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武侠修真 > 公子,何不成尸仙?

公子,何不成尸仙? 第305节

  他上次见过觥玄,对方分明一副道士装扮,应当是认不错的。

  如果自己这位老朋友当时真遇见了觥玄,那这书册上写的恐怕是他见了个道士。

  思来想去,觉得这事还是别自己胡乱猜想为好,便是轻轻合上册子,寻了一处僻静之地,安然闭上双眼。

  片刻之后,他便感觉自己的身体已没入一片幽暗虚空。

  “酒蒙子老哥,酒蒙子老哥。”

  轻声唤了两声,等待片刻之后,酒蒙子的声音果然在黑暗深处响起:

  “我在。”

  “多谢老哥此番施以援手。”

  “无妨,这次我其实并未做什么。”

  “我那老友说他遇到一位我的故人,帮了他许多,他说的那人可是酒蒙子老哥?”

  听到关岩此问,酒蒙子却微微迟疑了片刻:

  “那不是我。”

  “啊?”

  自己这老兄弟说的究竟是谁呢?

  正当他暗自思量,大公子声音从他耳畔响起:

  “那是我的手下。”

  闻得此言,关岩才恍然大悟。

  难怪对方认识自己。

  看来当时托付酒蒙子老哥时,大公子也把这事放在了心上。

  他心中涌起感激,连连拱手称谢数声。

  正所谓一报还一报,他此刻恰好欠大公子一情,然当询及大公子时,对方近来确也无事需他相助,只嘱他盯紧京城动向,关岩自是满口应承下来。

  待退出那片漆黑后,关岩不由陷入深思。

  大公子的手下……

  他们这伙人某种意义上亦算是大公子麾下,但终是借那些棺材才得以聚首互递消息。

  而如今这手下却截然不同。

  想必非眼下集会中人。

  这般推想……

  大公子座下是否暗藏其他势力?

  关岩止不住暗暗思忖。

  ……

  林江缓缓睁眼,发觉自己正身处青泥洼的客房中。

  夜色已深,万籁俱寂。

  琐事已打理得七七八八,此刻的林江终得片刻独处。

  他平摊开手掌,一缕淡淡雾气正于掌心徐徐盘转。

第264章 临海岸

  淡淡的雾气在林江的手掌心中盘旋,这些雾气毫无意识,只是自顾自地转着圈。

  这是林江当时从图门身上得来的。

  他已将这团微小的雾气携带在身上好几个时辰了,经过一番细致的调查,林江确信这雾气正是原初大雾。

  只不过其浓密度远不及齐王手中的那缕。

  看样子草原上的点星也并非易与之辈。

  感受着指尖萦绕的雾气,林江忆起了今日小镇内发生的种种。

  小镇中的雾气乃是意外催生,其本质系于林江的记忆深处,其中居民种种反应亦多源自林江自身。

  那里的雾气与原初大雾略有几分相似,但展现的形式却截然不同。

  林江的雾气呈化形态,而原初大雾则为跨空间。

  然而……

  为何如此?

  林江轻轻摩挲指尖的雾气,一丝淡淡的凉意悄然浮现。

  踏入此界后,林江已许久未曾动用头脑,但今日感受的这份奇奥性令他心头难以抑制地涌起痒意,便索性凝神细思起来。

  他的雾气小镇与他心深处紧密相连,凡心之所念必有所映照;而点星的虚幻境亦以内心为基释放而出,两者实有几分相似。

  莫非……

  虚幻境正是原初大雾与使用者内心交融所成的法门?

  将汹涌的情绪注入无时无态的原初大雾,竟能创出干涉周围方寸的强大法门?

  林江觉得此法或许可行。

  若虚幻境的原理当真如此,他或许能以理论之道将此传授给觥玄。

  但该如何将自身情绪注入原初大雾呢?

  情绪源自三魂中的人魂,实则七情,是否要让人魂去趋近原初大雾?

  深思熟虑后,林江径直把沾染雾气的手指按在额头正中央,这雾气徐徐渗入三魂七魄深处。

  刹那间,雾气便缠绕上了三魂七魄内的人魂。

  林江感受到一丝清凉。

  却未见丝毫变动。

  情绪这等虚幻之物,实难与实质性的雾气相融。

  可林江却莫名总有一种感觉。

  方向上应该是没错。

  那……

  丹方里面是否有类似之物?

  丹术和律令蕴含最初的登仙之妙,按理应当记载虚幻镜之本质。

  林江即刻闭目,等再睁开时,已身处宫殿内。

  他迅疾朝旁招手,唤来小金人。

  “可存与虚幻境相干的丹方?”

  小金人微微颔首,径直牵引林江朝书库走去。

  抵达之后,林江却困惑地眨了眨眼。

  不见书山。

  甚至至无一叠书成堆。

  书架上唯孤零零放着小小一册,与周遭高耸书堆截然不同。

  若非小金人引路,林江恐难察其迹。

  他径直取来那册,定睛一瞧,丹方名曰“临海岸”。

  这名字颇为怪异。

  单见书名,林江着实难解其法门。当即翻开一阅,仔细研读。

  片刻之后,林江倒吸一口凉气。

  丹术所述海岸,绝非寻常“海洋”。

  据丹术所述,天魂为无极,乃人与天道之连接;地魂为地府,乃六道因果之轮回。此二者终属“外界”,系人降生后与世间之关联。

  唯徘徊坟墓间的人魂,方彻底属“人”。

  于修道者言,多数士人执着天魂,欲借天道共鸣,顺天求道,故天为最上。又不少修行者感悟世因,所求万事万觉,奔觉者而去,故主修地魂,地为其中。

  而人魂唯我,原论认为其涉七情六欲,难容天道,为天所困,乃下下之途,故无人修习,为最下等。

  可册中笔者却不这么认为,他认为求外不如求内,哪怕人魂再不受待见,当三魂齐聚之时,“真知”所现,也是人魂为主导。

  他求的就是“真知”。

  然此等求索,绝非令原初大雾与人魂简单相融。

  单凭一人的七情六欲难以触碰原初大雾。

  需要修行者往更深的方向深入。

  只不过这书册如此之薄,林江已然隐约猜出后方的内容。

  他仓促向后翻阅。

  果然,这本册子的撰著者也未能真正将此法定运转至终点。

  他在书写之际,道行已与天道彻底绑缚,踏上一条顺势而为的路途,若强行探寻那构想之境,恐致一身修行尽废。

  这条未竟之路,终成笔者的遗恨。

  至于临海岸所及的海……

  林江翻至末页:

  “我穷尽数载钻研此法,终究受己身道行所累,也曾将此法引荐于诸多同道,然则掌握原初大雾者,无不行天道之术;欲修行至掌控原初大雾,却又必循天道之路。

  “除非后世得遇身怀先天求金之体者,否则此路终究无从探寻。

  “前日,我作最后一次尝试,终究未能亲眼目睹。

首节 上一节 305/401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综武:开局签到弃天帝模板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