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境:谁还不是个二代 第1026节
双方皆有自己的诉求。
此外,还有一点,还有相当重要的一点。
那就是易天玄教有没有这么多人?
割除儒门腐肉,接收其势力,听上去好像很简单一件事,实际上非常有难度,若操作得当可以直接挖坑把易天玄教埋了,把棺材板钉死,再往上面多垫一些土。
虽然易天玄教被称为魔教或者异教,自号天下第一魔教,但它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魔。
魔做的事它基本上都不做。
固然能以此免去自己被道德绑架,可对那些聪明人来说都一样,掩耳盗铃罢了,还是能够拿捏拿捏。
能不能反拿捏就看玉逍遥的个人能力如何。
太学主道:“罪状,要到何种程度?”
“当然是谁来都无法翻案,无论你想改革还是想改良,手段皆要坚决,否则连第一步都无法踏出就会被人算计,只要明面上承认你,然后出工不出力,或者干脆扭曲你的意志一通乱搞,自然会有大量的人反对你。”
玉逍遥不担心自己身份暴露,戴张面具对双方都好,摘了面具,事情的性质就变了。
抛开各种挖坑与算计,关于太学主要对儒门进行改良一事,玉逍遥自然是支持,他也清楚此举不可能将儒门内部的虫豸一网打尽,本质上是利益再分配。
忠于太学主才是一切的前提,其他嘛,都可以谈,都可以商量。
只是做了总比不做强。
多重因素下玉逍遥愿意多提醒太学主一些。
对方是老前辈没错,根基深厚、经验丰富且学识渊博,然而很多时候不是越老优势越大,他们既希望变化又害怕变化,缺少朝气,难免会因为老旧的经验犯错。
一旦太学主的“变法”出了问题,代价必然不是他自己付。
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的道理,当今儒门,谁能让太学主付出代价?若是变法出现问题,没能推行下去,门内各脉利益受损,代价必然要被转嫁到那些百姓身上。其中确实会有一些“波折”,但最终结果必然会由百姓来买单。
似这般情况并非难以预料之事。
“拿去。”
一份卷宗被太学主随手丢出,带起尖锐的破空声。
砰!
玉逍遥抬手将之接下,以神念扫视,其中一共记录了十三个门派,在儒门属于中小势力,最强者只有太始先天的境界。
也就是轩辕神朝儒学体系中的「通真」境。
只是境界相同。
“这么多?”玉逍遥直言不讳:“我现在很怀疑你究竟是未竟全功,还是尚未动手,而且这里面有些事在儒门并不禁止吧?”
太学主回道:“如今的儒门就是你看到的这般模样,其中那些行为,在我的儒门要禁止。”
“行吧,不过我这边需要一些时间。”玉逍遥听他这样说也就认了。
“最多需要多长时间?”
“十年。”
“最少呢?”
“近几年吧,如今还是以平定乱象为主,待将乱象平定,或者教内能腾出人手,此事我自然会帮你妥善解决,至于代价……”
对面的太学主闻言,目光微凝道:“还有代价?”
“当然,一码归一码,你我之间共同的诉求是一回事,但为了此事重新掀起战争,在如今这个年代就是另一回事。”
出言同时,玉逍遥摇了摇手中那份卷宗。
“你想要什么?”
“就当你欠我一份人情好了。”
“……”太学主顿了顿,道:“可以。”
玉逍遥以协助割腐肉会再次掀起战争,可能会将易天玄教卷入战火为借口,问太学主多要了一个人情,而先前说的辖区归易天玄教,则是请易天玄教出手的报酬。
事实上只要太学主公开站台,表明这是学海无涯与易天玄教之间的事,就能有效避免将佛门与道门卷入,进而避免矛盾升级。
但……
鬼知道太学主心里有没有憋着坏。
学海无涯的意识形态与易天玄教截然不同。
太学主真要靠谱,早带人投轩辕神朝了,还需要这么布置对儒门进行改良?玉逍遥对他有五成信任,都有局势的因素。
与上一次会见东龙定宗不同的是,太学主这次没有动手。
要说他对玉逍遥有多少信任……
难说。
易天玄教,比东龙定宗对老三教的威胁更大。
东龙定宗再怎么能闹腾,再怎么强,也是单枪匹马,要针对他不难,扫清他的影响有难度但弱化影响不难,如今各方势力就在做。
借着东龙定宗让天下燃起战火这个理由,削弱其声望,就能达到部份目的。
相较而言处理易天玄教就非常麻烦。
太学主有魄力用它,自然会进行布置,不能说任由易天玄教胡闹,至此开始,他与玉逍遥的拉扯进入到全新的阶段。
玉逍遥道:“那我便回去做准备了,告辞。”
“请。”
一直到两人分别,太学主都未选择动手,没有去试探玉逍遥如今之能为。
哪怕上一次借东龙定宗之手没能成事,太学主亦未因此变得谨小慎微,还是以大魄力、大手笔争取先机。
如今,学海无涯已经比圣龙口、菩提学院等势力更快调整,哪怕只是一点优势,在如今这个时代都能化作巨大利益,经历过动荡,谁也不清楚下一次动荡究竟会在何时?由哪一方引发?
