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开局刺杀宋徽宗强抢李师师 第3286节
因为那些家伙,是被打散了扔去地广人稀的州县,今后还能不能再见面都是一个未知数。
一个宗室满腹怨气道:“当初就不该投降。”
“家产田产被没收了不说,连一个官也不给当,还要去偏僻之地开荒!”
“我们可是宗室贵胄,难道真要像农夫一般耕地吗?”
“这是明国皇帝在故意折辱……”
“慎言!”
李仁礼连忙冲过去,把那家伙的嘴巴给捂住。
另一个宗室冷笑:“你自是清贵了,却让我们慎言。”
“你女儿嫁给皇帝做妃子,你还捞到一个翰林官,今后留在洛阳享清福就是。”
“我们却要去开荒,一个二个都没碰过锄头,哪里种得出来粮食?”
“恐怕五年之后,官府供给的钱粮一断,我们这些人全都要饿死!”
李仁礼是个要面子的,当即怒道:“我不做官便是,也去偏远州县开荒。”
“宋国皇子都能种地谋生,难道我们就不可以?”
“一边种地,一边读书,何其美哉,此谓耕读传家!”
此言一出,无人再说话。
虽然心里依旧不平衡,但毕竟这是皇帝安排的,跟李仁礼没有什么关系。
李仁孝打圆场道:“都是亲戚,皇帝赐了酒食,坐下来吃一顿离别宴吧。”
“今日宴罢,也不知哪时还能再聚,何必再起争执伤感情呢?”
半下午时分,有官吏把酒食送来,众人坐了几桌吃饭喝酒。
吃着吃着,就有人痛哭流涕。
开荒啊,多么可怕的词汇。
他们连锄头怎么握都不知道,一想到下半辈子都得耕作为生,那感觉就像是在被凌迟处死。
直接一刀砍了还更干脆!
……
数日之后,李仁孝被带去开封。
朝廷赐给他的宅子,位于开封城中轴线的龙津桥南.
第三千八百六十五章 党羽
那里原本是邓洵武的宅子,邓洵武属于蔡京党羽,在徽宗年间做到了枢密使.
大明开国之后,此宅由于所处地段比较好,临街的两面被改造为店铺。
一些店铺赏赐给功臣,一些店铺拍卖给商贾。
剩下的区域重修围墙,赏赐给开国勋贵做私宅。
迁都之后,许多功臣的私宅,重新在洛阳赏赐,开封这边的宅院就被朝廷收回。
由此可见,赵家父子是真抠啊,赐宅子都不赐全乎的,硬生生切割出两排做店铺。
主要原因还是这宅子过大,而且建筑细节严重违制!
李仁孝对此宅颇为喜欢,虽然面积被改得很小,但其他方面都属于上乘。
从宅子的正门出去,街对面就是武庙。后门打开就是蔡河,这玩意儿还是河景房。
河对面在以前是西教坊司,一半被改为店铺,一半被改为印刷厂。
那印刷厂在迁都前隶属于礼部,迁都后被拍卖给私人书商,隔着河流都能闻见油墨味道。
宅子东南方的街对面就更有意思,以前是国子监的校址,兼着太学的老校区。
现在属于大明太学之开封校区,一部分外舍生在此读书,升学之后再跑去洛阳就读。
太学旁边,还有一整条街的书店。
太学南边,是扩建之后的开封医学院,并附带开封熟药惠民局。
中医里的熟药,泛指加工炮制过的药材。
但从北宋兴起的熟药,却特指丸、膏、散、片等中成药。
这玩意儿在宋代属于官方经营,并加上“惠民”两个字,大概可以理解为官方平价中成药店。
到了大明,变成半官半商。
熟药局、熟药所必为大明官方经营,而且严格规定药价,让普通百姓也买得起。
熟药铺则为特许私营企业,并随时受到官方监管,药价是相对较高的。
这种私营药店,往往开在较偏远的街区或城外,算是官方药店的一种补充。
在闻焕章的引导之下,遍布全国的熟药局、熟药所,已经渐渐变成了公立医院。
而且,位于省会的大型熟药局,旁边往往就有一个医学院。
医学院的优秀毕业生,很多都被分配到熟药局、熟药所,在那里做有编制但工资一般的公立医生。
这种公立医生,也被俗称为“冠带医士”,因为做到高级就有官身,平时可以穿官服行走。
住下几日,李仁孝家里的佣人也就位了。
官府说是从市场上雇佣的,但李仁孝总觉得那些佣人,肯定有一两个是来监视自己的。
因此,他对佣人们都客客气气,生怕招惹到其中的监视者。
有一个伶俐的佣人叫李货,居然还识得许多日常用字。
李仁孝认为此人必是监视者,于是把李货放到身边做随从,以此向大明皇帝展示自己没有二心。
带着妻子罔氏、随从李货,李仁孝第一次出门逛开封城.
