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族修仙:崛起蛮荒 第357节
对于唐雪雁来说,聂荣不仅是她的师哥,更是她对师门美好回忆的眷恋。
想到这里,李相鸣有些愧疚。
他为了利用唐雪雁,编制了一个美好的谎言将其留在了身边,如今只靠唐雪雁自己,估计是走不出这个谎言的世界了。
哪怕现在,李相鸣亲口告诉唐雪雁,聂荣是人傀,她也会心甘情愿地陪在聂荣身边。
因为这个真相,她早就做好了思想准备。
想打破这种僵局,唯有注入仇恨。
只要激发唐雪雁对牤教、对甄夫人的仇恨,她自然就会深刻地明白,聂荣已经死了,很多年前就死了!
但这无疑再一次伤害唐雪雁。
最重要的是,李相鸣很清楚甄夫人的手段。
放任唐雪雁去找甄夫人寻仇,无异于让她送死。
“李大哥,你在想什么?”
迟悠言不清楚李相鸣的想法,更不知道她的唐姐姐背负血海深仇,在她小小的世界里,只有亲爱的族人、憧憬的恩人,以及炼丹失败的懊恼和成功的喜悦。
李相鸣注视着这双透如琉璃的眼睛,心灵也得到些许净化,他摸了摸迟悠言的脑袋:“让你来毅哥哥过来。”
“哦。”
——
李相鸣造访小岚谷,自然不是突发奇想。
在迟来毅的带领下,他参观了小岚谷的灵田,和灵植种植情况。
“目前迟家已经开垦了四十亩灵田,悉数可用,其中有十亩种植青仙稻、二十五亩种植月见草、五亩种植天香草。”
迟来毅一边走一边介绍道。
李相鸣不由点头,青仙稻脱谷形成的灵米,是李家俸禄惯发的灵米品种,小岚谷种上少许,直接卖给李家即可。
月见草是黄芽丹的主材,不仅青羊观、李家在收购,附近其他的小势力也有需求,若是卖到蒲水坊市,则赚得更多。
天香草是饲灵丹的关键药引,随着李家发展驭兽一道后,对于饲灵丹的需求也是与日俱增。目前李家已经需要到蒲水坊市采购天香草,在小岚谷种上一批,可以缓解李家燃眉之急。
这三种灵植,都是根据李家的需求种植的。
在李相鸣的牵桥搭线下,销路不是问题。
迟家只管种,就能赚取灵石。
“这几年的收入如何?”
李相鸣继续问道。
涉及到敏感问题,迟来毅表现得很谨慎:“去年仅有三十亩灵田,灵植只种了青仙稻和月见草两种,其中青仙稻共计十五亩,亩产120斤,年产1800斤,脱壳成米后,大概有1200斤左右,迟家出售800斤,收入大概有160块灵石;月见草同样种植十五亩,存活率大概3成,共收获450株月见草,全部售出,约莫150块灵石.”
“月见草的存活率只有三成吗?”
李相鸣皱起眉头,打断道。
要知道,绿云洞种植月见草,起码都有六成的存活率,而小岚谷直接降了一半。
迟来毅急忙谢罪:“还请恩主怪罪,主要是迟家对于种植月见草没有经验,存活率始终上不去”
李相鸣看了他一眼,随即收回目光:“盈利如何?”
迟来毅恭敬地呈上一个布袋:“去年的灵种,都是前年留下来的,人工也不算,但迟家购进了一批除草除虫用到的符箓、药水.总的来说,去年盈利200块灵石,迟家愿意上贡五成给恩主,加上之前几年,共计300块灵石,还望恩主笑纳。”
李相鸣接过布袋,拍了拍迟来毅的肩膀:“辛苦你了。”
当年李家庇护迟家,出借灵种的情况下,也只收取两成赋税。
如今李相鸣独自庇护迟家,按理说两成已经极限。
但迟家以役族自居,甘心奉献五成利润,李相鸣自然不可能说不拿。
虽然他知道,这五成的利润,很有水分。
三十亩灵田,只收入区区300块灵石,还要减去近百块灵石的成本,这谁信?
不过,李相鸣也并非要刨根问底。
与迟家相比,姜良等人开辟的灵田,才是他真正期待的。
第349章 灵蛇商会
仅仅两个时辰未见,姜良竟似历经沧桑,面容憔悴,连往日的精气神也大打折扣。
李相鸣关切地道:“若你心系何敬,不妨将他接到小岚谷,顺便去看望一下你的师门。”
姜良眼中流露出深深的哀伤:“我确实要去找大师兄,但灵武门,我是不会再回去了。”
李相鸣闻言,欣慰地点了点头。
何敬回山,能得到一大批灵武门弟子的支持。
除了本身的威望外,只能说裴温这个掌门,并不合格,至少不得人心。
那么姜良回去,势必也会面临与何敬相似的局面。
这灵武门掌门,他是争还是不争?
