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境:谁还不是个二代 第973节
至此境界,已明法悟通,此时便要步入修行正途。佛门修行最为关窍之秘,便是这「三身归渡」。
意为本应所见,如如不动,故为法身;
气为天地所生,各见不同,是为报身;
神为随受所感,难惹苦缠,是为应身。
意合神、气,三身归一,所成就的奇特力量即为——“佛识”。
佛识之力,玄奥非常,是意是神是气,非意非神非气,乃不动法门,如光如火,邪魔见之辟易,更能正心正想,御内生之邪心。
佛识可随练气壮大,亦能随意觉发展而壮大,同时也可侧映神识,行神识之用。
但需切记,意法相通,意为三身之首。
相应,若心意生变,佛识也将遭受影响。
人身因有六根,则有六识;因有六识,则有六尘;因有六尘,则有六贼;因有六贼,则耗六神;因耗六神,则坠六道也。
欲修行,则需守六神、清六贼、去六尘、静六根。
当修成佛识之后,便可开始这修行之路,步入“三因果”境。
所谓三因果,即为“自”、“了”、“寂”因果三境。
当佛识成就之后,便可依靠佛识抵御内生邪念之用,尝试以意觉于内心深处,构造一处独特世界。
此世虚幻,一切皆为自身内心对外界的投射,常与真实界无异,故名“颠倒梦想”。
修者需以无意识操纵世界,让此界处于不由主观意识控制的变化中,每次将外部记忆抽离,宛如一次新的轮回般,将自己的意识投入这个世界,待幻想中死去后,回归意识便是一份新的感悟,以此行明了,悟通达,因自生因果,故称“自因果”境。
第1317章 天策真龙?东龙定宗!
而缘何需要佛识抵御邪心?只因此境需要萌发本我,直面人性最为丑陋之处,一切色、怠、贪、嗔之欲显露无遗,步入颠倒梦想中与野兽无异,行诸般害人恶事,若回归意识,便极可能动摇修持,溃散正念,故需生佛识以抗邪心魔念,护向法心不易。
当初入颠倒梦想顺利完成,则可继续,以此颠倒梦想之法,守清去静,不断壮大佛识,收心放心,以臻更高境界。
因佛识为一切本来,故此大境名“原因来果”。
开创该境界之人自然明白其隐患,然天下大道皆在取舍之间,有取有舍,能够以「佛识」反制魔佛波旬,但再倾覆时如山崩塌,难靠本身的力量纠正回来,只能靠外力感化。
这代表修成「佛识」再被魔佛波旬洗脑,属于自己的「我」会被锚定。
届时,请修行境界更高的人出手即可,这本身就像一种进步,欲界洗脑不再无解,帝青颺之能为更在魔佛波旬之上。
第四个境界被命名为「圣听」。
与道门成果的「极元」相同,乃是太易境界的最终成就,亦与儒门成果中「朝彻」相同,圣无殛没有按照儒门成果取名,天佛尊等人却不在意,此番成果,本就兼儒、道双方之长。
当颠倒梦想中所行已与外部无异,已可步正行,则说明自因果境已经稳固,意觉已足够强大。
此时便需守心修持,在此境界以练气为本,不断精炼根基,以此更为强化自身机能,将佛法深映于世界,若无根基锤炼感观,则所知便不能深入,便不能知世界真实,便易以虚为真,便入歧途。
此境修行极为漫长,当修行步入极元之时,佛识已极为浩瀚,此时玄妙更显,修者甚至能以佛识而成化身,行诸佛化身渡世之举,所化之身与本身虽有所削弱,但数量却不可限制,只由佛识规模而定。
除此之外更可炼慧眼,因以对世界所悟所见所得而成,故见物之本来根脚,甚至偶能听天命,可听时,纵精深易道者亦不可比。
当至此时,便可行“了因果”。
所谓了因果,便为了却因果,修者需远离颠倒梦想,忘却轮回事,徒留感悟,了却自生因果,知一切皆自虚幻,当可更进,圆满自身。
若了事不全,则易暗藏自不可觉之变心,若高楼基摇,一旦受心神冲击或魔气侵染影响意识时便有步入魔途的可能,一旦入魔,自不可察,但修路已断,因不可察故难改,切记切记。
当了因果完毕,则能以圣行听,能踏入「灭谛」之境,也就是第五个境界。
对应道门成果的「神元」。
天行有常,道步有纲。
佛门亦无不同,但唯听大道,方可灭谛。
所谓灭谛,即行道谛修持,灭尽三界内之烦恼业因以及生死果报,称为灭,也称了脱生死,从此不再受三界内的生死苦恼,达到涅盘寂灭境界,即为解脱。
何等法灭故名灭谛耶?答:略有二种;一烦恼灭故,二依灭故。烦恼灭故,得有余依灭谛;依灭故,得无余依灭谛。
行此法,可视向往得故,一为有余涅槃,一为无余涅槃。
有余涅槃指断尽烦恼障所显现之真如之理。烦恼障虽灭,然尚余欲界五阴之身而为所依,故称有余依涅槃。
成此灭,重身轻识,虽有身依可持斗战,但身缚道眼,不得终解。
而无余涅槃指出离生死苦所显现之真理。即烦恼断尽,所余五阴之身亦灭,失去一切有为法之所依,自然归于灭尽,众苦永寂。
最后一个境界被命名为「涅槃」,即是修行体系的最终成就——「真仙」,道门将这一境界称为「神」,儒门将这一境界称为「圣」。
寂悟三界一切因缘生灭,明通三界一切法门轮转,故无念无灭,无生无往,究竟涅槃。
在佛识与神元交融质变后,产生的超脱肉体,遁神入空的终极境界,以神为身,去俗化圣,成见神不坏。
虽有肉身,却不再依凭肉身,得以深入道核,见天道往向来去之行。
已成灭谛之实。