第三千八百六十六章 评书的出现
先去街对面的武庙,那里距离最近。
可惜核心区域并不对外开放,一般是有官方祭祀才开门.
寻常游客,只能逛一逛外围区域,那里竖碑镌刻着名将们的功绩。
李仁孝饶有兴致的阅读碑文,发现名将们的封号特别有意思。
并非什么冗长的谥号与爵位,而是非常简短的两個字。
主角自然是姜子牙,封号为“兵祖”。张良是“谋圣”,孙武是“兵圣”,韩信是“兵仙”,项羽是“武圣”,李靖是“军神”……
李货在旁边介绍说:“郎君不知,自从这些武碑树立起来以后,他们的故事也流传得很广。
民间的戏剧和,也喜欢编造他们的事迹。
近几年兴起一种评书,就是讲李靖与红佛女时兴起来的。”
“评书”一词,至少在元代就有了。
但真正的兴起,是在宋室南渡之后,最初是用来评说佛教典籍故事,讲一些因果报应、劝人向善之类。
“评书又是何物?”李仁孝好奇问道。
李货解释道:“就是评说历朝人物故事,主要是和戏曲里的故事。
现在活字印刷方便得很,纸张的价钱又低了许多,那是写得越来越长。
便连朝堂里的相公们,也喜欢。市井百姓很多不识字,说书人就讲给百姓听,这种就叫评书。”
堂堂西夏皇帝李仁孝,至今还没看过,更不知道为何物。
他仔细向李货打听,越听越是好奇,很快就直奔书店。
来到书店一条街,李货讲述道:
“开封的书市有两处,一处挨着大相国寺。那里的书铺,原本是大相国寺的寺产,在宋初售卖一些佛经。
后来就变成了书市,什么样的书都卖。大明开国的时候,把大相国寺书市充公,剥离出来发卖给民间书商。”
“另一处书市便是这里,挨着太学的学舍。
国子监和太学以前都在这里,学生相公们要买书看,自然而然就成了书市。还兼卖文房四宝,卖一些作画的颜料。”
李仁孝颇为高兴:“这太学书市,距离我家却也近得很,以后买书走几百步就到了。”
李货把他带进一家书店,直奔类书架:“郎君,这里全是。”
李仁孝一眼就看到一本大部头。
它太显眼了,页数最多最厚,而且还用黄纸封皮。
“这是什么?”李仁孝伸手去拿。
李货连忙喊道:“郎君,这部须用双手请来,它是当今官家少年时所著。”
李仁孝吃了一惊,连忙单手换成双手,恭恭敬敬的取下《西游记》。
最终印刷版的《西游记》,是四年前才上市的,又经过了一次官方大修。
主要修改里面的神仙,比如二郎神不该叫杨戬,一是因为目前还没这个神仙名字,二是因为杨戬是宋徽宗身边的奸恶太监。
类似的神仙非常多,都是南宋、元明时期兴起的,跟如今的神仙有巨大差异.
第三千八百六十七章 古代的小说
李货说道:“这本书讲的是唐三藏去西天取经的故事。”
“那可要好生读一读。”李仁孝信佛,顿时兴趣更胜。
他却不知道,《西游记》历来不被和尚们所喜,反而是道士把此书当成经典之作.
里面一大堆道教术语和道诗,和尚们读起来能是啥反应?
上一篇:人在柯南,我真不是悍匪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