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开局刺杀宋徽宗强抢李师师 第3326节
余昂说道:“诸位晚上脱衣,是不是偶尔有火光?”
“陛下说那也是电,而天上的雷电也是电。”
“电不是什么虚无缥缈之物,只要掌握其物性,人也能够掌握运用。”
“陛下,还有阁下,是如何掌握电的,这个可以打听吗?”令孤许说。
余昂笑道:“当然可以。陛下还做了一种电池,因为电压太小不堪用,即将拿去给太学生们做教学玩具。”
“至于电报使用的电,是通过电磁感应而产生的。”
“虽然摸不着,但是通过实验看得见……”
说了一大堆,众臣听得云里雾里。
问了许多,看了很久,大家无比唏嘘的离开电报房。
胡安国感慨说:“闻相陛下还未禅让时,就说众星围绕太阳旋转,可见早已学究天人。”
“如今更是掌握电法,简直神乎其神,非我等凡夫俗子所能企及。”
“此言甚是。”众人连连附和。
其实他们此刻的心理,更多的是一种敬畏。
他们感觉闻焕章深不可测,冥冥中有一种神秘天威加身。
难怪闻相丝毫不眷相位,恐怕世俗权力在闻相眼里,根本就不值一提。
闻相多半已窥测到天地奥妙,今后是能登仙飞升的!
可以登仙飞升的闻相,此刻正在跟妻子儿女们一起玩电报。
尤其是李清照,守着电报玩得不亦乐乎。
他们分别位于皇宫各处,通过电报发送消息,进行着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网聊”。
赵渊溜达到闻焕章那里,提醒说:“电报司正式铺开之后,你们就不要干扰信号了。”.
第三千九百六十六章 手摇发电都有了
闻焕章说:“错开早中晚的发报时间就行,我再试试整出一个私聊频段。”
每天固定的收发电报时间,由于目前的时钟有误差,对于电报员来说比较辛苦.
如果对面上线比较晚,另一方就得不断发报,
等手按得差不多都酸了,晚上线的一方才终于有回复。
而且,暂时不民用化,更不会对外营业。
等闻焕章把手摇电机改进之后,又或者省会城市把小型水力发电机弄出来。
到那个时候,专门让工部整出一套民用电报系统。
赵渊的最终设想是,把漕军和驿站从兵部剥离,再把民用电报系统从工部剥离。
这些拎出来单独组建一个邮部!
……
灭高丽之战,用不了多少军队。
三千野战军,五千驻防军,总兵力八千已经足够。
但征用了一些民间商船,都是常年跑高丽、日本贸易的。
辽宁文武在等待朝廷的命令时,虽然不敢擅自出动军队,却可以提前调动粮草。
辽东各地的常平仓,粮食纷纷调往盖县,然后通过海船运到大同江北岸。
与此同时,大明军队也在往平壤集结。
这么明显的军队和粮草调动,不可能完全保密,很快就有高丽商贾把消息传回。
高丽西海道巡抚使白公美,吓得疯狂给军政府发信求援。
面对大明兵锋,首当其冲的是西海道。
而西海道三州,分别是黄州、海州和杨州,这些破地名显然是借鉴中国。
杨州很远,都已经挨着汉江了。
黄州城却很近,距离平壤仅百余里。
郑仲夫把高丽中枢变成阁部院制,地方官职却懒得去改,而且特别古怪有意思。
省级别的行政区,沿用唐朝旧制为道。
早年跟宋朝一样,每个道都有转运使,后来不知为何却废置了,改为非常复古的“州牧”。
此外,还有巡抚使、廉访使等等。
道一级下面,还有知府、知州、县令,跟宋朝没啥区别。
“朝廷怎还不派来援军?”白公美焦急万分。
黄州知州郑世佑冷笑:“一群武人,忙着在开京争权夺利呢。”
“他们不信任地方文官,估计还以为是假消息。”
“怎么可能迅速派来援军?”
“如何应对?”白公美问。
郑世佑摇头:“不知。此间武事,得问辛都统。”
都统使辛稼说:“没有钱粮,将士们都在饿肚子呢。我怎么率兵打仗?”
负责管理西海道的州牧,由中枢官员兼任,目前窝在首都毫无实权。
西海道的实际长官根本没有,都被几个“使”给分权了,
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巡抚使和都统使——可以理解为巡抚和总兵。
这位叫辛稼的都统,已经憋了一肚子怨气。
文官执政时粮饷不足,武将夺权还是粮饷不足。
中枢朝廷已经迎来武人时代,但地方依旧由豪族把持.
第三千九百六十七章 换汤不换药
对于地方武将而言,狗屁的武人时代,就他妈换汤不换药!
辛稼的意思很明显,想让他卖命打仗可以,赶紧让文官和豪族把粮草搞来。
白公美说:“皇甫氏已在说服各大家族给粮。”.
“让他们把粮食凑齐再来找我!”辛稼拂袖而去。
高丽黄州第一大族为皇甫氏,高丽开国君主的第四妃,
即为太尉皇甫悌恭之女,号为神静太后。
由于武人政变,皇甫氏的显赫人物,已经在开京被一股脑儿杀了。
老家黄州最有威望和才名者,又跑去开京做有名无实的文官。
皇甫氏捞到一个阁臣、一个尚书、两個侍郎、一个翰林、三个御史职务,以及乱七八糟的许多寺官。
如今在老家控制局面的,是一个叫皇甫敏中的老头儿。
“叔父,我皇甫家的钱粮,都是自己辛辛苦苦赚来的,凭什么要拿给那些武人做粮饷?”一个中年人率先反对。
又有一人立即附和:“就是!大明天兵战无不胜,连金国都被他们灭了。”
“仅凭黄州那些老弱病残,怎么可能挡住虎狼之师?”
“把钱粮交给他们,跟直接扔海里有什么区别?”
“更何况,若是大明吞并高丽,查出我们出钱出粮资助守军,到时候皇甫氏就有灭族之祸啊。”
话音刚落,又有人说道:“我是管家族生意的。自从大明占了平壤,我们就能在大同江南岸,跟那些大明商贾做生意赚钱。”
“这几年,皇甫氏各宗支的钱粮收入,一年抵得上过去好几年。”
“索性皇甫氏整个投了大明,何必守着高丽这条破船?”
拥有半个黄州土地的皇甫氏,又分出大大小小好几个宗支。
而已经六十岁的皇甫敏中,是因为武人作乱杀了家族头面人物,
他才顺势坐上了皇甫氏的族长之位。
不论威望还是能力,他都管不住各宗势力。
眼前各宗都不愿提供钱粮,皇甫敏中只能无奈叹息。
众人吵了许久,皇甫敏中说:“派人去跟大明接洽吧。”
“若能保住皇甫氏一半土地和浮财,我们就愿意效忠大明。”
“否则必须拿出钱粮,把大明军队给挡住!”
“你们要知道,平壤大乱之后,那里幸存的豪族,可是没能拿回自家田产的。”
“大明官府,把田产都分给的寒门和平民,甚至就连以前的贱民也能分田。”
各宗代表不说话了,他们也在考虑得失。
他们觉得高丽军队太烂,肯定挡不住明军。
可又害怕明军杀来,把自家的田产给没收。
这该如何选择?
……
一个叫皇甫英的年轻人,渡江找到平壤知府李易。
李易甚至都懒得说场面话,直接给出待遇:“皇甫氏如果弃暗投明,可以获得商业特权,给你们颁发一些特许牌照。”
“你们的浮财,也可以全部保留。”
上一篇:人在柯南,我真不是悍匪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