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开局刺杀宋徽宗强抢李师师 第3280节
契丹族村老说道:“可不是宝贝?我那小儿媳就是汉家女子,养蚕养得可好了,纱也纺得很漂亮。”
“我从来不舍得让她干重活,洗碗煮饭都让奚族的二儿媳来做。”
“这汉家女子就是不一样,我让大孙子去学种地,”
“她却让我大孙子去读书,说是今后能考进士做相公。”
宗武惊讶道:“这里还有村塾?”
契丹族村老解释:“隔壁村有村塾,走七八里路就到了。”
“以前荒芜的时候还有狼,被咱几个村联手打死完了,小孩子自己去读书也不怕。”
闲聊两个小时,宗武跟村老一起用饭。
他发现,在这里生活的平民,比南方很多地方都更轻松惬意.
第三千八百四十九章 知府
每家每户都有自己的土地,但必须自己耕种,因为招不到佃户。
缺点是生活物资不足,买盐、买醋也要走很远的路。
偶尔有货郎下乡,必定成为焦点,受到村民的热情接待。
甚至就连私盐贩子,官府都睁只眼闭只眼。
根本不用几代人,由于番汉杂居,而且禁止同族通婚,第一代异族就已开始自动汉化.
……
越是接近燕山府城(北京),人丁就越是兴旺,已经有江南的县级水平。
挺悲哀的。
堂堂府城,还曾经是辽国首都,人口却只相当于江南县城。
年龄结构还是那样,小孩子数量特别多,都是这几年使劲儿生的!
燕山知府叫做邵镒,赵渊在金州起兵时,
他是西城县的押司,稀里糊涂就被裹挟着造反。
此人精通争权夺利的小手段,喜欢捞钱但又不敢贪太多。
能力有限,胆子也有限。
他被迫跟着造反时,甚至做好了招安准备,
只要官兵杀来立马举城投降。
就这种人,居然已做了知府。
谁让人家资历深厚呢,赵渊做金州知州时就是老熟人。
赵渊起兵之初,任命了四个县令,邵镒就是其中之一。
但凡能力再强一点,邵镒早就升为中枢大员了,
这知府纯粹是熬资历熬上来的。
算算年龄,也该退休了。
邵镒年纪比较大,在女人方面力不从心,
于是喜欢舞文弄墨、附庸风雅,经常召集辖内士子一起搞文会。
而且游山玩水时到处题词,字写得一般般,
诗词更是平庸,却总让人刻在石碑、崖壁上。
正经事也做,比如大兴文教。
他从府库拨款支持社学、村学建设,给社学和村学老师们发补贴。
然后作为自己的功绩大肆宣扬,每次举办文会,士子们也以此作诗拍马屁。
还隔三差五的去视察各级官学,用他的说法就是鼓励向学、提携后进。
真正原因是辖内人口太少,除了农闲时组织百姓疏通灌渠,其他时候根本没有什么正事儿可做。
那些日常事务,有没有知府都无所谓,也就某些事情需要知府签名盖章。
此时此刻,邵镒就在视察燕山府学。
教授、教谕等老师,带着学生们聚集在院子里,耽误大好时间听邵知府吹牛逼。
那些牛逼,已经吹了无数次,听得耳朵都生出老茧了。
但邵镒还是兴致盎然的继续重复:
“在前宋的时候,安康府还叫金州。”
“西城县,就是金州的附郭县城,俺便在那西城县做押司……”
“你们都晓得,前宋昏君奸臣当道,地方上也多贪官污吏。”
“俺虽然光明磊落,为人正直得很,怎奈知州、州判、县令全是贪官!”
“有一年,突然换了个知州,你们猜猜却是谁?”
说到这里,邵镒故意卖关子。
老师和学生只能装作不知,齐声问道:“可是当今陛下?”.
第三千八百五十章 小官也敢偷
邵镒笑着猛拍大腿:“正是大明圣天子!”