或许在是三教内部;
或许是易天玄教;
或许是东龙定宗重现江湖;
或许轩辕神朝的帝青颺终于按耐不住,重新挥军争天下;
正因谁也料不准未来,才要绸缪,比起学海无涯成为时代发展的代价,太学主还是更乐意将代价转移到友教身上。
当年妖邪想要挑起神州内乱,但神州真正现乱象后,反而未看到他们的踪迹。
太学主将此事记在心中,尚未去调查。
…………
身为地纪两千二十六年生人,在地纪两千二百二十六年这年,素清阅已经两百岁,作为轩辕神朝吏部郎中,身在变法前线。
第1398章 顺天易,逆天难
素清阅与疏楼龙宿同年考入世外书香,两人亦一同前往神朝北郡历练,但是,最后走上了不同的道路。
因为两人的理念本就不同。
那时疏楼龙宿着眼于儒门内部改革,励志去芜存青,让儒门能更好的发展;素清阅虽然同样是优秀儒生,还闯出「文渊先生」的名号,但他的心其实一直不在儒门。
换句话说,就他当时的某些想法,如果上纲上线能打成儒门叛徒。
再进一步扣个私通魔教的帽子都有说法。
毕竟,当初的文渊先生,理念是——
圣人之道,无异于百姓日用。凡有异者,皆谓之异端。
其乃王阳明之「不离日用常行内,直造先天未画前」,被王艮更进一步后的成果,在儒门内属于心学理念。
正是因为心学儒学同归,素清阅才不至于因为易天玄教的崛起,被扣上私通魔教的帽子,相同的理念,儒门内说是一个性质,外人说是一个性质。
就算轩辕神朝变法,实行弃教存法,在形式上消灭三教,亦无人公开以此说事。
否则谁私通魔教就不好说了。
就是自那时开始素清阅便决定将来要出仕。
立功立德立言,明理明知明教,玉逍遥正在做的那些事,圣夫子亦教导过素清阅,却未过多干涉,而是将该教的教给他,余者由他自悟。
在神朝北郡历练,被帝青颺拔擢,素清阅就这样被寄与厚望成为吏部郎中,神朝变法当然并非他来主导,不说苍皇,问大司空还活着呢,变法如何变确实还轮不到他来说。
但……
入职之后,变法以来,素清阅确实一直处于变法前线。
他见证了神朝「弃教存法」的推行,带领各部人员监督变法进度,监督政策落实情况,期间不少人经他之手被流放或抄家、斩首。
不说恶名远扬,也算声名大噪,毕竟弃教存法对所有人都好——
「三教内许多人总是想不通,殊不知神朝允许他们继续传道授业,已经是莫大恩赐,无非是人心太贪。」
「他们总说神朝现有政策这不好、那不好,可也不想想,若是没有神朝,面对发生在神州的一场又一场浩劫,他们又能做到什么?他们又算什么?」
别看素清阅样貌斯文,在与众人开会时,可没有少发表“极端”言论。
虽然抄家、斩首都是吏部发起,由御史台按照章程,要求复审,走完流程后再决定是否通过决议,最后由刑部按章程行刑,那座斩神台这些年里也被启用,但提案发起都要过素清阅这位吏部郎中的手,甚至有不少就是他发起。
言论、态度极端些无伤大雅,做事稳妥,做决策时三思后行、慎之又慎即可。
吏部一把手毕竟是牧王,不少人眼中的神朝继承者,二代苍皇。君神霄自然不可能将自己的想法告知他人。
按照族老教导他的那些道理来说,神朝内有些人是云,有些人是水,职责不同,都是人才。
不能因为一个人性格刚烈便偏用他,也不能因为一个人性格狡诈就不用他。
这些长辈的出发点确实是好的,但君神霄只觉得他们吵闹,可是话又说回来,肩负起责任必须使用一些他从前不擅长、不喜欢的手段,以确保自己不会因为识人不明等情况,导致神朝变法出现问题。
君神霄同样不是神朝变法的最终决策者。
问奈何相信他,香六牙相信他,知道他哪些事能够做成,哪些事必定出问题。
无论如何,考虑到参与变法者性格不同,形式风格不同,对变法的理解、认知不同,手腕的高明程度不同等多重因素,君神霄还是认真听诸位族老授课,并做到学以致用。
好心做坏事,坏心做好事,阳奉阴违,诸如此类的事情一点都不少。
否则又何必杀那么多人?
上一篇:人在封神,开局二桃杀三士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