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同人小说 > 水浒:开局刺杀宋徽宗强抢李师师

水浒:开局刺杀宋徽宗强抢李师师 第3296节

  姚平仲的后半生已经安排好了,扔去洛阳军校做老师,教一些最基本的军事科目。

  富元衡不再理会那些文官,自有相关人员去处理。

  暂时接替姚平仲职务的,是从河北调来的羌族将领杨云。

  杨云早就已经是侯爵,而且原职为河北总兵官,他过来震慑姚平仲旧部绰绰有余。

  把众将官召集到总兵府邸,杨云说道:“朝廷已设军正监,隶属于督察院,这位富相公就是大军正。”

  “麟州这边,也设了一个军监。今后军中法度,依旧是军法官来管理,但其余涉军案件要交给军监处理。”

  众将官惊骇莫名。

  富元衡说道:“朝廷彻查文官贪赃枉法时,曾言除了命案之外,某某日以前所犯案件既往不咎。”

  “如今军正监彻查各军,也给你们一个机会。以所在部队设立军监之日起,此前所犯案件既往不咎,同样也是命案除外。”

  “还有,把你们灭夏之后贪的钱粮主动交出来!那些要么是军资,要么是赈灾钱粮。”

  “主动交出,朝廷就当什么事都没发生。今后若是连带着被查出来,军正监就要按律法办了!”

  如果按照个人意气,只求念头通畅,赵渊是要狠狠惩治军人的。

  但前些年彻查全国文官的结果,证明查得太狠会出大问题。

  当时搞得全国官吏心惊胆战,人人自危之下,连本职工作都没法做了,好多省府州县的衙门停摆,就连税收工作都被耽误。

  不得已之下,赵渊只能下令叫停,宣布次年元旦以后不再追查。

  同时又划出一个时间线,表示以前的罪行既往不咎,今后再犯必把旧罪一起审,而且还在大案之后修改《大明律》。

  如此决策,才让全国官场恢复平静,让停摆的各级衙门恢复工作。

  皇帝的目标并非惩治贪官,令所有贪官都罪有应得。

  而是刹住歪风邪气,整顿全国的吏治,只要达成这个目的就够了。

  达成了。

  虽然还有无数贪官逍遥法外,但五代、北宋以来的贪腐风气得到改善。

  甚至观念都被扭转过来,以前贪得肆无忌惮,认为当官的就该伸手拿钱。

  现在人人都知道不该贪、不能贪,那玩意儿是犯罪,是要被严惩的.

第三千八百九十一章 忍不住贪污

  就算忍不住要贪污,也只敢小打小闹,或者悄悄摸摸的贪。

  谁也不敢再明目张胆!

  这才是最重要的,贪污从本该如此,变成不应该那样,在官场形成一种新的共识。

  观念若不改变,惩处的贪官再多有啥用?

  前赴后继,杀不胜杀。

  而整顿军队,比整顿官场更棘手。

  文官被杀得太狠,顶多也就摆烂而已.

  武将若是杀得太狠,有可能搞出大乱子的!

  现在军正监初设,直接吸取整顿官场的教训,一上来就划了一个时间线。

  富元衡扫视众将,那些将官连忙低头。

  见这些家伙还在犹豫,富元衡冷笑:“姚平仲在麟州的所有财产,全都要交出来。你们还能藏得住?”

  “自己交出灭夏之后贪污的钱粮,每一笔都记录在军正监,陛下出面作保,不会因此处置你们。”

  “当然,今后谁再敢犯事,以往罪过一并追究!”

  那两句话让众将动容。

  一句是“姚平仲交出麟州财产”,一句是“陛下出面作保”。

  前者属于威胁,即军正监可以顺着姚平仲往下查。

  后者属于承诺,天子作保不是随便能讲的。

  至少从赵渊起兵到现在,还没有违背过任何诺言。

  一吓一抚,将官们知道怎样选择。

  次日,姚平仲麾下那些将官,一个个主动到临时军监衙门,交出灭夏之后贪污的钱粮并作记录。

  富元衡果然没有惩罚他们。

  但不惩罚的效果,却比直接惩罚还要好。

  这特么等于麟州所有武将,全都有把柄捏在军正监手里。

  今后再想贪赃枉法,必须得掂量一下,否则军正监就要翻旧账了。

  一只靴子哐当落地,另一只靴子不知什么时候放下,这才是最让人难受的。

  富元衡很快就离开麟州,把具体事务扔给麟州军监。

  然后他直奔炫州而去,那里才是皇帝交代的主要任务。

  整顿官场和军队,当以最终结果来改变政策。

  但惩治秦桧,却纯属赵渊的意气,不把这人弄死他念头不通达!

