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侵神话:从教书先生开始 第739节
经过反复会诊得出的结论却出奇一致:除了年岁增长带来的寻常体虚外,并无大碍。
“无病之病,方为大患……”何刺史眯起眼睛,指节在案几上轻轻敲击。
宦海沉浮数十载,他太清楚这意味着什么——要么是某种极其隐蔽的奇毒,要么就是……邪术作祟。
脑海中快速闪过这些年得罪过的对手:被抄家的豪强、被贬黜的官员、被镇压的叛党……哪一个不是恨他入骨?
下毒、刺杀都是寻常手段,更可怕的是那些防不胜防的巫蛊邪术。
“来人。”何刺史低声唤来亲信,声音冷得像冰,“去查查最近有没有可疑人物接近过本官的饮食起居。另外……”他顿了顿,“去禅智寺请几位高僧前来。”
身边的幕僚低声进言:“大人,不如暂且留在贡院。此地文气鼎盛,又有圣贤显化,任何邪术都无法在此作祟。”
何刺史沉吟片刻,微微颔首。
于是就蹲在了这里,暗中遥控手下寻找原因。
府邸,偏院,暗中的几座宅邸,全部翻了一遍。
当夜刺史府灯火通明。亲信侍卫带着术士暗中搜检,竟真从偏院的花坛下挖出一个裹着红布的木偶,上面刻着生辰八字,还扎着七根银针。
府中供养的护法高僧当即焚香诵经,以金刚杵将木偶击碎。
“奇怪……”大和尚眉头紧锁,盯着化为灰烬的木偶,“此物虽有怨气,但并非主因。”
日子一天天过去,刺史的心悸时隐时现,却始终找不到根源。
他依旧每日端坐贡院正堂,面色威严地主持科考,连最亲近的属官都看不出异样。
唯有贴身侍卫发现大人案头的安神茶,从一日一盏变成了一日三盏。
恐惧如附骨之疽,在这个老人的心头蔓延——这无形的威胁,恐怕比明刀明枪更难防备。
他甚至开始回想起了自己的前半生。
年轻时他何曾惧怕过什么生死报应?
出身陇西何氏的他为了在世家子弟中脱颖而出,毅然弃文从武,选择了最凶险的军功之路。
他记得先帝平定蜀地叛乱时自己为表忠心,曾下令焚烧千亩良田断敌粮道。
那一夜火光映红了半边天,逃难的百姓哭嚎声不绝于耳。
战后清点麾下斩首五千级,焚毁粮谷一百八十万斛,稻田四千余顷。
可以说那个时候他根本不怕老天爷。
直到年纪变大,权势高涨,才有所转变。
可随着年岁渐长,权势愈盛,他渐渐变了。
第一年,他只是抱着“信一信也无妨”的心态踏入寺庙。
反正满朝文武都在求神拜佛,随大流供奉几尊金身既不费钱也不丢人。
第二年,某位高僧对他说:“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这句话像甘露般滋润了他干涸的心田。
原来罪孽可以如此轻易洗清?他欣然捐资重修了金山寺的大雄宝殿。
到了第三年,他已经深陷其中。
高僧们说,只要诚心供养三宝,多建寺院,多诵佛经,往昔杀业自会消解。
于是他大兴土木广招僧众,在扬州境内连建七座寺院,日日听经,夜夜供佛。
他很快就沉浸在佛门给他编织的美好未来之中。
但临近危机才惊觉一个问题。
这些年来捐了无数香火钱,建了七座寺院,可那些高僧们却从未明确告诉他:自己的罪孽究竟还剩多少?
他盯着禅智寺的住持大师,声音低沉:“大师,依你看……本官这次能平安度过吗?”
大师的额头渗出细密的汗珠,他怎么知道。
禅智寺确实是佛门正宗,有真传承在身。
能在扬州迅速扩张势力,也多亏了何刺史这只“金主”的扶持。
可眼前这情况,实在超出了他的认知。
明明有人道气运庇护,腰间玉佩是皇室所赐的护身灵宝,寺里还日夜为其诵经祈福……按理说,寻常邪祟根本近不了身才对。
所以面对质问,他以往的舌战莲花有些打磕巴。
眼前这位看似虔诚的刺史大人根本不在乎什么佛法真谛——他要的,只是一个能保命的答案。
他毫不怀疑若自己给不出满意的答复,禅智寺多年的香火情分怕是要就此断绝。
“若……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大师情急之下竟背起了《阿弥陀经》的段落,声音都有些发颤,“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
逼得大师都整起了净土宗的经文了,因为他是真的没活了。
总不能说“佛不渡人,唯人自渡”吧。
说完就得被破山伐庙了。
最后刺史大人摆了摆手,让大和尚出去接着忙。
他重新镇定了精神。
他就不信了,大风大浪都过来了,还能被这种隐患难住。
到现在为止只是心绞痛而已。
就在策论考试的最后一天,整个贡院的气氛达到了顶峰。
数千名考生伏案疾书,笔锋如刀,每个人都在燃烧自己最后的才思,试图在这决定命运的考场上奋力一跃。
贡院上空人道气运与儒家文华交织成五重璀璨华盖,浩荡如海。
正气之海中诸子先贤的虚影几乎完全显化——孔子执礼器而立,孟子持简册而诵,荀子负手观天……这些圣贤投影在文气中沉浮,将整个考场笼罩在恢弘的秩序之力下。
此刻的贡院,霸道到不容任何异类存在。
“啊——!!”
