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同人小说 > 水浒:开局刺杀宋徽宗强抢李师师

水浒:开局刺杀宋徽宗强抢李师师 第3308节

  “当时闻相还没退位,碍于苏家的面子,就让苏籀尝试做县令。”

  “哈哈,这厮还以为是前朝呢,整天游山玩水,把政务都交给主簿。”.

  “那主簿趁机贪赃枉法,把县里搞得一塌糊涂,恰逢整顿全国官场就被抓了。”

  “苏籀也因御下不严被牵连,贬去偏僻小县做教谕。”

  “这时闻相已退位,不再管朝堂之事,他又托关系求见陛下。”

  “陛下看了他的履历,估计是给闻相的面子,就把苏籀提拔为县学教授。”

  “这县学教授,还不如当初的翰林官呢。”

  “苏籀做了三年,又辗转找到我,求我托请升为州学教授。”

  “后来,我又好几次帮忙,一路把他捧到提学使的职位。”

  “其实也没花太大的力气,他做学官还是有政绩的。”

  李纲问道:“他贪赃枉法了?”

  秦桧说道:“有一些太学生,是他违规送进太学的。”

  “科举流程严格,他不敢也不能舞弊。”

  “但州府学校的舍试,却有空子可钻。”

  “我有几个属下的儿孙辈,先移籍到苏籀的任职地,再被他安排进州府官学读书。”

  “然后在毕业舍试的时候泄题,就能顺利升到太学。”

  “真是胆大包天!”李纲怒不可遏,这玩意儿牵扯到教育系统了。

  秦桧笑道:“官学舍试有漏洞,全国这样做的,恐怕不在少数。你们还能都抓起来?”

  李纲说道:“你不要嚣张。虽然牵连太广,但抓几个做典型却是可以的,今后把漏洞堵住了便是!”

  秦桧打了个哈欠:“我精神不振,需要再睡一觉。”

  李纲板着脸:“你慢慢睡吧,也睡不了几天了!”

  秦桧叹息:“能多活一日是一日。”

  ……

  洛阳,贡院。

  一个又一个太学生,今天突然被告知不上课,带好笔墨砚台跟着老师走。

  走着走着,就到了礼部贡院,这里是用来科举的地方。

  “这是要考试?”洪迈望着前方队伍。

  陆游没有接这话,他昨晚就意识到不对。

  他爹陆宰被紧急召回京城,接替胡安国做了礼部尚书。

  昨天中午抵京,下午就进宫面圣,一直到现在都没回家。

  他母亲派仆人去打听,东华门侍卫让慢慢等着。

  继续打听,才得知很多礼部官员都去了贡院,昨晚全部吃住在贡院里没有离开。

  王廉清低声说:“你们注意到没?”

  “三位知学今日都不在,他们平时可天天在学校的。”

  洪迈猜测道:“不会被抓了?”

  “莫要胡言!”陆游责备道,“三位知学昨日就进贡院了。”

  王廉清问:“你怎知道?”.

第三千九百二十一章 混乱的太学

  陆游说道:“我爹昨日进京,做了礼部尚书,他也在贡院一夜未归。”

  “令尊做了……”

  洪迈说到一半,连忙忍着没喊出来,扭头跟旁边的王廉清面面相觑。

  “排好队,全都排好队,等着领号入场考试!”一个官差过来维持秩序。

  他们口中的三位知学,此刻都在贡院之内。

  皇帝下令进行突击测验,要摸一摸全体太学生的学问功底。

  那阵仗搞得很吓人,他们先被召进宫,.

