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武侠修真 > 入侵神话:从教书先生开始

入侵神话:从教书先生开始 第848节

  “要。”许宣回答得干脆利落,没有丝毫犹豫。

  到了这个份上,任何拉扯和矫情都已毫无意义。

  龙君见状,神色竟是前所未有的认真。

  缓缓抬起手,掌心之中并非想象中光华万丈的奇珍,而是一块看似陈旧的暗色布帛。

  布帛之上,用一种古老的近乎褪色的墨迹,拓印着几个极其神秘、扭曲的符号。

  它们既不似文字,也不像图案,却仿佛蕴含着天地初开时的某种道理。

  龙君眼神复杂地凝视着这块“破布”,沉默了半晌才无比郑重地将其递了过来。

  “当年,那女娃娃从我这里求去的,是‘龙’的精神与概念,她将其融入了自身功法,才形成了你们《白莲降世真经》中那道独特的‘龙门’。”

  “这也是为何你的修行路,在炼体破境之时,总能比旁人更为顺畅的原因所在。”

  祂的目光落在那块布上,语气凝重得仿佛能滴出水来:

  “而此物所承载的,是足以超越你功法中那道‘龙门’的……神物!”

  “这份机缘,纵使是仙神在世,也会视为最顶级的瑰宝,足以引得菩萨垂目、罗汉心动,乃至太乙散仙之流,都不惜降下化身前来争夺。”

  龙君的声音里带上了一丝难以言喻的感慨,以及一种时代变迁的苍凉。

  “也就是现在了啊……”

  “也就是你了啊……”

  若是其他人拿到就算有天大的本领也不一定可以遇到,但许宣是不一样的。

  他因果多,劫难多,最能吸引某些特定之物的关注。

  许宣接过那块布帛,入手的感觉却与他想象的截然不同。

  如此平凡。

  触感粗糙,质地甚至有些干硬,像是被岁月反复搓揉过的旧帆布。

  悄然运转法力探入,却如石沉大海,没有激起半分涟漪;又试着以神念感知,依旧空空如也,没有任何法力气息,也没有丝毫的灵性反应。

  这东西从任何角度看,都仅仅是一块……破布。

  根据以往看过的诸多作品可以推测,凡是大佬拿出来的东西,越是平平无奇越是牛逼上天。

  许宣收敛了试探的心思,将其小心收起。

  “你靠近洛阳之后,或许能碰到机缘,或许碰不到。”龙君看着他收起布帛,语气依旧飘渺。

  “到时候,你自然就知道它是什么了。”

  许宣最不喜欢的就是这种谜语人做派。

  有什么话,直说不就完了?

  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不就可以了?

  “并非不愿说,而是不能说。”龙君似乎看穿了他的不耐,难得地多解释了一句,虽然依旧云山雾绕。

  “一旦由我口中说出‘它’究竟是什么,天便知,地便知,你亦‘知’。那么,这份本就缥缈难寻的机缘,你便再也遇不到了。”

  哦~~

  这么有意思?

  许宣心中那股被吊起的好奇心与探究欲反而更盛了。

  甚至有一种立刻掉头回西湖,抓着白素贞问个清楚的冲动。

  但如此神秘,连龙君都不敢直言的东西,若是被她知道了,会不会也因此“不灵”了?

  可恶……终究还是被这老东西给精准拿捏了。

  他冷静下来,心思电转。龙君如此大费周章,这份机缘肯定不止是帮助白素贞渡劫那么简单。

  而更深一层想,对龙君自身定然也有某种不可或缺的利益,否则祂绝不会如此反常地热心,甚至不惜“强塞”。

  既然如此,只能合作下去了。

  到了北地也不要怪我打你的旗号用用,以后你就是我的亲哥了。

  龙君见许宣终于不再追问,仿佛了却了一桩极大的心事,肉眼可见地轻松了许多。

  东方天际泛起鱼肚白祂才起身,身形如水波般荡漾开来,融入了下方奔流不息的长江之中,消失不见。

  许宣也与石王一同登上了北渡的大船。

  船行江心,波涛微澜。凭栏而立,感受着湿润的江风,心情竟是难得的放松。

  此刻脚下的这片长江水域,或许是全天下最安全的地方。

  即便此刻全天下的高手都蜂拥而至想要取他性命,那位居于水底的古老君王者,也定然会护他周全。

  在寻找到那份机缘之前他们可是“最亲密”的朋友。

  大船平稳地靠向了北岸。一脚踏上坚实的土地,气息已然不同。

  一江之隔,此地已是徐州广陵郡地界,亦即后世所称的扬州区域。

  然而,此“扬州”非彼“扬州”。

  所以许宣这一次下船的地方已经是出了大州,也不会有自己的人脉关系,对他而言是一张全新的、未探索的“地图”。

  “北方,我们来了!”

  咔嚓!

