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武侠修真 > 洪荒:先天阴阳蛟,再无金蛟剪

洪荒:先天阴阳蛟,再无金蛟剪 第263节

第380章 成于众生

昊天与元易说,他之道,证于天地,成于众生。

元易理解其意思,更清楚其中的区别。

玄门三教的道,人教的清静无为,阐教的顺天应命,截教的争天地一线,虽然都与众生有关,但其大道的根基,却是天地的存在本身,而非众生的存在。

他们修行求道的对象,是天地,师法天地,道法自然,不向众生求。

倒是众生之道,得天地所授。

三教之道,颇有代天地而授道众生之意。

三教的教义,亦是三清证道的契机,便是合了这天地之大势。

而昊天这位天帝却不一样,他要证得的圣位,更像是因众生而存,被众生托举而登临圣人之位,众生便是他的根基。

天地授道于众生,众生托举而证道天地,其中的主次关系是不一样的,天帝与圣人,都是圣人,却又是不同的。

昊天正是在告诉元易这一点,元易的道,自然也是求的天地,而非众生。

以元易的理解来说,这更像是仙道与神道的区别,昊天所行,为神道,而他们,却是以仙道为根基。

元易,毫无疑问是仙道之人,而非神道。

“师叔不必顾虑,直说无妨,元易对于一些事情,尚且知晓一二。”

元易开口说道,他听得出来,昊天似是想要解释什么,有些纠结。

其实元易已经大致明白昊天想要说什么了……

“量劫,是天地之劫,亦是众生之劫。

或许此前的几次量劫尚不明显,量劫更多被天地本身所承受,为天地之劫。

但如今天地磨损严重,这量劫便会更多应在众生身上。”

元易沉吟,随即开口问道:“师叔的意思是说,此次量劫,实则分作两部分,大部分的磨损为天地之劫,应在我玄门三教之上。

而还有一部分则是众生之劫,分化到众生身上。”

昊天点头:“是,毕竟诸位师兄已经承担太多,庇护众生之大功德,众生的延续,自身也该承担几分才是。”

所以说,这其实是在减轻老师他们的压力,也是在分担他们这些应劫之人的劫气。

过去量劫集中在他们修士身上,如今的量劫,压力下沉,分担到了天地的众生身上,以此减轻天地的压力?

元易皱着眉头看向昊天:“如此一来,那师叔这成于众生的圣人之位,岂不是……”

“嗯。”

昊天再度点了点头,没有再说话。

元易心中叹了口气,果然,这位师叔是在跟他解释一件事,倒也是用心良苦,看来这位师叔是担心他为此心怀芥蒂啊,所以特意跟他道明其中关系。

天帝之圣人道成于众生,众生之劫。

元易哪里还会不明白?

这天帝之位,就是抗压的,为应众生之劫而生。

相当于是众生推出来的代表,汇聚众生之力,而应那一份劫难,为天地分担压力,延续天地。

昊天与他说这些,其实是在告诉元易,自己为什么必须要证道成圣,在这量劫到来的时间节点。

天地众生,需要他这么一位圣人来代众生应劫。

而天帝昊天欲要证道成圣,天庭神位就得补全。

昊天道行圆满,量劫在即,已经没有更多的时间让天庭慢慢去补全仙神之位了!

天地间有资格补全这些神位助天帝昊天证道成圣的人,在哪里呢?

这便是昊天给元易解释的原因,由此也可见其对元易的倚重。

毕竟这等事,元易虽然是准圣存在,圣人亲传,但他并没有做决定的资格。

能够做出决定的,是诸位圣人。

昊天实则并没有必要和元易这般解释,因为元易在这件事上实则并没有决定权。

“元易明白了,多谢师叔告知。”

元易虽然感到无奈,但这对于他而言并不算意外。

同时,对于昊天本身,他心中敬意更多了一分。

道成于众生,而应众生之劫。

实在是太像被推出来抗压的工具人了。

昊天明知这一点,依旧毫不动摇地承担起了这一份责任,走上了那一条路。

明明证得圣人之道,这该是最不得自在的一位圣人了吧。

背负众生,并非虚言。

果然天帝之路不是自己的道。

元易突然有些想了解那位高坐紫霄宫中的道祖了,昊天毫无疑问是受到道祖影响,才成为现在的昊天。

说不定在昊天身上,便有着几分那位道祖的影子,所以,那位道祖也是这样的人吗?