争的话,就要和裴温反目成仇。
裴温不顾往日情谊,对大师兄何敬毫不留情,姜良心中未必没有怨恨。
但他真正要过的,还是师父灵武上人这一关。
灵武上人有筑基修为,姜良想以武力夺取掌门,基本不可能。
唯有徐徐图之,取得灵武上人的信任,方得击败裴温,执掌灵武门。
然而,当年姜良因为区区一枚驻颜丹,就遭到灵武上人责罚,不就是因为他不懂得隐忍和讨好师父吗?
他根本没有信心走上这条布满荆棘的道路。
可若不争,又辜负了那些曾经亲近、崇拜他的师弟们的信任。
甚至还会被他们误解、怨恨。
何敬正是无法承受这些弟子的目光,加上心有不甘,这才深陷其中、无法自拔。
结果下场凄惨。
姜良对掌门之位并无太多执念,对他来说,最好的选择便是避开灵武门这个漩涡。
但想明白这点不难,真正做到却不容易。
尤其对姜良这种很重感情的人来说。
如今,姜良做出取舍,这不仅意味着他放弃了争夺掌门之位,更表明了他与灵武门之间彻底划清界限。
对此,李相鸣自然感到非常高兴,说道:“你心里有数就好,带我去看看灵田吧。”
“是!”
两人步行至小岚谷的另一侧,这里的灵田,没有得到灵泉的灌溉,灵植长势明显不如迟家灵田,但李相鸣目光所及,看到的灵田起码有四十亩以上,而且非常集中。
姜良轻轻缓了一口气,介绍道:“目前我麾下有四十六人,除了六人不事生产,负责巡查周边,其余四十人都称得上是灵农。两年间,我们共计修建了四十五亩灵田。”
“四十五亩?”
李相鸣听后,不由颔首。
灵田之所以能够种植灵植,根源在于土壤中蕴含充沛的灵气。
按照这个标准,越是靠近灵脉的土地,越适合开发灵田。
所以中古时期,对于灵田的选址,是很讲究的。
但随着修真界的发展,修士有了更多的手段人为打造灵地。
比如布置聚灵阵。
聚灵阵就能将附近的灵气,聚拢在一起。
只要当地灵气不是匮乏得太离谱,那么经年累月之下,阵中土壤所蕴含的灵气,自然少不到哪里去。
然而,这时候的修真界,对于灵田的认定有了更高的标准。
灵气充沛,意味着灵植能生长,却不一定长得快。
于是,修真界诞生了各种能够催化灵植的灵肥。
这就造成一个现象,哪怕一块十分普通的灵田,但经过灵肥的滋润,其灵植生长速度也远超灵脉之地里面的野生灵植。
自此,灵田的选址和扩建,不再困扰修士。
比如李家的灵田,就不是精挑细选、东一块西一块选出来的,而是通过中庭边缘的普通田地改造而成。
虽然一开始,这些普通田地完全够不上灵田的标准。
但李家在附近布置聚灵阵,又不断用灵肥滋润,没几年就收获了大片的灵田。
小岚谷迟家,布置不起大范围的聚灵阵。
他们的灵田,是用灵泉浇灌,再辅以灵肥培育而成。
至于姜良这边,则更为简单,直接通过李家商队,从蒲水坊市购进灵壤,再与原有土壤混合堆积灵肥,形成灵田。
也唯有这种办法,才能在两年内修建四十五亩灵田。
不过,这种便捷方式培育出来的灵田,只能种植一些普通灵稻、灵草。
想要种植那些动辄数十年,甚至数百年才能成熟的灵药,需要根据它们的习性,量身定做打造药田,这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李相鸣不奢望在小岚谷种植珍贵灵药,他给姜良的要求,就是以最快速度扩建一百亩灵田。
而现在,姜良已经将这个目标,完成了接近一半。
“花销几何?”
李相鸣继续问道。
姜良回答道:“去年在勤务院招募了15人,修建了十五亩灵田,今年又陆续招募了25人,修建了三十亩灵田,每人的月俸是2块灵石,两年加起来的灵农俸禄,是1320块灵石。此外今年特意招募了6名护卫,月俸3块灵石,我自己的月俸是50块灵石,加起来316块灵石,灵壤前后花费300块灵石、灵肥以及各类药水、灵液花费近200块灵石,一些杂七杂八的东西加起来,差不多有100块灵石,共计2236块灵石。”
“嘶~”
上一篇:修仙从吞金补阳法开始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