  白日惊雷,北方的大地之上突遭袭击,吓得周边人抱头鼠窜,看得出来大家都没有钱塘百姓那种从容的心境啊。

  许宣带着石王迈着低调的步伐往前走去。

  码头并不宏伟,连接的也并非繁华州城,只是一座略显破败的县城。

  刚走出码头区域,眼前的景象便猛地撞入眼帘,让他的脚步不由自主地顿住了。

  没有预想中的市集喧闹,也没有寻常码头的忙碌景象。

  目光所及,尽是难民。

  数不尽的难民,像潮水褪去后滞留在泥滩上的枯枝败叶,黑压压地堆积在码头附近的空地上、河滩边、乃至残破的城墙根下。

  他们大多瘦骨嶙峋,衣衫褴褛,蓬头垢面,长时间的营养不良和奔波劳顿,使得“人”这个字眼正在他们身上逐渐褪色、远离。空气中弥漫着一种混合了汗臭、污垢和绝望的沉重气息。

  已分不清那堆蠕动的影子原先是农夫、匠人还是书生,如今都只是一具具裹着破布的骨架,支棱着,在初秋的凉风里瑟瑟地抖。

  眼窝深陷,目光呆滞浑浊,像蒙了一层灰的死鱼眼珠,偶尔转动一下,也全是惊弓之鸟的惶然。

  孩童干瘦得只剩一个鼓胀的肚皮,蔫蔫地趴在母亲干瘪的背上,连哭嚎的力气都已耗尽。

  古旧的码头浸在昏黄的暮色里,腐朽的木桩上渗着湿漉漉的水痕,更添几分凄凉。

  一江之隔,竟是天渊之别。

  几名皂衣衙役按着腰刀,在人群边缘逡巡,脸上是毫不掩饰的嫌恶与不耐烦,仿佛眼前不是同胞,而是堵了路的牲口。

  “滚开!都滚远点!不准靠近码头!”为首的班头厉声呵斥,鞭子凌空一抽,发出刺耳的噼啪声,重重落在泥水里,溅起污浊的水花。

  难民群起了一阵微弱的骚动,像被石头砸中的蚁窝,本能地向后缩了缩,挤出几声压抑的、小兽般的呜咽。

  众所周知许宣不是一个善良的人。

  经过向码头边几个尚有余力应答的难民打听才得知,这些聚集于此的百姓,大多是从更北方的战乱或灾荒之地逃难而来。

  指望着能渡过长江,前往传闻中较为安稳富庶的江南避难。

  然而,没有官府的路引和身份户籍,随意迁移本就是犯法的。

  那些成功逃到江南的,其实都算是“非法偷渡”,只是如今北地动荡,南逃者人数实在太多,如同洪流。

  官府即便想管也管不过来,漏网之鱼成千上万,根本堵不住。

  这些人滞留在此,或是无力支付渡资,或是等待渺茫的机会,最终被困在了这长江北岸的泥滩上,进退维谷。

  原来如此

  许宣看着这惨淡的景象,并未立刻施以钱财,这并非长远之计。

  打算先去打听一下此地县的行政长官是谁,看看能否从官方层面设法,至少开个口子,让这些难民南下。

  扬州这三年不说一直风调雨顺,起码也是没有大灾,经济状况在某人的引导下发展的很好,还是能够接纳这些难民的。

  再说保安堂正在主导经济转型,主体还是以小农经济为基础,但大大扩充了手工业与商业的比例。

  从大数据看江南地区对于人口的需求正在增长。

  作为改造核心的吴郡预计会在五年之内完成初步阶段的目标,现在接纳大量外来人口虽然有些压力,但靠着修行体系的监管还是可以维持住治安情况的。

  许宣前往北方的底气之一就是自己稳固的大后方。

  只是刚带着石王走出难民聚集的区域,眉头便骤然一皱,敏锐的灵觉捕捉到了空气中弥漫的、若有若无的杀气。

  “我的主角光环这么大吗?”

  他不动声色,并未走向县城方向,反而带着石王转身走向码头外围的偏僻野地。

  那里的蒿草长得比人还高,如同无边无际的绿色地毯,在暮色风中起伏。

  “嗯,是个好地方。”

  不过片刻功夫,四面八方便传来了窸窣的声响,一道道身影从蒿草丛中无声地冒了出来,俱是提刀带剑、黑衣蒙面的杀手。

  行动迅捷,步伐沉稳,彼此间配合默契,瞬间便形成了一个包围圈。

  从他们身上散发出的炽热气血压迫感来看,这群人无一不是人族武林中修炼有成的硬茬子,其中更有几人的气息沉凝接近了“入道”修行者的门槛。

  若用夏侯剑客那套粗浅的江湖分类法,这帮人几乎个个都已摸到了“二流高手”的顶点,甚至领头的几人堪称准一流。

  能一次性拿出这般阵容的世俗势力,放眼天下,绝不会太多。

  “你们是什么人?”许宣依照江湖规矩,客气地询问了一句。

  但对方是专业的。

  “死人不需要知道那么多!”

  骤然出鞘的刀剑寒光,数道直扑要害而来的凌厉攻击!

  这是一场生死局!

首节 上一节 848/919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综武:通晓古今,你说我是乌鸦嘴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