巨寇,极盛时拥兵数万,这个时空被张叔夜带兵收服。
杨沂中、李昱二人,各率1500骁骑,把败退当中的草原骑兵救下。
然后他们继续冲杀,顶着敌军漫天箭矢,冲向西夏大军的两翼轻骑。
骁骑兵虽不如重骑那般武装到牙齿,但也人马俱披甲胄。
此时此刻,好多骁骑兵连人带马身中数箭,依旧勇往直前直冲敌军两翼。
韩世忠再喊:“杨进、刘正彦再去!”
韩世忠麾下武将,放在历史上都非常有趣啊。
杨沂中奉命诱捕岳飞,李昱出兵阻拦赵构南下,
刘正彦兵变把赵构吓得阳痿,杨进也拥兵数万不愿被招安。
“去请岳都护出兵。”韩世忠对传令兵说。
很快,岳飞带着徐庆、王贵,率领麾下骁骑全部杀出。
西夏那边,杨沂中、李昱二人,已把两翼敌骑搅乱。
杨进、刘正彦率兵冲到西夏军阵前,大约15步时朝着西夏步兵射箭,继而划过优美弧线掠过步兵大阵的左右两厢。
步战长枪比他们的骑枪更长,但两厢步兵来不及转向,大明骁骑从侧面掠过时出枪捅刺。
那里本来应该有西夏骑兵保护,但已经被杨沂中、李昱给搅乱,杨进、刘正彦冲掠过步兵冲过去,反而在持续冲击西夏骑兵。
李察哥没想到韩世忠打得这么野,居然一开始便投入大量精锐,他吓得连忙调动铁鹞子和强弩兵。
一千五百铁鹞子带着五千轻骑,迎面向杨沂中的一千五百骁骑撞去。
此时此刻,杨沂中刚杀穿三千西夏轻骑,等于是腹背受敌遭到三面夹攻。
铁鹞子凶名在外,毕竟属于重骑,杨沂中可不敢硬碰硬。
他在敌军形成合围前,变向朝着侧前方的西夏轻骑冲去。
杨沂中付出两百多骁骑被围剿的代价,强行冲破那股西夏轻骑,绕向更外侧跟上前接应杨进汇合。
与此同时,杨沂中下令吹号,提醒韩世忠铁鹞子出动了。
就在大量西夏骑兵围追杨沂中、李昱、杨进、刘正彦四部时,
之前败退的大明草原骑兵,重新冲向西夏的步兵大阵轮番射箭。
西夏强弩兵背着盾牌上前,他们打开盾牌后方支架,
把大盾竖在前方挡箭,自己躲在盾后装填箭矢。
一轮一轮强弩齐射,大量草原骑兵中箭倒下.
第三千七百四十七章 再敌铁鹞子
“李将军,拜托了。”韩世忠说道。
李世辅带着三百重骑及其扈从骑兵,默默跟在岳飞、徐庆、王贵三人的骁骑后面。
岳云紧张而激动,这是他第一次上战场.
辽国也有铁鹞子,属于皇室、宗室、贵族的私人卫队。
西夏铁鹞子最初就是模仿辽国,后来又吸收了喀喇汗国的重骑兵特点。
它的铠甲很厉害,全部采用冷锻技术。
韩琦曾经派人做实验收取数据,用强弩射六十步外的铁鹞子甲。
基本射不进去,偶有一两支射入,都是恰巧遇到札甲缝隙。
沈括则说,西夏铁鹞子的冷锻甲,相比宋辽甲胄可减重三分之二且防御力不减。
这个数据多半有些夸张,但西夏冷锻甲重量更轻是肯定的。
近几年来,大明生产的重装棉甲,内衬铁片也采用水锤配合人工冷锻。
至于铁鹞子的战马,多来自甘州马场。如果换个名字,大家应该都听说过——山丹马场!
西夏的甘州马场,比山丹马场的规模更大。
但宋夏百年战争,军马消耗量太大。尤其是宋军夺取天都山,
西夏失去了那里的养马地,不得不从河湟购买战马补充。
接着宋军又夺取河湟,西夏只能提高其他地区的养马量。
这还不是最致命的。
真正让西夏缺马的原因,是官营马场被蚕食侵占!
李元昊当年要马不要粮,没粮了就出兵去抢。
可抢粮食终归不稳定,百年之后,马政败坏,许多牧场被开垦为农田。
没有开垦为农田的,也日趋减少养马量,改为提高牛羊的数量,比如甘州马场即如此。
这种状况,直到李仁孝改革才得以扭转。
李仁孝甚至在新法当中,专门制定甘州马场的相关条令,
禁止私人侵占蚕食马场,禁止马场擅自多养牛羊。
问题是,李仁孝如今才十五岁,刚刚登基还没来得及改革啊。
更糟糕的是大明崛起,西夏没有夺回天都山等马场,更不可能占领河湟谷地,甚至都无法再越境劫掠。
面对连年的天灾人祸,西夏马政败坏得更彻底。
比如威福军司,就不断增加农垦面积,提高那里的粮食产量,甚至还倒卖军粮赚取钱财。
这在以前是不可能的,肥沃的套外地区宁愿饥荒,也不能减少产马量,没粮食吃了就去宋国抢!
除了战马,西夏的冶铁数量也在锐减。
规模最大的夏州冶铁务,由于铁矿开采过度,产量和质量都在降低。
西夏铁鹞子在宋徽宗时期,因为连年战争损耗过大,实际战斗力已经开始拉跨。
战马不如从前,铠甲也不如从前,甚至兵源也不如从前,严格来说已经不能算重骑兵。
兵源怎会不如从前呢?
因为西夏铁鹞子,基本靠世袭。一副铠甲传几代,作战技巧也是家传.
第三千七百四十八章 男丁死完了
这在前期能保证战斗力,多传几代必然出问题。
一是短时间内死伤过多,很难快速进行补充;
二是世袭功勋贵族,子孙后代很难保持血性。
宋徽宗时期的西夏铁鹞子,甚至出现不敢冲阵的现象,须用弓箭射败宋军才敢冲锋.
不敢近战厮杀的重骑兵!
此时此刻,大概有三分之一的铁鹞子,并非来自世袭贵族家庭。
没办法,许多铁鹞子家庭,成年男丁已死完了。
但他们却占据着名额,从各自部落挑选勇壮,把铠甲“借给”壮士代替从军。
而这些敢打敢拼的壮士,很难靠战功和武勇爬到高位。
铁鹞子的中高级军官将领,清一色来自世袭贵族家庭。
他们有很多已失去血性,却又霸占着位置不肯挪窝。
真打起来,很快现出原形。
……
杨沂中慑于铁鹞子的威名,跟杨进部汇合之后,立即拉开距离避其锋锐,转而冲向更远处的西夏轻骑。
然后他们就发现,匆匆追来的铁鹞子,居然没有猛冲过来,而是隔老远开始放箭。
放了一箭,又放第二箭,似乎错过了最佳合围时机,这些铁鹞子打算先射箭歇一歇。
上一篇:人在柯南,我真不是悍匪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