  然后直奔贡院出题,昨晚忙活大半宿没睡。

  大明的太学官职,基本沿袭自宋代,但又有细微的变化。

  比如,管勾太学公事(校长),被改为知太学公事。简称知学。

  另有两名副校长,改名叫同知学。

  宋代的知、判、同、提举、提点、管勾……等官职,

  全部属于差遣职务,最初都具有临时性或兼职性。

  就拿枢密院来举例,真正的主官是枢密使,但经常出现一个知枢密院事。

  县令也是一样,偶尔会冒出来知县。

  大明新朝不断简化官制系统,把寄禄官、文散、虚职通通合并为官衔,用来论资历和发工资。

  具体差遣全部统一为正式官职,以确认官员的相关权责职能。

  现在的太学,有一個知学(校长)、两个同知学(副校长)。

  还有太学正、职事学正(学生充任,无官品)、太学录、职事学录(学生充任,无官品)、太学博士(教授)、太学助教(讲师)、太学直讲(低级讲师)……

  “皇帝驾到!”

  “皇帝驾到!”

  几嗓子由远及近传来,贡院里无论官吏、师生全都乱做一团,纷纷转身来到贡院大门外拜见。

  却见一骑奔来,喝令道:“该做甚,就做甚,通通回去!”

  众人又连忙停下,恢复之前的秩序。

  赵渊的车驾停在巷口,他掀开车帘默默观察。

  忽有几个学生模样的家伙,小心翼翼贴墙而走,想要越过皇帝车驾去贡院大门。

  立即有侍卫过去阻拦,一番询问之后,回来报告说:“陛下,那些都是太学生。”

  赵渊的脸色极为难看:“扣下,让他们的老师来领人。”

  太学允许学生办走读,尤其是长辈在京城的,可以每天回去跟家人居住。

  但有严格的考勤制度,不准学生迟到早退,请假须得太学录批准。

  即便是患了疾病,也要事后补上请假手续,而且还要有医生的签名。

  历朝历代的太学衰落,都是从缺课开始的。

  发展百十年之后,绝大部分的太学生,都毕业了还没来上过课。

  甚至直接住在老家,距离太学有一两千里远!

  那几个太学生被带到皇帝面前,神色惊慌,局促不安。

  赵渊笑问:“都几时了,才来考试?”

  一个太学生回答:“我们昨晚吃坏了肚子,今早耽误了时候。”

  “又不知道要考试,因此先去的学校,然后才往贡院这边赶……”.

第三千九百二十二章 太学也得改

  赵渊打断道:“你知道什么叫欺君之罪吗?”

  “陛下饶命!”

  那太学生噗通跪下,当即改口说:“我们昨晚去勾栏玩耍,睡得太晚没能早起。”

  赵渊问道:“你爹是谁?应该是朝中的某位大员吧?”

  那太学生低头沉默,根本不敢回答。

  赵渊认真想了想,说道:“算了,你们还年轻,现在改过也不迟。”

  “我也不问你们姓名,也不找你们的老师,速速去贡院考试吧。”

  “谢陛下!”.

  几个太学生全部下跪,朝着皇帝疯狂磕头,然后一溜烟的跑没影。

  陆游和小伙伴们,已经领号入场。

  大明太学开设了很多科目,但只有《数学》属于必修,再选修一部《六经》和一门自然学科。

  至于《四书》,学校不教但要考试。

  为啥不教?

  你他妈连《四书》都没掌握,是怎么被招进太学的?

  就算是勋臣、烈士后代的保送生,那也先去辟雍(太学预科班)学完了《四书》再来。

  大明的六经属于新六经,去除了《乐经》,增加了《荀子》。

  当然,如果学生觉得自己还有多余精力,是可以继续选修更多课程的。

  如果额外的选修课程,在考试时通过得越多,毕业考试就越能优先赐进士出身。

  从宋徽宗那个时候起,太学的毕业考试,都是由皇帝亲自主持。

  赵渊也继承了这个优良传统,每年太学毕业直授进士名额有限,能获得这个荣誉的无一例外全是卷王!

  去年有一位太学生,数学满分,物理满分,四书三优一良,

首节 上一节 3308/3334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人在柯南,我真不是悍匪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