  杨愿早就被盯上了,这货只要进京,便以秦桧的学生自居,生怕别人不知道他是怎么升官的。

  西夏的银州、洪州、龙州,也就是险要的横山地区,已全部分割出来划给了陕西。

  富元衡一路从那里巡视过来,并把带来的军监人员留在当地。

  再往西就是盐州(定边)。

  盐州南部的山区,同样划给了陕西,其中一处重要分界点在橐驼口。

  橐驼口,又叫骆驼口、橐驼会。

  西夏盐州生产的青白盐,如果走私到北宋或大明,

  有至少七成是通过橐驼口,走山路运到虾蟆寨入境。

  现在,橐驼口隶属于宁夏,虾蟆寨隶属于陕西,各自卡住青白盐的贩运路线。

  便于收税,也便于打击走私!

  盐州这次没出什么乱子,这里本来就贫瘠无比,不是靠农牧业过日子.

第三千八百九十二章 盐州

  而且朝廷为了稳定盐业,也不允许这里动乱。

  西夏灭亡之后,直接把盐州权贵给干掉了,连基本的借口都懒得找,更别谈什么引蛇出洞等他们叛乱。

  主要的几座盐池,全部充公改为官营。

  剩下的那些零散小盐池,拍卖给闻风而来的陕西商贾。

  每张盐池经营牌照都有期限,时间到了优先续约。

  商贾带着伙计,还有他们的家属,飞快迁来落户定居。

  至于盐州的西夏遗民,懂得制盐的全部留下。

  不懂制盐的迁去别处,给汉族军民腾地方.

  朝廷已经下了死命令,盐州的汉族比例必须达到70%!

  “拜见大军正!”

  官员们出城迎接富元衡。

  宁夏巡察御史邹清也在此地,他认为银川府有赵鼎坐镇,

  自己不必重点调查那边,也懒得跟那边的文武起冲突。

  而盐州又属于重中之重,于是邹清干脆搬到盐州常驻,重点监督这里的文武官员。

  跟本地官员寒暄之后,富元衡跟随众人进城。

  当晚,他把邹清叫来问道:“宁夏各地都有认真巡察?”

  邹清回答说:“今年重点巡察盐州及周边郡县,明年则重点巡察河西走廊。”

  “炫州你巡察过了吗?”富元衡问。

  邹清硬着头皮回答:“巡察宁夏的御史有限,一时间很难处处兼顾。”

  “炫州那边,是平定叛乱之后才去查的。”

  富元衡问道:“巡查结果如何?”

  邹清说道:“只黄河两岸的肥沃土地,有认真疏通灌渠。”

  “这次叛乱的部落,水利根本没有修缮。”

  “炫州和鸣沙县官员,皆称人手不足、时间太短,还没来得及修缮那里的灌渠。”

  “你觉得呢?”富元衡质问。

  邹清说道:“似有推脱之嫌,但也算合理的借口,御史不可能以此治罪。不过……”

  富元衡问:“不过什么?”

  邹清低声道:

  “有个别的乱贼余孽,逃去灵县(灵州)被抓住,押往总督府审判定罪。”

  “那些乱贼,皆称自己是被逼反的。”

  “说他们没有领到足够的赈灾粮,族众在黄河两岸兴修水利时,也没有领到足够的口粮。”

  “而且,去年在灵州缴获的牲畜,要拿出一些归还给各部生息。”

  “本该发还给他们的牲畜,也只发了不足一半,剩下的被炫州文武给截留了。”

首节 上一节 3296/3334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人在柯南,我真不是悍匪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