至此境界,便已完成“寂因果”境,灭“颠倒梦想”,自、超二我不存,成不二真一,超我自我融入佛识之中,藏一切法,藏一切灭,如昊日中明,蔚为大光,成阿赖耶识。
当佛门成果被编撰出来并几次修改完善,期间还召开过元神会议,请神朝其他人帮忙,对其进行斧正。
最终敲定时已经是地纪两千二百年二十年。
即上皇二十年。
“这倒是比已有成果复杂多了。”
皇殿之上,姬青阳翻阅着经纶卷,独自感叹道。
当年他与武痴聊完,并未直接回返,而是心血来潮前往另一处地点,见证了因为被他引弓射苍龙令天命偏转,从而失去「真龙天命」的婴儿的降生。
其本该是「天策真龙」,然帝星有主,凡真龙天命欲诞生、降世,第一道关卡便是要逆冲北极。
是故,那名婴儿并未承接天命,却拥有先天灵体,姬青阳为其引苍龙七宿之灵入体,以全昔日射苍龙之因果。
然后他反手给苍龙灵体施加了七道封印。
并非绝其前途,而是作为考验。
那名婴儿叫「东龙定宗」,他并非降生在神朝疆域,姬青阳亦未多做干涉。
只是将「三灵镜」留给东龙定宗护身,该留的东西全被放在其中,苍龙灵体的封印会随着他修行、精进,被循序渐进解开,他人还在神朝疆域之外自己闯荡。
期间亦曾关注过几次,十二岁那年,东龙定宗成就先天,年少成名。
踏各派门户,破各派绝学,江湖宗派、势力与三教基层皆被囊括,在其修为精进之后,一些三教中坚势力也被其登门拜访。
算算时间,待过段时间应该就会前来轩辕神朝考学。
武痴在上皇五年加入轩辕神朝,不仅在汤问梦泽作为「教授」,还在御史台挂职,姬青阳从不介意其他人监督自己。
此外,佛门的成果与儒、道两派相较,普及性稍微低一些。
因为它的出发点就是反制魔佛波旬。
第1318章 你不会是苍皇的私生子吧?
按照佛门“四谛”划分,苦谛即明法,集谛即悟通,道谛包含原因来果、圣听、灭谛,灭谛即是涅槃。
道谛包含的「灭谛」与灭谛不同。
将之简化理解——
所谓明法,明白为什么要修佛法,佛法有什么用,才能去真的学入佛法,走向佛之路。
所谓悟通,增强五感和意识,以五感接受世界,感悟世界,与佛法相互印证,不断锤炼道心。
所谓原因来果,真正涉及修行的地方,核心为意、神、气三元合一的佛识,依靠“颠倒梦想”来清净六根,壮大佛识,佛识的强弱直接反应修行水平和战斗力。为激发本我,使本我归于自我。
所谓圣听,本我归于自我后,面临瓶颈,需要修炼至极元才能再度突破佛识。激发超我,使本我归于超我,完成三我合一。
所谓灭谛,终极境界,分两种版本,一种加持当前战斗力,但有碍后续修行,一种更进一步,极度接近真仙。
以意、神、气为法、报、应三身;
以自、了、寂为本、自、超三我。
完成三身合一和三我合一,打通身我合一。
修成涅槃即得证真仙。
明法阶段是后天武者的修行路,到了悟通后天先天皆有可能,修成原来因果必是先天。
而圣听的前半段路最多到太易之境,要修至绝巅、成就极元,必须走完后半段路,直至神元入体才算臻至「灭谛」境界。
参与编撰这套体系的高僧,如今皆是圣听。
就算姬青阳与玉冰莹优化了「神元」,此境界仍无能推广,实在可惜。
这套体系重意识,主佛法修行,在修行到一定境界后又必须有足够的根基才能深造,门坎确实要更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彼时,元妃提议,让佛皇等人一试武痴绝学。
修为的硬性标准是为强化五感,如果佛法修为高深,靠修持、心境拉动,这一硬性标准的限制便不再巨大,转而靠意识带动根基提升。
佛学院,或者叫「高深佛学」学科。
从原计划四加四制改成五加四加三学制,也就是五甲子夯基础,四甲子提修为,三甲子攻坚高端建筑。原先佛法修为与根基存在关联,却远不如如今这般,但经过改革,佛法修为高深者所负根基定然高深。
也就是说如果玉菩提晚飞升一些年,以他之境界与成就高屋建瓴,就不至于说空有根基与境界而战力匮乏,可惜这个世界没有如果。
类似五加四加三学制,不是「高深佛学」专有,像「高深道学」、「高深儒学」以及「高等数算」等学科也都大差不差,这种学制并不会影响原有的蒙学、初学、中学、大学、国学制度。
蒙学课业五年,初学六年,中学四年,大学六年。
三岁读书,读完大学刚好二十四岁,然后前往国学进修,将天赋变现,国学至少要修满三十年,但在改制后可以一边继续修学,一边兼职讲师或其他工作。
因为轩辕神朝愈是改革,一名合格的先天人需要学习的知识就越多。
像过去那样只需通读三教百家经典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包括职业等级,都重新指定了评级标准。
入门,熟练,精通,大成,宗师,近道,成道。
比如医生,至少要「精通」才会发放行医资格证,能够单独坐诊,为患者治疗,想要评「宗师」至少要有一套自己的理论,有配套的研究成果。
像「近道」那就更难,整个轩辕神朝都没有评出几位。
上一篇:人在封神,开局二桃杀三士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