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武侠修真 > 入侵神话:从教书先生开始

入侵神话:从教书先生开始 第19节

  只见许教习迈步向前,施展入道后的小技巧,让身上的青衫无风自动,旋即声传四野。

  “很好,非常好。”

  “诸位学子的努力都看在眼里了。”

  “而且看到这一幕我心生有感,想到了一篇文章。”

  学生心中不满,早课用小故事可以糊弄过去,蹴鞠这件事也这样?

  虽然是游戏之举,但是读书人的脸面更重要。

  七日时间换不回来一个尊严?

  教授们也面露严肃,许教习选择了一个很不好的方法。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岂可虚与委蛇,做敷衍塞责之举。

  “北方有一隐士,姓韩名愈字退之,河阳人。”

  “自小聪慧,年长后为书院山长,依旧虚心学习。”

  “说来和我等也是同为老师。”

  “因世人看不起教书之人,在士大夫中存在着既不愿求师,又“羞于为师”的理念,影响到学院教学和管理,对此痛心疾首,便写出了这篇文章。”

  “后因战火纷乱遗失,未曾传遍天下,被我侥幸得之,今日分享给诸位,与君共勉。”

  许教习依旧非常善于讲故事,聊聊几句就把前因后果交代清楚。

  学子的不甘,和教授的不满被暂时压下。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学生冷笑,这个时候还在维护自身威严,甚至绑架其他教授。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开始推脱说人不是生而知之吗,拙劣的技巧。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此言一出,众学子脸色顿时一变。

  就连教授的脸色都变了。

  生在我前面,他懂得道理本来就早于我,我应该跟从他把他当作老师;生在我后面,如果他懂得的道理也早于我,我也应该跟从他把他当作老师。

  这句话前半部分恭维了老师,后半句更是直接把诸多学子抬到老师的高度。

  这么说吧,在场起码占了江南文脉三分之一,但未有一人可以写出此言。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我是向他学习道理啊,哪管他的生年比我早还是比我晚呢?

  这句话就是完全的认输,认为学子们在这件事上超越了他。

  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第22章 悟性惊人

  因此,无论地位高低贵贱,无论年纪大小,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

  文章的道理越来越简单,也越来越大,大到让诸位教授已经全体起立。

  柳教授手指在虚空中一字一句的写下这千古名篇,似要刻入内心之中。

  师教授更是如听乐,开始脱衣放浪形骸。

  而学生们也是沉醉其中,领悟其中真谛。

  尤其是文章中对于年龄和学问的看法更是让他们产生共鸣。

  偌大的书院之中只有许教习的声音在回荡。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好一个如是而已,顾教授胡须轻颤,内心狂吼:此乃雄文也。

  以最简洁的语言,写下最深的道理。

  师这一字被阐述的淋漓尽致。

  竟然连圣人的道理都包含其中,文采之高,心胸之广,胆量之大,让人望其项背。

  韩愈,了不得,了不得!

  北方战乱这个理由太合理了,只是韩氏.颍川韩氏,还是南阳韩氏。

  学子们则是感到热血沸腾,小小的蹴鞠竟然被抬到这个高度!

  这算是最诚恳的致歉,也是最极致的赞扬。

  许教习.是个好人啊。

  殷夫人此刻接到许宣的暗示,站了出来宣布以后蹴鞠就是崇绮书院独有的运动,是诸位学子的功绩。

  未来将会随同这篇文章记录在学院志中。

  正当学子们欢呼的时候教授们也在称赞许宣。

  他们相信这篇文章不会是许教习所写然后假托韩愈之名,因为越是好的文章诗句,越是需要惊世的才华和过人的阅历。

  行则思其道,饮必思其源。

  若是无名小卒突然拿出千古奇文或者绝世名篇,根本不会有人相信的。

  教授们只是感叹许宣福运深厚,可以得到如此宝贵的先贤遗作。

  而且看得出是早有准备。

  激发士子斗志,到妥善的解决师生之间的矛盾已经是让人刮目相看。

  甚至重新树立了学院学风,更是值得大书特书。

  “许教习好手段,七日前出手如九天雷霆震人心,七日后收手如春风拂面沁心脾,真是让人大开眼界。”

  谁都想不到第一个开口称赞的是明法科的盛教授。

  这位教授常年不苟言笑,言语简略,眼神充满了审视感。

  还是第一次主动称赞某个同僚。

  实则盛教授是愈发觉得许教习适合从事刑名工作。

  有心机,有手段,有胆量,而且行事作风目前看起来也比较正。

  更重要的是文采似乎不算惊艳。

  听上去不是在夸人,但很有道理。

  若是许宣才高八斗,出口成章,那么怎么可能会往刑部,或者大理寺发展呢。

  而明书科的柳教授就简单了,他和许宣确认了几个容易混淆的同音字后就心满意足的让开了。

  这篇传世文章一定要刻在书院石壁之上警醒后人,自己也会因为书写这篇文章而留下名号。

  书法能成就文章,文章也能成就书法。

  师旷教授许宣主动远离了那个又只剩下白色吊带的风流老人。

  书院的几个教授都不太正常。

  殷夫人和顾教授这样的正常人就显得亲切多了。

  顾教授还在纠结是哪个韩氏,打算继续挖掘下去。

  当然也给了许宣这种不居功,不贪功的品性予以高度认可。

  毕竟是无人知晓的遗篇,这个年轻人就是硬说自己所做也没有办法。

  而殷夫人则简单很多,称赞之后直接涨月俸。

  “再加十两月俸,以及一方龙鳞月砚。”

  “龙鳞月砚!”

  鳞石纹似之,月砚形象之,歙产也。

  也就是歙砚中的极品,这一方比整个乙三院都贵重十倍。

  “这未免过于贵重。”

  顾教授倒是觉得不贵重。

  “推广蹴鞠,改善士子体质,为改革做铺垫固然很好,但是以遗篇树学院之风才是价值无限。”

  “若是你自己所写的话,起码给个教授的身份。”

  这话就当没听见,许宣目前的真实文采水平还是靠着前身的记积累,而且也没打算在教育界深耕。

  咱可是修行者,会飞的那种。

  至此蹴鞠事件正式结束。

  等到人群散开,一切回到正轨。

  钱仲玉在度过最开始的喜悦后顿觉不对,这和一开始的设想不一样啊。

  不应该是诸学子指教许教习嘛,现在是诸学子受教许教习。

  谢玉则是一副你才发现的样子更加刺激人。

  这一局,终究还是输了。

  七天之后,书院后山。

  小瀑布哗啦哗啦的流淌,河里面的小鱼在自由自在的游荡。

  两边的树木山石没有丝毫变化,一点看不出前几天夜晚金光璀璨的样子。

  而河边的石头上没有了白衣的和尚,只有青衫的教习。

首节 上一节 19/919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综武:通晓古今,你说我是乌鸦嘴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