“此事之后我会再去与诸位师兄谈一谈,不过师侄也无需为此担心,通天师兄他们对于师侄,或许另有安排,我虽然还看不真切,但却能够知晓,师侄不在此劫之中。

以师侄的造化,只是助我证道,实在太过于大材小用了,师侄的道,不该是如此小,局限于我天庭之中,他日说不得师侄能够创造另一个可能,为天地,为众生。”

“师叔倒是高看我了。”元易摇了摇头。

不是他妄自菲薄,实在他自己心中清楚,抛开老师与师伯他们为他铺的路,自己并没有那样特别,甚至都没有昊天这种心怀众生的气魄与担当。

大道,法宝,神通手段,与昊天所有之物相比起来,反倒是不值得称道的东西了。

自己帮助昊天,帮助天庭立秩序,有几分是像昊天这样心怀苍生呢?

元易在反思自己,结果很遗憾,他所行之事,虽然结果确确实实有益于天庭,相助了昊天,但他自身的动机,却是私心居多,至少也是在公与私之间,找寻着巧妙的平衡点,全然不像昊天这般。

元易隐隐间明悟到了什么,圣人之道,自己那截天剑之中,所欠缺的东西,剑上所应承载的重量,他似乎抓住了一丝。

曾经,红云老祖曾告诉他,圣人之道,非以力而可强证。

这话并没有说错,只是知道这一点,和真正明悟这一点,还是有区别。

元易心中便是真切地感受到了这一点,圣人非以强而证,不是谁擅长斗法战斗本领强,谁就更有资格去证圣人之道。

元易告辞离去,出了瑶池,很快便与云霄三人离开了天庭,返回东海之外的道场。

第381章 陈塘关外

自天庭返回东海,元易心情有些微妙。

昊天与他说那些话,便也意味着,封神之劫,已经近在眼前了。

这个时候,元易转头看向身旁,碧霄正拉着琼霄叽叽喳喳地说着什么,伸手指点着着洪荒大地之上的某处,似是看见了什么有趣的事情。

察觉到元易目光望来,琼霄与碧霄回头。

那双眼眸眨了眨,随即把元易拉过来一起看热闹。

“师兄,你看那,是不是很热闹,龙族的那些家伙聚在人域,弄出了不小的阵仗。”

碧霄一直以来都对龙族印象不是太好,不管是找师兄麻烦的东海龙族,还是给师兄送礼的南海龙王。

看见龙族的热闹,话语间带着几分幸灾乐祸之意。

元易目光望去,皱了皱眉。

“那似乎是阐教太乙师弟门下弟子灵珠子,不对,现在叫哪吒来着。”琼霄手上掐算天机因果,随即目光看向元易。

元易点了点头,确实是哪吒的事情。

杨戬那边的事情眼看着就要平稳落幕,迎来圆满的结局。

哪吒这边却是爆了,事情变得麻烦起来。

这一个应运而生,一个应劫而生,倒是有缘,前后脚的功夫。

是了,这边也要大局落定了。

哪吒的事,元易并没有太多掺和,只是将他与截教的冲突给断了去,让其一部分杀劫未曾应在截教。

更多的,他却是不便插手,哪吒与杨戬本就不同,与他更没有什么直接的联系。

最重要的是,哪吒是背负一千七百杀劫而生,注定要应杀劫,这无从化解。

“走吧,过去看看。”

......

人域,陈塘关外。

翻涌的浪涛倒立而起上百丈高,乌云滚滚,雷声轰鸣,好似天倾。

陈塘关那巍峨的城墙在这般景象前,便如一叶随时会倾覆的小舟,渺小而脆弱。

城中人心惶惶,混乱充斥其中。

森然鳞甲盘亘于潮头,隐于云雾之间,震天的龙吟之声响彻,龙威浩荡,恐怖的威压笼罩此地。

四海龙王齐至,逼至陈塘关前。

与龙族对峙之人,便是陈塘关守将李靖第三子,哪吒。

却是因为巡海夜叉与龙族一位太子丧命在哪吒手中,龙族前来讨要交代。

云端之上,另有两道身影站在这里,气息敛去,下方无人察觉,阐教弟子玉鼎真人与太乙真人。

此前太乙还在跟着玉鼎掺和杨戬之事,一转头去发现,自家宝贝徒弟出事了,赶了过来,玉鼎与之同来。

杨戬那边的事,已经不需要他插手了,剩下的,得靠杨戬自己。

什么事都给他完全解决了,可没有意义。

太乙神色难看,目光盯着下方,身上隐有法力流转。

“这群泥鳅,竟然欺负到我徒弟身上来了,我看他们是活腻了!”

首节 上一节 263/288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洪荒:我是鸿钧走狗怎么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