一声痛苦的闷响突然打破了肃穆。
只见何刺史猛地捂住胸口,在两位主考官惊骇的目光中直挺挺栽倒在地。
他面色惨白如纸,冷汗瞬间浸透了紫袍官服,手指死死揪着胸前的衣料,仿佛有什么东西正在撕咬他的心脏。
“快传太医!”副考官惊呼。
第800章 果然出事了
“大师呢?快请大师来!”
幕僚们慌作一团,可那位禅智寺的高僧早已寻了个由头躲了出去。
供奉在府中的几位法师更是手足无措,只能围着昏迷的刺史念些经文。
“快!抬到静室!”随行太医们强自镇定,七手八脚地将何刺史移入内室。就在此时——
“铛!”
贡院的铜锣适时响起。主考官当机立断,高声喝道:“封卷!”
十二名使官立刻行动起来,以最快的速度收卷、糊名。
在场官员都明白此刻最要紧的是确保科举顺利进行。众人心照不宣地加快了动作,不过半个时辰所有考卷都已封存完毕。
“科举要紧,刺史大人就拜托诸位了。”主考官朝太医们拱手,随即带着试卷匆匆退入专门辟出的阅卷室。
厚重的木门一关,外界的纷扰顿时隔绝——这里反倒成了最安全的避风港。
放榜要等到九月,到那时……想必这场风波也该平息了吧?
而刺史那边已经彻底乱了套了,所有人都看得出何刺史已然命悬一线——面色青紫,呼吸微弱,胸口那诡异的起伏仿佛有什么东西在皮下蠕动。
若这位封疆大吏真在此刻咽气,扬州官场必将天翻地覆。
权力的真空会引发各方势力的疯狂撕咬,即便是洛阳的晋帝,恐怕也难以迅速平息这场动荡。
太医们面如土色,手指都在发抖。他们太清楚治不好刺史,自己这些人怕是都要陪葬。
“等等!”突然有位年长的太医猛地拍案而起,“保安堂的许大夫!他有一手‘七星续命’的绝技!我亲眼见过他给钱塘荀县令续过半日阳寿!”
救命稻草啊,不止能救刺史,还能救我等。
其他太医闻言如蒙大赦,纷纷附和:
“对对对!早听说许教习医术通神,能活死人肉白骨!”
“快!快去请许大夫!”
个个说话笃定得跟亲眼见过一样。
不管是为了救人还是为了甩锅,太医们瞬间达成共识。
“许大夫人在何处?现在去请可来得及?”一名幕僚急声问道。
“来得及!许大夫就在考场里!”那个见过许宣的大夫急得直跺脚,“许宣,字汉文,崇绮书院的教习,身材高大,气质不凡,面容英俊……”
他恨不能把许宣的生辰八字都报出来,生怕侍卫错过。
毕竟刺史大人此刻已是气若游丝,耽搁不得。
于是刚踏出贡院大门的许宣,迎面就被一队刺史府侍卫团团围住。
为首的侍卫统领抱拳行礼,语气急促:“许先生,刺史大人急症发作,还请您速速随我们走一趟!”
许宣惊讶地挑眉,果然,他就知道像是科举这种大事件必然要出幺蛾子。
之前还以为平安度过,看来是延后了。
当然临走前还是找到崇绮书院的弟子交代了一下行踪。
他郑重交代道:“我去刺史府诊治,诸位莫要误会。”
他可太清楚谣言会怎么传了。若放任“许教习被官兵捉走”的消息扩散,不出半日就会演变成“许宣科场舞弊被捕”,再传三天怕是连“勾结妖邪图谋不轨”的罪名都能编出来。
同时也是传递讯号给顾教授,让他利用书院的人脉帮衬一下自己。
虽然不知道那边发生了什么,但可以肯定不是好事。
上一篇:综武:通晓古今,你说我是乌鸦嘴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