“陛下履任金州,一路微服私访,在凤凰山北麓、衡口镇的西边,看到许多农夫在春耕时节淘金。”
“寻个老农一打听,嘿,竟是那州判强迫农夫淘金,便是春耕时节也不能停。”
“为何州判敢那般做?只因前宋太过腐朽,当官的随意鱼肉百姓……”
“那州判又是何许人也?乃是前宋京西路转运使的心腹。”
“京西路转运使又是谁?奸臣蔡京的亲戚!”.
“那转运使的官邸在洛阳,还负责重修洛阳皇宫,如今的皇宫便是他修缮的。”
“这厮为了把宫墙修得漂亮,先用牛骨磨粉调灰浆,把洛阳城周边的耕牛都杀完了!”
“后来听说人骨更好,便去乱葬岗取人骨,甚至是掘坟取骨,闹得洛阳民怨沸腾……”
“我大明天子在洛阳轻徭薄赋,前宋转运使却在洛阳挖坟扒骨。”
“两相比较,谁更仁义?连傻子都知道!前宋不亡谁亡?”
“大明不兴谁兴?再说陛下履任金州……咦,俺刚才说到那里来着?”
已经有学生在低头憋笑。
这位知府,不但年纪大了,而且年轻时喝酒太多,估计有点伤到脑子记性不好。
师生们齐声说:“陛下看到金州农夫在春耕时淘金。”
邵镒猛地回忆起来:“对对对。陛下对农夫们说,尔等且回去耕田,此间事情我一人担着。”
“又仗剑亮出官牌,驱散督采沙金的厢军,冲到衡口镇质问税吏……”
这老头儿讲起来口若悬河,其实还讲得蛮精彩。
但师生们听得昏昏欲睡,他们已经听过太多次了,对皇帝治理金州、起兵举义的事迹熟悉无比。
而且邵镒自吹自擂得太过分,添油加醋讲述自己怎样辅佐皇帝。
尤其是赵渊起兵之初,只任命了四个县令,邵镒总说自己是四大县令之首。
因为他是平利县令,距离金州城最近。
还说当今的吏部右侍郎曾孝端,那时也只不过是洵阳县令,距离金州城比他更远。
又说曾孝端家里的冤案,全靠他辅佐皇帝才能翻案。
师生们心里都在吐槽:你这么厉害,一把年纪只是燕山知府,人家却已做了吏部右侍郎。
突然,一個属吏疾奔而至,在邵镒耳边说:“太守,有天使路过,已在城外驿馆歇息。”
邵镒连忙站起,对师生们说:“学子们且去读书,张教授随俺出城迎接天使。”
“恭送太守!”
师生们如蒙大赦,欢天喜地把知府送走。
回到教室,一个学生感叹:“如此沽名钓誉、本事全无、颠三倒四之人,竟也能做一方知府。唉!”
“时也命也,”另一个学生笑道,“人家是从龙功臣,陛下起兵时的四大县令之一。”
“如果真有点本事,还会在燕山这偏僻之地?”.
第三千八百五十一章 被家人牵连
“没看当时的另外三位县令,一个刑部左侍郎、一个吏部右侍郎、一个山西左布政?”
又有一个学生问道:“四大县令都这般了,当时陛下任命的金州知州,却怎没听邵知府提起过?”
“太守说漏嘴时提起过,”
有知情者低声说道,
“当时的金州知州叫刘师仁,还迁居大明乡住过几年,是太上皇提拔的第一任汉中知府。”
“后来牵扯进那年的全国大案,被贬官调用了,现在不晓得是什么官。”
“刘师仁要是不被牵连,如今至少也是尚书,甚至有可能已经入阁。”.
众学子叹息:“这可倒霉得很。只是贬官调用,说明涉案不深,估计是被家人牵连。”
“如此失了阁臣之位,可悲可叹啊!”
当时大明乡有三个村,刘师仁兄弟俩,
上一篇:人在柯南,我真不是悍匪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